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每年給父母10萬卻從不回家,小兒子一直在父母身邊、不怎麼給錢,請問誰孝順?

拾柒的男孩


伴在父母身邊的人,錢代替不了親情。[耶][耶][耶][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溫馨大叔77774254


問到這向題我講有兩個都不錯的兄弟,到父母老了,他們之中誰對老人更實在,由你們自己來掂量!

我有一老朋,她去公園認識一老太很有教養氣質很好,還寫得一手好字和畫,前來求書畫的人眾。退休前是高工,平日在公園裡也不隨便搭理人的,可能與我朋友兩人物以類聚一來二去成了知心朋友無所不談。

開始時我老朋告訴我,這老太也是有一個兒子出國,一個在家。她的大兒子是學霸早早就出國留學,在外工作生活條件很優裕,還常寄外匯回家孝敬她,老太講起就以他為榮,而小兒子卻相反,提起他就覺得很沒面,書讀不成,高中沒畢業就去了廠裡做工,工廠精簡第一批下崗就有他。好在家中條件好,老太退休金高,還寫得一手好字畫不差錢,小兒子在家買菜煮飯打理家務及接送孩子上學,相比之下老太一向都看他不順眼。

過多幾年,老太身體衰老了,多病了,一日她對我老朋講,老了才明白,孩子還是沒那麼本事的實在,才能留在身邊。大仔是事業有成還常寄錢回來,但只能視頻裡相見,與畫中人一樣好看不實在。當有病了,總要有個人來斟茶遞水,半夜摻扶著去掛號看急診,回來煎葯煲湯煲粥,現在全靠小兒子鞍前馬後一步不離殷勤照顧。幾次大病都全賴有他在,我才康復得咁快。真系唔話得!〈這裡是認為很滿意,稱讚他很好的意思)


小笙常談


誰孝順無法評說,有的父母喜歡錢認為給錢的孝順,有的父母認為在身邊的才孝順,因為會隨時的需要他們,在我家裡我就是留在身邊的,老大從沒看過給公婆錢,老二給郵幾千的,因為他們遠,婆婆總說二兒媳婦好,脾氣好,說我最傻,可是論付出還是身邊的人付出的多,我媽媽也和我一個村,我日子沒有他們好,可是該乾的我們都幹了,弟弟雖然不在家但是兩口子很有孝心的,我雖歲給不了他們太多的錢,但是付出的也不少,媽媽卻從來都說兩個孩子都好,每個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不一樣,不管他們認為誰孝順,只要自己做得問心無愧足以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大兒子一年給父母10萬,卻從不回家;小兒子在家侍奉父母,不怎麼給錢。哪個兒孝順?

叫我說,兩個兒都是孝順的孩子,他們都在利用自身的客觀條件來孝敬父母,是一對絕好的搭當組合,他們的父母能攤上這樣的孩子,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是萬里挑一的有福之人。

大兒子一年能拿出10萬元來孝敬父母,確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能有這樣的的收入,絕非等閒之人,應在大公司高管之列,象這樣的職位平時難有閒暇之時,別說抽出時間回家探望了,人在其位,身不由己,雖然有孝心,但無法親自侍奉父母,只好多給父母點錢,表示孝心。

一年給父母10萬,作為一個家庭來說數額確實不少,完全可以滿足父母的生活需要,甚至節餘不少,即使弟弟不給父母錢,也無關緊要。

小兒子能夠在家侍奉父母,親力親為,早晚侍候父母,使父母不再寂寞,增添了生活樂趣,對兩位老人的健康長壽是極為有利的。

兩個兒子儘管盡孝的方式不同,但兄弟二人各盡孝心,相得益彰,是孝道中最理想、最完美的盡孝方式,父母不僅得到了物質生活上的保障,也獲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這樣的父母是世上最有福氣的人。


閒客193223645


大兒子每年給父母10萬卻從不回家,小兒子一直在父母身邊、不怎麼給錢,請問誰孝順?

看到這個題目,我覺得這父母還是十分幸福的。不是誰孝順的問題,是這父母什麼也不缺。


一、大兒子每年給父母10萬卻從不回家,小兒子一直在父母身邊、不怎麼給錢

有本事的子女不能面前盡孝,沒本事的子女反而是來報恩。說得十分好。是的,事業忙的子女可以獲得更多的錢財,但無空在父母身邊;事業不忙反而可以膝下承歡,但可以能給父母的錢不多。這是十分現實的。


二、誰孝順

我不覺得大兒子每年給父母10萬卻從不回家是不孝順;“小兒子一直在父母身邊、不怎麼給錢”是孝順,如果例子是真的,我覺得這對父母十分幸福了,大兒子負責提供金錢,小兒子負責安撫情感,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存在?

例子中兩兒子都有盡孝,只是方式不同。


如果我們不能為父母提供更多物質,那麼,我們就多回家看看、多點陪伴父母。


父母其實並不在乎子女多麼輝煌騰達,只要你身體健康,過得好好的,就十分滿足的了。


唐貓說情感


這種事情怎麼能拿來比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都是一樣盡孝道呀?只要兩兄弟自己心中沒有隔閡就行。怕就怕有些兒媳婦在裡面嘀嘀咕咕,挑撥是非……還房的彭老孃,那一年洗澡時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頸骨折,需要臥床三個月。大兒子是個服裝店老闆(以前賣服裝很掙錢的,現在才不行了),有錢得很,於是老媽的所有醫藥費他都包乾了,甚至於老媽這三個月的生活費他也全部出了,可惜服裝店裡太忙,因此大兒媳婦就沒能來親自伺候;小兒子是送快遞的,小兒媳婦在家照顧上小學的孩子,所以有時間伺候婆婆,於是她就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這個擔子……本來大家都相安無事,可惜一個月以後就是端午節,小兒媳婦僅僅是回了一趟孃家,回來之後就態度大變,罷起工來。原來她孃家人給她算了一筆賬:老太婆的醫藥費五千塊,生活費三個月三千塊,大兒子攏共才出了八千塊錢;而小兒媳婦伺候婆婆的工錢應該有九千塊錢(孃家人算的是一個月三千塊),這麼算下來自己的女兒還倒虧了一千塊……最後兩個兒子兒媳吵了一架,老太婆也沒人伺候了,還是老太婆自己的妹妹來伺候的😱


鳳146983974


小兒子在身邊不一定孝順,他天天盯著兄長給的十萬現金,吃穿用自己想怎麼花就怎花,天天和爹孃嗆著說話,肯定是逆子。若邦邦他父母解決生活上的不便,關心他們的冷暖才算孝。大兒子肯定是孝,年經父母十萬,是因工作原因離不開,有了錢可解許多困難。


海浪139634508


這件事的描述實際上是一種極端假設!

想一想,一個每年給父母十萬元的人能是不孝順的人嗎?孝順的人能一直不回家看父母嗎?除非他是研究原子彈的,另一方面,一直守著父母的,忙前忙後,吃穿住行都給父母滿足了,陪伴本身就是大孝的體現,給老人錢做什麼?

因此題主實際上就是說一個不常回家在外邊幹事業,有成績沒時間的兒子和一個兢兢業業事業沒有多大成績一直陪伴在父母跟前的普通人的問題!

正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老人的兩個兒子正好這兩種人恰好做到了這兩種人們希望做到的事情!那還有什麼不知足不滿意的呢?

這就是老人教育有方,兩個兒子都孝順,兩個兒子也都是孝子,配合默契,讓父母衣食無憂,身心快樂,這是我最崇尚的家庭!


陳庚子


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分工不同,取長補短。都能想著父母都有孝心也挺好。


嚮往26327297


“從不回家”?這無論如何都有點怪異!

以物質奉養父母,這是封建孝道倡導的,也是我們今天的法律制度所強制的。“家貧親老,不為祿仕”被儒家列“三不孝”之首;子女為父母提供經濟贍養也是我們的法律制度強制要求的。題中老人的兒子,出錢的、出力的,可謂百事順遂,但這長年不回家的兒子算不算孝順?我疑之。

“從不回家”,這幾個字頗為扎眼。孔子提倡“父母在,不遠遊”在今天固然是絕無可能的,但是“遊而不歸”以我們今天的觀念視之也很覺不甚合適。因為要說忙得“從不回家”,我還是持懷疑態度,如果忙到無暇探望尊親,這已屬頗不仁道的職業了。經濟愈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愈強烈,隨著老人去日無多,他們或許更渴望與子女朝夕相處、暢敘離情,以享天倫之樂。越到晚年,這種心情大概越是強烈。再者,對子女來說,家鄉、父母總是牽掛與召喚,金錢未必足慰高堂,膝前承歡、聽其嘮叨有時勝過金錢。我母親90高齡了,身邊也有姐妹照顧,可她隔三差五打電話,深情致問,“能不能抽空回來過幾天?”知道我貪練書法,連忙建議,“你把紙筆帶過來寫字,不耽誤你練字的。”其拳拳之心令我心惻!每一告別歸來,又是殷殷叮囑,“有空就來。”子女環繞便是她莫大的快樂!

給錢養老固然是極好的,但如果能回家看看父母才是真孝順。人到老年,不唯需錢,更需精神慰籍,錢能帶來衣食無憂,但不能取代親情。給錢的、出力的,誰孝誰不孝,父母最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