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的长江黄河之论?

爱侃的大道格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将帝王权术玩得很溜,堪称个中高手。看电视剧,确实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觉得嘉靖皇帝是一个好皇帝。

  在电视剧中,多次提到了嘉靖关心百姓,拨款赈灾什么的……比如抄没严嵩家财产,一共一千来万两银子,最后是怎么分配的呢?

  各省赈济灾民得了二三百万两,东南抗倭,北方反击鞑靼,共分了二三百万两,从京城到地方官发放拖欠工资,分了二三百万两,还有一部分,就是从其他三分中各自挤了一点,共150万两给工部,为嘉靖皇帝修建万寿宫。

  也就是说,嘉靖皇帝将整个大明王朝的蛋糕中,仅仅一点五份留给自己,其他八点五份,都给了百姓,给了群臣,给了大明江山。

  这么看嘉靖皇帝,还不是一个好皇帝吗?与历代皇帝相比,他要求的可不多!

  毕竟在封建王朝中,家天下观念深重。天下赋税那都是皇帝老儿一个人的。皇帝只留着一点点私用,大头都留给国库,充了公,已经很难得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观念去套古代。

  可是,就算是这件事情不是编剧虚构,嘉靖皇帝在历史中也不算事个好皇帝。他那长江黄河论,同样是乍一看高明,细细分析都落了下乘。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嘉靖皇帝满心只有权术,只有制衡,他心中天平最高,最重的,永远都是自己的权力,自己的利益。一切唯己,在唯己的前提下兼顾王权,在保护王权的前提下,兼顾群臣与百姓的利益。

  如果各方难以兼顾,嘉靖第一个舍弃的就是百姓利益,其次是官员利益,再次是大明江山利益,最后永远都是自己的利益。

  嘉靖皇帝为何重用严嵩?就是他不分黄河,长江,只讲制衡,用严嵩来对抗徐阶,打压裕王,一切都是保护自己。

  其实,真正高明的皇帝不是这样的,真正高明的皇帝会明白,皇权,或者说江山社稷是至高无上的,自己作为皇帝的个人利益是次要的。

  至于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是儒家骗人的鬼话。历代皇帝没有一个相信,也没有一个执行的。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也是口头说说,实际上永远都是民为轻。

  不过,明君会将社稷放在第一位,庸主无大志,只能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嘉靖就是这样一位皇帝。


叶之秋


嘉靖皇帝用长江和黄河,来比喻朝廷里面的贪官和清流。在整部电视剧里面,这一段的陈宝国的独白,是最能够展现嘉靖皇帝的帝王之术和他的国家观念。

这一段表演,可以让许多人看明白,为什么一个皇帝,明知道自己的大臣是贪官,还是要使用他,有时候甚至会重用他?

为什么一个皇帝,明知道这个大臣是一个清官,是一个老百姓眼里的好官,皇帝还是要杀掉他?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一段独白的完整版本,姑且按照古文白话文翻译的模式,逐句逐句和大家一起赏析这一段“高论”。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言下之意,贪官也好,清官也好,民间对他们的称呼不同,皇帝根本无所谓。因为清官和贪官,是永恒的对立存在。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这一句话,看起来是否定古代的谚语,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执政生涯作辩护。黄河从来没有清澈过,贪官也从来没有断绝过。因此说,我嘉靖皇帝任用贪官,并非是我眼睛瞎,而是自古以来,皇帝们都使用过贪官。我不是最差劲的那一个。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一段说的更加的明显。清官为我朝廷卖命,维护了我嘉靖皇帝的执政;贪官一样是为我嘉靖皇帝所用。不可偏废。清官可以让政权保持稳定,让百姓心中存有希望。贪官呢,虽然老百姓不喜欢,可是他们为皇帝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享受。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

这句话不必翻译了,我嘉靖帝怎么可能只用清官不用贪官呢?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最后这段话是最能够体现嘉靖皇帝的人格的,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是我嘉靖皇帝“牟利”的工具。有利于我牟利,贪官也要保护,所以说电视剧第一集,到最后清流一派还是不得不在财政超支的票拟上面签了字。不利于皇帝牟利,即使你说的都对,都是清官,皇帝杀的时候一样是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嘉靖皇帝的独裁,自私,把天下视为私有,在这一段论述里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后来嘉靖皇帝在临死的时候,告诉儿子裕王,说把海瑞留给裕王,因为海瑞是大明王朝的一把神剑,当要推行改革的时候,唯有此人可以一往无前。你别以为这个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照样是把海瑞这样刚正不阿的清官,当做自己的工具挥舞而已。

总结下来一句话:嘉靖皇帝的长江黄河论,充分展示了嘉靖皇帝唯我独尊,视天下如私有的可耻的私心,封建帝王莫不如此,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惟有嘉靖一人而已。或者说,惟有刘和平先生一人而已。大大的赞!


铁锤文史


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说过这样一段话: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用长江而废黄河,朕其可乎?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嘉靖帝,是一个强势皇帝,以一人之力独治天下,贤臣也好,奸臣也罢,都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


这样的独裁君主,自然认为不需要依仗谁,只有靠着帝王心术,和权势术数,就能一手遮天。


可是,嘉靖帝是一个成功的皇帝吗?


并不是,嘉靖帝,一生追求长生,对于国事,屡屡应付了事,这不是明君所为。

一个真正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必然是要有所作为的,古往今来,要做成大事,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行的,需要团结天下优秀的人才,共同努力。


当你,需要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人心和正义就拥有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


善恶分明,就变得尤其重要。


我党为什么能靠着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拥有美式装备,800万之众的国民党政权,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代表了人心所向!代表了正义!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巨大精神感召,吸引到了全中华最优秀的人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这些英雄俊杰,甘愿放弃原有的优渥生活,投身于这项事业,这就是正义和人心的力量!


以一人之力独治天下,不过是帝王心术,权谋手段,作为一种权变手段,或许可以,但是身为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妄想以“诈术”统治天下,这是痴人妄想,因为人民也并不是笨蛋。


大道致远,鬼蜮伎俩,可以休矣!


凶猛青史


看大明王朝的时候,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觉得嘉靖是一个“好皇帝”。特别是第一次看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总觉得嘉靖这个皇帝真是厉害,什么事情都知道,什么人都能够玩弄于鼓掌之中。另一方面,他对身边的人还算厚道。无论是他对跟随自己多年的吕芳,还是服务于自己二十多年的内阁首辅严嵩,都顾及了情义,给了一条生路。

但是,如果多看几次大明王朝1566,并且看一些明朝的史书,看法就有不一样了。现在历史对嘉靖的评价还是比较低的,或者说明朝皇帝整体的形象在现代人眼中都是不大高的。不过,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嘉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明朝自朱元璋朱棣以后,文官集团的势力便开始慢慢增长,而皇权则受到极大的限制。嘉靖在自己当政期间,能够牢牢的压制住文官集团便能够说明其个人极高的政治手腕。对于这一点,电视剧中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嘉靖这番长江、黄河论可以说就是他帝王之术的最好表现。

原文如下: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


嘉靖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长江指的是“清官”,而黄河则指的是“贪官”。嘉靖的意思就是说他做为皇帝,不能只用贪官、也不能只用清官。只要自己有利,权衡朝局,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嘉靖长江黄河论是正确,为什么他的大明朝会出现“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的局面呢?

所以说有能力的皇帝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皇帝。

嘉靖是一个喜欢道家的皇帝,可是道家最重要的便是要追求本心,顺其自然。道家用在治国之上便是“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休养生息”,不要过多的干涉老百姓的事情。汉朝初期便是道家治国的典范,几代的皇帝都采用黄老之术,朝廷尽量节俭,不给老百姓负担,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时期,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老百姓的赋税又很轻,这才是治国的根本。

可是反观嘉靖,他只是学到了道家的帝王心术,如何去操作群臣来为自己服务,如何去推卸责任。嘉靖自己做事情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从来没有考虑的天下百姓的生死。这便是海瑞所说的“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

“长江黄河论”是有道理的,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的明朝就是这样,甚至现在亦是如此。但是问题在于根本的出发点是如何利用现状让老百姓活得更好,而不是让自己活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海瑞为什么能够名留青史?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他竭尽所能的想给那些活不下去的人一条生路。

不过,嘉靖和海瑞都是聪明人,想起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句话“贪官奸,清官要更奸”。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最近则重新刷完《大明王朝1566》,还沉陷在海瑞的一腔正义中不能自拔。而其中海怼怼怼完嘉靖后,嘉靖对其掏心窝说的一番话也尚在耳。嘉靖皇帝对海瑞说到:

“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

当时听完这段话,甚觉有理,也被嘉靖洗脑。有人说,嘉靖的聪明以及权谋掌控绝对可以排在帝王前十,如其多重民生,成就一代明君留名亦非不能。



然权力就像鸦片,一但沾染上瘾,谁能自知,谁能克制。宋美龄亦说过:“因为他们从来还没有尝过权利的滋味”权力一旦坐拥,谁又能戒掉?人心本恶,学书求礼,莫不是一个克制。在关键的时候,在大是大非中能因为自身的修养,信仰,品德,而能克私欲,择天道。做到公私不偏,已是万难。

自古帝王长在深宫,难知天下苍生之苦,能做的无非是平衡。而帝王最看重的不是你如何正直,如何有才干,首要还是忠诚,其次有才干能挡事。忠诚便没有危险,有才干便好清闲。所以嘉靖后来对裕王说过,“亦如徐玠,高拱,张居正,贤时便用,不贤便黜”也是此道理。



郑何之流,已然引起公愤,所以必除。严嵩之流,一尚听话,二能挡事,所以皇帝说了,许多事还须他们去办。而当他们收上来的盐税,嘉靖只分得一百万,他们分两百万,还要嘉靖感谢他们?这便是皇帝动刀的关键。言外之意,嘉靖分得两百万,他们贪个一百万,皇帝也是可以忍的。除严党便如黄河。

而杨延和,夏言是为清流,又尚有治国之能事,但是他们处处与皇帝对干,挑战权威,除之,如治长江。 以上出发点,均是从皇权出发,以帝王术考量,并非海瑞的以江山,以天下苍生为角度做出。



明朝的皇帝大多是弱势皇帝,但是因为文官集团统治已臻成熟,内阁更是其发展成熟的标志。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仍能正常运转,这个时候皇帝最怕的,便是文官的权力凌驾于自身,不能掌控。皇帝并不在意你个人是贪官或清流。所以除了在文官之间,互相培养势力掣肘平衡,文官之外,皇帝亦培养太监内官制衡。一切的首要都是不威胁帝国的统治。  

海瑞的出现,其实是从帝王自身给于触动,身为君父,沉迷长生,建造寺观,劳民伤心,未有思民体民之怜心。因此为君者一要重权术,二要修自身,重德行,能克持,进而成就一代明王。但其对国家统治,官场规则制度并不能有所改变。正如贪官朝朝杀,朝朝杀不尽。而古今有大变革之策,亦是在官权与百姓之间的利益平衡。治理国家没有绝对的方略,君与臣要平衡。庄子说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以老子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回到小国寡民,结绳记事的时代。但时代的发展不容假设,我们能做的也是在这几千年的平衡之道中,学习那一个个跳跃出来的,能为了理想抱负,天下臣民而大爱无私的闪光形象,了解他们的品行和操守,为个人在人生在事业的十字路口中,有一个更不愧于心的选择。


彦书诗词美文


于这句话在剧中的地位而言,其毫无疑问是点睛之笔,在这段话之下,一个原本就很有深度的电视剧,又被拔高一个境界。

不过这段话不能单独来看,要和“那有什么真正的贤臣,贤是便用不贤便黜”合起来看才能算看懂这部剧的真谛。

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浑,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那清过?长江黄河都都灌溉了流域内所有田地,哪能因水清水浑就偏废不用?

那么这句话到底何意思?不过是在指责海瑞这个清流中的异类。

(嘉靖的话都暗含深意)

对就是清流中的异类,海瑞异类就在于,他想当圣人。

他想让黄河水清,于是他才会说什么:嘉靖皇帝啊,应该只用长江,而废黄河。不对,是只用清流不用严党。意思就是说,别用贪官要用好官。

那么谁是好官谁是坏官?

后来嘉靖回话是:我罢黜严嵩、杀严世蕃的道理就是治理黄河水患。我杀夏言,杀杀杨继盛、沈炼就是治理长江?

言外之意是什么?

不过明确告诉天下,也告诉海瑞这个以圣人自居的人?

黄河长江不可偏废,贤臣和不贤他说了不算?

(海瑞面对此话百感交集)

那么如何理解这段话,这一方面体现了嘉靖皇帝的自私,一方面也揭示了权利斗争的本质而已。

自私是因为个人,所以必须自私。

权力斗争也是为了个人,他需要文官内斗才能才能巩固地位,所以他也必须自私。

而这一切的根本不就是中国家天下的延续吗?

古代中国都是一家之国,一人之言,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骑着蜗牛游天下


很有道理,为官一任应该造福一方,清官可以造福百姓,贪官也可以,但是官贪还不干事那就是最令人痛恨的了。对此葛优的电影私人订制解释的很好,如果清官不干事,不能造福百姓,这也是一种贪污,属于精神上的贪污,贪的是名声!也如张居正所说,循吏。既有能力办事,又贪污的官员。政府需要的是造福百姓的官。


Man139876657


很有道理的理论。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坏人,事物都是两面性的,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结果。

黄河指的是严嵩等人,在嘉靖皇帝的角度,他们虽然是坏人,但是他们能帮他解决问题,所以他不得不用。也就是他说的,黄河水虽然浑浊,但亦能灌溉庄稼。


灰色轨迹167


没看过,无法讨论!


非空


一语道破天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