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自身實際,請大家分析一下“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

哈貝時光


這個話題非常大,讓我想起一個河南的跳繩世界冠軍的故事,當時是國內溫飽還是問題,可是他跳繩也是不會有多餘的糧食可以吃。結果被當做浪費糧食的典型人物批判!

後來這個人教了很多徒弟,也是在世界上很多跳繩比賽拿獎,給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

有用沒用看的是社會需求,現在很多人願意把自己需要的看成有用的東西,把別人需要的東西看成沒用的東西,這個是一種現象,不是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

學問這個東西很難說,到底大家需要什麼?什麼樣的學問是有用的,什麼樣的學問是無用的,真不是在空談中可以確定的,我個人認為社會需求的東西就是有用,社會不需要的就是無用!

當然從字面上分析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很好理解,可是真的把這句話應用到所有行業來對比,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了!

大眾需求的東西,大家認同的東西有的時候無法滿足小眾的需求,小眾的需求比較被劃分成無用的範圍裡!

比如中醫,很多西方醫學無法解決的東西,國外患者來中國找中醫治療,結果康復了!這個就是帶來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看法:一個是支持的人表示祖國文化很偉大!還有一部分學西醫的人會覺得中醫是騙人的,中醫做的成績西醫反而會加大鄙視,這個是人為的東西,不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中醫也是笑話西醫,中國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認識了經綸,現在西醫還是沒有認識到!這些都是缺乏溝通交流的結果!

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奇怪現象,一個有人需求的東西,瞭解的人會肯定,聽說的人不去了解,坐在家裡可以就可以做出反對的言論,這些言論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反而會成為一個真理被傳遞,這個都是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真人真事!

評論的人往往有比較高的知名度。

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其實也是涵蓋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有些精神的東西會容易被理解成無用的東西,比如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東西被當成無用的東西,因為這些一般是少數人的需求!

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都是用,區別是受益人群不同!

比如中國古代,皇家需要的東西,不見得老百姓可以用,老百姓用了就是大逆不道,皇家用了就是順從天意的需要!

有用之用一般是物質需求的需要,無用之用多數是人的內心需要,屬於精神需求的部分,精神需求的很多方面容易被理解成無用之用,尤其是一些個別群體的需要!

不過也是有真實存在的無用之用,有些無用之用確實害人,比如宗教異端的學說!

總之一句話,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裡可用的部分是對人身心健康有用的就是有用!

對人身心健康無益的東西可以認為是無用之用,對害人的無用之用應該是取締!

不過無用之用有的時候給人的內心帶來動力是可以有用的!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訴我們是一個民族內在的東西,愚公的精神是有用的,這個跟愚公做了什麼沒有關係。這個只是說明一個民族內在的文化內涵,不是說移山這件事!

很多東西是看內涵是什麼來決定,而不是分析這件事可行不可行,這個是精神的東西,只有從精神層面來理解才是有用的東西!

有用之用不是全有用,比如厚黑學就不該提倡!

無用之用不是算無用,比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不能認為是無用之用!

要是碰到具體的東西,就應該具體分析!

在決定有用沒用的時候不應該請教專家,而是應該請教有需求的群體!

總之不管什麼用,人民大眾需要的,沒有對社會和個人帶來危害的有用的事物就是有用!反之就是無用!


龍映熹


結合自身實際,分析一下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我個人體會最深,N年前,我做家庭教育公益活動,當時別人都在看我的笑話,我是軍轉幹部,一是不懂專業,二是家庭教育不是工作份內的事,出力不討好乾了別人的活,別人認為我在做秀。私下非議之聲很多。我當時的分管領導也是軍轉,勸我說,家庭教育活動別搞了,家裡你孩子也大了,生活上不需要,工作上又幫不上你,這些公益課對你來說沒有什麼用,別折騰了。我當時也心有觸動,只是我並沒有聽勸,因為我喜歡這項活動,堅持了八年,我硬是把笑話做成了神話,從一個公益講課的門外漢,做成了全城響噹噹的知名專家,當年嘲笑過我的人,家庭教育出現問題了,也私下請教我應該怎麼辦。有用之用,無用之大用在我身上體味最深。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努力成長吧。





方方夢語


回:結合自身實際。談論自己經驗有用之用無用,之用。

我本人自身實際結合體驗!自幼性格決定命運。聽只見只學只用只成只敗只損只受只苦只難只實只驗只

命只風水陽宅只一生總只。

簡易說。自幼性格強。一生自主張。青少學馬列。常學。讀毛澤東思想。貫通腦筋,用事為真。現今知命理!難推存。命逢死絕,天不助。理論再高難顯音。處處招阻無人信。24歲衝三門。家祖村鄉鎮到縣。理論層層都過關。教育局看我口才好增送一書讓讀研。批林批孔總教才。全縣機關三部全。我又研學此教書可說理論錦上添。命逢死絕天不助。病魔纏身正十年。十年九經死上死。貧困如洗難生還。十里八里30裡。生活倒數第一,關。全靠黨和政府助。拿點救濟度

萬難。想死尋死做多變。治病醫生近求完。祖留直錢都賣完。越治身體越不粘。傷運傷地過了後。運臨比肩情況變。用藥只用十多元十年百病全好全。病好身體財自出。財路門路自有獻。有了精神治家園三年翻身無難關。耕養建房傢俱添。

添人建房應子孫。十年九口新人添

出外求財天書獻。好奇買書無事看三年鑽透書中理。三十七歲作實驗。走鄉串戶一實驗。人人稱讚事中仙。雖意雲遊四處去有人想求看情緣。我說過,前有濟公活佛為榜樣。遊散四處人快樂:請你尊重不自然。行遊鄉村數十年。請的也有靠前緣:沒有一家及時到等到時吉自向前。

本人以到七十歲想把知識獻於欄,理想這次天能助。帝旺大運互身關一生百想事難成。這些天助聲傳天直播視頻能助力。正常能亮天下傳

我的總結:有用之用無用之用

一生實際講:命也。不論。正非。在世間。命中之有難改關。不吃不只酸辣鹹。苦甜。之!中。吃吃驗

這些不是你生只。還是祖先傳經驗。不經不學不去驗你說萬物沒存欄。只有實驗得真知。驗多世人稱仙賢。一言閉知稱天才。人人勤學都過關。


興龍易學堂範老範興海


至於這個問題,正好有一本書《長短經》,〈唐〉/趙蕤•著,葛景春/譯。

書中!第二卷,第四節,第71頁,記述了,莊子,關於“有用”與“無用”的精湛論述。全文照錄如下:以供品析!

題目• 四 以“無用”為用

考其“無用”的真義,也就是以“無用”為用。一些迷惑不解的人,卻忽視了這個不曾深入探討的領域,冷落了“無用”的功用。

古人說:“捉住鳥的,只是羅網的一個孔,但是!只有一個孔的羅網,是捕不住鳥的。鳥,之所以能夠飛遠,主要依靠翅膀上的六根大羽毛,但是!如果沒有其它小羽毛的相助,也是不能飛的。”

由此可以推知,“無用”的用處,可謂大矣。

名家代表人物惠子對莊子說:“你的言論沒有用處”。

莊子說:“知道無用才能和你談有用。天地並非不廣大,人所用的不過是容足之地罷了。然而!如果把立足以外的地方,都挖到黃泉,那麼!人所立足的這塊小地方,還有用嗎?”

惠子說:“沒有用”。

莊子說:“那麼!無用的用處,就很明顯了”。


A小雅29


好讀書,不求甚解,我是淺書百物語。

“人皆知有用之用,爾莫知無用之用也”。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有用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它有用,但大家卻沒有發現,那些無用的東西,其實也有用。

《莊子》雖是國學,但真理沒有國界,咱們不妨換個角度看看。

先和大家分享幾個故事。

美國3M公司的15%法則。

這次疫情,讓我們知道了口罩的重要性,也認識了一個生產口罩的美國企業——3M公司。(當然,人家並不只生產口罩,這不是今天的重點。)

3M公司是一家百年企業了,能存活上百年的現代企業,自有其過人之處。

3M公司就有一個很有趣的理念,叫做15%法則,就是公司每年會拿出15%的資源,去做一些沒有辦法用績效考核進行評估的事情。

這個聽起來沒什麼,但實際運作的話會發現很難,因為在大多數現代化企業裡,KPI是第一生產力。沒有了KPI得考核,就會做出許多“無用”的事。

可事實上,後來3M公司的許多技術和產品,都來自於當初那些“不知道有什麼用”的事,包括我們現在知道的口罩技術~

阿波羅登月的技術延伸

阿波羅登月計劃,普遍的解讀是冷戰時期美國看到蘇聯已經圍著月球轉一圈了,害怕這種技術運用於導彈攻擊美國本土,於是耗費240億美元、也就是現在的1800億美元啟動了這個項目。

舉全國之力開展的登月計劃,其實直接的回報率很低。240億美元的投資,並沒有賺到一分錢。但是當阿波羅登月的技術應用到民用領域的時候,產出的就不止240億美元了。

當時,出現了許多從無到有的事:算力還不怎麼強的計算機、距離38萬公里的現場直播,這些現在看起來稀鬆平常的事,在當時都昂貴到只能由一個國家來買單。1969年阿波羅登月,1972年阿波羅計劃就解散了,那麼圍繞阿波羅登月做的一切是不是都變成了“無用”呢?

並不是,這些技術到民用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價值,計算機領域、材料科學、建築領域取得的很多技術盡展,都可以追溯到阿波羅11號上去。

300年才證明的費馬大定理。

17世紀,法國的數學家提出了費馬猜想。而證實它,則是在1995年。

人類用了300年的時間,才把費馬猜想變成了費馬大定理,這也意味著,在這件事上,人類失敗了300年,做的無用功不勝枚舉。

可是換一個思路想呢,這300多年的嘗試,又催生了多少數學上的重大突破?

誰來判定“有用”和“無用”

舉了這麼多例子,其實是想說明一件事:誰來判定一件事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

很多事情,並不是直接產出實際的利益,但卻在實實在在地做著積累。

比如讀書,很難說讀完一本成功學就馬上成功,讀完一本心理學就洞悉人心。那麼讀書就無用嗎?

如果僅僅以“付出馬上有回報”作為判定標準,那讀書無用論沒毛病。

但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我們都清楚。


回到這道題目,有用之用,無用之用,判定標準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肯定也不一樣。

時間是宇宙的魔法師,也許隨著時間的流轉,有用與無用之間,也會發生奇妙的轉變。

最後,分享黃執中在《奇葩說》裡的一句話:即便是最黯淡的星星,串成一片,就是星座,星座指引方向。


淺書百物語


我過去學哲學,同班同學最喜歡討論我們的專業有用還是無用。我想我還是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

首先,在回答最後的“用”之前,我想對“有用之學”與“無用之學”做以區分。

這裡先引一段《論語》幫助理解:

出自《論語譯註》(楊伯峻)。

這是一段頗受爭議的對話,因為動亂時代有人據此說孔子看不起農民。事實上這段對話剛好反映了孔子對“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的看法。有用的學問,相當於技能,學習有用的學問,就是培養技能。如“種莊稼”“種菜”之類,學到即對生活的相應方面起到效用,甚至可以直接帶來利益的,這便是“有用之用”。這個效用是可以即時起用的。照道理說,培養有用學問的地方是“職業技術學校”。顯然,孔子私學並不是教技能的學校,他教人成為君子、成為“大人”,他培養的是人的精神,讓人具備某種德行,也就是“仁義禮智信”。成為一個“五常”具足的好公民有什麼明顯的好處嗎?短期好像看不出,仔細一看,似乎還會吃虧,因為“人善被人欺”。但五常具足好青年通常不會在意眼前的利益得失,他追求的是人性的至臻完善。人性的至臻完善有什麼好處嗎?

  • 為人坦蕩。
  • 人緣好。畢竟,誰會願意跟背信棄義的人做朋友呢?

因此說,如果說“有用之學”的作用是生產利益,“無用之學”則並不以生產利益為目標,而是成全人性。但它遵循因果,以人性為因,其果為人心,人心會帶來更大的利益。這是“無用之學”所起的效用。

其次,我想把問題再探深一點,來說說“有用之物”與“無用之物”。

《易經·繫辭》有言:“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大道無形,有形的是器物。器物是道的顯現。因此,莊子也說,道“無所不在”,道“在螻蟻”“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題目中所說的,“有用之物”即是這個世界有形有相的客觀事物。比如關於人體的結構、機能,關於種樹、種花草、種農作物,關於機器的結構、零件以及運轉等等等,對這些事物的學習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外部,甚至是認識作為客體的人。學習“有用之物”的作用就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它是即學即用的。“無用之物”即是無形的“道”,作用在人體中,最直接的顯現是人的品行。而人是事件的主體,如對待瘟疫的各項應急處理中,就是人的行為,其中就有品行的體現。“有用之物”正是通過“無用之物”來實現的。“無用之物”的學習過程是長期的,因此,“無用之用”的體現也是長期的。

最後,來結合自己說一下“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的區別吧。

在學習哲學的整個時間段,同班同學總有不少人在質疑專業無用。這種質疑很容易理解,因為它不是英語、法律、計算機類的專業,學了之後有明確對口的崗位,很容易過上安定生活,而哲學專業卻用幾倍於別人的努力才能安定下來,單是找到合適工作就要比別人花費多很多的時間。我那些不考博的同學們大多轉行去銀行、去律所、去考公務員。但這些年的學習就沒用了嗎?不是的。過去的學習早已內化在心裡,遇到利益衝突之時,我們自然地選擇堅守道德。

至於它會帶來什麼,短期內帶來的是精神世界的純淨吧。時間再拉長,純淨的精神會從面容上、氣質上、為人處事上體現出來。如此,“大器”也終成!



月山手卷


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我並沒有理解題意。看了一下其它老師的回答。試著談點看法。

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這句話是說,按每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合理使用。如果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句話是對的。但在用詞上又覺得,講這話的人,卻是個無知之人。

一個人能力大小,這是個自然現象。都是有用之材,缺一不可。試想,一臺機器能少一顆螺釘嗎?再強大的機器,也只是一堆廢鐵。一個人的美,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你認為,是人有用,還是打扮有用呢?所以任何現象的出現,多有她的自然對應現象。人不能只選其一,而棄之另外的一半,將她們分開,並歧視她們。只有公平合理的善待尊重她們。也是對自己的善待尊重。人類社會才能共同發展,和諧共融。


用戶補懂者


“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出自《莊子·人間世》。原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意思是說: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網絡圖片)

“有用之用”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就好比糧食,它有使人們餓不死而能長身體,健康地生存,糧食就是人們所需的“有用之用”。

“無用之用”卻不一樣了,這是這句話的關鍵詞。如何理解“無用之用”?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解人們是有不同看法的。

多數人理解為:平時要注意積累,重視自認為無用的東西(問題),因為,自認為無用的東西,很可能以後有大的用處。

這種帶有普遍性的觀點,強調“無用之用”並不是莊子哲學的最高境界。一切從“用”的立場去觀察事物,很顯然是帶有片面性的。莊子的“無用之用”隱含著突破“用”的限制,以達到不以“用”的立場,角度和眼光去觀察事物,對待事物。

例如我們吃飯。我們吃飯所用的地方就是家中或者飯店,尤其是那些高官貴人把吃飯基本挪到大飯店了。但是,人們難道人們吃飯僅僅侷限在家中或是飯店嗎?不見得,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在路邊吃飯的人群,還有公園等娛樂場所。有時在路邊或公共場所邊吃邊樂的場面寓意很深,快樂無比。這就是“無用之用”的典型事例。誰也不能抹殺“無用之用”的現實意義。

“無用之用”是在提示人們:要在無用之時做些無用之事。這好比下棋需要佈局一樣。不是每一步都立刻能用,但也得照常走。但要學會不走無用之棋,否則,就會失去有用之局。這才是莊子“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的真諦。


言者青青


“皆知有用之用,莫知無用之用”,在此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莊子•人間世》中講了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說,一個姓石的木匠和徒弟們一起,經過一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高聳入雲。石木匠轉身走開了,徒弟們急忙追上來問,這麼大的樹,為什麼不屑一顧?石木匠說:這棵樹不中用,用來作舟,必將沉船;用來作棺材,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不能合縫;用來作柱子,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當晚,此樹託夢給石木匠,說:那些有用的樹木早就被砍了,正因為我百無一用,所以才長壽至今。

就此寓言,莊子對弟子們說: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莊子想表達什麼意思呢?下面,談談對莊子智慧的感悟。

有用、無用是主觀的。有用、無用在乎心,是主觀判斷,不是客觀標準。通常,人們會站在自己的角度,通過事物的利己性,判斷是否有用。有用與否,是對自己而言的,不會考慮對其他人,更不會考慮事物自身的感受。

有用、無用是動態的。人的需求是發展變化的,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周圍環境也是發展變化的。人們認知的,是今天的有用,今天的無用。時移世易之後,有用的可能會變無用,無用的也可能會變有用。假如寓言中的大樹活到今天,旅遊觀光的人一定很多,它就會變得很有用。一個東西此時無用,並不代表永遠無用;此時有用,也不代表一直有用。有用、無用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

有用、無用相互轉化。如果做出判斷的主體發生變化,有用和無用,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正如寓言中所講,因為其他樹木材質有用,所以它們會被砍伐。這種對人類使用的有用,也是對樹木生命的無用,正所謂有用變無用。而那棵大樹的材質對人類無用,所以它一直沒有被砍伐,這種對人類使用的無用,也是對樹木生命的有用,正所謂無用變有用。

天生萬物,各有各的價值,各有各的用途。區別在於,使用領域不同,使用時間不同,使用頻次不同,作用大小不同。用對了,無用是有用;用錯了,有用是無用。沒有沒用的東西,只有沒用的眼光!那麼,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啟示呢?

經歷都是有用的,總結經驗,有總結就有提高。別人成功的經驗不可過多借鑑,只有自己的經驗最適合自己。在我們的經歷中,有失敗的經驗,有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是成功之母,成功的經驗會啟發下一個成功。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經歷,經過總結提煉,都是寶貴的財富。

身邊人都是有用的,廣結善緣,道路才越走越寬。作為親朋好友,不宜認為身邊不如自己的人沒用。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雞鳴狗盜之徒,在危難之際,救了孟嘗君性命。作為領導上級,不宜認為平庸的下屬沒用。即便能力平庸的人,只要用對了地方,也能發揮好作用。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成敗多少人。人都有起起落落,都有不得志的時候,都有遇到危難的關頭。來日,誰會失意落魄,誰會時來運轉,誰會拉誰一把,誰也說不清楚。廣結善緣,人生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天生我才必有用,找到天分,終能實現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自己擅長的領域,自己獨特的技藝,切莫妄自菲薄。有些領域被廣泛關注,如唱歌、跳舞等,這類天分容易被發現。有些領域少有被關注,相比之下,這類天分不容易被發現。發現自己的天分,發現自己的特長,對於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只有找到自己的天分,才能最大限度實現自我價值。

皆知有用之用,莫知無用之用。《莊子•人間世》給我們的啟示:人生在世,要揚長避短,揚有天分的長,避無天分的短。要把無天分的短變為優勢,把有天分的長髮揚光大。做人是這樣,用人是這樣,育人也是這樣。

圖片來自互聯網,權屬歸原作者。


鑑古成今


所以,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世間萬物,存在就有它的價值,沒有絕對無用的東西,也沒有絕對有用的東西,多點辯證思維,看待事物的觀念就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