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站樁中的“鬆”與“緊”


論站樁中的“松”與“緊”

站樁中的“松”與“緊”

意拳認為:“松”與“緊”是構成人體運動的基本矛盾。它們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松“緊”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

如:力量速度、靈活、協調、耐力等運動素質無不受人體肌肉鬆、緊的制約和支配。所以就意拳全部的訓練內容來說,就是怎樣掌握和運用鬆緊的問題。


論站樁中的“松”與“緊”

\u0007所謂鬆緊即是精神的、心理的鬆緊,又是肌肉的鬆緊。而首先是精神的鬆緊。這是因為任何肌肉的活動都是靠神經支配的,神經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響,因此精神意志的鍛鍊和控制是首要的。意拳之所以要著重突出一個“意”字,其道理就在這裡。

意拳以站樁為基本功,訓練人從精神到肢體的鬆緊。首先訓練放鬆,進而訓練鬆緊的相互轉換,以達到鬆緊協調。這種鬆緊的協調,要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可促使氣血通暢,新陳代謝旺盛,內臟器官的功能調整,使其均整平衡,從而能增強體質,去病強身。

“鬆緊”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只是由於人的神經、肌肉、關節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在站樁中特別強調放鬆。放鬆後氣血才可以達到自然通暢,才會產生舒適感,站樁訓練才會不成為負擔。初學者往往苦於不能放鬆,越想放鬆反而越緊越僵。越僵越緊越累。不但達不到鍛鍊的目的,反而對身體有害,併成為嚴重的精神思想負擔,最後停止了站樁的鍛鍊。

論站樁中的“松”與“緊”

其實放鬆並不困難。關鍵的問題在於必須做到自然,全身放鬆在於精神、肢體兩個方面。

首先應從精神放鬆著手。要自然而然地形成。例如思想上在想:我現在站著是在練功,並總是在琢磨自己站的姿勢對不對?符合不符合練功要領?豈不知道思想已處於緊張狀態,當時所擺的姿勢必然造作,肌肉反而不能放鬆。如果自認為是在公園內散步,觀賞著美麗的景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甚至嗅到了陣陣花香,當時只不過按指導的要求,擺個架子站立著休息一下而已,這時的思想和肢體將自然地進入練功狀態,這才正是站樁中所要求的放鬆狀態。

站樁過程中,有意念假借和意念活動,肌肉也在相對的緊張工作以保持身體的直立和姿勢的平衡,所以不是絕對的松;而是松中有緊,緊中有松,時松時緊,時緊時鬆;要做到鬆緊適度,也就是常說的“松而不懈,緊而不僵”。

論站樁中的“松”與“緊”

初學者把下沉當作放鬆,其實下沉並不是放鬆。放鬆是肌肉放鬆,但身體還要有挺拔之意,如同山頂上的青松一般,根扎於石,直插雲霄,與天地相爭,這就是所謂的“頭撞腳踩”。

有些人認為既然是練功,就得用勁才能得到功夫。這種想法不但為患者所不取,既使是從事技擊訓練者也是一大錯誤。王薌齋先生說過:“形體愈松,血液循環愈暢,氣力增長愈快;如用力則身心發緊全身失靈,甚至有血氣阻塞之弊。”

(夏成群)

論站樁中的“松”與“緊”

往期推薦: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