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王羲之一生有什么值得后人学习的事迹?

砚逸善斋


一,巧补春联的故事

书圣王羲之每年除夕都要写春联贴到门上,因为他的字艺术价值高,每年除夕他的春联贴出之后,晚上就被人偷走。

这一年除夕,王羲之依然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上联和下联只写了一半,留下了下半截没写。因为这几个字的春联不吉利,所以想偷对联的人就此罢手,空手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早上,想偷春联的人见了,都十分赞赏。

二,入木三分的故事

传说当年皇帝有一天要到北郊去祭祀,让他在一块木板上写字,再由工匠雕刻。由于墨迹印到木板里面去了,木板是浸墨的。刻字的工匠把木板削了几层,削进三分深才见底,木工惊叹他的笔力惊人,竞能入木三分。后来人们就用入木三分来形容书法的笔力雄劲。

三,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王羲之小时候练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的母亲就让书童给他送吃的。有馒头和蒜泥。

当他母亲去看他时,便捧腹大笑。原来王羲之一边吃馒头一边读帖,误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弄得满嘴是墨。直到他母亲哈哈大笑,才醒悟过来。

(以上图片书法作品为王羲之书。)


神韵轩书法


问:大书法家王羲之一生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事迹?

在这里,愿与友分享王羲之一生中两件刻骨铭心的事迹:

一是对书法的钟爱和刻苦。王羲之从小酷爱书法,七岁时就开始练习写字。他在走路休息的时候,也用手指比划着练字。仔细揣摩各牌坊圣殿的字样结构和笔法,心里想着,手指在自己身上一横一竖,一笔一画的比划着。日子长了,衣服都被他划破了。有时手指在他的袖筒里来回默划默记,长此以往他的袖筒也被划破了。王羲之居家当面有一水池,由于长期在水池边洗笔,水成了永不褪色的墨水了。民间传说:池水映月灰蒙蒙,厅堂放日耀珠光。

其二,一字难求,终身自白,投其所好。由于当时的人们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喜好和衷情,纷纷上门求字书联。但王羲之生为高贵的士族,很难求得一字书法。山阴地方有一道士,恳求王羲之书写一篇(道德经),好说歹说就是不从。由于王羲之喜好水中之鹅,这位道士有意识的专养了一群鹅,并从王羲之屋前路过时,被王发现了以后,向道士发问:“此鹅卖否”?道士答:“没有卖,只卖有缘人”。王羲之喜以忘怀要将全部买下,道士讲“你要买我的鹅,好,但我不要你的钱,只要字。把这篇(道德经)给我抄写下来,我把全部的鹅一一送与你,好了。”王羲之喜了,很快就把字写好并送与了道士。

以上根据传说中的民间故事整理。


郁香墨


笔者最近恰将久置的书法练习重新恢复,也重温了"书圣"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书圣"的人物生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从书法造诣、历史贡献等角度来说,书圣的一生是光辉灿烂、伟岸不朽的一生。个人认为,其一生最值得后人学习的事迹颇多,现将其部分有代表性的分享共勉。

1、书法造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2、道教情缘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 “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书籍、道合一有很大的关系。土生土长的道教,很早就产生道教符。在抄写经书时,必须由精于书艺的经生抄写,而在书写经本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历史上诸多道家学者多是有名的书画家,他们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笔成体。王羲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从上到下,奉信黄老学说。《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道经》中记载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晋向往神仙之灵虚,迈行放达于天台北门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潜夫论》记载:“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3、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4、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5、相聚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6、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7、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以上之分享,不到之处还请见谅、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或➕ 关注【知行和逸】互动探讨,共同为文化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知行和逸


个人也是在学习他的书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交流吧:


书法造诣

王羲之生活东晋书法时期,在那个书法大家辈出的年代,王羲之脱颖而出,并达到了历史最高的成就,成就了“书圣”的美名,也为中国的书法做出了突出贡献, 书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大山。他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云流水,字迹妍美,以至于后来多次重写也没有最初版的满意。这些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好老师和自已的努力,师从卫夫人,书法不光是笔画,布局,也要从自然界中汲取,千里阵云,高峰坠石,万岁古藤,崩浪雷奔,道尽了意在笔先真谛,王羲之用功之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样的这样的精神也我们学习的榜样。


文章造诣

这里所要说的是“天下第一行书”,这也是一篇难道的好文章,在文学上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奈何书法上太突出了。全文三百二十四字,全文流畅,语言清美,一气呵成,只有几处涂改之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畅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致,人和自然意境合一,动静表现淋漓尽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又是怎么的场面,美好的风景过后,开始思考人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看淡人生,又勇于面对生死又是那样的从容豁达“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生态度

羲之生在当时被称为两大家族“王谢”这“王氏家族”,“王谢风流”的精神更是浓缩在了王羲之身上,这种风流也可以说是一种儒雅,自小与笔墨想伴,家族熏陶。所表现出来性情上的率真,执着,豁达。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人,形成了晋所独有的尚韵风。这种风流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竹萌书法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人,曾当过右军将军,所以也叫王右军。王羲之早年师从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又转益多师,以钟鎐出师表,索靖的书法用功最勤,草书次东汉张芝为师,张芝世称草圣。是草书成熟的创造者。王羲之学书勤学苦练,在会稽山陰练字时,曾经把门前的一池水因为洗砚而尽黑,时称墨池。可见王羲之下的功夫有多大。后来王羲之学书有成,名声在外,有一天王羲之去道观游玩,看到观里有一群鹅很可爱,就想买几只,道观道一上说,你不必出钱,只要给观里写一幅黄庭经,这一群鹅双手奉送。王羲之听后,慨然应允,随即手书一幅黄庭经,换了一群鹅。一时传为佳话。唐人有诗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就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两个故事。


艺海一粟


首先肯定的说就是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发愤精神就是我辈最应学习的,俗话说:“熟练五十年,深熟须一生。”

其一,王羲之诸体兼善,尤其是他创作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是我们学习的最经典范本。《兰亭序》中(一)不肥不瘦,动中寓静,方圆并用,刚柔相济,疏密得宜,奇正相错,骨肉相称,文质相符。(二)能将人为创作的美与自然美和谐地统一起来。(三)神奇变化,丰富多彩。(四)字形妍美,体势雄强,于苍劲中姿媚跃出,从而表现出一种飘逸潇洒、精劲遒健的自然风度,有“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之势。

其二,因王羲之天资聪颖,从小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书法的领悟极深。后来他又游历名山大川,观摹学习李斯、曹喜、蔡邕、梁鹄和钟繇等大家的书迹,博采众长,兼取各法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其三,王羲之在书法中精研体势,使楷书完全独立于隶书,并进一步革新和发展了行书和草书艺术,创建了可供后人效法的楷、行、草书的规范模式。王羲之还把书法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把书法技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书法艺术进入到多姿多采的境界。这也就是两汉朴厚之风至此一变,由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的影响和杰出成就,因此被后为尊为“书圣”。

其四,王羲之从小练字十分刻苦,他练字写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个小水池,他经常在这个小水池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这个小水池就被人们称为“墨池”。后来王羲之的字写得非常好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弄墨人3476384831199


我练习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多年,从我对他的了解,他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为“书圣”,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书法造诣,他是一个多方面的人才,贵族后裔,还是一位将军,精通诗文、书法等方面。特别是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巨大,但后人对他的才能和趣事能广为传颂,还因为他的人品。

记得小时候学书法时曾听过很多关于他和教育后代的故事,比如: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竹扇题字、巧补春联、吃墨、當铺换字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故事都传颂了为人处世态度,对平民百姓的爱护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最为经典的当为兰亭序,不单单是在书法上被列为天下第一行书,在文学方面也是一座丰碑,其中不但有美文妙语,还有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豁达。我们后人在学习他的书法的同时,还要学习他精神,不断地更新自我,做到内心充实,才能不被外界表象所迷惑,在成长中不停地进步。





龙铭先生


既然说到王羲之,那么我就不说书法了,唠唠“东床快婿”这个词吧!王羲之父亲王导的好友郗鉴听说他几个儿子皆是一时之俊杰,想安排一个门生去给他女儿择一个女婿。王导也牛,说我那东厢房里的几个儿子都不错,你随便挑,包你满意。那个门生看完回去之后对郗鉴说,几个儿子听说您有意择婿,都焚香沐浴更衣,打扮的玉树临风精神抖擞,唯独有一个小子,袒胸露乳卧居室之塌上看书,不为所动,不以为然……郗鉴大惊,此子当为人中之龙,女婿就是他了!后来一问,那个人是王羲之!所以后来就有了用东床代指女婿的说法!晋人风流,名不虚传……




楚襄蛮


王羲之值得后人学的地方我总结如下:

1.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王羲之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书法。

2. 王羲之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坦腹东床,喜欢鹅,和白鹤也有不解之缘,总是有趣的灵魂是万里挑一的,它值得我们学习。

3. 王羲之很注重和友人的交往,重情重义,兰亭集会,诗歌畅饮,美不胜收,也写出了著名《兰亭集序》,他那种豪迈的情怀也值得我们学习。

4. 做人做事都要有“入木三分”的刻苦精神,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农村小学弟


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书法成就

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勤奋好学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羲之的成就来自勤学苦练。勤奋带来的硕果,就是留下了各体书法:他的草书作品有《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龙保帖》《上虞帖》《长风帖》《贤士帖》《飞白帖》《平安帖》等,行书和楷书也有很多作品传世。

折叠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浙江绍兴)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很快卖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