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榜书?

张庆涛中国书法大课堂


榜书书写的确少不了隶楷的点画锤练与组合功夫。没有传统的隶楷功底大都可归类于江湖书法。

隶书与楷书的点画的起、行、收、放的临习,会丰富我们的用笔。








榜书书法


要回答如何写榜书,就得从什么是榜书说起——

榜书历史悠久,祖师爷是秦相李斯

榜书,顾名思义,就是发榜时用的一种书法形式。在古代榜书又称“署书”、“擘窠大字”。

榜书最早起源于秦代,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说第一个写榜书的人是秦丞相李斯,也就是那位发明了小篆字体的伟大书法家,《泰山》、《琅邪》、《峄山》、《会稽》等这些气势宏伟的刻石留下了大字遗迹,而那时的刻石工艺,一定是先用墨在山体上写下,再令刻工刻就的。

但明代的费灜也有一个论断,他认为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在《大书长语》中说:“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

这两个观点并不矛盾,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人,但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书家。

如何写榜书?

费瀛说:“必须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明师”,而不是“名师”,这对于现代人拜师学艺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书写1米以下的“小”榜书采用提斗和撮管法

写相对小一些的榜书一般采用单手执笔采用提斗和撮管法,姿势采取站立完全悬肘书写。要领是:

1、指实、掌垂:抓笔的手掌要自然下垂,同笔尖保持一个方向。这与书写小楷掌竖执笔相反。

2、肘斜:因采取站立姿势,身体肯定高于纸面,悬起的肘就会向桌面倾斜。

3、抬臂:有时写榜书的人,因为其他原因可能也会采取坐姿,这时一定要将手臂抬起比手掌高。

4、腋离:臂根与身躯相互离开,不要夹住,这是为了甩开臂膀。

5、松肩:将力量集中到肘、掌、指上,肩部一定要放松,否则就会使写出的字拘谨、放不开。

如果是书写1-2米以上的特大字榜书,则需要双手执笔,就像拿擦地的大拖把一样。

采用双手握笔法的要领是:

右手在左手下,右手主握笔杆中上部,拳心向身内,与腹部距离约为10厘米,臂向下,左手辅握笔杆上部,拳心略向右侧,与左胸部相距约为15厘米,臂自然下垂,臂根适当离开上身。两拳之间握笔距离约为30至40厘米。这类巨笔的总长度,一般与书者身高相当为宜。

学习榜书可供选择的碑帖

历史上,大字榜书的碑帖不是很多,下面几个碑帖仅供参考: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颂》是兼有篆、楷、行、草意的隶书;

《石颂》另具跌宕跳跃、朴率稚拙的特点。

《石门颂》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


方圆居文化


欧阳中石老师说:“大字要气势,小字要精道”。

写榜书,首先,字一定要有大气磅礴之势!不求笔画精道,只求笔笔到位,但须有传统的元素含在其中。

其次,章法布局要巧妙,万不可随意书之。

其三,墨色应略有变化。字要苍劲有力。尽量少用焦笔。

其四,落款的字要有动感,达到精道而不失法度。

启功老师说,字怕上墙。

具体的说,就是整幅作品要协调,要高雅,要美观。


中州耕牛堂主


一句话说榜书

榜书,又称“擘窠大字”,就是大!一般60厘米以上为榜书。


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

《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石刻,为榜书之宗。

“榜书”是我国古代的应用书体之一,古代没有影印机、放大机,都是用笔直接写的。应用广泛从装饰宫殿苑囿,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商家则用以书写店招等等。

榜书的技法:

一,榜书之执笔,按书上说的分:1、握管法。2、撮管法。3、提斗法。各种执笔各书家总是喋喋不休,,,当我看到一个残疾人没有手的把毛笔绑在残小臂上竟然写出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后,我不再执笔上纠结了,怎么舒服怎么拿笔。

二,榜书之用笔

从历史上的榜书作品看,唐之前的用笔法和唐以后是不一样的,

榜书用笔法与取势法的论述中,我们以南北朝榜书为例加以研讨

1、沉实的用笔法

(1)直落管。所谓直落管指的是落笔时笔管贵直,这样臂力、腕力和指力就会充分体现在笔头和宣纸上,写出的字才会劲健。南朝书家王僧虔就认为,书法要有神采,“心圆管直”是一个关键。主锋运用有力,写出的字才能遒劲,所谓“中锋取劲”就是这个道理。

(2)涩与疾。要使笔画沉实而生动,除直落管外,运笔的速度也是一个关键。过滑过快的运笔不利于让笔沉下来,相反,过涩过慢的运笔也不会让笔画中的力生动起来。

2、摄人的方圆用笔法

要使榜书神采外射,还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用笔方法。主要论述方、圆两种用笔法,其他有关笔法将在这两种用笔法中用着重号提及。

(1)方笔。米芾在《海岳名言》里曾有一段论述,他说:老杜作《薛稷慧昔寺碑》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士口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2)圆笔。康有为认为榜书上乘用笔应为圆笔,其具有“草情篆韵”、“雄浑古穆”的审美效果。因为笔画厚实,所以能给欣赏者带来古厚的感觉。这里的“圆”指的就是圆浑,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除了适当使用回锋、藏锋,还有一些可以既能够保持笔意圆浑,又不失雄穆和生动的笔法。

三、榜书之取势

   榜书的魅力在于气势,气势的表现一则关乎用笔,此外也与结字取势有关。

康有为说“安静简穆”指的就是“平划宽结”的取势法,“雄深雅健”指的就是“斜划紧结”的取势法。当然“平划宽结”的“平”与“斜划紧结”的“斜”都是相对来说的,大可不必细究其“斜”与“平”的度数。以下就两种取势方法作简要论述。

1、“平划宽结”法

  “平划宽结”取势法继承了隶法,保留了隶意,因此在布白上更多讲究平实与宽博。虽然在取势上缺少跌宕的动势,但从其平实宽博的布白中,欣赏者确实能够体会出一种“安静简穆”的气势。

2、“斜划紧结”法

  “斜划紧结”取势法讲究结构中宫紧凑,结势峻拔。启功先生说,在处理这类取势方式时,书写者“常常随着字形的结构而自然的来安排笔划,例如:哪些偏旁笔划较多,便把它写密一点。并不把一字中的笔划平均分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由于采用了“斜划紧结”取势法,所以单字的重心一般偏上,字的下半部常常宽绰有余,架势比较庄重稳健。但这种取势法也有缺陷:由于字形构造随势而布,因此部件之间便相对缺乏灵动而宛转的联系,有时经常为了夸张方硬的笔画而使得整修字势欹斜和失重。

  榜书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变化余地颇大的书体,其书写规则不是用几种方法就能囊括的,而且各种规则之间也不是一种雷池不越的僵死关系。

榜书的发展

中国书协举办全国榜书大展,这既是当代榜书成就的一次展示,又是一种适时的引导与推动。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执教中央美院时的得意弟子、著名书画家解培润先生,飞白体独树一帜,填补了榜书领域的一项空白。


搞垮郁闷界


小楷,中楷,大楷,榜书。楷书应该是来源于隶书,榜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又多了些隶书风范。当然,其它写法也有榜书。榜书首要特点是一个大字,不但字形要大,主要是其实恢宏,笔力浑厚,其势沧阔。我本人不太懂书法,只是欣赏,我觉得从其形上要见神韵,不能只追求形。也就是说,字写出来,看到的不是字形,而是其神。看到榜书的字,对其形恍若浑然不见才对。


石三2132


写好榜书,中锋行笔,寓大于小。

这是明代进士书法家萧显写的。


水电工老路书法


感觉写榜书对字的把握很重要,开合有度,气势要宏伟。



榜书者


一,具备一定大字書写基础。二,具有势压群雄,目空一切胸怀。三,具有豪放,忘我气质。四,胸有成竹,整幅布局,结字了然于心。五,心依法,又不被成法束缚,六,贵在气势磅礴,攝人心扉,钝厚壮重,一气呵成之感。


明明爷爷922


榜书,要在用笔方面注意几点:笔画要粗,少用虚笔,留白要少!最后当然结构要把握的好!这样写好榜书就没有问题了!


点化书法


榜书:从現在的場面上解釋就是超過6O公分以上的大字,能有机会來写这么大字的人,相信都有一些书法功底,而且不差,只要明白小字怕緊,大字怕散,抓好这一点相信写的都不会很差,沒有他們传的那么神秘莫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