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就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別人議論,怎麼辦?

毛佳健


任何人不管做什麼事,不要怕人家議論,例如武漢“疫情”捐款“慈善”之事,捐少了要“議論”甚至指斥,捐多了要高調“宣傳”。這種“與論是不正確的”,一個人“慈善心”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顆“愛國心”,與國家同心同德就是一個“高尚”的人。我反對“道德挷加”!有些“公眾人物”過去歷次“災情”都踴躍捐款,這一次可能少一點,就指斥人家,這是不對的。之於“慈善之舉”,我相信有良知“中國人”一定會“風雨同舟”“匹夫有責”!


蘇州西園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於世,除了甘願被“利”驅使而不知外,還往往會陷入“名”的枷鎖。所謂的在乎別人的議論,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不就是在乎“名”嗎?在乎別人的評價,在乎自己的形象是否完美,在乎別人的言言語語。我們就如同戲臺上的提線木偶一樣,任人擺弄,只不過,“線”已經不是看得到的線了,而是看不見的、存在眾人悠悠之口的“名”。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思考才能改變這種心理活動呢?才能讓自己活得輕鬆起來,從而去感知人生的美好與幸福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1、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們之所以在乎別人的議論,是因為我們一

直不自信,認為自己的決策是不英明的、有欠缺的,沒有別人的好。或者我們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對於事情,沒能夠獨立地思考,沒能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從而步步受限,甚至依賴別人的想法。所以,我們第一步要先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認知和看法,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智”,能夠有明辨事物的能力。

2、要能夠找到人生的意義:人生活在這個宇宙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

體,每個人的家庭環境、所處城市、身高體重、相貌財富等等截然不同。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應該要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自己是唯一的,這個人生意義也應該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意義。別人的看法是別人人生意義的體現,我們有自己的人生意義,活出自己的人生意義,人生不是更精彩嗎?

從《道德經》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在乎別人的評價,是因為放不下的太

多,陷入了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牢籠裡面,做不到寵辱不驚。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大致這般意思。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尚且六十方能做到耳順,不在乎別人的是是非非,我們現在還很年輕,還需要多磨練自己的身心。在正確認識了這件事情後,建議你去考慮考慮修身養性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想法、

其實,冷靜下來分析,有時候我們也應該聽聽別人的議論。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我們能夠認真的去看待別人的評價,對於自己做事情有個參考和糾錯意義,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判斷。但前提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心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修身養性的問題和方法,我們可以交流。立春已過,希

望你能早日擺脫這種想法,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江湖行腳生


我認為做事別人議論這是好事,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千萬不要怕別人議論,好的議論就聽聽,不好的議論也不要介意。

生活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的人可能是為了你好議論你,有的人是隨便聊聊,不是為你好,也沒有惡意,也有人是胡說八道,胡謅八咧。

千萬不要怕別人的議論,而不敢做自己的事情,有事大膽的去做,不要太介意別人的想法和議論。

在我看來,你不是病了,而是一個'非常好的人,能考慮別人感受的人。





冰天雪地滿洲里


因此個人建議你最好調整心態,把自己的顏面磨得厚實些,早日走岀屬於自己的步態,而不是整天的瞻前顧後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一念瑜碎


如果一件事情是你真正想做的,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議論。要想做好,可以多聽聽別人的意見,遵從內心才不會活的累。分享一句約翰-列儂的話給你“所有事情到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不是,那它還沒到最後。”





大衛老師Liu






徹悟明


那是因為性格緣故,也許你時時最求完美,因此刻意過多在乎別人的感受以及對你的評價。善良體貼也是你的真實反應,試著放下心中負擔,樹立自信,多多在乎實際的事情,這樣會更好。

過度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認同。當每做一件事都在考慮"別人怎麼看"時,你其實已經在放棄自己了。總是活在別人眼神裡的人,也等於從來不曾存在過。

我們總是擔心他人對我們的想法,始終戒備。

我們總是無意識地害怕他人看到我們的缺點,懷疑他們可能看到了我們最壞的部分。當九個人告訴我們,我們有多麼好,而第十個人說了一些負面評價,哪一方會影響我們?對了,是給負面評語的那方。

九個人的讚美抵不上一個人的逆言,這不是很奇怪嗎?不,不盡然。因為負面評語觸動了那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已建立的悠久信念,那個我們甚至沒有察覺到的信念——“我們這樣不夠好”。如果我們無意識裡沒有這個信念的負擔,我們不會被他人或間接、或暗示這一點的言行所影響。我們只會告訴自己“那不是真的”,或者“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又或者“那反映了一些他們自身的情況,而不是我的”。

你有沒有認真地想過,別人對你的想法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是存在中,完美獨一的創造物,這就足夠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全然地接受、尊重和愛你自己(這個沒有變得完美、或甚至只是變得更好的你),會有任何問題嗎?怎麼樣,會嗎?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它或多或少地影響每個人。我們都在別人身上尋找愛和重視,有些人很懂得把他們的脆弱巧妙地掩飾在一個美好的形象之下,但當蜚短流長,當不安全感來襲,於是形象破滅,內在的困頓和脆弱顯露無遺。

“我這樣很好,對於把我邀請到這個世界的存在來說,我已經足夠好了,我還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同意嗎?”試試這樣說,然後看看有什麼發生。


小豬的獨白


這是一種完美主義,做人沒有完美只有完善。人不能自私但也不能太考慮別人的想法,自私的人生活空間越來越小,最後走向孤單,太考慮別人的想法會丟失自我,迷失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每個人都在不斷的重塑心靈,完善自己。對於別人的議論不必在在意,堅決不能活在別人的思維裡。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用成功來證明自己的強大、正確,任何議論都將是為你吹響的前進號角。


吳雲生6


我感覺你就是太太太敏感了。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做好多事情都要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社會輿論。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只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了。我們不是人名幣,做不到人人喜歡,人無完人嘛,做到每個人都喜歡根本不可能的。你只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不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不用在乎別人的想法。別人議論是他們的事,悠悠眾口根本堵不住的,做好你自己就好了。同時不要在在乎別人的想法,你是獨立的。但是,你想換壁紙都怕別人議論,真的有點無厘頭,這個不是你自己的事情嗎,就跟你每天穿什麼衣服不一樣嗎,今天我心情好想穿紅色,明天想穿白色,這個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好吧。如果換個壁紙別人也要議論,只能說明這個人事太多了,別人可以對這件事發表見解,意見,但是議論一般都是背後出現,不用每一件事情都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你是獨立的個體,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大芊小羽和小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