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书法老师选择,小朋友初学书法,从篆隶入手。您怎么看?

向金港的象


应该把孩子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刃上,不提倡小朋友学书法,除非孩子自己喜欢。一家之言,定有偏颇。可以讨论,不喜勿喷。


鲁宾逊3


这种让小朋友起手学习篆隶的现象确实存在,其中原因也比较多,具体说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篆隶用笔相对简单,容易上手

我们学过书法的都知道,楷书笔法是非常丰富的,什么藏锋、露锋、中锋、侧锋、提按、顿挫等等。而隶篆相对来说就简单了许多。

篆书就一种笔法,就是中锋用笔,也没什么提按的变化,基本上是一根粗细相同的线条。而隶书比篆书虽然多了一点笔法,有了提按的变化,但跟楷书相比还是简单了许多。

小朋友学习书法,一开始往往都是控笔很难,写楷书对于他们来说确实难度较大,因此转而学习笔法相对简单的隶篆来说更加容易上手。

第二,学习篆隶容易出效果

我们家孩子之前在学校上书法拓展课,老师教的就是隶书。后来我们认识了这个书法老师,就让孩子跟着这个老师周末去练书法,这个时候练的就是柳楷了。因为这个老师自己练的就是柳楷,所以柳楷比较有功底。

这是我们孩子临写的隶书

后来跟这个书法老师聊天的时候,他说为何让小孩子一开始练练隶书,是因为前面我说的比较容易上手,先让孩子练练笔性。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就是,孩子练练隶书容易出效果。小孩子写字本来就有一种“拙”的特质,而很多人喜欢隶书,也是因为隶书有一种“拙”的感觉。

只不过,小朋友的“拙”是天性,而隶书的“拙”则有一定的艺术成份,因此二者结合容易出效果。再说一般人,特别是家长也不懂书法,小孩子练上几个隶书拿回去,家长一看不错啊,这就行了,让家长觉得这个钱没白花就好。

而楷书的话,因为我们日常接触的比较多,即使没有进行过书法训练的普通人,也能看出个好坏来,因此有一点写不好,就容易被看出来。

我上次去图书馆看了一个书法展,也是某个培训机构教小朋友的一个展览,几乎都是隶书。

但是对于我的看法是,我家孩子练书法,我一定是让她从楷书入手。因为,学习楷书对于小朋友以后的学习、作业是会有帮助的,比较实用。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统书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初学书法,从哪种书法入手,一直以来就有不同观点,赞成篆、隶、楷者,都有充足的道理,下面分析一下各自的优劣。


一、篆书

优点:

1、最早产生的书体,从篆书入手,符合书法的发展规律。

2、笔法简单,纯用入锋,入门简单。

缺点:

1、难于识读。

2、结体复杂。

二、隶书

优点:

1、结体简单。

2、易于识读。

缺点:

笔法不够丰富。

三、楷书

优点:

1、法度严谨,规律性强,易于学习。

2、笔法丰富。

缺点:

规则太多,入门难度大。

结论:

1、若以金石篆刻为主攻方向,宜从篆书入手。

2、成人练习书法,宜从楷书入手。

3、少儿学习书法,可从隶书入手。

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培训学校选择从隶书入手。因篆书的识读对少儿而言有很大难度,而楷书入门相对较难,隶书的笔法相对简单,短期内可见到效果,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家长要自己清楚:让孩子学毛笔书法的意义所在?

1.如果是想培养书法家,那么,就一定从唐楷入手,循序渐进,有了一定基础,再去学篆书和隶书。毕竟篆隶还有一个文字读写障碍横在那里,而且笔法较之楷书相对机械死板,如果再学楷书行草,难免又要经历一次基本功训练。

古人也有主张小孩习字从篆书开始的,理由是,篆书笔画平直,字体方正,气质平和,可以帮助小朋友熟悉毛笔,从最简单的笔法入手。但此法未成主流。

2.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培养情操,从篆隶入手也无不可,且毛笔书法已无实用价值,是纯艺术性质,就像学国画,花鸟山水人物,喜欢啥就学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性更强的篆隶也许对孩子吸引力更大。只要老师够水平,孩子肯学能坚持,练成个篆书或隶书大家也未必可知。





徐榴堂


以我学习书法的经验,谈谈看法。

从什么书体入门,这一点没有固定,可以从任何书体开始,这要看你怎么对待书法。

假如你只想学会写篆或隶,其他书体不涉足,那也没什么不好,篆隶因为笔法简单,入手比较快,短期内容易见效。

但如果你不想局限于篆或隶,那还是建议从楷书开始学习,特别是唐楷开始最好。

理由是,唐楷对笔法的要求比其他书体都要森严,可以在较高水平上训练控笔能力,过了楷书关,再学其他书体,特别是篆隶,就可事半功倍,总体上花费的时间精力要节省很多。

相反,篆隶写好了,再学楷书,差不多相当于从头再来,时间精力上反而要花得多。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初学者建议从楷书学起的原因吧。

而现在进入快节奏时代,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希望尽快看到学习效果,没学多久就急于想创作作品,所以有些老师就选择从篆隶开始教学。其实这并不是最佳路径。








五味子433


关于学书法,不同的书法工作者有着不同的书法理念。小学生学习书法要看学习书法的初衷,是学书法还是学写字,如果仅仅是学写规范字那大可不必非要学软笔,学习硬笔楷书即可。在学习软笔时,有的人主张上手颜柳(颜真卿和柳公权)、动则欧体(欧阳询),而我认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学书法从篆书开始是最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书法不是学描字

当下好多做书法培训教育的人,不论学员年龄大小,一入手便是唐楷,而且是选择唐代楷书的几位集大成者去学习。不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用一套不成形的标准去生搬硬套,将学习者带入一个书法学习的死胡同。

乍一眼看上去,字写得一点问题都没有,用笔、结构、章法哪儿哪儿都挑不出毛病,但却还是脱离不了一个“俗”字。

字形准不准?准!

用笔到不到位?到位!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走上了书法艺术的歪路。中国人,做事也好做学问也好,讲求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这种对于楷书的盲目练习,其实是脱离了书法的发展轨迹。断章取义,不问缘由,直接拿来就学,这样的学习方法很难对楷书尤其是唐代几位大家的楷书有准确到位的把握和领会。

结果终究是只会描字却不得要领,不得艺术之真谛。

秦代篆书

我们说书法是一种艺术,不是一种技艺,它来源于技艺却又远远高于技艺。书法是一种修养,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更不是用来谋取利益的手段,不是谁能写几个大字就真的懂这门艺术。

书法史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汉字从甲骨文发端,经历篆、隶、楷、行、草五个阶段发展到今天,每一阶段都是在前一阶段上演变而来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回到源头上去,去体验书法发展演变之历程,感受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翩翩起舞。

回到篆书,回到书法最初的样子。从横平竖直开始,从中锋用笔开始,从圆起圆收开始,感受篆书那种大气磅礴、结构对称的美感。

俗话说:“只有先学会走,才能学会跑。”书法的学习也是如此,篆书是最最最基本功的东西,地基打不好,楼盖地再高也不安全。

2、学书法也要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纵观书法的演变,它的每一次演进都是在前一阶段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发生转化,出现新的序列。

书法始于篆,而篆又以小篆为最易习者。

小篆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是整个篆书系统中最为定型统一的字体,有规律可循,因此,从小篆入手是学书法的不二门径。

3、走得快的不一定走得远

那些一入门就从楷书甚至行书练起的人,也许会在短时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终究不会长久,走得快并不一定走得远。

纵观历史,那些在书法史上名垂青史的人,哪个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十几年几十年才开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差不多小姐0110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方法问题。

一、观念问题

思想指导行动,眼界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学习书法之处,我们就应该对书法有个清晰的认知,树立大书法观,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书法,学习书法,才能不走弯路,规避岔路,事半功倍。

1、要明确学习书法、培养孩子的审美水平才是目的,而不是仅仅学写毛笔字

目前很多家长,也包括很多书法爱好者,关于书法学习的观念出现了问题。他们还是从书法的实用性出发,认为书法应该“认识字”、“看得懂”、“好看”、“漂亮”。因为根深蒂固的书法要“治世之用”,所以固守着学书法要从楷书入手。

但是,书法早已经脱离了实用功能,我们学习书法,应该是本着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的目的。青少年学习书法,甫一开始就应该使孩子们建立大书法观,从艺术的角度,通过书写学习,培养书法审美水平,达到技与艺、书与道的润物细无声的综合提高。

2、认知书法,树立大书法观

一个格局不大的人,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做出什么大事。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大书法观,只作井底之蛙,眼里只有楷书,即便经过刻苦训练,能写一首“好看”“漂亮”的毛笔字,最终却无关书法,这是误人子弟。

孩子们在学业负担如此繁重之下,花时间、精力以及金钱来学习书法,老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指引一条相对正确的书法学习之路。

书法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老师要指引学书者打开眼界,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书法,学习书法,而不仅仅是“练习毛笔字”。

3、尊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杜绝“速成”

书法学习,跟其它艺术的学习一样,都必须经历技术、技艺、艺术等三个阶段。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在初学阶段,必须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所谓“快即慢,慢即快。”就像人的站立、行走、跑步一样,必须遵重客观规律,任何想要“速成”者,终归会害人害己。

4、遵循书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系统的学习书法

从理论上来讲,学习书法,篆、隶、草、楷、行,无论从哪种书体入手,都可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书法亦然。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也应该遵循书法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让孩子们全面系统的认识书法,学习书法,才能培养孩子们的书法审美趣味,提高艺术素养。而且,只要这样,才能学好书法,也才能在将来的高考中多一个选项,有了多年的学书准备,可以参加书法艺考。

5、与古为徒,向古人学习,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捷径,“不二法门”。

“取法乎上,尽得其中。”向古人学习,唯一的办法就是临习古人的经典法帖,从中学习古人的用笔方法、书写习惯、结字特点、章法布局、墨法特点等书写技巧,在提高书写技法书写水平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气息,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二、方法问题

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只有方法正确,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说过,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书法亦然。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时,也应该遵循其发展规律。

1、先易后难,由简入繁

这里所指的难易繁简,是相对的。比如笔法,就拿篆、隶、楷三种书体来讲,篆书相对单一,比较简单,其点画相对来讲就是“一”字;隶书相对篆书要复杂,其点画有三种形态,如“大”字;再楷书,尤其唐楷,技法最复杂,如“永字八法”。

再比如结体,篆书,尤其小篆,线条相对平行等距、左右对称、上密下疏、空间风格均匀,都有很强的规律性。自篆书隶变后,隶书虽然总体字形呈扁方形,但已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横画多的字,也会呈长方形。尤其通过线条粗细走向的变化,隶书的空间分割变化已极为丰富多样。楷书虽然也有极强的规律性,但是正因如此,法度过于森严,所以并不适合初学。

虽然还有相当多的人仍奉古代科举余续,认为楷书最为实用。但是硬笔早已替代了毛笔,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书法早已失去了过去的实用功能,而作为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不断被继承发展,还何谈实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最适合书法学习入门的书体,首选篆书。

2、先临墨迹,再习刻本

书法的核心是笔法。

碑刻经过书家书丹,再由刻工凿刻,已经历过二次加工。而由于古代刻工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更遑论对于书法的认知,所以对结体、笔法的理解相当有限,所刻字迹已非墨迹,注定丢掉了墨迹太多的东西。所以,想让初学者自碑刻中还原墨迹中的笔法,谈何容易。

墨迹,尤其是时间越近的墨迹,则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观察到书家笔墨运行的轨迹。

经典楷书,几乎均为碑刻,汉隶魏碑更不必说。而现存于世的大量行草书墨迹本,根据第一条的推论,显然并不适合初学者首选。秦篆现存也是碑刻,且极少原石。所以,只有清篆是墨迹本,并且更具书写性。

3、先学静态,后追动态

古人所谓的“真书”、“正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篆书、隶书、楷书。依据前两条“先易后难,由简入繁”、“先临墨迹,再习刻本”的原则,排除秦篆、隶书、楷书,所以初学书法,应该自清篆入手。

4、遵循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一定法度规范内,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是汉字美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文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的发展演变,与文字的诞生、发展、演变息息相关,相得益彰,可以说,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汉文字发展史。

汉文字自隶变为今文字体系后,秦篆及之前的古文字确实难以辨识,但是从书法的角度来讲,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等要素却从未断裂,而是传承有序,汉字的结体规律也是一脉相承。

所以,学习书法,必须要同时学习文字学知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否则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在书写时还会闹出笑话。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习书法,从篆隶入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不但容易上手,还能够增加学习书法的自信心。当然笔者建议还是应从篆书入手,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书法以及文字发展演变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书法全面系统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打开眼界,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书法,学习书法,提升孩子们的书法审美水平,而不是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同时,也给孩子们将来的高考多一个选项。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王万平书法


从书体的发展历史来说,隶书产生于楷书之前,楷书产生于隶书之后,楷书和隶书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性的阶段,那就是魏碑,所以我们在学习楷书之后,不一定要去学习隶书,因为楷书中所存在的一些笔画形态在隶书中早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初次学习书法的人,我倒建议你从楷书或者说从隶书入手,这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你们学楷书之前,先从隶书开始入手,打打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六子手绘工作站chloe


可以让孩子从篆隶入手,这是进步。

我小时候学习书法都是楷书入手,很多孩子都感觉很难,没坚持下来,即使坚持下来的,对于楷体字也总是“楷”不出来,心生敬畏。我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让小朋友先学个“简单的”,让孩子们有兴趣,爱上书法,再深入去探索。

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倡导学习书法要从篆书开始。先让初学者对用笔有个了解,从篆隶的笔法上一样可以过度到其它书体,而开始就学习楷书也往往被“僵死”,跳不到其它书体,甚至眼界很窄。

我的观点也是我学书的感触,当然带有主观性,望各位都来讨论一下,给出合理的建议。




苏说果语


事实是做反了,也颠倒了。应从楷书,行书,隶书,篆书这么顺序学习。教了二十二年书法没有学生有瓶颈情况,反之先学隶篆二年后的学生再学楷书就会有瓶颈现象,很难纠正过来。…现在弄个晚托班形式,弄几个小桌椅就敢教书法了,一条街上竟有五六家书法培训,有些机构培训教师三五个月就出来可以教书法了,等出了问题再抓,倒霉的却是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