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他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從古至今,當在危難之際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特別勇敢的人,揹負起保家衛國的使命,他們不怕犧牲甘於奉獻,是值得我們永遠尊敬的人,而這些最勇敢的人,其中就包括十大開國大將之一的王樹聲。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他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王樹聲雖然是一位將軍,但早期也是一個妥妥的讀書人,還當過校長。他之所以棄筆從戎,這是因為在學生時期,閱讀進步書刊,加入學校馬列主義研究會後,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社會的羸弱的根源。

他立志於投身於無產階級革命,立志要改變中國當時的現狀,要解放中國,解放人民,所以他投身軍旅,開始了他戎馬一生的作戰。

1926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

1928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兼團長、師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

早期在大別山區時,因為物質的缺乏,天然條件的困難,他們在那裡的作戰十分艱難。但王樹聲從未後悔過,而之後在土地革命期間,他擔任過二路軍區的分隊長,也一直為百姓考慮。

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他文武雙全,曾主持籌建軍事科學院軍事技術直觀教研館,建成後的該館分設9個教研所,成為對幹部進行軍兵種知識和合成軍知識教育的基地。

王樹聲一生最為驕傲的成績,並不是因為他的戰功有多少,而是他所培育出的那些下屬,能為祖國做多少奉獻。

在八大軍區當中,就有六位司令是他的下屬,這些人都是他曾經精心培育,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很大奉獻的人。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他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王樹聲將軍面相粗糲,身材魁梧,一看就是有大將之風的剛烈之人,同樣他也是一位非常有原則的人。他行事雷厲風行,有時候也會急性子,但有時候卻低調至極,讓人心疼。

1971年,小女兒王季遲在部隊當電話兵。由於連裡沒有準許她的探親假,那年春節,王季遲沒有回家。

大年初二,王大將的夫人楊炬出差去了外地,孩子們也都有事外出,家裡冷冷清清,只有大將一人。他突然特別想念小女兒,就往部隊打了個電話,問女兒能否回家。

王季遲去連裡請假,結果未被批准,於是回電話告訴父親自己不能回家。當時,父親只“哦''了一聲。

王季遲滿肚子不高興,心想:你是國防部副部長,你讓秘書打一個電話,我不就能回家了嗎?

一個小時後,部隊傳達室來電話找王季遲,說有人來探訪。

她走出營房,老遠就在營房大門處的小傳達室裡看到父親的身影,這位身為國防部副部長的父親像所有的小兵親屬一樣排著隊,填申請單,坐在傳達室裡等著見女兒。

那一刻,王季遲淚流滿面:

“66歲的父親,為了等待女兒,一個人坐在那裡,凍得臉通紅,在看到女兒的時候,卻笑得很開心!”

王季遲趕緊跑到父親跟前,拉著他的手,一直掉眼淚。旁邊的門衛,可能是看到太多家人相見的樣子,所以習以為常,面無表情,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看著很普通的老人,是一位開國大將。

八大軍區六個司令都是他手下,聽聞他去世,許世友哭得站不穩!

1972年底,王樹聲的長子王魯光正準備結婚。

隨著婚期的臨近,家裡除了為新人安排一間房子,一張床和二條新棉被,沒有什麼特別的準備。

王魯光把放在室外的一個石頭茶几搬到自己的小屋,找來一塊桌布蒙上,又找來兩把舊椅子放在兩邊。

王樹聲的警衛看不過去,心想,高級幹部的子女雖不能擺闊氣,但農村老百姓結婚也不至於這樣寒酸啊。

於是,他自作主張和王魯光商量,將軍事科學院首長休息室的兩把金絲絨面椅子和一張大理石茶几,暫時借來佈置新房,等婚後再歸還。

第二天晚上下班時,警衛員將這幾件傢俱放到了王樹聲紅旗轎車的後備箱裡,準備帶回。王樹聲看到後,嚴厲地問:“你這是幹什麼!”

警衛員忙說借給王魯光用用,王樹聲說:“公家的東西不能動,不能拿!”警衛員只好將東西放回原處。

令人惋惜和心痛的是,王魯光在距婚期僅有4天的時候,慘遭車禍,在馬路上被汽車撞出三四米,醫生宣判為“四~五胸椎錯位合併完全性截癱”。

肇事司機是位電車司機,車隊領導頓時傻了,把國防部副部長、大將的兒子撞得這麼慘,這是塌天大禍呀!大家都不知該如何處理好。

司機家裡也亂成了一鍋粥,其父母嚇得心驚肉跳,擔心兒子會坐牢,保不定會被槍斃,司機本人坐立不安,連飯也吃不下去了。

大將的三個兒子中,二子楚還一直身體不好,三子建初在部隊服役時,發現頭痛難眠,想回京治病,但王將軍卻誤以為他“太嬌”沒有重視。拖了近兩年,實在病得不行,才由母親接回治療,結果落下了病根。為此,將軍一直有一種愧對愛子之感。

王樹聲的三個兒子中,唯有長子魯光才思敏捷,年輕有為,卻偏偏遇上了這種飛來橫禍。

“我們家裡那時候也是一片悲傷,父親幾宿睡不著覺,母親默默流著淚。''王季遲說,那時候家裡真是愁雲慘淡,但當父親得知那個肇事司機害怕得幾天吃不下飯時,他卻告訴悲痛的家人:“那個司機也是百姓的後代啊!也是做父母的含辛茹苦拉扯大的。車禍已經釀成了一個家庭難以挽回的悲劇,不能再讓另一個家庭陷入悲劇中。''

後來,他對前來看望的車隊領導說:“請轉告司機,飯還是要吃的,好好吸取這個教訓就行了。''

這話竟出自一個受害者父親之口,而這個父親位高權重,是共和國的大將。

令人欣慰的是,王魯光繼承了父親堅韌的品質,雖突遭橫禍、身有殘疾,但他並沒有頹喪。

出院後,王魯光還是原來的習慣,對外表從不講究。輪椅上的他,永遠是一條空軍藍褲子,黑色的布鞋,只是在正式場合,他才會在上身穿一件西裝。

因為身體上的原因,他主動拒絕了曾經門當戶對的婚姻。直到很多年後,他才與另一位女士結為伉儷。

身為殘疾人的王魯光,一生中最看重的還是殘疾人的事業。1984年,他與鄧樸方一起創立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並先後擔任秘書長、副理事長。

2004年,為了準備“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成立20週年”紀念大會,王魯光足足忙了七八個月的時間,連專刊封面,他都親自動手選擇。

王樹聲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

“你們應該像普通人一樣生活,不能長成無數先烈流血犧牲締造的共和國土地上的貴族。”

他在年老之時,每當提起革命事業,都倍感自豪。可惜的是,這位大將軍在69歲那年因病逝世,當時許世友聽到這個消息之時,頓時大哭起來,哭得站都站不起來,十分的傷心。

老將軍的一生都為理想而奮鬥,從未有過懈怠,對於這樣的英雄,我們是充滿敬重的,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擔當和愛,因為他們讓我們安定幸福,對於這樣的英雄,我想每一個人都會由衷的去讚美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