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校老师薪资那么低,还有那么多人争破了头去?

一品带砖侍卫


额...我不是老师,但是我在大学里和我的老师曾经交流过,所以说一下我的看法。

1、光荣职业

在人们的印象里老师就是光荣的职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几千年的宣传,老师是一名光荣的职业无疑,因为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发展的。

2、稳定

不管是工资、假期、补贴、活动,基本都是固定性的,不会有很大的变数。这一点参考(山东父母眼中的公务员职业)

3、充足的其他时间

高校老师的课程相对不是很紧张,而且很自由,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副业。

4、工作压力小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小一点,而且现在大部分人对于自由有些强烈的向往,所以很容易就选择当老师。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希望可以帮到你,欢迎补充。


奏是拽的羊驼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首先,大学老师工资绝对值不低。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据向人事部门了解,按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教师平均年收入在10万左右。即使有不少低收入人群被平均的情况,但我相信大学老师的工资收入应该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其次,部分大学教师的收入并不是只有工资这一块。首先是科研奖励收入。如果科研能力强,这一块每年还不少。其次是各类人才计划和奖励,尤其是如果戴帽子,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最后可能有人还会有校外兼职收入。这个也看能力。

为什么有人,尤其是大部分青椒,会觉得收入低呢?主要的原因是,一自己的学历比较高,基本都是博士,不要说跟华为比,跟一般企业的博士比,收入也差了不少。二是年龄不小,生活压力大。青椒大部分都是三十来岁,刚结婚生子,正是最缺钱的时候。没有钱会被老婆家人数落,肯定不舒服啊。

那为什么很多人想到高校工作呢?有人说有寒暑假,有人说收入高,有人说压力小。这个不用我去反驳,大家自有判断。我只想说一个大学老师最好的好处。

是什么?那就是大学很多工作是能积累的,而且是为自己积累。

比如论文,随便你去哪里都是你的名字,比如项目,无论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学校,也都是你的履历,还有奖励,也是如此。一个单位,希望你自己进步,并因为你个人的进步给你奖励。这是非常难得的


老黄真可爱


高校老师的薪资低?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你可能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当然我赞同你所说的很多人为了进高校确实是争破了头。

高校教师薪资很低吗?不,不是的。

虽然我不是高校教师,但是在上大学和读研期间我们的老师经常会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师范生,所以毕业的去向就是当老师。而在选择去什么学校当老师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高校任教。

因此高校的工资水平便是我们都会关注的话题,就拿我所在的城市来说,辽宁大连,和我们接触多的辅导员一个月能够拿到5000多工资,这仅仅只是一个辅导员的工资,而那些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他们的工资每月一定会高于5000多元,甚至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师兄说差不多有1万多。

同时,高校教师的收入绝对不只有工资这一部分,还包括工会每逢过节的一些福利,例如一些家用电器、购物卡等,而最为重要的是一旦高校教师能够申请下项目或者是课题,那便可以拿到很可观的一笔科研经费。

当然,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教师工资水平也不一样,但不管是那个地区的高校,高校教师的工资一定不是你很低的那一类。

为什么很多人争破了头想去高校当教师呢?

个人认为高校当老师几乎是所有有志于从事教师行业的最初理想,而这便是由高校特有的教学氛围和工作压力所决定的:

首先,高校教师没有坐班,更加自由。相信我们常常听到,上了大学学生找老师非常的难,因为大学老师只是负责讲课,课程结束便可以回家或者安排自己的其他事情,因为没有坐班,不想中小学老师每天坐班。

其次,工作轻松,压力下。大学教师不需要考虑升学率,每天的课时安排也足够的合理,不用早起晚睡,每天的任务只是上课,如果没有课程安排,那便意味着又多了一天的假期。

最后,高校教师更能满足虚荣心。很多教师之所以更多的愿意去高校当老师,一定程度上是以内高校教师的社会认可读更高一些,社会认同度更高一些。因此很多博士一毕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去高校当老师,因为高校在大众的认知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就业单位。

总之,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没有那么的低,因此这也是很多人更愿意去高校当教师的一个原因,不可能工资特别低,还会有大量的学生希望自己到高校任教。


领略教育魅力


高校教师薪资低,主要是指刚入职的讲师。许多学校的讲师,每月只有五六千块钱。相比于应聘者所具有的博士学位,这个薪资水平,确实不高。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名校博士去竞争讲师这个岗位呢?

这是是因为,高校老师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好的职业,没有之一。

关于高校老师职业之好,平常我们大多谈的是安家费、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的便利、工作时间的自由等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却常常被大家忽视了。

高校老师这个职业最好的一点,就是其职业成果的可累加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且听我慢慢道来。高校老师的职业成果,只要有三方面的:首先是发表学术论文,其次是申请专利或者跟企业做横向项目,再者就是教学培养学生。

就以发表论文来说。通常发表一篇SCI论文,学校都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少则几千,多则一两万,看上去好像并不多。但是当你拿了这些奖励以后,正因为你发表了论文,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去申请国家和地方的科研基金;正因为你发表了论文,还能以此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今年发表一篇论文,明年发表一篇论文,论文数目总是越来越多。每篇论文都会有你的名字,要么是一作,要么通讯作者。这样一来,随着论文数目的累积,你的学术声誉将会越来越高,能够获得的社会资源自然也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作为大学老师,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不仅仅是眼前可以获利,而是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都能以此而获得利益。其他职业大多数都不具有这种成果的可累加性。今天做一个项目,明天做一个项目,公司也不会再因为你做了明天的项目,而给前一天做的项目,再追发奖金。

时间的力量是伟大的。正是因为有这种成果的可累加性,即使是能力一般的人,进入高校以后,到四十四五岁,通常都能熬成副教授、教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上庠


以天津高校为例:

中等收入水准:工作近20年,中级职称,目前月收入在15000左右(包含了公积金医保等福利),这个收入在天津高校中比较普遍,属于中等收入。

高收入水准:工作近20年,高级职称且拥有很多人才称号,月收入估计在50000-60000之间,这是属于比较顶尖级收入,这个收入在高校中属于凤毛麟角。

低收入水准:刚入职研究生,初级职称,月收入估计在9000左右。

这个收入高不高?就普遍收入而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同样坐标天津,我身边还有其他领域的朋友,说几个例子:

刚毕业3-4年的大学生,受聘于某大型一对一在线教育网站,工作近2年,每个月收入在10000左右。寒暑假可达到15000左右。

大型健身俱乐部游泳教练,工作2年+,每个月收入在15000左右。

刚毕业一年的大学生,钢琴老师,每个月月收入在6000左右。

还有几个其他省市的朋友,做餐饮,酒吧,包工头,年收入在50万+……

如果你对比工作年限,感觉大学老师的收入不是太占优势。但是如果参考其他条件,大学老师的收入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这些其他条件有: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压力指数,未来的发展机遇,工作时间,假期,职业的美誉度,社会保障等。

正是在其他条件上,大学老师显示出了相对于其他职业的明显优势。

比如在线一对一教师和游泳教练,暑期上课几乎从早上8点要上到晚上10点,中间几乎一刻都不能停息。工作强度不是一般的大,另外,他们还不得不承受工作“朝不保夕”的可能风险。

比如餐饮,酒吧和包工头朋友,生活中几乎随时都要做好承担种种意料之外的风险准备:饮食安全问题,昼夜颠倒问题,身体红灯问题,被欠款危机……

所以,评价一份职业,很多时候不能光凭“薪资”情况,高薪往往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句话,大学老师薪资可能不是最诱人的,但是参考其他条件,这份职业可能是看起来最不赖的那份职业,这也是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首先,据我所知,高校老师的工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低

举个Lily的朋友的例子,他是海归回学校任教,目前应是副教授级别。某一天从他那里得知,他每月到手的部分约9000多,福利扣除6000多,一年到手约20W左右。据Lily所知,他的这部分收入只是学校授课所得,而他每周授课天数不超过3天。这还不包括额外的讲座、院外教学指导或者科研项目奖金和版权收益。

事实上,我们觉得高校老师工资低,往往只看了他们的工资收入部分,并没有去客观衡量他们的工作时长、其他福利和除工资以外的收入部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老师们的职业生涯初期是清贫且艰苦的。在还没有职称,只能凭借工资收入去生活的时候,也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和职称评定的压力。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做高校老师

1、高校工作相对单纯、自由、稳定且自带光环。在现有的环境中人们对老师的尊重是首屈一指的,在社会中也有足够的地位。Lily的不少朋友选择在高校工作便在于,他们喜欢相对单纯的工作环境,且老师的工作稳定,还有寒暑假。甚至在工作时间上也相对自由。

2、高校里的工作,也有多职业发展机会。简单来说,高校里也有行政管理路线、教师路线和一般行政路线。而这些路线对外对接的还有政府机构的相关职位。Lily认识的一位老师最开始只是学院副院长,后成学院书记,最后还走上Z府要职,平步青云。

3、有的则是喜欢科研。不可否认的是不少愿意留校的老师们,他们是有一颗做学问的心。很多商用的科研成果不乏有高校老师的身影,而不少公司或用人单位乃至z府部门背后的智囊也有高校老师。

结语

Lily觉得,我们看事物均不应只看表面,不少人喜欢高校老师的工作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和薪资无关。高校老师工资的背后,则是我们没有看透他背后发展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高校老师或许不是当前社会中薪资最高的那一群人,但他们的收入也并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低。我们在门外讨论他们的低薪,又哪里会懂得他们的快乐。



我是Lily,专注职场百态,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

人在职场lily


在很多父母眼里,当教师大概是女孩子最好的选择了吧?工作稳定、有假期、方便照顾孩子、好嫁人……

正因为这些原因,当年我被父母逼着学了师范专业。

说一说当教师的好处吧:

1、 工作稳定,相当于“铁饭碗”,女教师更容易嫁好。

教师,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铁饭碗。入了编制的不用说了,相当于拿到了一个终身的“饭票”;即使没入编,去私立学校也是很稳定的,只要工作绩效可以完成,基本上这一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这让很多人非常满意。也正因为工作稳定,很多男人在挑选另一半时,会优先选择教师。据说,女教师是最容易出嫁、很容易嫁好的其中一个职业。

2、有两个长假,这对于很多人是非常奢侈的。

工作以后才发现,能有两个长假的职业实在是太少了,假期对于很多岗位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能有双休日就不错了。但教师可以有寒暑假,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诱惑的条件。双休和寒暑假等假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的家人朋友相处,平时有更多的时间寒暑假可以出去旅游的,拓宽自己的眼界。

3、成就感高,社会荣誉感强。

教师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赞誉度非常高。虽然这些年,随着各种教师丑闻的曝光,对教师群体要求越来越高,但无论如何,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感还是非常强烈的。如果一个人他想要有成就感,那么他就会选择去当老师,因为当他教出一个成功的学生,他就会有极高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会使人更高兴,而且使他更想要去当一个教师。

我是人鱼妈妈,文学硕士,80后辣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每日为您分享教育经验,喜欢就关注我吧!

人鱼妈妈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作为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对高校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了解的,高校教师的收入是高是低,要看跟谁比,也要看怎么比。



如果拿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相比,那高校教师绝对完胜,不但收入完胜,而且发展空间也完胜。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明显高于中小学教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校一般是公益二类,有盈利能力,有余钱,而中小学教师是公益一类,完全靠政府拨款。另外,在中小学,能混到一个副高职称就很不容易了,但在大学,副高职称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上面还有一二三四级教授,还有各种人才帽子,每升一级都是待遇的大幅提升。



同样,高校教师与政府机关公务员相比,也是普遍更高一些。当然,由于不同地域的公务员收入差距很大,所以我们比较时也只能拿同一地域的高校教师来比较。总的来说,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会高一点点,另外,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个人专业能力挣一些劳务,但公务员是没法这么干的。



如果拿高校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相比,那高校的收入就算不上高了,不过,也要分行业。比如在IT行业,最牛的人物一般都在企业,不但拿高薪,还能享受股票分工,还有金融行业、电气工程行业等等。但如果是在低端制造业、农林牧渔等低利润行业,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但不低于企业,而且还能比企业更稳定。



所以,总的来说,高校教师的收入虽然算不上高薪,但也并不算低。至于有不少人认为低,那是从投入回报的角度来看的。比如两个硕士同学,一个硕士毕业去企业工作,另一个继续读博士,然后留校工作。硕士毕业工作的同学可能已经混到一定职位,有一定积累,或者已经买了房子,而博士毕业做教师这位,还要从讲师开始熬,遇到房价翻倍,更是压力山大。而且近年来,高校青椒还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平时工作强度大,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是常态,投入和回报比很低。而且这样的状态只有等到评上副教授、教授后才能有所改观。



如果只看眼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确实不算高,如果这样的待遇一成不变,那确实没有什么价值。但高校教师这个岗位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既稳定,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高校教师,可以走学术道路,一路冲到教授、再冲人才称号,届时,光工资卡上的数字就够全家过富裕日子了。也可以走企业合作路线,有关系拉到项目,从中抽取劳务或者报销,一年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如果合作得好,还有可能技术入股,享受红利。还可以走兼职路线,讲课,挂名,每年零零碎碎也有几万收入。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努力熬过青椒阶段的艰辛。想要不努力就获得高收入,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可能的。


高校人才真经


首先说明一点,高校教师的工资并不低。在教师队伍里来说,高校教师的工资已经属于高薪了!之所以给大家的印象中比较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把高校教师也当成了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了。

就我们国家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普通教师的平均工资都在六七千左右,如果是教授或者副教授,那么工资会更高,因此,薪资待遇方面肯定不是低。这也是高校教师成为香饽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是很重,高校教师一般来说课业压力都很小,他们很少有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学生们对成绩的要求也并不高,因此,相对来说,教学工作比较轻松。但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论文研究,这是他们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要求和硬性指标。

此外,成为高校教师,也并不容易,现在高校教师的选拔标准已经提高到了211和985的博士,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想要进入一般的高校还真不容易,高校教师的高学历,配得上他们的高工资,这是无可厚非的。再加上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更加剧了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竞争难度!



不管怎么说,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确实是不错的,如果有机会进入高校授课,那还是非常不错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不要忘了分享点赞哦!


说文写作


大学老师,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份非常光鲜亮丽的职业,特别是有一定资历,最后成为了教授的大学老师,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后,非常受人敬重。那么,最现实的问题来了,近年来,一直有人抱怨高校老师工资待遇低,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大学老师,无法满足日常生活开支。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真心觉得大学老师的工资不低了,下面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

大概十几年前,本人还在大学里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我们学校就是北上广的大学,还是一所以理工类的985大学,按说当地的消费水平一点都不低。本人学的是工科专业,我们学院的老师,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富有的,住着别墅,开着不错的汽车,平时生活绝对是非常富足的,一点都没感觉到他们生活上有压力。终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资性收入本身就不低

虽然很多老师喜欢自嘲自己为“教书匠”,“搞科研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学老师工资已经经过多轮次上涨。一般大学老师都是按照事业编管理,刚进入大学任教的年轻老师,如果只是讲师的话,工资待遇可能相对低一点。

但由于现在进入大学任教的老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历,甚至很多还有过博士后工作经历,进入大学任教,很快就能评上副教授,特别是在以前,基本上一、两年就有机会评上副教授,工资收入基本上能够达到当地中等收入水平。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院校,工资待遇可能更高。

第二、课题经费更高

其实很多大学老师基本上不靠工资收入生活的,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课题经费,包括横向和纵向课题。以本人当年研究生导师为例,每年的课题经费基本上保持在几百万水平,同学院有的厉害的导师经费可能更高,完全看导师个人能力了。

一般来说,只要评上副教授以后,只要大学不错,或多或少还是能够拿到一定的课题,不管是国家的、地方的还是企业的课题,资深教授资源就更加丰富了。现在很多年轻老师也是会先“抱大腿”,跟着一些牛导师一起抱团做课题。

课题经费这块,以理工科专业的最高,人文社科类的课题经费可能会相对少很多,甚至不具对比性。这就看跟谁对比了,只能说人文社科类的课题经费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第三、其他很多隐性收入

我们都知道,大学老师都会有真穴一说,特别是一些名校的大学老师。只要有一定名气和实力,平时都会收到很多邀请,比如项目评审、讲座、授课等,以前见过有的老师在这方面日期安排得非常满,仅看这块收入也是不菲的。

因此,大学老师整体上来说,收入绝对是不低的。要说收入低,最多是刚当大学老师的前几年,也就是大家平时称的“青椒”,只要踏踏实实做学问,不出几年,出了成绩后,收入和身价随之就是暴涨。

所以,大学老师绝对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职业,才会有这么多人挤破头想当大学老师。当然,当大学老师必须还是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毕竟大学老师里水平高的老师太多,想要出头,仅靠混是比较难的,还是要有一定真本事。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欢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