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0後博士因研究成果走紅,從北大學霸到病毒專家,不畏疫情

她是80後,曾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讀生物科學學士,隨後還前往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攻讀免疫學碩士,

取得碩士文憑後,回到了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微生物學博士,從本科到博士幾乎用了10年的時間。

單從學習經歷看來,她絕對是一名學霸人物,否則也不會從北大起步,從2006年擔任講師,歷經12年成為了極為重要的研究所所長。最近卻因其所在職位以及“雙黃連抑制疫情病毒” 的消息,瞬間讓她成為了網絡上的“紅”人。

她就是現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分子免疫學學科組組長,致公黨武漢市副主任委員的王延軼。

武漢80後博士因研究成果走紅,從北大學霸到病毒專家,不畏疫情

很多網友質疑,王延軼年紀輕輕成為了該所所長,甚至引出了其丈夫舒紅兵院士。不過,說到底是因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不同於一般研究所,甚至可以說是極為厲害的研究所。

武漢病毒所是國家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第一批有學位授予權的招生單位之一。迄今為止,已培養碩士生429名,博士生174名,目前學科點擁有不同專業方向學科組27個,在讀研究生240名,其中博士生110名。可見其在高端人才培養方面有著強大的師資力量。

另外,眾所周知,在SARS爆發後,中國啟動P4實驗室的建設。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也因此成為了我國唯一擁有P4實驗室的研究機構,該P4實驗室,參照國際上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要求和中國相關的建設標準,在引進法國里昂P4實驗室技術和裝備基礎上,中法雙方設計單位合作歷經逾十年完成。

武漢80後博士因研究成果走紅,從北大學霸到病毒專家,不畏疫情

這個P4實驗室是世界上最先進的P4實驗室,也是當前世界上9個國家擁有P4實驗室之一,其分量可想而知。

或許,正是基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在病毒領域舉重輕重,加之所長過於年輕,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其實,在管理層人選上,很多時候並不定是業務能力最強,而是綜合能力最強的人,這樣的人才適合走上領導崗位。而且並不是適合搞研究的人才,就一定能夠管理好一個組織。

網友的質疑是好事,也很正常,但是也要冷靜客觀地評價,不能惡語傷人,而“年輕有為”更不應該成為一種錯誤。

武漢80後博士因研究成果走紅,從北大學霸到病毒專家,不畏疫情

據悉,武漢P4實驗室也是在2015年1月31日才建成,其時間並不長。在建成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派出科研人員在國外接受培訓。對於這樣的實驗室,硬件可以迅速提高,但是軟件方面提升,卻需要很長的時間。

面對當前的疫情,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也加緊了研究。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任組長,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院士任顧問,13位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的新型肺炎應急科研攻關研究專家組。這些專家之中,同樣包括了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肖庚富、王延軼。

至於王延軼過於年輕,以及正廳級別等問題,對於疫情來說,當前能夠拿出研究成果更為重要,戰勝疫情才是頭等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