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疫”线丨村里“大喇叭”成为农村“硬核”防控模式

勤洗手、多消毒,养成通风好习惯。需要外出把事办,口罩一定要带严。再大的热闹也不围观,人多的地方不安全 ……" 为全面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传教育工作。连日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榆中县开启 " 硬核 " 防控模式,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农村广播 " 大喇叭 " 纷纷响起,循环播报疫情防控动态、健康防护知识和安全提示等,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引导," 大喇叭 " 成为了广大农村疫情防控一线的宣传员," 响 " 起疫情防控 " 最强音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 月 29 日,当大部分驻村工作队还在待命时,兰州广播电视台驻榆中县中连川乡陡泉湾村驻村工作队就已进村展开宣传,他们充分发挥党建广播站的作用,呼吁村民们做好防疫,增强防范意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会宣传工作。" 在兰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的协助下,我们录制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家庭、出行、倡议书等多个防护科普知识,不仅在‘大喇叭’中编排循环播放,工作队还召集村书记、文书、各社长将录制好的内容通过微信群发到每个村民的手机上随时收听,真正把疫情防控宣传送到村民家中,送到百姓面前,送到群众耳边。打通了防控疫情信息最后一公里 " 中连川乡陡泉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捷告诉记者,目前就是第一时间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各方面情况和防疫知识,加大抗击疫情在乡村地区的宣传力度。

基层“疫”线丨村里“大喇叭”成为农村“硬核”防控模式

目前,榆中县根据农村广播 " 大喇叭 " 具有覆盖面广、传播迅速、收听方便的特点,特别是农村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多,防控意识相对较弱,防疫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由县融媒体中心统一制作了音频资料转发到各乡镇、村社,以村社为阵地,以外出务工人员为重点,播放疫情防控信息,充分展示出村社大喇叭 " 传播面广、灵活迅速 " 的宣传优势,将疫情防控的政策和信息传播到家家户户。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县各乡镇、村社都开通了大喇叭, " 大喇叭 " 作为农村最接地气的宣传载体,弥补了微信、微博、新闻 APP 等互联网平台无法覆盖农村老年人的不足局面,使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在农村地区真正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

" 村里的大喇叭每天都准时播放,勤洗手、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好好呆在家里 …… 一天从早播到晚,我记得清楚着呢!也坚持在做。" 城关镇周前村村民白小东说。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金崖镇寺隆沟村的大喇叭从从早上 8 点到晚上 8 点不间断响起," 大喇叭迅速发挥了传递信息、防控疫情、遏制谣言、提振信心、维护稳定等重大作用,成为基层疫情防控最强的声音。" 寺隆沟村党支部书记金安华介绍到。

" 大喇叭的广播增加了大家的自我防范意识。" 寺隆沟村村民金俊让表示,今年的年味儿虽然淡了不少,但面对疫情,心里却踏实了很多。

通过广播大喇叭让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实时从权威渠道了解和掌握防疫情况、预防方式,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做好防疫、戴好口罩、减少串门、减少聚会,进一步增强村民的疫情防控意识,提升了村民战胜和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信心、决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李武 文 / 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