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是抑鬱症患者,她天天在朋友圈晒自己各種生活常態,甚至隱私。這也是病的表現嗎?

傳媒人方哥


人類有一個被我們忽視和壓抑的需要,叫做脆弱。

長期以來我們既不允許自己表達脆弱,也不喜歡看到別人表達脆弱。一旦看到他人表達脆弱,我們就會覺得怪怪的,覺得這個人不成熟。

我們並不知道,表達脆弱是讓人從脆弱中站起來的最好的方法。

不帶評判,只帶著同理心去傾聽他人的脆弱,就是就是對他人的接納和療愈。

而抑鬱症患者往往是由於他的脆弱,長期被壓抑,得不到表達,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幫助,所以最終爆發了抑鬱症。

他們此時有著更多的表達的慾望。對此,只需要默默傾聽和陪伴著他們,就是給予他們最好的同理心。

我們千萬不能勸慰他們想開點兒,多給自己一些正能量。那是藐視了他們的痛苦,他們會更加感覺到自己不會理解和支持,反而會加重他們的痛苦和抑鬱症。

傾聽和連接是最好療愈。

我們可以對患抑鬱症的朋友說: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幫助到你,但是我想讓你知道,我會在這裡一直陪伴著你。

如果您有心更好地幫助他們,建議您學習《非暴力溝通》,創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裡詳細的介紹了傾聽的步驟。

您也可以參加國內的一些非暴力溝通培訓班,這些都有助於您更好的幫助到抑鬱症患者。


甘棠育兒


給你舉個我自己家人的例子,雖然我是一名心理家排師,但也是普通人,我的一位親人在生孩子後患上了抑鬱。都說女人懷孕傻三年,同樣的是在生寶寶後,有一定數量的人都患有抑鬱,是一種心理情緒的堆積而導致的,比如第一次做父母的焦慮、黑白顛倒的生活、家庭關係的不和諧等等。她本人是相對內向的人格,不善於言辭,也不愛講話,生孩子前是個挺小資挺沒心沒肺的人,生孩子以後有了輕度的抑鬱,情緒開始不穩定,要麼不說話,要麼嘮叨起來沒完,像變了一個人,這就是她情緒的表達。以前也髮圈,現在卻很謹慎,總怕洩露什麼信息,對自己對寶寶不好,就好像有被害妄想症一樣,這就抑鬱帶來的行為思想。

如題主所問的行為,也是抑鬱症的表現。抑鬱症患者心中有各種情緒的堆積,同時也會有各種悲觀消極的想法,更有“偽自卑”的心理。這些都需要好到找到情緒的出口,那朋友圈就是她的垃圾場,她需要發洩情緒,需要抗爭自己的悲觀,需要證明本不用證明的自信。我們無論是陌生還是認識,需要給她一個空間,而且無需帶有色眼鏡去看待。如果是自己有這樣的問題,一定走出去,參與、互動、交流,讓自己有目標,有事可做。一定淡化“想”這個動作。


筆者譚笑,一位心理家排師的分享,感謝閱讀,有任何家庭及心理問題歡迎私信!


譚笑心理排列坊


抑鬱症患者有的時候表達的慾望很強烈,所以在朋友圈曬自己的生活日常甚至隱私是屬於他們排洩情緒的一種方式(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郭家心理姐)。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過多地去幹擾、批評,甚至是給他們貼標籤。

抑鬱症患者一般都是內心的情緒積壓到了一定程度,才會以抑鬱症這種方式出現。

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渠道去排解心裡壓抑的情緒,而這個渠道有的時候可能是朋友圈。

作為一個曾經經歷過抑鬱症的人,我跟你說說我的真實感受。

我剛生病的時候,也會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日常或狀態發到朋友圈。

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排解的渠道,而且的話呢,似乎說出來心裡會好受很多。

可是呢,會有很多熱心的朋友,在朋友圈各種干擾、評論,甚至給我貼標籤。

這讓我感覺很不爽,所以後期我也不在朋友圈發了,其實那個階段我是很需要一個渠道去表達的。

而朋友圈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表達方式,可是總是會受到別人干擾。

所以如果身邊的朋友得了抑鬱症,不要過多的去幹涉或者是擾亂他們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調節方式。

你所認為的好的方式,對他們來說並不一定是對的,因為生病這個東西只有自己得病了才最清楚。

抑鬱症患者有的時候,更需要的是別人對他的尊重以及界限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幫助。








郭家心理姐


我二胎產後也有過一段時間很壓抑很痛苦,不知道那算不算是抑鬱症?先從生孩子說起吧,因為我是剖腹產而且是二胎的,傷口特別痛,產後第4天出院我無法站立起來行走的,須身體呈九十度彎才不會拉扯腹部的傷口,那種痛我無法描述。月子裡傷口也好得慢,每天都在疼痛中、疲倦中度過,每天窩在房間裡奶孩子,前半個月還無法給寶寶換尿布,後半個月慢慢可以動了,婆婆就放手給我做,帶孩子幾乎每天睡眠都不足,老公忙自己的事業,有時候真的需要他的幫忙,前提得等他忙完,我不知道那時候是怎麼過來的,反正很累,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的感覺。直到有一天我發了一天微信朋友圈抱怨自己的現狀,結果被大姑姐看到,一個一個的來輪流討伐我,她們是厲害的角色,我不是她們的對手,我只能帶著孩子回家!沒多久老公把我接回去,從那以後我就每天過的更加壓抑,每天都很痛苦,痛苦到睡不著覺,痛苦到想去死,但是我懦弱,我放不開孩子!我也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孩子才幾個月我就找藉口去上班,以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好過一點,但是沒有,那種痛苦跟隨我至少一年才慢慢緩過來,真的很痛苦!


月月68238726


我也是重度抑鬱症患者,30多年了,自從生下兒子,剖腹產後也抑鬱症嚴重,但是婚姻失敗後為了兒子勇敢的自我克服了抑鬱症,現在兒子16歲非常優秀,而自已也越發身心健康,雖然面臨更年期有小許抑鬱但依然在努力自我克服剋制的路上。30幾年的抑鬱症深深體會這個病猛如虎要人命。而且表面上可以隱藏很深


瓜爾佳氏qiubima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我在自己現實生活中,是個非常開朗的人,並且是大家心目中的開心果,但是實際上我卻是重度抑鬱症患者。但是我從來沒有告訴身邊的人我的真實情況,因為我們這個年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活得都不易,我說出自己的情況大家安慰我幾句,但是最終能讓自己走出來的只有自己。前一陣子我的情況越來越厲害了,頭髮稀稀拉拉的,並且出現幻聽等症狀,後來我就在頭條上發表自己寫的文章,把真實的自己寫出來,在一個大家相互不認識的平臺,敢於直面自己的病症,慢慢和大家一起交流,現在各方面好多了。

我首先認可您的親戚是勇敢的,敢於在熟悉的環境直面自我,這也是她的一種釋放吧!


加菲貓1608388


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步伐,或者是這個時代,好多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輕度抑鬱。我至少承認自己也有。

我姐算是重度抑鬱症 ,長期吃藥,和之前性格截然相反,好了,之後在復發。而且也許只是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讓她又一次陷入自卑,想不通,彷徨中。

很多問題哪怕難過,或者說暫時解決不了的,我們想不明白,或者說想不通我們知道停止,而抑鬱症狀態是,一直想,永遠走不出那個圈。他們需要家人陪伴,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但是至少讓她知道,家裡人都在她身邊,讓她忙起來,不要有太多時間胡思亂想。

希望所有人,雖然活著本來就累,但是大家還是在努力活著,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我依然是我5


剛生完二胎之後,真的是覺得照顧不到大寶,

又不能很好的伺候二寶,

兩個寶貝都照顧不到,覺得自己簡直是人生的失敗者,

對不起倆寶寶,我甚至不明白我為什麼要生二寶,

而既然生了他 ,又不能很好的對他負責。

這種情緒一直折磨著我。有時候會在朋友圈發一些負能量的東西,


那段時間特別喜歡發一些自己的心情,通常都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才發,

然後就被不太熟悉的人批評說“你就沒有開心的時候,負能量的人”,

那時候其實還不太知道自己抑鬱了,但是我的朋友圈是我的,

我喜歡發什麼就發什麼,別人沒權利指手畫腳。

幸好我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於是開始自己慢慢的調節,

換個角度說,我把他們生下來,我就是偉大的。

人不是萬能的,我不可能把孩子們照顧的面面俱到,


想開了之後,發現有時候學會放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大寶其實已經很懂事了,很多事他自己可以獨立完成,

二寶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頑皮,他其實很懂你,很乖的。


老徐說事999


這個確實你的這位親戚的抑鬱症的表現。她天天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各種生活常態,甚至是隱私其實是為了博取他人關心和關注,滿足內心寂寞的空壑。
她渴望通過朋友圈能找到可以理解她的人,陪伴她一起面對難熬的生活。這是她的內在最基本動力。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自殺自殘,導致抑鬱症的原因比較繁雜,比如遺傳、神經紊亂、性格和生活境遇等,都會影響甚至會導致抑鬱的發生。
然而,外界不會明白你究竟哪裡病了,而且這種病又麻煩又複雜,會產生很多冷嘲熱諷,這會讓抑鬱症患者本來就很糟糕的生活更是學上加霜。希望你的親戚能夠被她周圍人所善待,給與她足夠寬容的空間,不評判、不誤解她。
抑鬱症患者不需要周圍人來講什麼大道理,而是支持與鼓勵,再簡單一點就是理解和關心
你可以做你親戚的樹洞,讓她在自己實在無力對抗糟糕情緒的時候有個排解出口,對她不離不棄,多多帶給她正能量。
我也經歷過比較嚴重的抑鬱症,非常能夠理解抑鬱症的感受,那個時候潛意識裡特別希望身邊能出現給與我理解與溫暖的人,把我從泥潭中拉出來。
對於抑鬱症,可以嘗試尋找誘因來解決,因為抑鬱的本質是一種模式,是一種被思維扭曲的認知,這種認知讓個體對外界的信息與自己的感受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以至於讓個體感受到外界的某些因素就是對自我的某種暗示或者警告,然後又將這種感受轉化為自己的態度。

千尋心說


有些病,除了用藥,其他人,包括患者自己都無能為力。

特別是抑鬱症患者。

但凡患了抑鬱症的認,絕大多數都是人們嘴裡所說的聰明人。

因為只有聰明人才會思緒多,想法多,糾結多,鬱悶多。

多思多苦,說的就是聰明人。

可是,聰明人的心裡的苦,除了他自己,外人很難知曉。

只是因為聰明人懂得如何去掩飾。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個謊話要用十個謊話去圓。

勞心費力,多思多想,自然就壓抑與苦悶了。

這樣時間久了,如同迷路打轉,一圈又一圈,無力拜託。鬱悶乃至抑鬱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兒了。

這時候,就需要外力的作用了。

再加上患者自身和家人親友的幫助和鼓勵與支持,才能夠早日走出這個抑鬱的狀態。

一定不要怕公開病情怕外人笑話。

活好自己,才是正道。其他的,讓它都滾一邊去吧。

總之,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早些吃藥調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