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無任何創業經驗,現在想孤注一擲創業適合麼?

糞總看世界


我把我自己的經歷講給你作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人2006年大學本來畢業,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酒店行業,先是在七天干了兩年,接著跳到另一家廣東本土酒店,又是兩年,這四年自己的總結是對於酒店管理已經完全熟透,但沒存到什麼錢!直到後來跳到一家公寓式酒店做籌建店長,專門負責開新店,除開基本工資8000,還有不少各種各樣的小收入,又幹了兩年,存了30萬左右!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本人有了和題主同樣的想法,與其一直幫別人開店,不如自己來做!但開酒店的話,盤子太大,自己的資金有限,風險承受能力也差!於是想到了規模投資都相對小一些的餐飲行業。

說幹就幹!

2012年6月辭職,著手準備開一家韓式紙上烤肉餐廳,預算30萬左右。

第一步,資金。自己雖然夠錢,但深知降低風險的重要性,於是找同學,朋友,前同事,老鄉,最終自己出資16萬,一個同事入股5萬,另一個重要合夥人入股9萬!

第二步,找人。之所以做這個是因為有個朋友雄(老家同姓的弟弟)一直從事餐飲行業,在某韓式紙上烤肉餐廳做了四五年餐廳經理,對於餐廳運營各個環節非常熟悉(當時覺得應該和我在酒店行業的經驗相當!)成功遊說他成為一名重要合夥人!

第三步,選址開店。這是我的長項,雖然酒店行業與餐飲還是有區別,但核心不變,流程類似,最終選在一處新開的商業步行街,歷時1個月,2012年8月1號餐廳正式開業!

一切都看似非常美好,第一個月營業額5萬多,銷售利潤(本月總營收-本月總支出)1萬5,原以為生意只會越做越好,豈不知這個月是經營兩年時間裡面生意最好的一個月。在接下來的兩年,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

硬件:因為是紙上烤肉,油煙較大,而我們的抽風系統是物業一條總管道,一到吃飯時間所有餐廳都把抽風打開,我們店裡就幾乎不起作用了,整個餐廳都瀰漫著一股油煙味,且該問題無法解決!另一個大問題就是下水管道太細(倨知情人透露,我們那個店面本來是用來賣衣服的,所以下水管道設計的有點細),一到冬天就堵住,每個星期都要請專門的公司通一次,不然就會迴流!也無法徹底解決!

人員:店裡有三名員工是雄從他以前的店裡帶過來的,其中一個大廚工資比市場價高出近2000,一個幫廚高出400,一個前廳高出400,剛開始因為起步階段,確實有幾個熟人熟手幫上很多忙,物有所值,但慢慢店子步入正軌,當地招聘的員工也都慢慢成長起來,而雄還承諾他們半年漲一次工資,這就成了一筆不小的負擔!

真正給我們致命一擊的是原本店門口的停車場被物業租給了一家洗車店,將我店招牌徹底擋死,散客量由最初的90%降到幾乎為0,只能靠團購苟延殘喘!

最終,歷時兩年,一分錢未賺到,浪費兩年時間,虧掉開店總投入30萬,餐廳結業!

總結失敗經驗:

1.對自己的認識不足,總覺得自己開了這麼多店,算是經驗豐富了,殊不知以前在公司依託於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等到自己一個人乾的時候,太多細節問題未考慮完善!

2.選址,開店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卻被自己人定勝天的幼稚想法給忽略了!只是單純的以為肯德基必勝客百佳超市電影院這些吸引人流的公司進場肯定就好做,卻沒考慮過,一個步行街的人流量是需要時間積累的,自己做的產品是否適合當地常住民,不然撐不到人流旺起來就死了!

3.該死的團購!當所有餐廳都開始做團購的時候,團購對於你的生意也就沒有任何加成了,只是單純的降低了你的利潤空間!

最後,創業的話,望題主三思而後行,所做的項目是否自己真正完全吃透?你來做比別人的優勢在哪?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大?如果是孤注一擲這樣沒有把握的話,我看還是算了,還不如去買股票,期貨,外匯賭一把,來的乾脆直接!


小人物視角


孤注一擲就是送死!如果是搭上家裡的所有積蓄,就是拉著全家人一起去死啊。

因為我是業內首屈一指的營銷人,這些年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兩位數以上的諮詢需求。其中有一份問題我稱之為“三無問題”,比如:

“吳老師,我無經驗、無資金、無項目,我該做什麼好呢?”

這種情況,我一般是建議打工。為什麼呢?為創業而創業,往往從找項目開始就很勉強。就像我如果要求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馬上去廁所解手,你多半解不出來。為什麼呢?創業項目這東西就和解手慾望一樣,你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你要硬憋,多半要出問題。

而打工就不一樣,一方面你可以選擇一個行業深入的瞭解下去,不斷積攢資源和經驗;另一方面,你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和項目開始做做副業。比如很多開廣告公司的人,之前都是在廣告公司工作,積攢了一大批忠誠客戶,業餘接的單子越來越多,最後就都出來做了。整個過程是個順利成章的事情,而不是“硬憋”出來的。

所以如果你是沒項目、沒經驗、沒資源的三無人員,我建議你先好好打工。一生很長,沒必要著急這一會兒。先選擇一個合適的行業紮下去,好好的集聚你的實力,有餘力業餘時間做些和本質工作相關的副業。等到你副業收入超過主業的時候,這才是你最好的離職創業時機。


吳寒笛可愛多


重點提示:

創業是件風險極大的事兒,且這種風險,最好不要讓父母,家人與你一起承擔!

創業這件事的幾個特性:

1: 沒有任何人,任何一個項目,在決定創業之初,就註定是必須會成功的。

2: 支撐你能走到最後的,除了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精神之外。更多的是資金鍊,人脈,以及對於創業項目和市場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個人具備的針對性的經驗。

3:做熟不做生,永遠是創業的不二法規。核心盈利點必須要清晰,是讓你創業更容易有成的基礎。

那麼,需要考慮到的幾個對應問題:

1:未慮勝,先慮敗。按捺下衝動的激情和滿漲的荷爾蒙與腎上腺素。先核算下自己創業的各項成本,包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家庭成本。明確一點,如果這次冒險失敗,家庭生活靠什麼維繫,生活質量能得到什麼程度的保障,找好創業失敗的退路。

2:自身創業,是不是在某個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超出一般人的專業技能,對市場和行情異常瞭解。是否擁有行業內豐富的人脈資源。當然,資金也是要考慮到的一個部分,包括前後期投入的資金需要多少,自己是否能拿的出來。如果拆借的話,自己的拆借能力有多強。特別提醒有創業夢想的人一句,永遠不要相信媒體上關於風投大筆一揮,鉅額投資湧入的神話。風投不是慈善家,在你的項目不具備一定的規模 ,盈利點清晰,缺乏優質團隊的情況下,風投對於你來說,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這幾點,都是需要靠資金堆積起來的。:

3:為什麼人做? 別人為什麼要用?為什麼選擇你?怎麼讓目標顧客知道並瞭解你?這幾個核心問題你是否考慮清楚,並有了把握?如果自己都在猶豫要不要去嘗試一下的話,證明這些問題你還沒有特別靠譜的答案。不妨多想想再決定是否踏上創業之路。

所以,35歲,該不該孤注一擲的創業。答案其實很複雜,如果你有熟悉的項目,瞭解市場,知道消費者想要什麼。不妨認真的核算成本,不要貪多求大,先進行試點式的運營來看看效果。基本上,投入你手中一半的資金,在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可以去做嘗試。至於這條路能走多遠,要不要堅持走下去,根據實際的試點運營狀況再去肯定也不遲!

每個人都要明白,創業不只是靠精神和蠻力。試試不為過,但有些時候,敢於果斷的捨棄也是一種智慧和勇氣!


馬丁馬小虎


別人創業是因為有夢想而創業,你的創業是因為失業找不到工作而創業。我建議你不要創業了,還是老老實實找個工作吧,不然你前半輩子的積蓄可能就打水漂了。

想創業,先想明白什麼樣的人適合創業或者創業可能成功。老王認為,以下人員適合創業或創業可能成功:

1、有非常成功的慾望。

2、特別想掙錢、想掙大錢的。

3、不安分,想成就自己的人。

具備這三點能力的人才適合創業,否是真的不適合創業。

還有,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自己為什麼要創業,創業的動機是什麼?多問幾個為什麼。

2、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這些核心競爭力是否可以轉化生產力,是否可以轉化為現金。

3、自己的項目真的靠譜嗎?解決用戶的哪些痛點?這些痛點是真的痛點還是偽需求還是你假想的需求?天花板在哪裡?

4、你公司的使命是什麼?真的想好了嗎?

5、你的團隊如何招聘及你的聯合創始人該如何找等等細節的問題。想明白了,你就可以創業,想不明白不要創業了。

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要有一個很大的夢想,要解決用戶的痛點,同時還沒有天花板,否則你的創業可能就死定或當做先烈。

老王建議,要找投資人聊聊,讓投資人幫你看看你的項目是否靠譜,不然你的白花花的銀子有可能就打水漂了。


獵頭老王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打工看不到未來,創業,有可能比打工還看不到未來。

打工,至少還能餬口,創業,是一場豪賭,搞不好,連家庭安穩也賠進去。

可能是因為媒體一直宣傳創業者的成功、衣錦榮歸、動不動獲得多少千萬的融資、納斯達克敲鐘……但是鮮少報道失敗的案例,所以很多人被這種創富故事給吸引,希望自己也投入到創業的大潮中,然而,失敗者呢?那些折戟沉沙的故事呢?那些創業失敗妻離子散的故事呢?

還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慘烈呢?

2016年,移動醫療企業“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心梗去世,消息轟動創投圈,這樣的事例,其實屢見不鮮,如同石子投入湖面,激起一片漣漪,然後一切照舊。


勵志的故事的確是有很多,比如褚時健,八十多歲了還能夠種植“褚橙”,但是換一個人呢?如果沒有這樣的資金和人脈,是否能夠成功?

看題主所說的,年過35歲,既沒有太多想法,也不能承受過重壓力,然而創業,是特別有壓力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的承受力,又如何敢說創業一定成功呢?


記得我在做投資的時候,曾經拜訪不少創業者。他們普遍很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掙扎著做下去,太累,想賣掉企業,不見得找到合適的買家。記得有一位創業者,因為在之前呆的大企業裡,不斷加班加點,和家人相守的時間很少,後來就辭職創業,想著可以有自由的時間多陪陪家人,然而創業是那樣的艱辛,披星戴月,比以前更多加班,而且還要督促員工加班,疲憊的他,想到自己創業的初衷,不禁感慨萬分:明明是想要陪家人的,結果卻更沒時間陪家人了。

還曾經見過一位創業者,公司做的是傳統業務,市場越來越萎縮,公司想要轉型,然而一百多位員工怎麼辦呢?他們不見得能夠適應轉型要求,但如果說辭退員工,又於心不忍。企業負重前行,遲遲下不了決斷。


不要把創業理想化,不要抱持僥倖心理,假如沒有較大的把握,對於風險也沒有充分預估,最好還是選擇較穩妥的道路,即使打工收入較低,但至少安全穩定一些。


蕭秋水


【1】回答你的問題,先看你問題的已知條件,才能有針對性地說出建議。已知條件:第一,35歲。第二,無任何創業經驗。第三,技術工作。第四,自己沒有主見。第五,不能承壓。第六,看不到未來。第七,有機會,但擔心風險。第八,老婆無收入,沒有抗風險能力。

【2】你問題中的“八大已知條件”,基本都是“創業”的“死穴”。沒錢,沒膽,沒經驗,沒抗壓,沒保護措施,沒經商經歷(技術工作),關鍵是你老婆沒有收入,你連抗風險的緩衝餘地都沒有。

【3】從你的“八大已經條件”分析,力勸你不要衝動去創業,風險不但大,而且還會傷你的心,導致你更加迷茫。如果失敗了,你連緩衝的餘地都沒有,誰養家,兩個孩子教育怎麼辦?

【4】現在人人想創業,想當老闆,想發大財,不願意受氣,這是社會浮躁的一種表現。創業,要具備的條件:第一,年輕,有翻身的機會;第二,家庭負擔輕,最好有較寬闊的緩衝地帶,即使你一無所有,家庭能夠生存。第三,有勇氣、有主見、有能力,這個你都沒有。第四,有經驗,至少有一點經營、社會經驗,這個你也缺。第五,最好有資本,不要賭博式孤注一擲,你沒有翻身機會,還把家庭拖垮。

【5】已知條件中,你有兩個項目,要求你加入。問題是投入全部積蓄。我奉勸你謹慎,謹慎,再謹慎,現在創業的失敗率很高,你的“八大已知條件”也不利於創業,關鍵是你失敗了,拖垮整個家庭,你想清楚了沒有?!

【6】真誠地建議:從已知條件中,感覺你最大的優勢,是有技術。所以,你應該從技術入手,找一家企業,發揮你的專長。如果你實在想創業,建議圍繞你熟悉的技術領域,從小做起,小投資,多積累經驗,鍛鍊膽識,具備條件時,可以逐步擴大投資。

以上文字,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敲的,不當之處,請原諒。已知條件有限,建議僅供參考。


職場火鍋


換個角度思考“人到中年,要不要進入風險很高、沒有任何保障的行業,從事沒有收入的工作”,答案可能更明確一些。


01.創業是場不歸路

2015年至今,我接觸的超過3000個項目裡,現在仍然還在的,不足1%。有些創始人是換了項目,更多的人陪上時間和精力之後,選擇了繼續打工,或者長期待業、退休在家的。

順便說一句,你能失業多久、待業多久、退休多久,根本上取決於有多少錢,跟其他的關係都不大。

創業是場真正的不歸路,

有商業模式,不能保證成功,

有人脈關係,不能保證成功,

有超強能力,不能保證成功……

真正需要的也許是運氣和判斷力。

從提問看,你只有技術。

還是歇了吧……

02.你認為生活平庸,只是認知出了問題

打工的生活穩定,適合大多數人。至於“目前有個項目可以做”,怎麼看都像是騙你入坑的局。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世界上大多數人強,這只是一種強烈的錯覺,

你35歲也就是走到中人水平,智力、能力、體力都是與此相配的——就只是個一般人。

如果只是一個一般人,好機會為什麼會突然找到你呢?

根本上講,

這跟“有個機會讓你發大財”的路數差不多,接下來估計就是“先交5萬培訓費”了。

你自認為的平庸,可能恰是別人期望的生活。

現在失業了,那麼再找份工作就好了。

03.再打工看不到未來,可能是你能力不足

無論失業是外部原因,還是內部原因,都應該藉此機會提升下自己的能力。

專業知識水平只是一方面,35歲應該至少工作了10年,對本行業的前沿知識應該加強了解,

除此之外,

提升學習的能力,讓自己有應對不確定未來的能力更為重要。

創業比打工還沒有未來,

未來也不是別人給的,你有把握它的能力嗎?

建議你找出自己的差距與不足,再思考下一步怎麼辦。

與此同時,

給自己找份工作吧,其實挺有前途。

認知提升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Theory)

Grifin和Tversky(1992)發現人們在回答中遇到極度困難的問題時,傾向於過度自信。在回答容易問題時,傾向於不自信;當從事的是可預測性較強,有快速、清晰反饋的重複性的任務時,傾向於仔細推算。

Frank(1935)發現人們過度估計了其完成任務的能力,並且這種過度估計隨著個人在任務中的重要性而增強,人們對未來事件有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Kunda(1987)發現人們期望好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高於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概率,甚至對於純粹的隨機事件有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人們會有不切實際的積極的自我評價,往往認為自己的能力、前途等會比其他人更好。

歡迎關注,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想創業,年齡不是問題,關鍵的是你是為了創業而創業,還是說考慮清楚了自己的出發點?孤注一擲的想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第一、想清楚出發點。就是你想通過創業解決什麼問題?或者達到什麼目標,是不是想做這個項目賺點錢,然後繼續在這個領域裡面尋找機會做下去?如果是,那你可以嘗試。

第二、對個人能力經驗與創業項目的關聯度進行評估。看了描述中說的是你是做技術的,但是做什麼技術沒有說,現在你失業了,不想繼續打工,說有個項目可做,這個項目與你過去所做的工作有沒有關聯度,關聯度多大?如果沒有關聯度,或者關聯度很小,那麼風險就會很大,反之關聯度很強,或者就是做自己熟悉的行當,那風險就會相對較小。實際上,任何一個行當,看上去似乎簡單,可一旦進去之後你會發現,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事無經過不知難,自己開始想象的和實際做的差異會很大。

第三、平衡好創業和家庭,對經濟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你的風險來自經濟上的,因為老婆沒有收入,還要養兩個小孩,如果這時候要投入全部積蓄,除非你有把握的情況可以做,因為有創業收入保證,但是沒有把握,你就要十分小心。因為創業除了初期的投入,還要考慮到後續的流動資金問題,一旦融不到新的資金,那挑戰將相當大,如果收入不及指出,直接面臨兩個結果:要麼趕緊關停,要麼再持續投入。這對你的家庭經濟收入無疑雪上加霜,將會得不償失。

第四、想好如何進入以及如何退出。想好是通過打工學習一段時間然後進入,還是幹一票(這個項目)就走,計劃好自己的時間週期,如果很好那就做下去,如果不好就趕緊退出,儘量想得儘量周全一些,創業成功率就會高一些。

以上幾點,供你參考,這也是一個過來人的真實心得體會。


答主:人力知本論 微信號:jianghuwuge123


喻派胡言


虛長你幾歲,我工作20年了,說是工作,其實正經上班領工資的日子,也就十多歲到二十來歲那四五年。

我創業其實是因為餓肚子,可能作為一個80後可能知道餓的不多。現在都說年薪,那時的年薪也就4800-7200,對,相當於現在一個程序員一半的月薪。我也混過很多行業,多到自己不太數的清。

如果說,你到35打算出來創業,而且拼盡所有,還沒有開拓能力,我勸你還是別去做這件事。

首先,這幾年的經濟都並不樂觀,對於初創企業不管你什麼行業,都是巨大的艱難。反倒是一些小生意或者生活所需的柴米油鹽,還能多少維持,其它的真的不敢想象。

第二,從問問題的敘述上看,你負擔不輕,作為一家之主,任何時候都不能像以前單身那麼不顧一切。對於完全沒把握的事情,還是慎重,畢竟你如果一下子撲下去,沒個三五年看不出成績,如果失敗,那40從頭再來就會更難。

第三,你缺乏團隊,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更何況不管從管理和市場開拓你都缺乏經驗和方向。縱觀如今數得出來,算是過的去的企業,沒有一個是單槍匹馬可以成就的。

我不想打擊你太多信心,也不想說太多的話,雖然這些事要來歸納和找出弊端還有很多,生活總歸是需要想辦法過下去,還是穩中求進,才是這個年齡該盤算的事情。


夢想還是必須有的


好問題,也是現在很多人的現狀!

因為你年級不小了,談創業,我覺得對你沒有銷售經驗的人來講,太難了。還不如說做買賣。小買賣做起。何況家境來看,其實也有風險。最主要是你自身不具備創業的資本,甚至說,你都不知道什麼是創業。

1、其實就是賣東西。本質就是這麼回事。但是你沒有賣東西的經驗經歷,自己都不是高手,指望你的員工能做到?天真。

2、行業經驗,你沒有沉澱幾年行業經驗,不管是產品層面,技術層面還是客戶群層面,甚至讓你去模式拜訪一個客戶,說什麼,怎麼說都很難做到。這可是最基本的啊樓主。

3、客戶群積累,你有嗎?經驗沒有自然沒有,甚至說,給你一個好產品和一個好市場,你去找這些精準客戶群,都不一定能談成,創業太需要經驗了。

4、壓力,創業老闆的精神壓力很大,基本上天天接到很多壞消息,心態不好,很容易出現問題。銷售壓力,財務壓力,生產壓力,管理壓力,物流壓力,研發壓力,哥們,你看看你這幾個你能做到哪裡?這種心態不是天生的,而是多年的經驗而來。你缺這個啊。

5、創業失敗的概率是百分之95以上。你覺得你是百分之5嗎?

6、白手起家的說法更不現實。

推薦一個行業高手答疑接地氣的球球裙,伍三零劉久三三伍斯,驗證就說“頭條答疑”!

7、團隊,如果你的團隊有創業高手,銷售高手,我相信事半功倍,但是如果是這類高手,他看上你什麼了?親情?這是我唯一想到的機會。

好。有興趣的客戶可以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