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家大业大,秦可卿和秦钟是姐弟,为什么书中说秦钟家境贫寒?

鄂北乡村老妹


贾蓉是宁国府嫡长孙未来爵位继承人,却娶了小门小户的养生堂养女秦可卿,恐怕是《红楼梦》最难解的悬案。由于原文没有任何线索,一切都止于猜测。贾珍与秦业这对亲家,身份天差地远。当初怎么就结亲了呢?



(第八回)他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秦业的官职是工部营缮司营缮郎,历史上并无这个官职。以史料来看,郎为低级官员。秦业就是个小官,营缮郎非营缮郎中,一字之差,地位天差地远。

秦可卿出身营缮郎秦家,家境贫寒小门小户,与宁国府贾蓉门不当户不对。这种出身按说不可能嫁进宁国府。虽说贾家儿媳妇出身未必都好。比方邢夫人家境破落,尤氏父亲不过六品小官。但总比秦业营缮郎强些。而且邢夫人、尤氏都是填房,出身不般配很正常。秦可卿若是填房也没问题,可她嫡妻身份就说不通。


(第二十九回贾母对张道士说)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也就话说的好听,她若不看重门第,早都选薛宝钗当孙媳妇了。以宗族血脉论,贾蓉是贾家长房嫡长孙,身份比贾宝玉还重要。第五十三回祭宗祠清楚彰显贾蓉地位。贾蓉地位越高,娶秦可卿越蹊跷。当然,原文是有一点蛛丝马迹,可以略作解释。

“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有些瓜葛”四个字背后太值得咀嚼。有什么“瓜葛”能让宁国府的嫡长孙放下门第的成见娶了小小营缮郎秦业的养女?

刘心武先生说秦可卿是公主,不评价对与错,却超出了《红楼梦》原文的范畴。普通读书人不可能用这个角度理解秦可卿与贾蓉的姻缘。反倒是“营缮郎”这个官职虽小,才是揭开寒门女嫁寒门的钥匙。


工部营缮司,是工部一个特殊部门,有点类似“特种兵”。他们不参与工部其他工作,只负责皇宫宫殿及皇陵的营造和维修。历史上著名的“样式雷”家族,大致分属工部营缮司所做的工作。

秦业作为营缮司的营缮郎,做的是现场督办工作。可以带队出入皇宫和皇陵。他手下管理着绘图,统计,营造等各路工人。官职虽小,职责不小。贾家当年曾负责督造海防,不排除秦业当年就出于贾家宁荣二公门下。双方有很深的香火情。这是其一。

其二,秦业负责营造皇宫和皇陵,贾家又有建设实力。贾家可以通过秦业掌握第一手建筑信息情报,再通过营缮郎中获得建筑材料合同。贾家家大业大,除了爵产田庄,一定还有其他生意。比方冷子兴工作的大古董行,应该也属贾家部分产业。

其三,贾家抄家的原因,是卷入了北静王为首的四王八公与皇帝的权力斗争。四王八公结党,北静王野心勃勃。秦业官职虽然小,但可以光明正大带人带工具出入皇宫,这对野心勃勃谋夺权力的野心家来说,非常关键,值得被利用。


秦业其人重情,金银不能动他心。但为了儿女,很可能配合做一些事。贾家与秦业“有些瓜葛”,贾蓉与秦可卿又年貌相当,宁国府有目的娶秦可卿就能说得通了。

注:真相如何谁也不可能知道,只能据“有些瓜葛”,秦业营缮郎的工作特性以及贾家抄家的政治因素,推测一二。对与不对,见仁见智。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宁国府家大业大,娶妻定要娶一个门当户对,同样也要家世不凡的女子才好。因此秦钟家寒素,便有些奇怪?这是我理解的题主问题的意思。

贾府结亲,全是世家名门吗?当然不是。

  • 按长幼,先说邢夫人

贾赦的填房邢夫人,沒具体写家世。但她弟弟傻大舅邢德全说

……她姐妹三个人,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他家也甚窘,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我便来要钱,也非要你贾家的,我邢家的家私也就够我花了……

邢德全的话可以看岀来,邢家颇有家资。但并无什么官位、爵位。这位"傻大舅"和薛蟠差不多,是个无官无职无祖荫的公子哥儿。

邢家的二姑娘嫁的人家就很普通,普通到"甚窘"。

如果邢家家世好的话,那么荣国府常来往的姑娘们那么多,比如湘云、黛玉、宝钗甚至李纹、李绮都是好姑娘。古时长姐如母,邢德全无父母,亲事就该邢夫人张罗。邢夫人怎么不选一位给她弟弟提亲?定是配不上!不然都是亲上加亲的好事,可邢夫人从不敢提,怕贾母骂她不知好歹。

可这邢夫人就嫁入了荣国府,成为荣国府继承人贾赦的填房。不过就是不大得脸罢了,可人家就是明媒正娶的大太太!

  • 再说贾珍的填房尤氏

宁国府贾珍的填房尤氏也不是什么名门之女。这贾珍可是秦可卿之夫贾蓉的父亲!

尤氏的家境,小说也没具体描写。但是尤氏之父娶填房要娶尤老娘这位带两个女儿的女人,可见家境一般。

这尤老娘要把两个女儿当"粉头"来换娶贾珍的周济。尤二姐要给贾琏做妾,偷娶进门后还要带尤老娘生活;尤三姐看中的落魄的世家子弟柳湘莲都看不上她,说明尤家家境己不行了!

尤家普通的家境,尤氏一样是贾珍的继妻,宁国府的大奶奶。

这些可以看岀,嫁入贾府的媳妇是无法借贾府之力令娘家改变家境的。


秦可卿不是秦钟的亲姐姐,秦可卿是抱养的,她只是名义上的姐姐。秦可卿还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

秦钟是秦业的亲生儿子。这秦业是营缮郎,他可是真正的在职官员。贾府也就只有贾政的工部员外郎是在职官员。

贾府的大家业是继承,是祖辈出兵九死一生得来留给后辈的。

秦业的官却是实职,不是爵位,不是捐官,那是要靠自己真本事的。营缮司郎中一职明清时为五品官,同贾政差不多。

因此两家结亲门第上不很悬殊。秦钟死前还记挂家务,他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

秦家有房舍,按刘姥姥说的二十两银子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四千两银子,够刘姥姥一家过200年。

秦家比国公府是不如,可也不贫寒。能给秦钟请先生,因先生病故才去的贾家家学,这家境就比贾薔、贾芸一类的贾府子侄都强很多!

秦家比邢家、比尤家,都强很多。

不论那扑朔迷离的身世,秦可卿配贾蓉也就是高攀一点,没到配不上的程度。

当然,贫富是比岀来的。比起贾家,凤姐一个小生日都要花费一百多两银子,真的大生日还不花钱如流水。

贾家的败家子们会酒观花、聚赌嫖娼,贾赦买个女子嫣红便花八百两!

如果这么比,秦家可花不起。

但要说贫寒吗,秦家可不算!他家还挺有钱的。一定程度上,秦业穷养儿子,不令秦钟乱花钱,装穷,也许只因怕儿子养成纨绔子弟的习气。


薇薇polly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贾赦的儿媳,但是秦可卿同时也是性格风流的一个人,与自己的公公有了鱼水之欢,同时,他也是在太虚幻境中教会贾宝玉男女之事的人,但是,秦可卿虽然风流,但是在她与贾赦之事未露出之前,秦可卿的婆婆对秦可卿也是十分满意的,按说这样大家族的儿媳的娘家应该不会太差,但是秦钟的家中并没有多么富裕。

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二人虽是兄妹,但是并没有血缘关系,而秦可卿又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这一点从她能成为宁国府的儿媳妇后,能够得到公公婆婆如此看重就能看出来,秦可卿是秦业的养女,而秦业的官职也只是工部营缮郎,工部营缮郎是一个什么职位呢,说直白一点,我认为就跟现在的工程园建方和移交业主后物业工程部有点像,负责维修皇家园林等工作,按说这样的家庭,即使能攀上贾府这样的门第,女儿嫁过去后也不会太被婆家看得起,但是偏偏秦可卿的公公婆婆都十分看重她,甚至将部分管家的权利交给她,这当中除去秦可卿与其公公不正当的关系外,也可以说明秦可卿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因此,这样的一个女人,他想帮扶自己的娘家,她绝对不会将银钱直接交给秦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秦可卿也懂,因此,秦可卿想的非常久远,与其给秦家银钱,让他们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不如教会他们挣钱的能力,所以将秦钟接来贾府学习,以贾府的地位及财力,完全能培养出一个学子,在依靠贾府的实力,当个一官半职的也不是多大的问题,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秦可卿早死,秦钟又跟着贾宝玉混玩,最终气死了秦业,他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发展。

秦钟认为他和贾宝玉有相同的爱好,可是他却没有想过,他和贾宝玉终究不是一类人。


一屉汤包


据红学家分析,秦可卿姐弟的生父可能是当朝倒了势、获罪全家被抄的王爷,原本全族都得被诛或被流放发落的,但当年极其年幼的这姐弟俩却被他们的父亲偷偷送出,送到了类似现在“孤儿院”一类的地方,后来被人领养。而贾府因与他们的父亲交好,所以才会破格迎娶秦可卿,而且给予其极高的待遇,否则的话,真的一介平民,没家世没家底,以贾府的势利眼根本懒得搭理她才对。说秦钟家境贫寒,指的应该是他的养父母。


南山一缕云


秦家是穷,可是秦可卿并不穷。从秦可卿屋里的陈设就可以看出来,秦可卿屋里的古董,拿出哪个都是价值连城!别说这些古董都是贾珍给买的,以贾家的实力,真买不起那些东西!这些东西只能是秦可卿的陪嫁!所以秦可卿能够嫁给贾家的长房,做长孙媳妇,不是一般人的身份!


花狸猫mm


能看到这个问题说明你是有自己思想读红楼梦的人。为你点赞!秦钟境况艰难,但是“相对”十分艰难的他,他的父亲的积蓄比刘姥姥,以及为贾珍交租税的邬进孝村民们强的多的多……这就话里有话。直奔主题(死而不僵)。劳动人民是怎样的生活状况,不劳而获的上层人物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我们的文人为什么只看到“繁荣盛世”又是什么原因?……


守绌田园


中国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秦可卿能嫁进贾家,想必娘家也不一般,而且书中还说,贾母认为秦可卿是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可书中宝玉初见秦钟的时候,秦钟心中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


鄂北乡村老妹


秦家和贾家,是两家人好吧


墨竹秀林


秦家是个小官吏家。


一阵无为的风


可卿出自获罪皇族,避难贫家,掩人耳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