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医院越建越多、病房越盖越高、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但病人却越来越多,你怎么看?

朱昱龙医生


首先这说明中国真的富了。因为我们终于和富国人患同样的病了。

在一个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社会中,人们压根用不着操心自己会死于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这些病要么根本不值得去治,因为它们对生活的影响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要么压根就没有机会患上这些病。所以简单的说,这些病都属于富贵病和老年病。


你要问我怎么看,那就是中国真的已经是富国了,从疾病谱的变化就能察觉,跟本不可能遮掩。二十年前的中国人的前十大死因和二十年后的中国人的前十大死因,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伴随着死因改变的是,中国人平均寿命的提高,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到78.6岁了。


我为祖国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中国人死因的变化。

二十五年前,中国人的前十大死因中与身体疾病相关的有七种,其它是道路交通事故、自杀等:

呼吸道感染;卒中(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疾病;新生儿期大脑疾病;心脏病(缺血导致心脏停跳);早产


您不妨猜猜二十多年后,现在中国人的前十大死因中,是哪些疾病,并且排序上有何变化?

首先,曾经排名第一的呼吸道感染排到了第九,马上就要掉出十大死因排行榜,然后最重要的是癌症开始出现在排行榜上,三种癌症,肺癌、肝癌和胃癌。


让我们看一下完整的与疾病相关的新死因清单吧。

卒中(中风);心脏病(缺血导致的心脏停跳);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肝癌;胃癌;先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肝硬化。


死因的变化与平均寿命的增加是密切相关的,当然中国现在很不平衡,有巨大的城乡差异。

在某些贫困地区,也许二十多年前的死因,依然是当地人的主要死因。

这些没机会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的人 ,生活得非常糟糕和痛苦。


从前在死亡清单上排不上号的癌症能进入十大死因。原因其实很简单。

平均寿命大幅度增长。

癌症是老年病,是衰老的象征。二十多年前,国人平均寿命不到70岁,但现在则是78.6岁。不要小看这几年的差别,六十岁后,每多活一年,你患癌症的概率是翻倍增长的,非常夸张。实际上,60岁后发病的癌症患者的数量是不到六十岁就发病的癌症患者数量的10倍。


不过,这里我还想多说两句,如何防癌的事情。

当平均寿命低的时候,你不需要为年轻时的放纵买单。

但当社会发展,你越来越不容易死于别的急性病的时候,随着年龄增长,你就会因为年轻时候的放纵,在老年时饱尝苦果。


我要说的就是烟和酒。许多慢性病都和这两者相关,比如慢阻肺、心脏病和肺癌,以及呼吸道容易感染和肝硬化和肝癌。这些都是十大死因排行榜上的疾病,烟和酒就至少和六大死因关联,能不警惕吗?

除此之外,某些地区的饮食习惯,也会让人在年老后为此买单,比如槟榔、咸鱼、腌菜这些已经被证明具有较强致癌性的食品,长达数十年的一直吃,就容易导致相应的疾病。另外,就是老生常谈的运动运动运动,劳动不是运动!


死得早的时候,你就没法“活久见”,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现在就是危害爆发的时代。因为,如今的中老年人大多数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又没有及时死去。所以,他们现在疾病缠身。中国人自古就期望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但不健康的长寿,无异于是一种折磨,甚至是一种惩罚。


所以,年轻人要从现在就为未来的长寿做好准备,除非你真的自暴自弃不打算活太长时间。


裸猿的故事


一群被电话,杂志,广告,专家欺骗的主。远的不说就说2000年我国平均寿命是多少?现在是多少?

人不管活了多少岁,最后都是病死。伤风感冒死不了就只有癌症了……

八十年代之前广大农村基本病死在家里,现在呢?

讲讲我小时候真实的故事。81年我姑姑得肝癌,最远到了我们镇上医治,那个年代的张医生是分配来的,医术不错。就劝我爷爷说:周总理就是得这病去世的全世界都看不好,最后痛死在家里。我姑姑死后半年,我妈做梦见到我三姑说,我奶奶只能活半年。不久我奶奶头痛,实在忍不住了又到我们镇上检查,说是脑瘤。奶奶住院每次都找人抬(滑竿),二十多里的山路,三十里的公路(没车可坐),全程都是两班人送。帮忙的人当天是回来不了的,到县医院一天未必能到,更不用说到省会城市成都了。现在得大病的有谁没有到过成都?

去年我远房的爷爷快八十了得肺癌,长期住医院,化疗,放疗。我十一回老家到医院看望他,此情此景潸然泪下。他们以为我对他悲伤,其实我想到我三姑去世19岁,当年没有“享受”这样的医治。如今就是自己家里再穷也能东拉西借二十来万看病,何况还有合作医疗报销一部份。而当年大家都穷,农村还有借盐吃的。而当年也没有听说过化疗,放疗,就是止痛药都没有。我现在还记得我三姑常常痛得叫奶奶给她拿把剪刀她自杀。三姑在家痛死,奶奶在家痛死……

每年都要回去给三姑理坟,三姑太悲惨了。

小时候周围的人死了,一问多少岁?说六十多了,一般都说六十多有法死了。而今我老家有人六十多死大家都在唉声叹气说:现在生活好,这样幸福咋不多活几年。而今六十来岁的根本不咋显老,干活蛮行的,(我妈说小时候看到:王奶奶六十多老的得很)而且死的人很少。男的七十多死的就多点,女的还长寿点。

所以不要说现在疾病等问题。现在是以前任何时代都赶不上的。太有钱吃,穿,看病了。特别是广告吹虚的肝病,把小三阳的人是骗惨了的。


本世纪中页


设备越来越先进了,很多过去不是病的都检查出来是病了,病人就增多了。况且过去有些小病,人们是不需要去医院的,现在身体一不舒服就马上去医院了,又增加了病人。当然也有一些本来看一次医生就行了,现在要十个疗程,要看十天八天,这样又增加了病人了。最后还有一大批的人每年要到医院的,就是体检了,体检一次还不够,还要复检。你说建更多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够不够?几十年前,在农村,赤脚医院可以解决小病小痛,感冒发烧等根本不需要去城里医院,在工厂企业也有医疗室、卫生所,也解决了一大批病者的看病问题,现在几乎都没有了,就算还保留着,也没人去,全都一窝蜂跑到大医院。


储能量


先问问,有多少医生昧着良心开大剂量的药。完全可以不用住院的开住院。小病大治……不排除有好的医生 但劣币驱良币。


新鲜De大叔


现实的情况的确是:医院越建越多,病房越盖越高,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但病人却越来越多。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有原因的。


①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加上每年新增的人数,这对于医疗系统来说,是压力巨大。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对医院的的病床需求非常大。就拿老年人来说,老人本身就是免疫力低,各种疾病和病毒趁虚而入,以致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各种风湿关节疾病等慢性疾病高发,同时又没有特效药,只能靠养,因此总体来看,病床数还是不够充足的。

②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富有。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主要是为吃饱穿暖而奋斗,多发生一些营养不良方面的疾病,对于疾病的防、治来说相对容易些。 在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渐渐富裕起来,当然因营养缺乏方面的疾病也少了很多,与此同时,胖子多了起来,各种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疾病也多了起来,如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等也相应的多了起来。而这些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相应的占用了相当多的医疗资源,从而凸显医院床位的不足。


③各种病毒也在进化,但各种抗病毒的药物研制远远赶不上病毒的进化。由于各种疾病和病毒感染了人,就会慢慢变异而适应人体的各种内环境,同时有的也会具有超级传播能力,如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就具有超级传播性,又由于一次次传播而为了适应个体而变异。 与此同时,对于各种抗病毒的药物的研发明显赶不上。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大量的人感染,而无特效药,从而引起医院床位的紧张。

④由于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由于工业的发展,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也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不知不觉之间,人们就呼吸了污染的空气,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而引起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因此病人的总数是在逐年增加的,相应的就引起医院床位的不足。



总之,由于全世界或者我国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之药物的研发周期较长,赶不上疾病的爆发,都会觉得医院越建越大,越来越多,但病人也在增多,既使各种检测设备越来越先进,但在疾病与病毒面前,始终赶不上,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由于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冬种减肥及运动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病来如山到,病去如抽丝这一规律始终没有改变。现在人们注重预防为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健康生活也渐渐被人们接受,但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健康生活经营人


我真希望我们国家能像国外的医生给开去学太极拳的处方,医保掏钱,药物和锻炼相结合。总是有很多人砸锅卖铁地去医院治病,特别是小孩子的慢性病,以前都有送有病的孩子练武,现在怎么样少之又少了。咱们祖宗给咱们留下了那么多好的东西,咱们却一直在诋毁。我想人人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医院就能少很多。


太极健身


一个小学生视力不好,根源是身体不好!医院确利用视力不好,检查费赚钱,配眼镜赚钱!而不是从根源上找问题解决。啥医院呀??!


保密保密再保密


医院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虽然不乏智者仁医,但面对汹涌而来的众多病患,医生和护士是很辛苦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的涌入,有限的医疗资源日显不足,病患在痛苦中漫长等待,伴随着家属的焦躁不安,而医院更有许多繁琐的手续,这样日积月累有出现了不少的医患矛盾!医院坐收渔翁之利,赚的盆满锅满,盖的大楼迷宫一般,进来出去停车费,各种费用又是患者家庭苦不堪言!这样辛苦了大夫护士,更苦了病患家庭!


冷雪14大千人生


没钱人看不起,120就是城里人的出祖车。因为有钱,农村人一般不去医院,去医院的都是重病,不象城里人喝醉了酒也会叫120,120就是城里人的出祖车。


正大光明王树华


俗话,病从口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指得是民众要有预防疾病的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多运动,早睡早起,治未病等等。而不是生活不自律,有病找医生。加强宣传普及预防疾病的知识,有病早治,防病治病双管齐下,是减少医院看病患者增多的有效途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