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滨州之声2月6日讯: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月4日下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滨州首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小张正式出院,成为这个早春最让人欣喜而又温暖的消息。与此前让人不安的“新增病例”数据、日渐紧迫的防控工作部署相比,这条“捷报”的到来,让市民增添了“抗疫”的信心。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事实上,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死时速,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可能走到与结果完全相反的岔路。所幸的是,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最有利的判断和决定,最终得以将患者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时间的流逝当用分秒来计算,过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不遗余力、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生命。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6日:小张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一度被诊断为重症,拉开生死时速

患者小张,女,今年32岁,山东省滨州惠民县姜楼镇人,在武汉务工,是滨州市确诊的第四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今年1月16日,患者从武汉返回惠民,1月21日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1月2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在家自服药物治疗但症状改善不明显,于1月26日上午到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诊。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核酸检查结果,被确诊为滨州市第四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在26日当天下午,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胸闷、憋气,稍微活动后呼吸困难更加明显,体温升高38.8℃,呼吸频率加快28次/分,吸氧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滨州市中心医院向市卫生健康委发出邀请专家会诊的申请,市卫生健康委当即组织市、省专家会诊,由此拉开了生死时速,与病魔抢时间的一场拉力赛。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6日15点38分,市指挥部专家专班副组长杨玉龙接到市中心医院医务科长王永胜的电话,称住在该院的我市第四例患者张某体温不稳定,咳嗽,咳白色粘痰,乏力明显,请求支援。杨玉龙随即向市指挥部专家专班组长孙景华做了汇报,孙景华即刻向市疫情防治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商秀丽同志汇报后,立即向省指挥部要求抓紧派专家会诊。2个小时之后,专家组副组长杨玉龙、欧阳修河、专家组成员王涛、张晓紧急赶到滨州市中心医院。来不及喘口气,就第一时间与患者的主管医师孔令贵讨论病情。

专家组与院方研判病情后决定,将患者诊断订正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并建议尽快联系口服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随后,杨玉龙连续十几个电话分别打给惠民县卫生健康局、惠民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协调患者急需用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7日:病情持续加重,我市全力加强治疗,紧急购置高流量加温湿化仪

1月27日13点,患者病情呈现加重趋势,进食差,胸闷明显,呼吸急促,吸氧浓度只有38%。佩戴无创呼吸机时,患者不能耐受。“患者会不自觉的抗拒,自己伸手摘呼吸面罩。”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护士长马俊说。

市专家组与中心医院专家对病情展开讨论,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患者体重指数情况,认为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性。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下午13点47分,杨玉龙与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取得联系,申请省级专家会诊;14点08分,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滨州市疫情处置指挥部医疗专家组副组长、滨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晓芝教授出差途中,在车上与省医疗救治专家组长、山东省立医院王春亭教授、滨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孔令贵主任针对危重患者进行三方会诊;16点16分,省卫生健康委来电,将立即派省新冠肺炎专家组的两名组长来滨州为患者会诊;17点30分,市新冠肺炎处置领导小组专家专班组长孙景华,副组长杨玉龙、欧阳修河紧急赶往市中心医院,再次了解患者的病情;20点15分,省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董亮、王春亭赶到滨州市中心医院,省、市两级专家组、市中心医院专家等13人会诊,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及血常规、动脉血气等结果变化情况,听取主治医师治疗情况的汇报。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当晚,各方专家通过分析病情得出结论:患者发热,呼吸困难、吸氧状态下SaO2仍然较低,患者体重指数偏大,继续加重的可能性大,目前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由此提出优化治疗的方案——加强支持治疗,采取一切手段,进一步提高患者血氧分压,避免由于低氧状态持续存在导致心、肾、肝脏功能的损伤;调整糖皮质激素用法用量;应用免疫球蛋白;严密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变化;关注感染标记物变化,预防、治疗合并感染。

为尽快改善病人的缺氧,根据专家组会诊的意见,必须紧急联系购置新设备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仪。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仪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台仪器,它能增加患者有效吸氧量,属于无创呼吸机。然而当时,滨州辖区内医疗机构该设备无可调配资源。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商秀丽将医院需求上报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宇向东只回复了简单的一个字:“买!” 市委、市政府全力保证医疗物资供应,有需求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让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晚上23点35分,设备终于有了着落,经销商被专家组的精神所感动,紧急从其他单位调购了高流量加温湿化仪,并答复明日一早可到济南取货。

使用新仪器配合治疗效果明显,患者12小时内症状明显改善

1月28日凌晨4点,市中心医院设备科主任医师孙国超和司机从惠民出发,6点赶到济南,将价值10万元的新治疗设备——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仪装车后紧急运返。8点,设备已经抵达市中心医院,并立即组装。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8点45分,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仪应用在了患者身上,一刻钟后,显示患者耐受性良好。经过该设备治疗1小时后,患者缺氧状况得到改善。11点左右,患者呼吸频率趋于下降。下午16点56分患者胸闷症状减轻,食欲开始恢复。从会诊到患者使用新设备后症状改善,仅仅用了12个小时的时间,直至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趋于稳定。

欧阳修河告诉记者,患有病毒性肺炎会出现双肺弥漫性改变。这种改变会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患者会感觉胸闷、憋气,感觉乏力、出现困倦、嗜睡。这种状态下,纠正病人缺氧的办法就是有创或者无创通气,但这些方式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及治疗上的难度加大。

而高流量加温湿化治疗仪可有效调整通气量和吸氧浓度,由于通气量增加,避免了高浓度吸氧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并且又有高流量的气体通过,会使病人的缺氧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这种治疗方式应当作为病毒性感染病人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欧阳修河说。

1月30日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并不断好转,2月4日达到出院条件

1月29日,经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专家组认为患者病情依然较重,并可能存在容量不足,或进一步加重出现脓毒血症的可能,调整治疗方案,加强监护及护理措施。

1月30日,患者病情趋于平稳;1月31日,患者已经可以下床活动,间断鼻导管吸氧。经过医护人员细心照料,患者体温逐渐降至37℃以下,呼吸道症状好转,饮食逐渐恢复,CT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月2日,患者第一次复查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2月3号。患者第二次复查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医院认为达到出院标准。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得知患者的身体状况已经平稳,所有人悬在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这种“踏实感”来的无比温柔。“太好了!感谢所有专家!”市委书记佘春明第一时间感谢了所有专家,这些在一线无休无歇、辛苦奋战数个日夜的省、市医疗专家,联手从死神手里将这位患者的生命抢回。参加救治的部分医护在患者出院后拍下了这张特意增加了点“年味儿”的合影。

「深度报道」滨州市成功治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纪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2月4日下午,市专家组与经治医生讨论并向山东省救治专家组长董亮教授汇报,同时将患者前后三次CT检查的影像资料上传后,建议患者出院,并提出出院后康复建议。当天下午3点,走出病房的张某某难掩激动,向医护人员鞠躬致谢。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笼罩在她生命里的阴霾终于散去,她将重新迎接属于自己的生活。

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及时,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

“政府的管理非常到位,有效阻断了病源的传播、扩散,这例病人的家人、朋友都未感染。还有最重要的,也是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大家为救治这名患者不遗余力,齐心协力把这一例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欧阳修河说。

在这个过程中,滨州市中心医院的一线护理人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一声令下、立即到岗,没有任何怨言,只有一句“责无旁贷”。在治疗区域,因为穿上防护服不能方便,所以护士们在上岗前都少吃、不喝,有护士因喝不上水,导致多处口腔溃疡,仍坚持战斗在一线;由于长时间带N95口罩,好多护士的耳朵红肿麻木;护士采血时,需要带护目镜、双层手套,这使得平时很简单的操作也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每一名护士都技术过硬,采血时“一针见血”。

除了医生和护士的护理,心理安慰同样重要。市中心医院的护理团队每天都会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与病人聊天,有时候一句话、一个暗示,或者是用手摸摸病人的额头,都是一种很好的安慰的方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负责张某的救治团队分了三个梯队,每个梯队都有2名大夫和4名护士。只要进了隔离病区,就要在里面持续工作一周,没有下班时间,每天24小时工作。而在一周工作结束后,他们还要隔离2周,观察无症状后才能返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