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奶身份證綁定支付寶,花唄欠五千元,奶奶沒了,需要還錢嗎?

魯世榮


大實話:不管是網絡貸款,還是現實中的借款,欠債還錢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因為現在的網絡借貸消費真的是讓人感覺太容易了,畢竟,和現實中像銀行借錢那種繁瑣的流程比起來,網絡借款真的是簡單很多。所以可能不少人都會有過這樣的想法,那就是用家裡的老人的身份證信息去開通一些網絡借貸平臺,然後就大肆借款消費,最後等老人過世了,這錢也不用還了,但是,現實中這樣做真的可行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必須認識到一點,那就是不管你是在網絡借貸平臺上借錢,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借錢,欠債還錢都是應該的。咱們暫且不說這種用老人的身份信息開通花唄的手段行不行得通,就單單從欠債還錢的角度來說。

首先呢,如果說你用家裡的老人的身份信息開通了花唄或者其他信用平臺進行借貸款,那麼,這些欠款就要在這個老人名下了,而按照正常的還款順序來說。如果老人去世了,那麼就要從老人的遺產中進行分割用來償還債務,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其子女繼承了老人的遺產,那麼,這些債務就同樣地繼承到了繼承人身上,也就是說,這是要由老人的子女來償還的。

當然啦,如果說老人並沒有什麼遺產,人走了兩兜都是乾淨的,那麼這個錢自然就不用還了,畢竟,這個借款名義上用的還是老人的信息,即使老人自己沒花,那在法律上也是老人欠的錢。現在人沒了,名下也沒有什麼財產,那自然債務也就隨之消失,這也是那些網貸平臺應該承擔的風險之一。

不過,現實情況是,如果你用的是一個在網絡上沒有任何消費記錄,並且也沒有什麼網絡使用痕跡的人的身份信息做網絡借貸,那可能你根本就借不到錢。要知道,像支付寶這樣的企業對個人信用的評估以及風險預測可是要比銀行更加完善的。

這些都是由大數據進行風險把控的,說直白一點,可能有的是連你自己都忘記了,但是,網絡會一直記憶住。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前年在淘寶上買了什麼東西,估計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了。

所以啊,千萬不要想著用自己那點小聰明去騙一個大平臺,這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還是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多多用在正經賺錢的途徑上面。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你這是自己騙自己。

我記得去年過年有個活動,拉一個新的支付寶用戶,可以獎勵25元。我就發現,這是一條致富路。我可以拿我媽的身份證註冊一個支付寶。我跟我媽一人25。可以得到50元。然後就邀請,註冊,綁定身份證。然後竟然沒得到。我這麼認真的人能放過他麼。

我打了客服問他為啥沒給錢,客服說自己家人不算。

我說你咋知道,她說你每個月給這個手機號固定交費。交了多少年的。

我只能感嘆大數據的強大。


就這破名想了三年


想多了,你確定能開通花唄?就算開通了額度能有多少?我幫我媽申請過支付寶賬號,拉新得利所以幫開通了,然後因為開通花唄還有錢所以也幫忙開通了,額度嘛五十塊,能幹啥?把錢領完又幫我媽關閉了花唄,畢竟她不太懂這個,萬一哪天花了沒還還不知道有啥副作用。然後你奶奶?你覺得你奶奶假設能開通能有幾個錢額度?更大概率壓根不能開通


潮起潮落231494879


問題:用奶奶身份證綁定支付寶,花唄欠五千元,奶奶沒了,需要還錢嗎?

回答:如果你爺爺還在,就需要還;如果爺爺不在,你想繼承奶奶的財產,就需要還。


用你奶奶的身份證綁定的支付寶,那就意味著欠債的是你的奶奶。雖然實際上是你花的,但是因為綁定你奶奶的身份證,所以欠債的是你奶奶了。

如果你的爺爺還在,那就意味著你的爺爺要幫你奶奶把錢還上,因為夫妻之間是共同的財產。所以,如果是你的爺爺還在,你就乖乖的把錢還上,不要給你爺爺添堵了。

如果爺爺不在了,那麼怎麼辦?

如果爺爺不在了,你是可以不還錢的。畢竟名義上這是你奶奶的債務,但是前提上,你家裡人不繼承奶奶的遺產。

如果你們家裡想要繼承奶奶的財產的話,那就需要承擔債務。對了,不只是支付寶的花唄的債務,而是全部的債務。所以說,如果你們想要繼承債務的話,那就需要把債務都還了。

我建議你把花唄還了,不然你爸繼承財產的時候,發現被無緣無故劃去了5000塊,那就很快查到你頭上了。

當然,如果在銀行卡、支付寶賬戶上還有餘額的話,他們到期就會扣掉的。

最後,如果你們不繼承奶奶的財產或者是拒絕繼承的話,相當於沒有人還這一筆的了。支付寶這麼大型的機構,還是能夠承受的。

不過,奶奶都走了,錢是你花的,你竟然不還,你過意的去嗎?


太平洋電腦網


您好。您的問題從道德角度來說,欠債還錢,您作為實際使用人,欠款是應該還的。從法律角度來說屬於民事借貸糾紛,涉及合同法、婚姻法和繼承法上的多重問題。表面看起來借款人已死亡,好像鑽到空子,其實並非如此簡單。以下為您詳細解答。


1、該不該還,誰應該還錢

(1)債務應該被清償

《民法通則》第108條規定: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由此可見,沒有“自然消失”的債,除非債權人自動放棄債權,否則債務人有義務還款,花唄所借的錢也是債務的形式之一。即使債務人死亡,債權也並非就自動消滅,法律對於債務人死亡的債務清償有專門規定。

(2)誰借錢誰償還

本問題中債務人出現分化,一個是作為實際使用借款、償還債款的實際債務人,也就是您本人,還有一個是名義上與阿里巴巴支付寶、螞蟻花唄簽訂借貸合同的名義債務人,也就是您的奶奶。

因為互聯網和電子商業的發展,借貸合同的形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借條”等形式,您在使用、綁定支付寶時上傳使用的身份證件信息以及使用花唄、借唄等服務前勾選的瞭解相關聲明、規則條款等行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簽訂合同的行為。


根據我國民法現行規定,如果是直接以他人名義進行借貸的,那麼無論實際借款人是誰,是否向名義債務人還錢,債權人都有權向名義上的債務人要求清償債務。所以生活中大家在想幫親戚朋友之前,也要心裡有桿秤,不要衝動決定,事後後悔。如果確有必要,可以選擇作貸款的擔保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這樣即使債主向自己討債,事後自己也是有法律依據向債務人追償,要回欠款的。

以題主的情況來說,這筆欠款只是以您奶奶的名義借的,由您實際使用,就屬於您奶奶的個人債務,既非她和您爺爺的夫妻共同債務,也非您法律上的個人債務。

2、債務人死亡怎麼還錢

(1)從個人財產與夫妻共同財產中扣除

因為是奶奶的個人債務,若您奶奶尚留有個人財產,以及與您爺爺的共同財產,那麼債務將從她個人財產及夫妻共同財產中她的那部分裡抵扣。關於個人財產與夫妻共同財產的劃分,詳細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7、18條規定。

(2)繼承人繼承債務


如果有繼承人的,那麼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的同時,被繼承人的債務也是會被一併繼承的,不想承擔債務的繼承人只能選擇放棄繼承。不過,債務的清償只是以繼承人繼承到的份額為限,超出的部分繼承人無義務償還。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 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如有遺囑,則優先遺囑繼承,否則將以法定繼承執行。根據繼承法第10條,配偶、父母、子女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您奶奶的繼承人需要幫她償還花唄的債務。

3、個人信用會有什麼影響


現在無論貸款、信用卡、花唄、借唄等平臺還款,都是與個人信用掛鉤的,欠款不還的行為在全國銀行信貸諮詢系統中會被記錄在案,在全國個人徵信諮詢系統中被記錄,成為名副其實的“老賴”,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很難再拿到銀行貸款。被法院拉上執行黑名單以後,更是從高鐵、飛機出行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限制,所以信用就顯得對現代人格外重要。

但是就本題來看,一是題主並非名義上的債務人,所以信用記錄不會受影響。二是欠款數額不大,只要及時還上就可以了。

4、找不到還款人花唄就吃虧了嗎

實際司法實踐中,還真不像有些人誤以為的人死了就沒辦法追要欠款了。如果支付寶或銀行卡中有餘額,花唄等平臺會優先扣除餘額,即使沒有,只要仍有個人財產或共同財產,也是可以以等值財物清償的,或者從繼承人的賬戶中扣除相應欠款。雖然有極少數既無任何個人財產,也沒有繼承人的“孤家寡人”,但終歸是個別現象,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企業不會因此遭受特別大的損失。

有的金融機構在信用卡業務、或者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業務條款中如果事先表明,持卡人或服務使用人發生意外、死亡的,將減免該筆欠款的,就將按照債權人放棄債權的情況處理,債務人的家屬、繼承人不必再承擔債務。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律師呂叢


首先我不知道你是處於什麼目的才用你奶奶的身份證綁定支付寶的,綁定就算了,你還開通了花唄欠款了5000元。

人在去世後,支付寶裡的錢是足以抵扣花唄的欠款的話,那麼支付寶就會自動進行抵扣。而一般情況下,支付寶或多或少都還會有所剩餘。這個時候,賬號並不會自動註銷掉,而是會一直等待繼承者的出現。

如果,支付寶裡的錢不足以抵扣花唄裡的錢的時候,那麼這就要分兩種情況了。第一種就是欠款者是有繼承者的,比如子女或者配偶或者法定的其他繼承者,那麼這筆欠款就“子承父業”,由繼承者來進行償還。如果你問,要是繼承者就是不還呢?要知道,支付寶可不是好惹的,那到時候就會通過法律的手段來進行解決。你這個情況的話,這筆錢是你欠的所以需要你來還款了。

第二種情況,如果欠款者是沒有繼承者的話,那麼,支付寶就只好認栽,將這筆欠款當做是壞賬處理。也就是說,不用別人來償還。

最後我還想說的你真的是個“孝順”的孫子!


經營觀察


我能說這個題主問的問題“很傻很天真嗎?”以為阿里是個冤大頭啊?以為馬雲智商很低呀?

1.在我過去了解的支付寶借貸風控中,絕不可能出現老奶奶開通花唄的可能。雖然我們看到花唄開通中條件。

“中國大陸實名認證用戶,年齡大於或者等於18歲,且支付寶綁定手機號。其次花唄能否開通,並不是具備以上條件就行,而是由系統根據賬戶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單方面踢出簽約,且人工無法干預。”


2.老奶奶被拒絕開通花唄,就是使用系統根據賬戶使用情況這一條秒拒去掉的。這個其實很簡單,只要系統中設置,例如65歲以上不給開通花唄,所有老人都會被秒拒掉。

3.花唄的系統風控設置,是不會對外公開的。所以你只知道被拒絕,而無從申訴。阿里可以說我是一個商業機構,我有權同你做生意或者不做生意。支付寶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聰明的多的多, 發生風險虧損的事兒都不會幹的。

支付寶後臺的大數據風控系統非常強大。他有幾億用戶的數據反覆演練,包括多少機構在使用芝麻分,但是沒有人知道芝麻分到底有哪些風控措施,就只知道挺好用。

支付寶是一個純純的盈利機構,一不會做公益,二不會去上當。你看最近的備用金,不也開始收費了嗎?而且絕不會借錢的人,絕不會給他開備用金通道,這樣才能有針對性提高效率。當初多少人誇他是良心產品啊。

德先生將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什麼說!朋友?我幫我媽開通了支付寶賬號、裡面放了二十八萬元人民幣……但開通不了借錢產品、六十歲以上的人🧓是借不到錢的問題……我怕我父母擔心有時急事沒有安全感、就一個人給了一張我的幾萬塊錢一張的信用卡額度、萬一他們要用錢、二張信用卡餘額查詢數據八萬元人民幣……夠用急事了、吃、喝、買、全部可以用的東西、他們支付寶錢包很少用的產品、朋友、真心話哦!如果有機會就可以用、這個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國人孝順。父母是傳統的必需的生活狀態方式。朋友什麼叫孝順父母?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沒有後顧之憂。如果病了也可以用就要看病,信用卡學學我吧,孝順父母是很正常的,一種方式,關鍵是要跟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後顧之憂。手上有幾張信用卡額度十幾萬元人民幣……支付寶賬號是不會開通退休的人辦花唄開通頁面的情況、我本人可以在支付寶錢包上借到五十萬元人民幣的信用額度、支付寶我是頂級用戶。但我沒有借過支付寶錢包的錢、沒有意義的東西、就是這麼簡單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下面是一張自拍專門走路(現在叫旅行吧)的東亞銀行:東亞銀行信用卡。



陽光小浩七劍下天山


用奶奶的身份證綁定支付寶,然後激活花唄授信,這是一個居心叵測的孫子/孫女乾的事,典型的“坑奶”!儘管奶奶已經沒了,但這仍屬於其生前債務,根據繼承法相關規定,如果奶奶有遺產,則要從其遺產中清償其債務後再行進行遺產分配。

而如果奶奶沒有遺產,則支付寶會將其當做爛賬來處理。雖然理論上支付寶可以根據消費大數據來追蹤真實消費者,但如此操作成本太高,而且側面也說明其大數據風控模型仍有漏洞或者其為了追求利益,故意降低了風控標準,放縱了一部分客戶的違規行為。



因此,這種情況是否需要還錢,最終取決於支付寶的風控和法務部門的協商結果。如果支付寶願意較這個真,是不難找出真兇的,而且現實中老人子孫一大把,而無遺產可繼承的情況並不多,尤其是能獲得花唄授信5000元的客戶;如果死者真無遺產可繼承,作為商業機構,即便能追蹤到真兇也要考慮成本。因此,支付寶如果當壞賬來處理的話,用戶是有機會逃脫這筆債務的。


所以,從法律和基本道德倫理來講,是應該要還的,而且支付寶也是有能力來追債的;而就實際情況來說,則這筆債務是有可能成為爛賬的。


獨孤求白先森


奶奶這個稱號,是可以40歲達成的。會用支付寶毫不稀奇。

客觀上說,應用過世者的財產歸還。

法律上說,任何人無權強迫公民,償還他人債務。

道德上說,誰用誰還。

現實中說,不還沒事。

補充一點,孫子要是繼承奶奶房子啥的了,那6000多不論誰花的,都還了吧!

要是繼承200塊錢,那就不繼承了。省得去還6000元。

挺討厭現在秀道德優越感這種風氣的。動不動就嚇唬人家,違法,快還。但是我感覺說這些的人,恰恰是沒有道德。已所不欲勿施於,也叫換位思考。

我們就按題目說一種可能,家裡長輩去世。只有不知道怎麼欠下的6000債務。沒有遺產。自然不是富裕家庭。家裡辦喪事都得借錢,辦完之後。正愁呢。這時候你個道德聖人,蹦出來說你這不還就是信用卡詐騙,要坐牢。必須得還。噁心不噁心,虧心不虧心。支付寶作為大公司,這些都是在風控內的。並且6000與支付寶,九牛一毛。對這個家庭可能就是極難籌集的一筆資金。

易位而處,諸位道德聖人願意不願意,還這6000元。

我說這個是小概率,孫子把錢花了,不想還錢,想佔便宜是大概率。但是這倆種和其他無數種情況,是不是都有可能發生。

回答問題,就不能中性點,現實點嗎?非要先自己認定提問者,就是想佔便宜。站定立場才會答題嗎?但,你的假設一定對嗎?一定就是你用法律教育邪念,而不會發生用法律威脅弱者的情況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