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山东省聊城地区的馆陶县划给了河北邯郸?

永恒的珍珠红


“为何把山东省聊城地区的馆陶县划给了河北邯郸?”作为馆陶人,特别是历史领域创作者对这个问题当然很熟悉了。所以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后专门把所有答友的回答看了一遍,感觉有必要把馆陶的历史特别是跟山东省的渊源介绍一下,然后再说为什么从山东省划给河北省。

馆陶县历史沿革

馆陶县得名于战国时期,因县城北七里有陶丘,赵国置馆驿于其则,故名馆陶。当然这个陶丘在经历了黄河多年的泛滥已经找不到了。在西汉时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时候,把这里设成了县,这就是馆陶县的开始。

而到了公元前170年左右的时候,汉文帝把他的长女刘嫖封在了此地,因地名而得封号“馆陶公主”,并不是像其他的回答者所答的因封号而得地名。不但刘嫖被封为了“馆陶公主”,汉宣帝之女刘施施、光武帝刘秀之女刘红夫以及唐朝时期的李渊第十七女都被封在了这里,同样被称为“馆陶公主”。

元朝时期的至元二年(1265年)改属濮州,隶属山东省,为馆陶县属山东省之始。明代洪武初(1368年)馆陶县属山东省东昌府。清朝承明制,依然属山东省东昌府。

民国元年(1912年),山东省废府设道。馆陶县属济西道。民国3年(1914年),济西道更为东临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25年(1936年),全省下设十二个行政区,馆陶县属第六区。1938年5月,馆陶县抗日政府成立,属中共鲁西北特委,后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1940年8月,馆陶县由鲁西行署第三专署改属冀南行署第三专署。1945年11月,馆陶县由冀南行署第三专署改属第一专署。1949年8月,撤销冀南行署,馆陶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此为馆陶县归河北省之始。1952年10月,馆陶县由河北省邯郸专区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1月,馆陶县由山东省德州专区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65年1月,馆陶县由山东省聊城专区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

由此可见,馆陶县在国家有了省一级的行政区划以后,在长约700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属于山东省,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形势的需要行政区划有些不明朗,随后归河北省,然后几经山东省、河北省频繁的调整,最终于1965年划归河北省,直到今天。

为什么要由山东省划到河北省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治理海河的需要。1964年,为了治理海河流域水患,减少边界水利纠纷,国家对河北省、山东省的省界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卫运河和四女寺减河为界,河左岸为河北省、河右岸为山东省。这一分不要紧,造成了一大堆临省界县城,比如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这三个县或者县级市的驻地都濒临以卫运河为界的河北、山东两省省界。

而馆陶县在此之前是以卫运河为中轴线,左右两岸面积基本对称相等的,由于这些简单粗暴的以卫运河为界的划分方式,河东岸部分被划给了山东省的冠县和临清市,河西岸仍称馆陶县,划给了河北省。县域面积由原来的830多平方公里减少为456.3平方公里。

如果您感觉有用,请关注头条号《大运河时空》,一个历史领域的馆陶人运营的头条号。


大运河时空


认真的说,馆陶县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的交接地区。在历朝历代的行政划分中,馆陶县有的时候隶属于河北省,还有的时候隶属于山东省。在建国的初期,馆陶县隶属于河北省下辖的邯郸专区。在当时,曾经出现了著名的平原省,包括了河北省南部、山东省的西北部、河南省的北部。1952年,平原省被撤销,有一些地区就分不清了。有部分属于山东省的地区被划分给了河北省,这等于山东省吃亏了。

为了补偿山东省的损失,河北省把馆陶县和临清县划给了山东省。其实,就等于两个省换了一下地盘。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河北省南部的南乐县、清丰县等4个县划入了河南省,作为补偿,河南把自己的临漳县等3个县还给了河北省。馆陶县被划入了山东省之后,先后属于德州和聊城两个地区。请注意,当年的馆陶县可是一个面积、人口都很大的县。处于各方面的原因,山东省把馆陶县分成了三份。

把馆陶县的140多个村,换分给了其他的县。经历这次分家之后,馆陶县的管辖区小了一半。就在第二年,也就是1965年,馆陶县从山东省重新划给了河北省,而且还是邯郸地区。巧得很,小编读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就是馆陶人。可能是他自己的感觉,他始终认为聊城更有归属感。他说自己家里人有什么事情,一般不去邯郸,而是去临清和聊城。其实,三省交接地区的人们,口音和生活习惯都非常的接近。


爱历史的三井寿


“馆陶”地名的由来,最早出自汉代,是汉武帝刘彻姑姑(馆陶公主)的封地,是一个古老地名!她包括的范围实际要远远大于目前馆陶县辖区,而且确切地址也是几经变换。现在的馆陶县是在继承古地名基础上演化而来,可以说包含了历史、地理、两种文化(齐鲁、燕赵)。

有一种说法“馆陶”从山东划给河北,完全意义上来讲这只是长远历史经历中,一种很自然行政调整。在中国历史有史料记载的五千历史上,冀鲁交界地区所属历代都有变化。新中国建立后,冀鲁两地划分是根据千百年来习惯性的划分。

实际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冀鲁交界地区根据国家职能变化,都有几次很大调整。五十年代前期,因为撤消了平原省(在冀鲁豫交界地带,省会在新乡,1955年撤省),冀鲁两省边界就有了轻微调整。

“馆陶”这次行政大变化是1965年国家为了根治海河,并由此确立职能责任,以漳卫河、大运河东西两岸为界,进行了两省范围内大规模调整。

涉及地区有河北邯郸、邢台、衡水,山东聊城、德州几个地区。“馆陶”变动算是较大地段之一。确切来说把“馆陶”一分为东西二个部分,东部分保留给了山东省聊城冠县,卫运河西部分,包括县城划给了河北邯郸。由此产生了今天的河北馆陶县。

探讨人文史地,专注关汉卿故里文化研究,敬请关注天边做岸!!!


天边做岸


现在的河北省馆陶县,是3000年古城邯郸管辖的一个小县,这个小县地理位置位于河北和山东两省之间,所以说历朝历代这个小县一直都是在山东河北两省之间徘徊,但是最后一次馆陶县划归河北是在1965年,也就是说1965年之后,馆陶县就归了河北,从此以后一直没有在动过。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省冠县、临清市毗邻。馆陶县在西汉初的时候就已经建县,距今已经有2200年的历史,也是一个千年古县,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一百多年以后的1489年,馆陶县隶属临清州。



一直到了清朝以后,馆陶县又改属山东省东昌府管辖,清朝灭亡以后的1928年,馆陶县又属于山东聊城,此后的1949年馆陶县又属于河北邯郸,过几年之后的1952年,馆陶县重新划分为山东管辖,一直到1965年馆陶县归属了河北邯郸之后就没有再变过。



乍一看的人觉得是挺乱的,一个小县在两省之间来来回回的穿梭,主要因为这个小县在山东和河北两省的边缘上,原来在河北和山东两省之间有一个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被撤销,河北省为了补充山东的损失所以把馆陶划给了山东。

总结:历朝历代,区域和变动的划分是正常的,所以也就不必纠结为什么会把馆陶规划给河北,因为千百年这个小县一直在山东河北两省之间穿梭,所以没有什么奇怪的。


佳宁姐姐说历史


看了前面的回答,长篇大作也好,长话短说也罢,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一句话,就是1963年夏天8月份的台风,带来的大暴雨,集中降在了晋东南、豫北的漳河、卫河上游,造成漳卫河河水泛滥、决堤。馆陶、临清、武城县都是骑在漳卫河两岸的县份,是山东的边界县。山东省集中力量守卫河东岸大堤,放弃了河西岸的堤防,这样造成洪水沿南运河直下天津,再加上华北平原海河其他流域的大雨来水,其结果是严重的----天津被洪水泡了一个多月。当时,天津是河北省会、是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从国家层面讲,山东的抗洪行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河北省、天津市一纸诉状告上中央、国务院。听老人讲,还是朱德会上拍板---以河为界,调整山东、河北边界,河西大堤自然归河北省设防了。这就是1965年馆陶县从山东省划转河北省的真正原因。顺带说一下,德州以下山东、河北省的省界也做了调整,开挖减河,以河为省界。总的目的,和后来持续10多年的"一定要根治海河",都是为了避免天津市再遭水害。


372137213721


为啥把属于河北的冠县划给山东? 地理位置离得近,更容易管理,没别的。


苦海度人常做舟


馆陶县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属于山东省,最后一次划归河北省是1965年。现在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的天然分界线在馆陶县境内是漳河和卫运河。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国家组织山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根治海河,卫运河和漳河均为海河流域,为了有效的开展治河、护河、管河的组织领导工作,馆陶县划给河北省毫无意义是最为合理的。所以,馆陶县划给河北省邯郸市的主要理由恐怕就是这个。


Manufacture2025


划到河北就等于划到了贫穷的圈子里


清新飘逸103034271


历史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