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內蒙古大草原旅遊,你覺得手把肉好吃嗎?

守住職場底線


雖然只在幾年前去過一次內蒙古,才吃過幾次手扒肉,但是手把肉的印象太深刻了,好吃好吃,真好吃。



人家那個做手把肉的時候,什麼材料都不放,只有羊肉和鹽。但是肉吃起來真是鮮美異常。反正沒去內蒙古之前根本就沒吃過那麼好吃的羊肉,沒吃過那麼嫩的羊肉。那手把肉吃出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羊肉的本身的鮮味,香味,而不是佐料的味道。那感覺就像吃芥末一樣,一口下去,那個香味兒從嘴裡直竄到腦門上,簡直太過癮了。


另外覺得如果吃手把肉,不喝點兒酒的話,真是浪費,就連不喝酒的,我都想來兩口了。一手拿刀一手拿著肉來吃的感覺,真是太棒了。夠野性,夠真實,夠過癮。不管是跟團的團餐還是自己在外面吃的,都那麼嫩,那麼香!問我手把肉好吃麼?當然好吃了!


大東哥的小日子


2009年,一群旅遊版主,在錫林浩特版主的盛情邀請和精心組織下,在草原最美的7月,浩浩蕩蕩17輛車從北京出發,歷時10天,自駕錫林郭勒和烏蘭布統草原。

2012年9月,約了幾個小夥伴,又開始了呼倫貝爾草原之行,到了最邊境的小村莊→奇乾,從滿歸一路向北到了北極村北紅村(可惜我當年存在硬盤的照片現在被硬盤罷工取不出來了)。

草原旅行和海濱旅行是我最喜歡的兩大類旅行目的地,因為草原的博大,因為海洋的深邃,可以任意舒展一個人已疲憊和被羈絆的身心。

記得那年在呼倫貝爾旅行,當地人帶我們去吃了很棒的手抓肉(我們特地強調一定要去本地人常去的小館),平時對肉不甚感興趣的我,都吃的忘乎所以,至今還念念不忘。

從第一次草原自駕至今已過去10年了,這個月,我又將開啟我的草原自駕旅行,這次會從錫林郭勒草原,到烏拉蓋草原,然後遷徙到呼倫貝爾草原。這次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吃喜歡的手把肉。哇哈!

萬事俱備,就等粗發。





行行攝攝去旅行


答,我是個內蒙人,也知道手把肉好吃,但是,在好吃,我也不去旅遊景點吃這一頓手把肉,原因是貴,並且能貴出非景點的二三倍還多!

在內蒙古的各旗縣,或各個城市,只要你走到不管是什麼地方,牛羊肉有的是,而且還比內地各省便宜不少,同樣,味道還是一流,問題是,現在的草原,以經𣎴是過去的草原,開設旅遊景點,那也是為了增加牧民們的生活收入問題,關健是吃食的價格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打個比方,頭四年,我在西烏𣄃的𣄃縣裡,五個人吃了一大盆羊棒骨,當時只花了八十多元,最後五個人還沒有全部吃完,如果說去旅遊景點,這八十元錢的羊棒骨,那真是毛毛雨了,恐怕是八百元錢也吃不上這一大盆羊棒骨。

不過,總體來說,旅遊,遊的就是個心情,看的就是個風景,內蒙古大草原的好處就是,天藍,地綠,人少,安靜,而這種獨特風貌也是內蒙古的特有條件並人文地理環境!


李德才21


如果讓我來回答的話,那麼當然是好吃了,畢竟我就是內蒙人,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手把肉那絕對是一道美食,畢竟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常年生活在內蒙古草原,所以對自己家鄉的美食還是非常喜歡的。

但我們口中的美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手把肉,畢竟屬於是一種非常原生態的食物,不經任何調料調味,只用清水燉制而成,在食用的時候,只需蘸上鹽或者是韭菜花即可,所以有很多內地來的朋友們很不習慣這種口味,畢竟羊肉本身還是帶有一定的羶味兒的,我們蒙古的羊肉非常好吃,羶也不是那麼大,如果你來內蒙古草原做客的話,不妨可以品嚐一下我們的特色手把肉,也許你還會喜歡上手把肉,這都是有可能。



其實我們出門旅遊,儘可量多的去品嚐當地的特色美食,哪怕這些地方美食不是你喜歡的口味,但是我們也可以去品嚐一下,這樣也可以豐富我們的閱歷,增加我們對美食的理解程度,好吃的美食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用自己的味蕾去感受的,只有自己親身感受到了,才是最真實的。所以,想知道手把肉到底好吃不好吃?那麼就歡迎您到內蒙古草原來做客,親自品嚐一下美味的手把肉吧。


我是明澤美食感謝大家閱讀本文如有不足之處請在下面留言哈


明澤美食


內蒙古草原的手扒肉特別好吃,是純天然的,來內蒙古旅遊的人,都想嘗一嘗手扒肉。

這裡的手扒肉是非常美味的,因為羊都是吃天然草長大的。

手扒肉是內蒙古家鄉的特產,也是人們的家常便飯了。

生活在內蒙古的人,早晨就是習慣的喝早茶,早茶特別豐盛的。(有手扒肉,各種奶食品,還有炒米拌嚼可特別的好吃,讓你回味無窮。)

這裡的蒙古人非常熱情,進了她家都會給你親自燒奶茶,端上手扒肉,還有各種奶食品,其次還會給你敬馬奶子酒品嚐,還會給你跳一曲蒙古舞蹈。

想來草原旅行的人,必須掌握時間,最好的季節是在7月份和8月份,這個時候的小草有雨的滋潤都長高了。

這個時候的手扒肉也是最好吃又特別的香。





熱愛生活的旅遊達人


在鄂爾多斯也生活一段時間了,從最開始的對蒙餐一無所知,到後來的略知一二。對手把肉也從最開始的不太習慣到後來的欲罷不能,現在覺得手把肉簡直是太好吃了!當然只是鮮羊肉手把肉,對幹羊肉手把肉還是接受無能!

蒙族吃手把肉用刀不用手,他們使刀刀刃朝向自己!他們使刀吃肉使得出神入化,他們吃完的肉就只有一堆白骨,骨頭上一點兒渣都不剩!手把肉手把肉就是指手把著肉拿刀剔肉。而且蒙族吃手把肉什麼身份的人吃哪個部位的肉是有規定的!比方說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有特定的部位的肉吃,這個好玩兒吧!而且蒙族認為燉得太爛的肉不香也不好消化!所以他們煮手把肉不會燉的過爛,肉香撲鼻!

而且很多蒙族男人拆解整羊都是很專業的,如果無痛苦又迅速的殺羊,哪兒是骨,哪兒是筋,哪兒是肉,如何拆解,都非常專業,分分鐘就把一頭羊拆解整理好了!拆解牛也不在話下!他們煮肉都是用大鍋,骨頭也非常大,手把肉都是帶骨的!清水,一把鹽,開煮!這就對羊肉的品質要求非常高,他們通常只吃自家牧場的草飼羊!而且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羊,像有些地區是綿羊出名,有些地方就是以山羊出名。

不管是有客人來了,還是祭祀殺羊,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任何部分都不會浪費,羊血就做成血腸,一些部分的肉會做成肉腸,還有羊雜,羊頭,羊蹄的不同的料理。

吃肉,喝酒,喝茶,唱歌!多麼愜意自由的草原生活!


喜子私房菜


在我小說《高原牧歌》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烏查是羊胸叉,牧民們認為這是烤制最香的肉,只割下一塊敬長輩,就恭恭敬敬放在奶奶面前了。再從羊頭上割幾塊下來放盤子裡給主客,主客這時千萬不能吃,要起身雙手端盤放於供奉佛像的小桌子上。其後主婦會端來一個大點兒的空盤,主人割下羊頭和尾巴放兩端,再從羊胸叉兩邊往下割肉,放在盤中間,羊頭向著主客方向放好,客人們就可以吃了。崗的爸爸經常來就不會講究太多,可吃一塊肉喝一口酒那是一定要走的程序。另外客人不能從羊身上往下撕肉,只能吃刀割下來的,不能用刀尖扎上肉塊往嘴裡放。不能用筷子在盤裡挑來挑去,這些規矩,崗的爸爸來之前就安頓好隊員們了。


在大蒙古包對面的另外兩個小蒙古包裡,牧民們同樣食用著羊肉,只是不是珠瑪,而是另外宰殺的一隻羯羊。

最適用最簡單的莫過於手把肉了。把頭蹄內臟取掉後,按骨骼結構解成八九塊,不放任何佐料,在大鍋裡煮半個多小時,撈在大木盤裡,用刀割成拳頭大小,看到肉內帶血絲,每個人一把蒙古刀,拿起帶骨的肉塊削颳著沾著鹽吃,後來有醬油了,調著沙蔥吃,手把肉是不能用嘴啃的。


作家恩出


去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是我的心願,能吃到內蒙古的手把肉,喝奶茶,真的是很有口福了。6月到9月是去內蒙古大草原的最好時節,約上閨蜜帶上孩子一起去旅行。

聽朋友介紹,有著大草原之稱的呼倫貝爾,位於內蒙古的最北端,北部靠近中國最北的村鎮漠河,西與俄羅斯,蒙古接壤。那裡的絕大部分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態環境,未經人類工業文明的洗禮,具有原始且古老的自然風貌,以及中俄中蒙邊境,異域風情。呼倫貝爾是特別著名的,也是世界的三大草原之一。那裡還有非常多的湖泊,而且有特別多的牛羊馬,同樣它們也是草原中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線。

朋友還介紹,內蒙古還有美味的烤全羊已經成為內蒙古草原飲食文化中的一枚璀璨絢爛的明珠。內蒙古的牛肉乾肉質鮮美味道絕佳,口味也有很多種。還有奶酪,濃濃的奶味,奶質很不錯。蒙古的奶茶,也是非常好喝。

朋友從內蒙古回來,給我帶了一些牛肉乾,奶酪奶茶。吃了真跟平時買的不一樣,兒子到現在都記得非常好吃的牛肉乾,所以這次去內蒙古大草原回來,一定把這些好吃的帶回來😊



驕陽愛營養愛健康


呼倫貝爾大草原世界最美草原,內蒙古草原那麼遼闊寬廣,生長著1000多種飼用的植物,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強的有100多種。特別是那些羊草,羊茅,冰草,披鹼草,野燕麥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適於飼養牲畜。對於水質問題就更不需要擔心了,草原上的水基本都是由泉水和雨水組合而成,幾乎沒有任何汙染。內蒙古的羊肉,體質結實,骨骼健壯,尤其是純種的烏珠穆沁羊有一個重要的特質是,胸椎骨14塊(一般的羊只有13塊)、14對肋骨(一般的羊只有13對)當然除了羊本身的特質之外,還得說一下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獨特的殺羊方式。

掏胸法(內地習慣是抹脖法),使用這種方法殺羊,羊死時因為痛苦小,受得驚嚇小,加之死亡速度快,所以羊的肌肉是舒展的。

不會因害怕而收縮,放血也徹底,殘留的血腥味也小,保持了羊肉鮮嫩色美、營養美味回味無窮,讓您體驗美食觀看草原











呼倫貝爾駿馬包車谷哥


誠邀,謝謝。

金色的太陽昇起來,

  紅色的地毯鋪起來,

  歡樂的鑼鼓敲起來,

  熱情的主人迎出來。

  來吧,來吧,遠方的朋友,

  來吧,來吧,歡迎你到草原來。

  美麗的姑娘走上來,

  潔白的哈達獻上來,

  甘甜的奶酒捧上來,

  噴香的手把肉端上來。

  來吧,來吧,尊貴的朋友,

  來吧,來吧,歡迎你到草原來 


這首《歡迎到草原來》,終生令人難忘。是啊, 去內蒙大草原,感受真正的空曠的天野,放飛久久被壓抑的心靈。 那藍藍的天,那白白的雲,那青青的草,那燦燦的花,那隨風四處飛揚的歌聲,那縱馬任意馳騁的身影……想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妙不可言,彷彿夢中的草原是人世間難以找尋的桃源。草原夢的靈魂,就在於她的美麗和自由,草原能讓我心馳神往的,也正在於此。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正象歌詞中唱的:噴香的手把肉端上來, 手把肉也讓人“餘味繞樑,三日不絕”。



手把羊肉”是內蒙古著名的民族傳統菜,極具民族特色,醇香味美。用羊肉烹製而成,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一點一點把骨頭上的肉吃乾淨,所以叫它“手把肉”。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在高緯度的草原,冬季嚴寒,農耕民族的青菜蘿蔔、饅頭稀飯根本抵擋不了,只有高熱量的肉類才能滿足遊牧民族的需要。 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來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把肉就算沒完全領略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蒙古族幾乎已成為一種定規。 因為手把肉是所有羊肉做法的始祖,它的味道最能提鮮,它的營養最能保留,它的做法最為奇特,首先在它的選材上,要選成年的公羊,它的肉質才最為勁道。然後就是在屠宰羊的時候,並不是普通的直接用刀割斷喉嘍,而是用刀把羊的胸口劃開,把他的心取出來,這樣的原因就是讓羊在最短的時間內死亡,從而達到羊的全身肌肉細胞充滿活態,這樣的羊肉下鍋口感才被成為最佳,把新鮮的羊肉拆卸備好,要用大鐵鍋,把鐵鍋支起來,用柳樹枝燒開水,鍋中放入鹽,山上採的花椒,和山上的山韭菜,沙蔥,這時把羊肉下鍋,靜等鍋中的水燒開就可以了。



在煮羊肉的過程中,羊血就要發揮它的作用了,把羊血倒入裝有蕎麵的盆裡,攪拌均勻,再放入蔥薑蒜,鹽,將血灌入羊腸子裡面,灌好用線繫好,再把這些羊腸放入已經燒開的鐵鍋中,讓其與羊肉一起煮,大約煮一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

吃手把肉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配菜就是草原獨一無二的韭花醬,韭花醬產自草原深處,純天然野生,在其開花之時採其花骨朵,將花骨朵用石頭碾子將其碾壓成醬,在醬中加入鹹鹽就可,這樣不僅不會破壞其鮮,還可以長時間保存,一口熱乎手把肉沾上一點綠油油的韭花醬,羊肉的醇香和韭花的鮮香在你口裡強烈的碰撞,你會體會到這種美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羊肉的溫補特性,讓你吃完以後渾身暖洋洋的,寒冷的北國,外面白雪皚皚,屋內的你大汗淋漓,豈不美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