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35岁,上海一套房,二线市一套,没有上海户口,在上海10年,有没必要留在上海?

一滴水8489992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还是应该留在上海。

一则,在上海有房,解决了最大居住问题,可以在上海安生立命了。而且二线城市的房子可用来出租,一年有一定收入用来补贴家用。

二则,你现在上海年薪20万元,这个收入在上海也中等水平;每月房贷还8000元,压力不是特别大;一个小孩上学,不知你妻子或先生是否有工作,如果有工作生活将更加没有问题,没有工作一家过生活也可以勉强维持。

三则,就是因为小孩上学受到别人歧视,就动了离开的念头,那真的没有必要,小孩在上海时间长了,生活久了,就会融入上海的生活,同学们也就不会歧视他(她)了。

四则,离开上海之后,回到二线城市,还有这么多的就业机会吗?能找到一份有现在收入高的工作吗?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一个未知数将现在的工作辞掉,真的有点得不偿失。

五则,你才35岁,处于人生和事业的上升期,在工作岗位上已经熟练,或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升职的机会很多,未来收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而如果放弃现在的工作回家小城市或家乡,你的工作特长能发挥吗?能有升职的机会吗?显然,这一切有可能随你辞职而全部丢掉,太不划算了。请你三思而后行。


开伟观察


年龄35岁,上海一套房,二线市一套,没有上海户口,在上海10年,年薪20万左右,每月房贷还8000,孩子在上海上学。问主,综合你以上的情况,我建议你,还是留在上海吧。

原因很简单:

第一,上海机会多,只要你人勤奋,肯学习,保持较高的收入,是没问题的。这样,你的生活现状,就能够负担得起。

第二,你的孩子,即使高考时回去老家,也是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了,人一生的最大财富,不是考上一个什么好大学,而是他的家庭、见识、气度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显然,你孩子在上海,在比回老家好百倍。

第三,最重要的,在上海,你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和自己的家庭当中,避免了亲戚朋友这些巨大而无效的社会量(回到本省,这些行为,将占据你至少四分之一的时间)。

我再说说,你回去的弊端:

第一,回老家,你的收入,将只有现在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你不要以为,你在上海这么牛,回去对别人,也不就是碾压吗?

你想多了,老家是一个错综复杂、人情的社会,你的朋友、同学,早就成了这个体系的一份子,而你,只是一个客气的陌生人,这一点,你能明白吗?

所以,我断言,你回去,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不错了,不用期望太高,你回去,就是丢掉一切,从零开始。

第二,在第一的前提下,所以不要提什么创业,你在上海(这么好的支持条件下)都没法创业,更别提回到老家创业了(回老家,你才发现,钱根本没用,每个人,都在拖延),而且,你没有人情,你所谓的人情,已经没有联系十几年了,只是口头上的人情。

第三,你所谓的被耻视、自尊,只在上海有吗?不是的,你回老家,一样有。你自我感觉,在上海混得那么好,但回老家后,一两年,没搞出一个样子来(你肯定搞不出来),老家所有的熟人,那不仅是歧视你,也会当面跟你说:你啊,真是不行,看来,在上海,也是不行啊。

最后,不要指望廉价的亲情友情,我告诉你,你没有钱,没有成功,这一切,都是空的,假的。不要等回老家过几年,受尽白眼,你再想回上海,到时候,上海,你也回不来了。

所以,不要回,死,也要死在上海。


董江波


多少人和你一样受到了委屈,觉得不公就喊着要离开北上广,然后离开后,又真的一切好起来了么?

我05年来到上海,2010年买了房,也有两个小孩在上海上学,几年前几乎每年都会有和你一样回老家的想法,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感觉「混」得不好了,回老家会混得更好,和我有这样想法的应该占大多数,可这样的不叫回去,准确的说叫「逃离」。

1.像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不管你的出身、学历只要你勤奋好学,找个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好找的,你不一定要做办公室做管理,但你可以送外卖,还可以做滴滴司机,每月同样有5000-10000元的收入,可回老家后,你可选择的余地就大大减少,有些工作机会根本就没有,试问在一个县城你每天能送多少外卖呢?

2.如果你在上海,完全可以不用拼爹,靠你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就可以成就你的事业,我05年来上海,13年开始创业,虽然现在的事业谈不上成就,但在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里,草根的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底气更多的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上海注册一家公司,除了银行开户需要叫些费用,其他的基本不要费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如果在老家你去试试看。

另外上海政府机关的办事态度和效率可以说是所以城市里面的楷模,在这里你多少还是可以看到他们面带微笑的回答,而我在老家面对的大多是冷冰冰的面孔。当然上海也会有不好的地方,比如说堵车啊,地铁太挤啊,小孩上学门槛高啊,换一个思路想想如果上学都没有门槛了,上海能有那么多学校和老师吗?人家已经说了条件,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默默的朝这个条件去达成。

3.如果你的这次「逃离」是深思熟虑的,我是支持的。比如通过这么多年在上海的打拼你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经验、人脉,再把这些带回到老家,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能够找到更好的机会,这才是你堂堂正正回去的理由,比如你会设计在老家开一家广告公司,你是英语老师,就可以在老家搞一个英语培训班等等,这些都需要事先规划个调查,就我身边回去后成功的也很多。

总之,去哪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在哪里。

第一次回答问题还是用手机一个字按出来的,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哦,祝所有草根盆友,在哪里都会有家,在哪里都可以实现价值,谢谢大家!


小李飞刀创业记


在上海十年,年薪20万了,却没有上海户口,不是智商问题,就是心态有问题。但凡大学本科毕业,能正常缴金,办居住证转户口也是个排队等候的时间问题。

之前该办的时候不着急,等到影响孩子入学了,就开始感慨“受歧视”,早干嘛了……再说,上海现在真的歧视“非沪籍”吗?居住证120分,即可享受就近入学,如果你非要上热门公办,那就是你自己想的太多了……

坦白讲,这个收入和资产状况,以及年龄资历,肯定还是留在上海更好,当然就像有个答主提到的“出国”另说,毕竟每年上海移民出去的人也是与日俱增。

我也算是“硬盘”一个,来沪已经12年,已买房,老婆孩子的沪籍已经居转户办妥,我本人是前几年没想办,去年开始着手办居转户,正在排队中。

从上学开始,上海是我生活最久的地方,从内心感觉这座城市的亲和、善意,尤其是机会巨大……压力当然有,但每次回到家乡的省城和故乡,可能呆三两天会略有兴奋,但呆久了就会迅速厌倦。

所以,建议题主,换个角度考虑去留,再积极一点,居转户虽然麻烦、冗长、繁琐,但并不难,现在困扰你的无非就是沪籍而已……


搬不动的小强


我比你大一岁,上海一套房,基本没有贷款,没有户口,还是单身,年薪比你低一点,老家没房子,我今年还是把上海的房子处理掉了,回老家,主要是这十几年把身体搞得太差了,回家搞了套165平的房子,豪华装修一下,找找关系弄一份工作,找个老婆,上海社保继续交下去,现在业余时间多了,没事跑跑步,钓钓鱼,拍拍照,也是生活,看你自己怎么想了,路有很多条,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来综合比较吧,现在想起上海地铁人挤人我就怕


怎么这么胖啊


先给你讲一个段子,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个人在北京奋斗了20年,06年的时候在北京三环内买了一套130平米的房子,到了16年的时候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差不多到手1300万,然后回到老家所在的二线城市,花了400万买了一套200多平的联排别墅,装修花了50多万,再花了30万买了车,用200万全款买了两套小户型用于投资。除了日常花销之外,剩下600万买了理财,年利息大概是在7%。

17年下半年全国各地房价大涨,房价翻了一番。他把两套小户型的房子卖了400万,然后也把这个钱买了理财。相当于他有1000万的现金理财,一年的利息大约70万左右。这还不算夫妻两个人的工作收入。这个收入在二线城市属于高收入群体了,完全可以过上很理想的生活了,孩子想读什么学校都可以,名校大不了给赞助费,病了也可以选择当地最好的医院和医生。

你目前35岁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20万年薪在上海也应该是属于中低端的岗位。如果爬不到高位,在上海迟早都要被淘汰的。

当然职前菌不清楚你在上海的房子值多少钱,不过应该也不低。所以你可以衡量一下通过这种价值的转换,能给你带来多少好处,然后再来考虑是否离开上海。

更多有趣、好玩、求职干货

老司机职前菌等你来哟~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应届生求职网


我和楼主一样,35岁,上海一套,二线一套

我的选择是我去了二线。

去留主要取决于楼主是啥工作,如果是律师医生这种稳定的工作,当然没必要离开上海。再办几年居住证就可以转户口了。

如果是35岁以后找工作不容易的,还是尽量早打算,因为一旦失业,年纪大了,去二线或者回老家都是没办法找份工作的。

上面一大堆说留上海不要回老家的,但我觉得回二线是哪里?杭州,南京,可以考虑的,其他二线不清楚是否有网上吹的那么好,那么多工作机会。

总之,去留取决于在上海的工作稳定性,稳定性差,早撤离,去二线扎根,晚了二线也没机会。

稳定性好,留上海熬户口。但前提有一个,工资必须随上海市平均工资每年涨1.5倍以上,否则你赶不上平均工资,也办不了户口


那一壶酒


上海,房价高,物价贵,交通拥挤,上海人排外......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了,也有很多人走了。上海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楼主,你既然已经在上海呆了10年,有了一套房,年收入20万。有了这些基础,那为什么还想走呢?虽然还没户口,每月要还8000房贷,但这些困难对于一个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年轻人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困难。

你十年前留下了,已经比现在刚大学毕业想留下的人要幸运的多,你已经赢了十年时间里城市发展的红利,当然这是时代和命运奖赏给你的。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上海,除了原来的郊区本地人有几套拆迁房,还有极其少数家庭条件确实优越的人,普通上海人即使有个上海户口,每天也需要为工作、买房、还房贷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去拼博,很多人的生活还不如你。上海已不是过去那个骄傲自大的上海了,任何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收获成功、赢得尊重。

想想你当时留在上海的目的是什么?因为理想、因为梦想吧,希望自己能比在家乡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希望为自己的子女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环境,希望自己每天醒来都有目标去奋斗,而不是过着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都看得到的生活。

我身边有很多像你这样的外地同事,我们也曾讨论过值不值得继续辛苦地在上海生活下去。他们也会抱怨这样那样的压力,羡慕老家的同学朋友的生活是如此安逸轻松,但吐槽完之后,他们仍然还是肯定自己当初的选择,坚定继续留下的信心。总结他们选择留在上海的理由,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教育资源丰富,医疗条件好,城市生活精彩,个人视野格局大等,他们还提到一点很重要,比起老家事事讲关系的官僚作风,在上海做事讲规则、办事讲规范,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但上海总体的环境确实是领先的。

如果你仅仅是一个投资客,又或是只想做一个上海的过客,那你完全可以变现上海的住房,用这笔钱回去过过安逸的生活。但如果今后你的子女长大了,他也选择了你当初的道路,那他只能从零开始,重新去走你走了一半的路。

如果你是想真正融入上海,成为一个自豪的新上海人,那么任何困难、任何压力都阻止不了你前进的步伐。


朝曦辉映


当你在外面的世界拼搏累了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曾有和我一样的想法:把北上广的房产卖了,拿着巨款,再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买个房子,过上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轻松愉快地度过余生。

然而,绝大数人对此只是想想,并不敢真正付诸于行动。但我有个朋友例外,因为他是个有胆量的人。

20年前,他毕业后来到上海打拼,并有幸拿到了当地的户口。工作几年,房价还便宜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同事陆续买房,他也很果断地下手,买了一套三室一厅110平方的商品房。按照当时的房价,他把自己多年攒下的几十万块钱,交了首付。然后又贷款十几万,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买下来了。

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当地的收入还算比较可观。单位给交五险一金,我用住房公积金很快就还清了房贷。三年前,房子价格上升了8倍,他把房子卖了。

至于卖房回老家的原因,一是当时单位出现了经济危机,大批裁员,他失业在家;二是家里年迈的父母身体不好,母亲刚刚动完一场手术,需要人照顾;三是女儿马上中考,我正好可以全职,悉心照顾生活;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判断,全国的房价已到顶,随时可能崩盘。于是,他以惊人的魄力把它卖了。

阔别家乡二十载,身揣巨款凯旋归。带着卖房子的钱,回到了他老家,一个四线的县城。说是县城,其实周边与农村接壤,大多数居民都是来自周围的农村。说起这个城市的大小,纵横东西,开车也不过20分钟的车程。

对老家这边的教学质量经过一番评估,当年那个时代也出过清华北大,他果断把女儿转学到县城最好的一所重点中学。然后在学校附近买了幢学区房,在当地也算是比较高档的小区了。加上装修、买车之后,其余的钱买了理财和保险,坐收利息...

就这样,他梦想中的劈柴喂马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参加各种同学朋友聚会、各种胡吃海塞,快乐地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真的很快乐,毫无压力。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2015年底的时候,他卖出的房子已经涨了20万。这开始让他心里有了些不爽。伴随着心态的改变,他也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多了几分厌倦。曾经的朋友圈逐渐消失了,身边的朋友虽然多了,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以前走在上海的街头,看川流不息的人们,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在老家,路边零零散散结伙聚集,是在打扑克、下象棋的闲人;满街尽见骑着电动车的人,不管红灯绿灯,嗖嗖而过;去市场上买菜,大妈都是扯着嗓子在吆喝。

他似乎融入不了这种天天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市场上就满脚泥泞的带有乡土气息的生活。

不对啊!这,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神仙生活。

想去上班,才发现这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小城,根本找不到适合他的地方,甚至这里没有正儿八经的国企,除了几家私企,就是政府机关,而以他的年龄,想考公务员简直是天方夜谭。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一家私人企业去工作,做人力资源。其实就是总务大杂烩,业务内容包括每个月做工资表,报政府相关部门各种材料,去上级开会,最有意思的是,连单位的司机开车进进出出的记录,修车去哪个大修场,都要跟踪管理。上班的时候,有的女同事,直接穿着鞋拖和牛仔短裤,与之前他上班必须着正装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办公室的同事,连最简单的使用电脑做PPT报告都不会,招聘他去,就是填补空缺。

这是一个家族企业,不是以制度管理人,而是以人管人。单位的领导,都是亲属关系,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员工见了领导,称呼都是“大哥”“二姐”,听起来很嗨,与一个正规的职场氛围格格不入。

他早晨去办公室拖地,还要打扫停车场的卫生甚至包括厕所。因为“二姐”口头传达,单位的清洁工大姐生病请假了。

这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也就相当于上海的城乡结合部,甚至还不如。给的工资,也就3000块钱,听说因为我是特招才“高薪”,一般员工,只拿我的一半。

一个月后,他辞职了,毅然决定回家,全职照顾上高中的女儿,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

说起来我的家乡也算是个历史文化古城,发展到现在,想去看个演出,抱歉,没有剧团没有剧院!周末想去玩玩,不用说迪士尼,就是一个滑雪场、动物园,没有!想去吃个海底捞?没有。

你可以想象,一个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的外地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后,各种不适应的窘态吗?

三年的时间,他就这样混混沌沌地过去了。虽然兜里的钱足够他们一家人的花销,然而,他却觉得自己废了。各种退休延迟的消息不断,展望未来,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真的就这样混吃等死吗?

好在,今年女儿终于不负所望,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也结束了陪读的生活。父母身体还好,母亲手术后这两年恢复不错,也不需要他照顾。

然后,他再一次以他的魄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出江湖,杀回上海。

上海这个城市,让无数人仰望并快乐地为之努力着。

紧张的工作压得人透不过气,从地铁上小跑着的人群可以感受到这里生活节奏的快速。但是,说起在上海工作,相信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带着几份自豪的。

这里有着全国最高的工资,有着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有着最好的商业、医疗、教育资源,有着我的那一群狐朋狗友。

再次回到上海,回到了他之前住过的小区,他的眼睛有点模糊了。一切虽然都是那么熟悉,他的家已经不属于他,我再也回不去了。

他实在不想租房,而且有了之前的经历,他已认定,我的后半生一定会在上海度过。

于是,他七拼八凑到,付了首付,在同一个小区又买了一套两居室,70多平米。

三个月后,他终于搬进了新家,虽然比之前小了些,但是我觉得很踏实,也很满足。

很幸运,他三年前离开的那家公司,经同事推荐,又一次收留了他。

他的工作回来了,他的朋友圈回来了,他的生活也回来了,他的小咖绿茶、他的酒吧、他喜欢的音乐会都回来了,他终于又恢复了三年前的生活。

如今,他最大梦想就是继续努力工作,早点把房贷还清,过上真正的神仙生活。


搞笑国民女汉纸


办公室有个老师傅,和你情况恰好相反。

张师傅同济大学毕业的,进单位十年了,我们单位因为有人才引进的政策,进单位就可以落户,张师傅进单位就落户了。

十年前,我们单位也取消了分房,几乎都靠自己买房了。那时候对于一般工薪阶层来说,房价也是蛮高的。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上车了,赶在房价上涨前期,解决了刚需,成为了新上海人。

可张师傅性格优柔寡断,那时候对于买房犹豫不决。

其实十年间有很多机会,可以在上海买房,但是他一直错过了,如今索性不想买房的事情了,一直租房住。

他的户口一直是我们单位的集体户口。前段时间他还买车了,因为小孩只能在集体户口旁边学校上学,而他却租房离得不近,只能买车送孩子上学。

而你刚好有房,却没户口。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想办法落户比较好。

我目前了解的落户方法就是技能人才型落户,我认识的朋友就是靠这个落户的。当然,他不是技能型人才,也没有什么学历,只不过花了点成本而已。

另外就是好好规划,让孩子留学,上海目前的落户政策就是,海龟可以直接落户的。上海是一个看重人才的城市。那样你的孩子以后在上海,你买的房子就为你的后代铺平了道路。

不然,你回老家了,你的下一代还是人往高处走,还是北漂、沪漂。

老哥,熬一熬为了下一代,也对上海户口看开一点。没必要因为户口放弃在上海拼搏出来的一切。

大家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