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老妇,雪地跪梅总理:请给我们供热水吧,别再走过场了!俄天然气那么多,为何不供应?

华正先生


俄罗斯人民生活艰难,基础设施落后,人口生育率低下,出生率已经多年持续性下跌。这样一个危机重重的国度,政府高层却个个富得流油,过着与国力和制度不相符的奢侈生活,这实在太过分了,从多起示威游行来看,俄罗斯已经有颜色革命的势头了。

普京在全球到处用兵,只有博得一个“大帝”的虚荣。战争就是烧钱 殊不知一个导弹的价钱用在民生上,可以解决多少人的吃饭问题?美国敢在地球上到处用兵 是因为人家有这个实力,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和韩国相当,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学习美国的霸权行为。穷兵黩武的俄罗斯实在慢性自杀,不信等着瞧,西方社会再多制裁几年,深陷战争泥潭的俄罗斯自己就解体了。


菠菜先生2018



这的确是个感人的故事。退休老太需要解决的热水供应问题,苦求三年没有结果,终于见到总理梅德韦杰夫,当面跪告原由,请求帮助。梅总理认真接待了她,并答应马上给予解决。老太流下激动的流水,心里肯定在想,这一跪拜真是值了!

但实际真的落实起来并不会那么容易。首先,今年肯定是不行了!已经严冬在季,如何给她老人家进行热水管线接通工作啊?按照老大说法,已经三年,肯定是管线老化,就算接通也要修理检查一番。现在已经冬季,没有办法施工。所以。老太的想法最快明年吧,有望实现。当然,只是“有望”,有希望的意思。真要动起来,很难说。因为,肯定不只老太一家,热管线原来要有,肯定也是不少家都有,都需要一起来维修,甚至施工翻建呢。如果不是这样,管线已经腐烂,就是输送了热水,也都跑到地底下了,老太家的管道,还是什么也没有。这样一来,需要维修重建和进行其他热水有关的建设,真的需要一大笔钱!所以,的确如那些地方官员说了,资金、费用没有拨付,无法落实呀!

这其实才说到点子上,政府关于民生福利开支费用没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从老太哭诉时间看,是三年 前的2016年,正是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的第二年。而影响到日常百姓生活,也伴随着制裁加深,使大家日常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从这一件小事可见,制裁的确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很显然,因为各项费用减少,原来应该必备的热水也只好取消,大概也是维护资金不足,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老太当时应该能够理解,只是大家以为一年、二年就过去了,之后会恢复正常。但没有想到,竟然三年过去后,仍然遥遥无期。极度失望下,她才抓住这么个机会,跪求梅总理。

客观分析,俄罗斯目前是无法解决这些民生困局。因为老太虽然可怜,毕竟是生存外的一项补充需求。用热水来洗澡,康复身体。这些并不在日常必须保证的生活必需项目内。由于外部制裁,俄罗斯自身经济乏力,财政恶化,需要开支的项目庞大,但资金因为制裁却越来越少。如这几年,俄方应用于国防方面的军费,至少也应该在700至800亿美元,象叙利亚战争,一年就要吃掉多少钱,很清楚的!在前几年为了维持,不得不全力支撑后,去年开始,俄军费,不得不下调到500亿以下,负担不起了。目前原来的超级大国底子,连一艘航母都没有了,而且俄军的使命仍然是世界大国的既定目标,如何实现呢?这么看来,老太想洗个热水澡的愿望,的确是有些奢望了。虽然对于她也是过去曾经有过的,无非想重新恢复过来了。 唉,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困局解决不了,国家的穷困势必要继续发展下去。这些,当然不是老太所能理解的了。


张139558534


即使普京在现场,解决了这个老太太的问题,但还有几千、几万个类似的问题,纵然普京神力,也只能无奈地摆摆手。

真正的问题在于:西伯利亚已经衰弱了,不可逆地在衰弱,各项基础设施也在持续地老化、退化。

阿尔泰边疆区有26万平方公里,237万人口,在西西伯利亚已经算不错了,242万平方公里的西西伯利亚地区,仅仅千把万人口。

而阿尔泰边疆区的人口在1998年还有266万,20年时间,已经减少了30万人口,相当于十分之一多的人口没有了。

这些人去哪儿了?

逃回欧洲部分去了。

而在更偏远荒凉的中、东西伯利亚已经远东地区,人口密度更少,自然环境更差,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更加“不舒服”。

整个西伯利亚,唯一得到发展机会的时期也只有在苏联时期,这里被建设成苏联的大后方,苏联以国家行政手段的方式,在西伯利亚建立了许多工业城市。

为了西伯利亚的发展,政府迁移了数百万人在这里生活、工作、繁衍,希望把西伯利亚变成一个繁荣的大后方。

但是,随着苏联衰弱乃至消亡,这种在行政命令方式下建立的城市迅速衰弱,俄罗斯政府也无法再用行政手段迫使人们在这里继续定居,一旦苏联解体,数以百万计的民众迅速拖家带口,“逃”回欧洲定居去了。即使很多人在这里已经付出了几十年的青春年华,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欧洲。

西伯利亚自苏联解体以来,流失了几百万人口,这部分人口都是当地的年轻人、精英、专业技术人员等等。

这些人的流失,使得当地城市的运营成本远高于收益,政府根本就难以维持,很快,一座座西伯利亚的城市就被遗弃了。

而还在勉强维持的城市,大多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或者中低人群,他们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了多少促进作用,反而需要城市当局提供更多的妥善服务。

现在西伯利亚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这导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在严寒的冬季,供暖、水电等等管道老化,问题频出,而当地政府只能修修补补。

如果要整体提升西伯利亚当地居民的幸福感,那非得让俄罗斯政府下决心重新对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里包含了拆和重建,这里的成本是非常惊人的,俄罗斯政府必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承担对西伯利亚的基础设施投入。

目前,俄罗斯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欧洲部分占300多万平方公里,剩下约1322万平方公里的亚洲部分,所有的人口加起来才2千万左右,大多数地区,一平方公里还做不到住一个人。

这样的地方,再财大气粗的国家,也下不了决心去大搞一场。

于是么,缺钱缺人不划算,西伯利亚就更加落后,然后更缺钱缺人……循环往复。

面对这么复杂的问题,普京和梅姐夫也只能说一句: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实在不行,俄罗斯政府花钱把这些老太太都接回欧洲去住吧。

不过,这里可是有千把万人呢。

总之,难搞。

关键,还是没钱。


云中史记


俄罗斯的冬天有多冷,简直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论是肆虐欧洲的德国希特勒还是横扫欧洲的拿破仑都无一不被打败。所以在俄罗斯,热水和供暖是标配。

但是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2019年初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俄3500万人住在没有室内厕所的房子或者公寓里,2900万人没有自来水,4700万人没有热水,2200万人没有中央供暖系统。

在俄罗斯,只有62.7%的人拥有现代生活的日常设施--暖气、供水、煤气或电炉。

俄罗斯人不能只活在光荣里

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达到创纪录的85%,但是随着西方的制裁,俄经济持续下滑萎缩,收入多年不见增长,2018年普京总统在俄罗斯人的反对下,批准延长退休计划,男性延迟到70岁,女性延迟到58岁。普京总统的支持率也因此下滑到38%。

生活的拮据令俄社会撕裂,在2019年10月31日全俄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担心收入下降的占63%,担心取消或可能取消免费医疗的占58%,担心日常用品上涨的占58%,担心国内发生暴乱的占39%。

严酷的数据告诉我们,俄罗斯不能只活在光荣里,必须要提升经济,否则继续低迷下去,俄罗斯人还会大量移民,人口还会减少。

俄罗斯每年有大量人口移民

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俄罗斯人增加了0.16%,约236.02万人。与此同时移民达598.71万,导致人口减少355.13万。

对于人口只有1.44亿的俄罗斯来说,这个移民数字太大了,而且迁移海外的大多都是高知的精英阶层。俄国内经济长期不振,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2018年俄罗斯全日制员工人均月收入3.6万卢布,折合人民币3816元,因此为了争取更好的待遇,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导致大量人才迁移欧洲,这也是很难避免的事。

结语

俄罗斯一名退休老妇人跪倒在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面前,要求政府给她所在的公寓提供热水。凸显了这个富有天然气的国家却不能很好的解决民生之困,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俄罗斯还需要做很多。

俄罗斯需要结束与乌克兰的战争状态,结束在叙利亚战争旷日持久的投入,把单一的经济结构调整好。经济好起来,事情才能迎刃而解。


天下会会天下


西伯利亚面积13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9个辽宁省,而人口却仅有4000多万,比辽宁全省还要少上几百万。也就是说,占俄罗斯高达77%的土地上,仅居住着总人口的27%。

这么大的地方,即使经济再发达也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衣食住行,何况西伯利亚本就是一个类似咱们大东北的苦寒之地。

据说,俄罗斯的GDP仅相当于广东省,却要养活1.44亿人。但为了抗衡西方的军事威胁,每年不得不拿出2-4%GDP作为军费开支。

俄罗斯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天然气,却为何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因为缺钱,政府无法铺设新的燃气管线进入千家万户;因为缺钱,政府无法维修更换年久失修的地下管线;因为缺钱,不少老百姓只能窝在冷的像冰窖一般的老房子里苦挣苦熬……所以说,这个跪在雪地里乞求热水的老太太反映的问题,并非是一个个例,而是整个西伯利亚,甚至是整个俄罗斯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实哪国都存在,但像俄罗斯如此明显的国家亦不在少数,它的邻居乌克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它还要惨。

梅德韦杰夫虽然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让这个老太太尽快使用上热水,但还有更多的家庭依然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梅总理还有普总统该怎么办呢?

依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从前占领我们的土地还给我们,由我们来开放建设,才不会再为冬天没有热水而发愁了。


怡人之人148633009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2019年11月13日,乘坐专列前往西伯利亚地区视察阿尔泰边疆区,梅德韦杰夫将在巴尔瑙尔主持一场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会议。梅德韦杰夫在阿尔泰行政长官维克多·托缅科的陪同下,来到桑尼科沃村散步,一位名叫卡杜金娜的退休老太太,冲破了警卫的拦阻,跪在了梅德韦杰夫总理面前。这一突然的举动,让当地所有官员有些措手不及。


卡杜金娜称她患有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是个二类残疾人。医生多次告诫她不能在过冷的环境里生活,因此需要政府给她解决热水供应问题。自从2016年起,该村的三栋公寓楼一直没有热水,浴室内温度就没有超过10度。她已经跑遍了所有需要她去的机构,但地方当局没有任何反应,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如今跪在梅德韦杰夫总理面前,就是想要寻求帮助,以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

而这位卡杜金娜也已经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承诺,并且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突发的事件,我们也能看到俄罗斯内部存在的问题。虽然俄罗斯在石油和天然气上储量丰富,而且也是世界能源出口大国,但是对于内部民众的供应问题上还是存在问题的。从卡杜金娜的事情上看,这显然是俄罗斯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所导致的。



但是也可能是另一种状况,那就是俄罗斯财政问题紧张,根本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来解决民生问题。毕竟随着2014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就遭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这也导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极为困难的状况。俄罗斯财政也会因此受到压缩,那么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来解决内部的基础设施问题,这自然就容易留下各种民生需求的隐患。


再加上俄罗斯地方官员可能存在的腐败现象,在仅有的财政资金困难的前提下,再出现一些贪污腐败的行为,更让这种有限的资金很难用在民生改善问题上。那么导致卡杜金娜的问题就应该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毕竟这是涉及到基础设施改善问题,需要的资金必然会相对较多。尤其在西伯利亚的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更会让这样的基础设施增加更多的成本。显然这对于地方财政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自然不能容易在短期内得到快速的解决。

而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再多,对于分布在西伯利亚分散的农村地区来说,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做到100%的覆盖。显然解决这样的问题是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协调,同样也需要在成本问题上进行合理的布局与预算。这就像我们国家搞的“村村通公路”工程是一样的,这需要国家投入庞大的资金,来解决众多的基础设施问题。对于俄罗斯来说,广袤的西伯利亚领土,甚至是广袤的俄罗斯领土,想要完成覆盖所有的村庄,凭借现在的俄罗斯经济状况,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只能说,俄罗斯能够解决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满足村民的一些基本生活需求,这却无法达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毕竟这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广袤的俄罗斯领土来说,显然,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成为俄罗斯内部经济发发展的绊脚石。毕竟俄罗斯财政有限的资源,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让俄罗斯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淡然小司


俄罗斯一位老妇人在雪地里给梅德韦杰夫下跪的照片,一下子刷爆了网络。这是祈求的一跪,也是无奈的一跪,让俄罗斯联邦总理梅德韦杰夫非常尴尬,凸显了俄罗斯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巨大短板。


在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视察的时候,一位老妇人突然给梅德韦杰夫跪下了,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在11月13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视察西伯利亚地区一个村庄的时候,一位俄罗斯退休老妇人,突然向梅德韦杰夫下跪,声泪俱下地乞求梅德韦杰夫为她的公寓提供热水。

而且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这位老妇人还是长跪不起,并向梅德韦杰夫哭着诉说道:再不要走过场了,也不想再受到欺骗了。这个场景让人感到非常心酸。

这位老妇人是一名退休员工,名叫卡杜金纳,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她向总理哭诉道,自从2016年以来,她居住的公寓室内温度就不超过10度,给她的病情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此她跑遍了政府所有机构,但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回应道:别担心,会有水的,愿一切都好!


俄罗斯是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为什么解决不了民众的取暖问题?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国土面积广袤,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而且向多个国家出口,为什么俄罗斯政府就解决不了本国民众的取暖问题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集中供热不容易。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国土面积很大,居住人口很少,而且每家每户住的都比较远。虽然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非常便宜,但是仅仅是铺设管道一项,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如今的俄罗斯经济,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低迷,又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铺设管道。


第二,地方官员不作为。按照这位老妇人的话说,她已经跑遍了所有的政府部门,但是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这说明什么?说明俄罗斯地方官员根本没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方式,能拖则拖,能哄则哄,能应付的应付。这是俄罗斯地方政府的作风问题。

第三,整个国家没有钱。前面说了,虽然有集中供热难,政府不作为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俄罗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滞后。近几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低迷,俄罗斯还遭受美国的经济制裁,而且在叙利亚战场上也花费了俄罗斯不小的财力和物力,还要花很多的钱用在军事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俄罗斯当前的真实经济现状。



可以肯定的是,经这位老妇人这么一闹一跪,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但是这位老妇人是整个西伯利亚民众的一个缩影,解决了一个老妇人的问题,还有更多的老妇人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民生问题,还需要俄罗斯政府下很大的力气,大力解决民生问题。

当然,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要全部解决俄罗斯全部的民生问题,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小甜嘟爸爸



一位患有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俄罗斯退休老太太,在雪中冲破警卫人员的阻拦,走到前来村子散步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面前,扑通一声,跪在总理面前,请求政府给村里的三栋公寓楼提供热水。一直被东方人吹捧的战斗民族,竟然也会向官员下跪,请求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着实令人惊讶。

11月1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前往西伯利亚的阿尔泰边境区视察工作,在首府巴尔瑙尔主持一场农村经济发展的会议上,他在阿尔泰边境区行政长官维克多·托缅科的陪同下去桑尼科沃村雪中散步,遇到了一个意外。

桑尼科沃村的一位退休老太太卡杜金娜冲破梅德韦杰夫的警卫人员的阻拦,走到他面前,向他下跪,请求给她所在村子的三栋居民楼提供热水。她说,从2016年起就停止了热水的供应。

阿尔泰边境区处于寒带,冬天的气温很低,通常都在10摄氏度以下,没有热水,无论是解渴,还是洗澡、洗菜等等,都成了问题,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她还表示自己患有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是二类的残疾人,冬天春季没有热水,生活艰难。

卡杜金娜向梅德韦杰夫诉苦,称三年来她向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反应此事,但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无动于衷,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于是,上演了她向总理下跪请求政府解决热水的问题。她向总理抱怨道:“我厌倦了走过场,政府部门还要欺骗我到几时呢?”

梅德韦杰夫向卡杜金娜表示,别担心,会有热水的,愿一切都好!随即,他要求随行的阿尔泰边境区行政长官维克多·托缅科解决这个问题。当天晚上,地方官员反馈,桑尼科沃村停止了提供热水的原因是供热系统老旧,无法再使用了,需要进行改造,或者更换新的供热系统才能恢复供应热水。但改造老旧的设备需要约210万人民币(2000万卢布)的资金,地方政府没钱,没办法升级设备。

地方官员反馈完情况后,还吐槽道:大多数的民众其实对于改造、升级供热系统的设施并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政府怎么帮他们提高收入,大家都穷苦,特别是许多退休老人已经都交不起水电费了。

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在凤雪中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下跪,请求政府解决民生问题,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跪出了俄罗斯的三大问题(困境):

首先,俄罗斯政府部门的官僚极为严重,一件小事不仅三年了都没有解决,而且相关部门要么推诿,要么无动于衷,要么隐形,对老百姓的诉求与利益非常冷漠,及其老百姓对各级官员,以及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强烈不满。

今年9月举行的俄罗斯地方议会(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党(党主席是梅德韦杰夫)的表现不佳,不仅在一些地方的议会的议员席位大幅减少,还在一些地方出现溃败,议会的控制权被反对派夺走了。统一俄罗斯党越来越不受俄罗斯民众的欢迎了,这是普京、梅德韦杰夫的警讯。

其次,俄罗斯的经济虽然在2017年、2018年所有回复,但今年的增长率相比去年有很大的下滑,再次表明俄罗斯的经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罗斯民众的收入日益减少,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城市。如何提高民众的收入,减少贫困,是普京、梅德韦杰夫的艰巨的挑战,也关乎统一俄罗斯党政权的延续的核心问题。

再次,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有限,预算存在严重的不足,这种情况在中央层面可能还好一些,但在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匮乏的现象不仅普遍,而且越来越严重。各级地方政府严重缺钱,就无法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各类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新就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农村、中小城市日益破败、萧条,陷入恶性循环,老百姓对政府、执政党的失望、不满却与日俱增,将会越来越影响俄罗斯的社会安定、团结。


飞狼


其实,这件事折射出来的是俄罗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官员腐败。前不久普京还下令解除了11名现役将军的职务,这是今年普京第三次查处军中腐败,共查处了30名将军。据悉,近几年来,俄罗斯每年都有30名到40名将军被解除职务。



军中腐败尚且难止,地方官员腐败更是屡禁不止。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腐败消耗了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48%,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当然,世界银行的报告真实性值得怀疑。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指出,腐败现象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为解决腐败问题,2008年12月,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法》,规定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必须申报财产;2009年,俄罗斯开始实施高管财产公开申报制度……

近些年,俄罗斯年年都出重拳打击腐败,但似乎收效甚微。2011年至今俄罗斯法院受理的腐败案件超过7万起,每年都有超过1万起的腐败案件被登记在案,至今已有3500多名官员落马,其中市长一级地方官员超过1000人,33%俄罗斯民众指责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

腐败现象严重,官员政绩不佳,是俄罗斯民众生活艰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到西伯利亚视察,计划在阿尔泰边疆区的巴尔瑙尔主持一场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会议。活动期间,一位名叫卡杜金娜的退休老太太,冲破警卫拦阻,在梅德韦杰夫面前跪了下来。恳求总理帮助她和她的邻居解决热水供应问题。

卡杜金娜说,自2016年以来,她所在的村有三栋公寓楼一直没有热水,冬天浴室里的温度从来没有高过10度。他们跑遍了所有当地机关,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阿尔泰边疆区是俄罗斯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面积26万平方公里,包括12个市、60个区、15个市级镇、723个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不是太发达。然而,梅德韦杰夫责成当地官员解决卡杜金娜老太太所在村的热水供应问题时,当地官员承认该村供热系统确实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政府财政紧张预算不足,拿不出2000万卢布的维修改造费。

据悉,俄罗斯检查机关查处的腐败官员,许多人贪污动辄上亿,但政府却没有2000万卢布民生设施的改造费用,岂不令人唏嘘!难怪梅德韦杰夫称此为“奇耻大辱”!

看起来,根治腐败和改善民生也是考验俄罗斯的两件大事。在这两方面,俄罗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燕北林丛


俄罗斯老妇为什么要跪梅德韦杰夫?

这件事情发生在梅德韦杰夫考察西伯利亚地区期间,当时梅德韦杰夫在维克多·托缅科的陪同下到桑尼科沃村视察,一位退休的老妇人卡杜金纳冲破了警卫的防线,跪在了梅德韦杰夫面前。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的安全局势可以说非常的不好,恐怖主义更是俄罗斯的心头大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梅德韦杰夫的安保措施一定是非常严密,一个老妇人想要冲破警卫防线可以说难于登天,是安保措施不当?还是有意而为之?但无论怎么样这个问题一定是会被解决的,毕竟媒体已经报道出来了,解决了才能体现出梅德韦杰夫的亲民态度,而且这种没有热水的问题真的需要总理来解决吗?是不是当地政府为了掩盖不足而找出一个不疼不痒的问题让总理解决一下,毕竟视察一次一点问题没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会说小编你这是阴谋论的思维逻辑,但是我想说没有热水真的是一个问题吗?俄罗斯虽然近几年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们看看俄罗斯的人均收入,2018年俄罗斯平均月薪仅为为3.6万卢布,约合人民币3816元,人均年收入约为人民币45792元。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俄罗斯的人均收入虽然不能跟西方国家相比,但实话实说其实和我们的收入水平差不多,在东北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或者燃气壁挂炉来进行热水的供给,对于天然气储备丰富的俄罗斯即便西伯利亚光照不足,但是燃气供给利用壁挂炉烧热水也应该不是问题。再者说即便是没有壁挂炉和燃气热水器,自己烧热水也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个老妇人因为没有家里热水跪求总理,这件事情我完全理解不了,因为我就生活在东北最冷的时候也要零下二三十度,我们一直是自己用热水器或者燃气热水器烧热水,更何况我还是生活在城市里,而俄罗斯的一个村庄大家要记住不是整个而是仅仅有三栋公寓楼没有热水,俄罗斯的这种宣传是想说他们的人民生活很幸福吗?连热水国家都给供应,细细品味这种宣传哪里是抹黑简直就是在歌颂俄罗斯政府。

咱们再来说说俄罗斯天然气储备如此丰富为什么就不给这三栋楼供热水?

天然气储备丰富就要给居民供应热水吗?我对俄罗斯居民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供应热水的,但是如果老人反映了这个问题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村庄其他公寓楼是有热水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说明当地政府的管理出了问题,这就好比我们北方地区集中供热一样,别的小区都热单独个别小区不热那一定是管路出了问题,所以老妇人跪求梅德韦杰夫可以看成是对政府管理不作为的一种反抗,所以问题的本质与俄罗斯天然气储备丰不丰富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

天然气储备丰富就要供应热水,这其实是对政府的一种赞美。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区区一亿多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在如此大的国土面积内铺设天然气管道成本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抛开这个问题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成本其实与供气的利益是成反比的,但是在俄罗斯这种小村庄居然都有集中的热水供应,从这一点上简直就要给俄罗斯政府一个大大的赞,要知道西伯利亚地区是典型的冻土地区,能供暖就已经不错了,既能供暖又能供气已经是非常好的待遇了,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为居民集中供热水,我想西方国家也没有几个有这个能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