李清照“尋尋覓覓”,到底在尋找什麼?

山野老人381


李清照“尋尋覓覓”,是晚年心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並不是真的為了尋找什麼,這和她晚年的不幸遭遇關係密切。

1、晚年的不幸遭遇

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李清照遍嚐了國破、家亡、夫死、收藏的文物丟失的慘痛經歷,不僅如此,更讓她痛苦不堪的,還有再嫁張汝舟並與其離婚。趙明誠死後,張汝舟以趙明誠同學的身份接近李清照,對其百般呵護,博得李清照的好感,其實他是為了得到李清照夫婦收藏的金石字畫。結果他與李清照再婚後沒有達到目的,於是對其拳腳相加,簡直是赤裸裸的家暴。

李清照忍無可忍,向官府檢具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的欺君之罪,最終離婚成功。按照當時法律,李清照被關押,後得綦崇禮相救,得以出獄。

2、尋找什麼

此時的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文物丟失、再婚失敗、坐牢等等,她“尋尋覓覓”,在尋找什麼?這只是她當時心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的下意識動作,並不是真的在尋找什麼。家庭幸福能找回來嗎?不能!趙明誠能找回來嗎?不能!丟失的藏品能找回來嗎?也不能!損失的清譽能找回來嗎?更不能!她所失去的東西都是找不回來的。“尋尋覓覓”四個字,生動細緻地刻畫了李清照此時百無聊賴的心態。

3、尋找的結果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尋尋覓覓”的結果,就是冷冷清清。她獨自一人,找來找去,什麼也找不到,找到的只有這“冷冷清清”。這種孤寂,是徹骨的寒冷,就像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悽悽慘慘慼戚”是她的心裡感受。她是才女,曾經有過幸福的生活,現在和命運抗爭,得到的也只是“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綜合來看,李清照“尋尋覓覓”,是晚年心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並不是真的為了尋找什麼。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聲聲慢\r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r

這首詞是李清照後期作品中最被後人稱道的名篇。詞中通過殘秋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詞人飽經憂患,在國亡家破之後的哀苦之情。詞的上片一開頭就在十四字中用了七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是對自己淒涼心情的複雜描寫。前四字說尋找精神寄託,表現內心的孤寂;中四字是外在環境傳達給作者的感受,是尋覓後的失望;而後六字是精神極端苦痛的總概括。慘然傷殘的心境偏又逢上這種“乍暖還寒時候”,自然特別需要注意身體。“最難將息”是說自己本來體質單弱,在冷暖無常的時節,更加難以調養。其實這不單指季節的影響,聯繫開始三句,心情的鬱悶也是將息不易的原因。在這種天氣,這種心情的影響下,難免有借酒去寒暖暖身體,並以酒解愁的打算,可是飲了“三杯兩盞淡酒”結果如何?酒量少,酒味淡,敵不住那“晚來風急”。以上都沒有直接進行景物描畫,只是通過強烈的抒情來表達心緒。上片最後三句突然引出秋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裡的“雁”既是作者親見的物象,也帶給詞人想象的空間。舊雁的飛翔能否捎來家鄉的音信?到此為止,抒情主人公的寂寞悽苦似乎已經盡情抒發,但更為煎熬悲痛的哀傷還是留給了下片。\r

詞的下半闕,緊接上片,開頭用三句描繪最具有時令特徵的菊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第一句說菊花凋謝之多,第二句說莉花零落的形態,第三句說菊花無人賞玩的苦況。這都可以看作是作者如今的真實寫照。既然陷入這種境地,自有度日如年的感慨。下面好象是自言自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語氣極為沉痛。不說長夜漫漫,卻言天黑難捱,可見愁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然而這時偏偏又逢悽風中的苦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上句取意於白居易《長恨歌》中的“秋雨梧桐葉落時”及溫庭筠《更漏子》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但“兼”字和“細”字,更為細膩地寫出了愁人的苦悶,不用滴到天明,已是滴透作者的悲涼之心,終於引出了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聯繫上面一系列的渲染,顯然下ー個“愁”字是遠遠不夠的,可是除了“愁”又能用什麼呢?以愁字收束,餘韻無窮。\r

《聲聲慢》之所以流傳不衰,是因為它最真切地表現了李清照晚年的悲傷,甚至相當消沉乃至絕望的心情,詞中最為後世激賞的又是開頭的十四個字。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這種“創意出奇”,確實如賙濟所論:“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介存齋論詞雜著》)。它雖字數僅佔全詞的七分之一,但卻為全篇奠定基調,起到統領全局,直貫篇終的作用。不但準確地表現出作者感情活動的層次,而且使後面的景物都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結尾的疊字“點點滴滴”也照應開篇,使全詞渾然一體,這些疊字都用的是唇齒音,聲情口吻與詞的內在情緒和諧統一,表現出作者駕馭語言的傑出才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稱起始的疊字手法是“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貴耳集》)也並不是過分的讚美之詞。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從李清照的名句【東籬把酒黃昏後…………人比黃花瘦】可以看出李清照尋的是東籬陶淵明,覓的是黃花。




李清照在黃婚去東籬,或許去赴月下之約,遲到的阿明,讓李清照左顧右盼,有牧童經過,李清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黃花村。李清照看著一路的黃花鋪向天涯,微風輕撫綢裙,暗香盈袖,頓感自己纖纖玉體宛如黃花之瘦美。



李清照以東籬入句,可見對陶淵明崇拜之餘又多一層暗戀,陶淵明喜菊,李清照愛黃花,二人可謂志同道合,於藝術境界而言,正是此唱彼隨的天作之合。李清照黃婚私約東籬且把酒,美人微醉,桃面如春,體若黃花,美哉淵明,樂哉東籬。



從李清照自比黃花,暗喻自己雖然歷經婚姻,還是個黃花大閨女,從這裡可以看出她的丈夫趙明誠前列腺有問題,後來趙明誠英年早逝,也是死於前列腺。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尋的是愛,覓的是心中男神陶淵明。詞義哀怨淒涼,根據專家估計,陶淵明就是讀了李清照這首蕩氣迴腸的詞作,痛哭三天三夜,避世桃花源。



李清照的詞,深情之處憾人心脾,催人淚下,美麗多才的李清照,縱然尋尋覓覓,這朵天涯的小黃花依然在風雨中搖拽,孤獨於炎涼的世間。



陶淵明走出桃花源時,踏破鐵鞋,尋尋覓覓,兩個惺惺相惜的人終於尋覓到華山,自古華山一條路,二人相逢,無言淚多,華山古道,殘陽如血,李清照依偎在陶淵明懷抱,遠處傳來一曲高山流水,一人站於華山之巔,哈哈大笑道,好一對恩愛人,陶兄一向可好?陶淵明道,黃兄安好。山巔之人正是桃花島主黃藥師。黃藥師道,李妹愛黃花,淵明愛黃兄,哥是閒雲野鶴之人,明弟勿歸桃花源,哥把桃花島送與弟作為賀禮,願你們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笑聲漸行漸遠。



白這個顏色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抒寫永恆的愁緒,表現出作者高超抒情藝術。

李清照的作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該詞是作者的後期作品,寫於國破,家亡,夫死之時。


尋尋覓覓,尋找的是:國家和平穩定,家庭幸福和諧,夫妻琴棋書畫相唱和的生活。


觀點如下:


李清照的詞具有極高的語言藝術。她善於運用經過提煉的口語入詞,而且用白描的手法驅辭造意,形成淺淨暢達的特色。這方面與柳永有相似之處。


但由於經過了加工和提煉,因而不像柳詞那樣俗甚至庸俗。而是更接近李後主俗中見雅、淡而有韻的風致。從而使李清照詞的語言具有通俗、優美、清新、富有表現力等特點。


她的生活道路與那個亂離的時代緊緊連在一起,而她的文學創作又與其生活道路緊密相連。因此,李清照的生平與創作很自然地以靖康二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以下對這個時期分別作介紹和論述。


前期(1084-1126)。


李清照18歲時,嫁太學生趙明誠為妻。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學家。他們的婚姻非常美滿,感情尤其深厚,確是一對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妻。婚後,二人雅好詞章,常相唱和。並共同從事金石學研究,校勘古籍、賞玩字畫。


他們把整個生活都建築在藝術的基礎上。十年之間他們所收集的金石書畫、文物古籍、竟多達十餘屋。李清照就在這樣一個藝術化了的家庭裡過著悠閒安逸、優裕舒適的生活。


後期(1127-1151至1156年間)。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44歲。東京淪陷,金兵擄走徽、欽二宗。北宋滅亡。即發生了有名的“靖康之難”。五月,趙構在商丘稱帝,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開始。


金人的兵火,毀滅了李清照與趙明誠美滿的家庭生活和藝術空間。他倆只得帶著最珍貴的一部分金石書畫,匆匆避兵江南。


從此,一件又一件不幸的事接連發生。亂世之際,趙明誠病死於赴任潮州太守的途中。時為建炎三年(1129)八月,李清照年僅46歲。


趙明誠的去世,對李清照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轉折。從此之後,李清照一身承受著國破和家亡的雙重痛苦。在奔亡道路中,金石文物又損失殆盡。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中,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走了約三千里的路程。她隻身流落於杭州、越興、台州、金華一帶。過著孤獨離沛的流亡生活。


此間,又發生了改嫁的悲劇。李清照晚年定居杭州,過著孤苦淒涼的晚年生活。在極盡寂寞悽楚中走完了人生的道路。


李清照後期的詞作,雖然直接反映社會現實的不多。但是,她丈夫的死去、自己的貧窮流浪以及改嫁的悲劇,都是那個亂離時代和封建勢力直接給她的迫害。她是一個歷史的受難者。靖康以後,國破、家亡、夫死的慘痛,使李清照憂憤深廣。


在其詞中以時代的大悲劇為背景,把個人沉重的不幸與社會的災難,個人的顛沛流離之苦、煢獨悽惶之悲、與國家的山河破碎之恨、生民塗炭之劫、緊緊結合起來。形成憂憤深沉、悽愴悲壯的格調。


綜上所述:尋尋覓覓,尋找的是國家和平穩定,家庭幸福和諧,夫妻藝術唱和的生活。

個見淺陋,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文友參與探討。謝謝。


臨川慕思


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素有名家好評,然多是著眼起頭十四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或評“無斧鑿痕”,或評“創意出奇”,更有好評認為“氣機流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些評價當然不能說不對,然只觀表現手法,不顧詞中悲意,此乃捨本逐末,不懂易安心思。

幸有梁啟超先生,算是讀懂了此詞,他感慨:

“這首詞寫從早到晚一天的實感。那種煢獨悽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嚥下。”

梁先生說的“煢獨悽惶”正是此詞的感情基調,“一字一淚”可見他感同身受,“咬著牙根嚥下”更非無情者所懂,對此,六甲番人深以為然,十四疊字不過是營造悲傷氣氛,道出清照內心的空虛寂寞、百無聊賴,此時雖有悽慘悲意,但意象仍不完整,只能算是鋪墊,我們也只能遠遠看到清照孤寂的身影,隱約聽到她在低聲傾訴。

接下來清照方才補敘季節,“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有人根據下句黃花、大雁等意象理解成秋天小陽春,但六甲番人還是認為這是春天,江南花開得早,清明前後已有花謝了,春季乍暖還寒,最易感染風寒,清照此時已是中年,孀居獨處,無人照顧,甚是可憐,所以“最難將息”,即便“三杯兩盞淡酒”,又“怎敵他、晚來風急?”,正傷心時,又見舊時大雁北飛,“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正是她另外一首詞《武陵春·春晚》所說的感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至此,我們彷彿看到冷清天氣,清照獨處孤寂,正借酒澆愁,睹物思人。

下片明顯難寫,上片已悲甚,悽意盡出,不過清照卻另起重寫眼前景物,似乎剛目送大雁歸去,低頭卻見花落紛飛,“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不禁顧影自憐“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而細雨偏又不解風情,“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最後清照只能一聲低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欲說還休,即使說了無人懂,其中悲婉悽楚,無情者不能懂,不經孤獨者不能懂,而有情之孤獨者卻不忍再讀,再讀已是淚流滿面。

細細體會全詞意境,再回到起頭十四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清照在尋尋覓覓什麼呢?《詩詞庫》解釋“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雖然不能說不對,但總覺公式化,六甲番人認為,清照此時應是在尋覓內心的溫暖,尋覓不得才會出現內心的冷清,才會面帶悽慘悲慼。

想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溫暖的,可終其一生,又有幾人能尋到內心的溫暖呢?我的你若在,溫暖自然在,你若不在了,世界便只剩了冷清。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這出之李清照的《聲聲慢》。這首詞是她南渡後,晚年的名作。

李清照南渡後,飽嘗夠了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辛痠痛苦。

試想,一對書香的恩愛夫妻,因靖康之動亂,使她才三十幾歲就失去了丈夫而流落江南,作為一個封建社會里的、從青年到老年的寡婦,她那沒完沒了的、難以言傳的、想思愁情、孤獨煎熬、生活悽苦……

呀!一個″愁″字怎麼能概括得了啊!咋能不讓人心酸啊!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七對疊字,是作者故意運用的一種"填詞″手法。這意味著一開頭,李清照就是″大聲″地″無聲″″疾呼″!是一幅淒涼的畫卷展開了……

無疑,這是一個深秋傍晚的黃昏景象!冷冷清清的境地!悲涼憂傷的生活寫照!

面對這畫面,她要尋找什麼?毫無疑問,她象是在朦朧的徘徊中,象是孤鬼野魂在遊蕩,象是離群的孤雁心神不寧……

她冥冥之中,彷彿回到了十八歲剛剛嫁給了太學生趙明誠…十年鄉間讀書、吟詩、填詞、賞玩金石書畫、詩酒唱和……

突然!猛獸般的山洪暴發!人沒了…詩酒書畫沒了…貌美如花變成了憔悴的老態……然而花發、淚花、不歸雁……

這不正是尋尋覓覓找到的嗎!


全峰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

李清照當時的處境,國破家亡,夫死,傷心。表達了他對亡夫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境況。


尋尋覓覓,尋找何也?

首先,喪夫之痛,尋覓往昔夫君的點點滴滴

想象著李清照晚年,端一杯淡酒,等著天昏雲低,風冷正靜的世界,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是哀怨劃破天際,也劃破了詩人李清照哀怨的傷口頭。

白鴛鴦失伴飛。生死兩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夫君生前的點點滴滴,往事再難尋覓…

其次,國破家何在的惆悵之情

李清照晚年,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一連串的打擊,國破家亡,小家何在?顛沛流離的痛苦,亡國之恨,凝聚心頭,無法排遣,於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是對國破家何在的吟誦…

所以,聲聲慢,漫生生,晚清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尋尋覓覓的是家國,個人情。

傷感至極,躍然紙上!


遊動的螺旋藻


經歷了所有女子的不幸,李清照清楚,現實中什麼也尋覓不到,只能借酒澆愁,只能在醉後夢中尋找。夢中有:

【藕花深處】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依稀完成了母親佈置的功課,姐妹們商量去划船遊湖。像出了籠子的小鳥,她們登上了停靠在湖邊的遊船,奮力向湖心劃去。

那裡有連片的荷花,有的剛剛綻放,幾隻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有的花瓣雖然凋謝了,蓮蓬卻鑽了出來挺立在荷葉中。她們坐在船上,一邊嗅著花香,一邊隨微風飄蕩,深深陶醉其中。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暗淡了下來,她們興致盡了,這才想起該回家了。可是環顧四周,水面茫茫,回家的路找不著了。

大家心慌意亂,左衝右突,小船兒竟闖進了荷花叢中,把躲在裡面的水鳥嚇得大聲驚叫起來,一齊“撲愣愣”地飛向夜空。

【汴京繁華】

彷彿元宵節的夜晚,姐妹們盛裝出行,“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合金、蟬貂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永遇樂·落日熔金》

又彷彿是近郊遊玩,護花帷幕低低地張蔽遮陽,紅色的欄杆工巧地繚繞圍護。經歷了春風吹拂、春雨浴洗、清露澆灑的名花,彷彿曉妝初成的美人。最迷人的是在這明光宮苑內,有幾枝向陽的牡丹正在競芳吐豔。

禁幄低張,彤闌巧護,就中獨佔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豔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

《慶清朝·禁幄低張》

【琴瑟和鳴】

剛玩完鞦韆,正擦著汗呢。突然客人來訪。李清照慌得鞋子都沒穿就跑。縱然是這樣,她忍不住躲在門後又去偷看。來者趙明誠早就聽聞了名動京城的李清照,結果李清照紅著臉插上趙明誠帶來的金釵。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沾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蹴罷鞦韆》

“男家擇日備酒禮詣女家....如新人中意,則以金釵插於冠髻中,名曰插釵....既已插釵,則伐柯人(媒人)通好。”

吳自枚《夢粱錄》

又彷彿是飯後一起烹茶的時候,夫妻倆決定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先喝。李清照記憶超強,十賭九贏,可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夢醒一切俱成空】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清照即使在夢中尋尋覓覓,不停地尋找。奈何逝去的東西永無再會之日,被巨大的失落感扼住咽喉,千古才女李清照心痛到到無法呼吸。


流雲飛1981


尋覓讀書吟詩蹴罷鞦韆美好的少女時光,尋覓夫妻恩愛填詞潑茶汴京賞玩金石書畫的幸福光陰,尋覓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尋覓丟失的古玩字畫,尋覓故鄉故居的一切熟悉的舊物舊事,尋覓已逝的青春年華,尋覓過去的一切美好回憶,還有許許多多,可揣摩得之。我就一個省略號……省略掉了…………


天街之雲


這是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詞《聲聲慢》,大家都很熟悉了。最有名的是開頭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連串的疊詞,瞬間就把人帶到一種孤獨無助、情態淒涼的意境之中。李清照的一生,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以北宋危亡作為分割線。在國家還是太平的時候(雖然已經是表面現象),她的生活還是過得不錯的。出身好,年輕貌美有才華,還嫁給瞭如意郎君,沒事就寫上一首詞打發時間。那時候的詞風,滿紙透出的都是閒情雅緻。看過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點都看不出憂傷的影子,倒感覺有一種幸福爆棚的“慵懶”。等到國破山河碎,匆匆南渡,最後只剩下孤身一人,晚景淒涼,寫出來的詞,無不流露出極度的感傷和悲哀。這首《聲聲慢》就是她後半生的代表作。處在這種環境下的她,還在尋找什麼?其實已經沒什麼可以尋找的了,她哪裡會不知道,不過發出一種絕望的沉吟罷了。曾經經歷過的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此時此刻,她能抓住的,也許只有回憶,也許只有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