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同時淋雨,之後一個發燒了,一個啥事沒有,請用西醫科學解釋下為什麼?

用戶推推


我與另一人早上同出遠門,都穿短袖。我全身雞皮疙瘩,他笑我身體如此不堪還不多穿點。第二天他病倒在旅館裡,感冒發燒了,而我正常。面對寒風,或夜晚見到可怕的事。身上起雞皮疙瘩的人才是自然肌體反應。它可以收縮毛細管保護,使寒氣不侵,邪氣不入。


粉飾言論讓人煩


我是病毒學專業的,很樂意解釋這件事。

前一陣科普圈因為受涼會不會感冒吵了起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解釋。無論是受涼還是淋雨,如果是病因的話,應該每一次每個人都發燒,但為什麼只有部分人發燒或生病?這也間接證明無論是受涼還是淋浴,都不是病因。

發燒是身體的一種症狀,通常是對微生物感染的反應,人們發燒絕大多數是因為普通感冒。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了,普通感冒是有100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溫和的傳染性疾病,人們由於各種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好好洗手,手上沾了病毒,然後摸嘴摳鼻子揉眼睛拿食物,通過這些途徑,病毒進入人體,繁殖後致病。

微生物學的歷史只有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人們是不知道微生物會致病,在用顯微鏡看到細菌之前,人們連微生物的存在都不知道,因為肉眼看不見,可是發現有些疾病是傳染性的,人們在尋找聯繫中就產生了風吹、受涼、淋雨會生病的樸素印象。

例如羅馬式的廣場建築,門全部衝著一個小廣場開,就是因為古羅馬的時候不知道蚊子傳播瘧疾,認為是風吹的,所以門要這樣開。

這些樸素的印象隨著微生物學的出現和發展,早就應該被拋棄了,但是人們的科學知識不足,所以還瀰漫於社會上。

人們經常得傳染病,如果沒有現代醫學的常識,就會像古人一樣聯想。颳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狀態,雨季也經常淋浴,受涼更是常態,這樣一來就自認為找到原因了。其實就像問題所說了,為什麼有人發燒有人沒事?

並不是淋雨之後才會發燒,更多的時候沒有淋雨也發燒了,說明淋雨在發燒這件事上純屬巧合。發燒那天肯定吃飯了吧,為什麼不說吃飯導致發燒?肯定睡覺了吧,為什麼不說睡覺導致發燒?肯定走路了吧,為什麼不說走路導致發燒?就是因為淋雨一來屬於人們認為的不正常現象,二來因為一直有淋雨會生病的不正確的概念。

正好前幾天去了一趟西雅圖,那裡時常下雨,毛毛細雨,人們就淋著,我們也淋著,一點事都沒有。如果淋雨會生病的話,西雅圖恐怕成了病號之城了。在美國,很多人經常淋雨,不以為怪的。

這本來應該是常識了,可惜現代醫學常識特別是微生物學常識遠沒有深入人心,才有諸多的愚昧。


京虎子


如果你是醫學院的學生,就會做一個實驗,至少老師會講這個實驗。

把一群小白鼠一分為二,一切都相同,一組注射腎上腺素(一種激素),這個組為實驗組,另一組不注射腎上腺素,為對照組,其它條件一樣,然後開始做冷熱水的交替變化實驗,這裡細節不講,只說結果。

結果發現注射腎上腺素的老鼠對冷熱變化相對不敏感,而對照組在冷熱急劇變化後大批死亡了,這個結果被定性為腎上腺素能讓身體對冷熱急劇變化不敏感(也就是抵抗能力增強,不容易感冒),曾經有一個階段把腎上腺素作為治療感冒和抵抗能力低下的特效藥,因為它太便宜了,現在在醫院裡如果不是病人主張,醫生絕對不會提腎上腺素的,即使你提了,還會嚇唬你,說那是激素(本來就是激素)。

人的體質是有個性差異的,有的人分泌腎上腺素多一些,有的會少一些,在題主這裡表現的就是有的人弱不禁風,有的人什麼事都沒有,也就是題主說的為什麼有的人會感冒,有的人不會。

在中醫裡,腎上腺素分泌少屬於腎虛的一種(腎陽虛的一種)。


觀上靈雲


這有什麼不能解釋的?

我沒有學醫都能解釋。

感冒按西醫的解釋,就是病毒感染。人體自身為了抵抗病毒,就會以發熱的方式去殺死病毒。如果不能發熱,人體會以排除水分的方式排除病毒,比如出汗、排尿、流鼻涕。重感冒時,還會伴隨咽喉、支氣管等等及其它器官感染,就是說的發炎。

那麼,感冒病毒來自那裡呢?

其實,除了交叉感染外,人的感冒病毒主要來自自己皮膚。我們的體表皮膚,被很多的各種細菌、微生物、病毒包裹著。那這樣說不是人很危險?其實不是。人體皮膚就是隔離牆。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在往外排出水份,皮膚也在隨時新陳代謝。這就是常見的汗水和皮屑。因而,那些有害細菌病毒微生物,就無法進入人體。

人體抵抗病毒的系統,就叫免疫系統。民間說法叫抵抗力。每個人的免疫能力有大有小。艾滋病毒,就是典型的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

回到題目,我們來看看兩個人淋雨,為什麼一個人沒感冒而另一個人感冒了。

淋雨感冒的這個人,其實就是淋雨之後,隔離牆平衡被打破的,病毒通過皮膚毛孔進入血液,引起感冒。這就是為什麼感冒後醫生會給你做個血常規檢查,以判別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細菌感染,一般會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不會用抗生素。有很多人一感冒,就叫用抗生素,這是錯誤的。

好了,我們來看看中醫是如何甄別感冒和中醫的醫理。

中醫我也沒有學過。

中醫裡面的感冒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感冒不同,醫理也不同。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其主要辨證在痰。有沒有痰,什麼顏色的痰。看舌苔以辨是不是上火(炎症)。有沒有發燒?切脈來分辨五臟狀況。

其實,中醫以西醫的醫理是一樣的。只是使用的檢查手段不同。那些西醫粉說中醫是算命先生、偽科學,實則是不懂中醫。幾千年以前,中醫能夠通過望聞問切來辨證施治,非常了不起了。

那我們再看看中醫如何醫治感冒。

不出汗的感冒,他們會讓你發汗。就是強制性出汗(中醫不知道這是排除病毒)、理表、鎮咳化痰、清熱解毒等等。其實和西醫還是一個手段。只是藥不同。為什麼藥效會不同?我們說,中醫是一種經驗醫學,100斤體重的人和200斤體重的人,在中醫師眼裡可能藥量是一樣的。他們被老祖宗的方子給捆綁了。君臣佐使唯有不敢亂用。這就是中醫有必要也必須儘快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發展的緊迫性。

我真誠希望中醫接受現代科技,同時也希望西醫吸納中醫精華。屠呦呦先生,就是典範。


葉展翼騰1


我不懂醫學,但幾十年的生活經歷告訴我,西醫對於不懂的病症,肯定會告訴你他不懂。而中醫則沒有任何無法醫治的病,他會用一大堆高深哲學陰陽學等理論告訴你的病症,也可以開藥,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同一個毛病,在所有靠譜的西醫那裡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但同一個病症,中醫那裡卻各有各的說法。因此,康熙乾隆的御醫(頂尖中醫)就會常常爭執不休,無法定論。


手機用戶53141448805


人為什麼會感冒發燒呢?

西醫的角度講,是因為感染了感冒病毒,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超過100種以上。

當病毒進入人體內,會在體內潛伏18-48個小時,然後爆發,出現咽喉腫痛、打噴嚏、發熱等一系列症狀,這些症狀都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在和病毒在打仗的表現。

所以,淋雨並不會使人發燒,不管是光腳走在地上,還是衣服穿太少,還是頭髮沒吹乾,這些都不會導致感冒,不過,上述舉動卻可以導致抵抗力下降,讓病毒有機可乘。

所以,兩人同時淋雨,一人發燒一人沒有,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1. 發燒的那個人抵抗力弱,淋雨加重抵抗力下降的幅度,所以他發燒了,另一個人沒有。

2. 發燒的那個人在淋雨前其實已經感染了病毒,只是在潛伏期還沒表現出來,淋完雨回去正好爆發了。

3. 那個沒發燒的人以前感染過同樣的病毒,身體的免疫系統有記憶力,也就是體內有相應的抗體,再接觸這樣的病毒的時候體內的免疫細胞衝出來就把病毒殺死了,這個概率略低,但也不是不可能。


一分鐘健康時間


西醫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用自己的理論來分析中醫。西醫是排他的,而中醫是包容的。西醫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西醫越發展,病越來越多。藥物和治療手段永遠趕不上病菌(毒)的發展進化。中醫是辨證的、整體的、和諧的。中醫強調平衡,人體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中醫治療不會激發病菌的耐藥性,不會讓人類進入與病菌相互競爭的死循環。順便舉個例子,人工呼吸是醫聖張仲景所創,能說人工呼吸是偽科學?中醫的缺點是容易被騙子利用。


hebenben


不引戰,這對於中醫、西醫來說都很好解釋的。

西醫講炎症、講病毒,講免疫力

面對同樣的環境,兩個人可能本身身體素質有差異,免疫機能有差異,甚至A本身就有炎症,或而B很健康,自然就只有A感冒。

如果是病毒感冒,那差異可能更大一點,A接觸了病毒,但B沒有接觸,哪怕是同樣免疫力很差,也只有A感冒。都是個體差異的問題。

中醫講外感內傷,講正氣抗邪

中醫認為,外有風寒署溼燥火,內有七情內傷,都可能導致疾病。面對同樣的外部環境,甲稟賦不足、正氣不足,乙素體康健,只有甲會患病,也是自然。

如果是病毒感冒,也是一樣。哪怕兩人的體質相似,但其中甲接觸病人,而乙沒有,自然就不會被感冒找上。

西醫治療普通感冒和甲流,肯定不會用同一種藥物,病情輕重不一,藥量也不同。

中醫治療不同的感冒,也要對症下藥。風寒感冒則祛風散寒,用麻黃湯、桂枝湯……風熱感冒用銀翹散、用桑菊飲……暑溼感冒則用香薷飲、用六一散……同一種感冒類型,方子都不一樣,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加減化裁,這才是辨證論治的根本。


張文彭講肺病


謝謝題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兩個人同時淋雨一個人發燒,一個人沒事。我們首先看一下,淋雨會讓身體產生怎樣的變化。

下雨的時候會讓氣溫降低,下的雨本身也是涼的,落到人身上會讓身體發生變化

我們都聽說過熱脹冷縮。我們身體的肌肉和血管都會收縮,血液循環下降

受寒後體內會發生4個變化

第一 受寒後 全身免疫系統活性下降百分之30--50

第二 受寒後 體溫下降上呼吸道免疫蛋白和溶菌酶迅速下降

第三 受寒後 體溫下降 血管收縮 循環變慢 免疫運輸能力下降

第四 病毒最適宜低溫下生存

低溫環境最適合病毒複製生存,所以受寒後病毒比較活躍身體容易受到感染

在零下20度左右,流感病毒能夠存活幾年,在4度的氣溫下,它能夠存活30到35天,在20度的溫度下只能存活7天,在56度,用10分鐘就可以滅活,而70度2分鐘就可以滅活

病毒適合生存的溫度往往是比較低的,稍微高一些的溫度就可以把病毒殺死。所以,病毒流行往往是發生在秋冬季。

受寒後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病毒就會讓身體產生髮燒,咳嗽等感冒症狀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淋雨,受寒,有的人容易發燒,有的人沒事呢,這就取決於每個人的免疫力不同了,抵抗能力不同了

這就好像,一個3歲的孩子,和一個30歲的成人,淋雨肯定孩子容易感冒或者發燒

或者說同一個人,30歲的時候淋雨沒有不發燒,那麼他60歲的時候淋雨很大可能就發燒了,這就是免疫力的不同。

這就是同樣的環境下,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比如 在一個環境當中有的人容易被感染,有的人不容易被感染,也是免疫力不同,肯定不是病毒有選擇的去感染人

所以對於每一個人避免疾病產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雄厚的營養基礎,打造強大的免疫力。還是以感冒舉例

營養基礎雄厚的人 感冒很少超過2小時

營養基礎薄弱的人 不但容易感冒 而且容易引起面癱 腎炎 心肌炎 風心病,咽喉炎,中耳炎,腦膜炎,胰腺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等大問題

感冒--咳嗽---長期咳嗽---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壁(肺)紋理增粗 -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心病--咳血 ---OVER

一個可以讓人傾家蕩產的肺心病。 其實是從最簡單的感冒開始的

所以打造雄厚的營養基礎,避免產生小病,避免小病發展為中病大病。


虎說營養


不是“西醫”。你要搞清楚自己想說什麼。你現在接觸到的,應該是現代醫學,西方也有傳統醫學,類似中醫。在中國,還有類似於中醫的傳統醫學,如苗醫、蒙醫、藏醫等等。現代醫學沒有去樹立一個能解釋全部客觀世界的理論來作為學術基礎,這是和傳統醫學不一樣的地方。解釋不了,就不要瞎解釋,有什麼不可以?一定要拿出宇宙終極理論你才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