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武林外传》中,老白的月薪是二钱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收入水平?

老师我凳子上有钉子


看了《武林外传》,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爱情!

想想白展堂,一代盗圣,葵花点穴手独步天下,为了心爱的女人,甘心到一个小客栈做服务员,而且还那么开心!

说实话,老白二钱银子的月薪,那是真的低啊!

一般对于这种涉及到古今货币的对比的问题,咱们要根据时代来讲。因为不同历史时期,其价值是不一样的。

《武林外传》大概是在明朝的万历时期了(食神那一集说的先皇是隆庆皇帝,隆庆皇帝是万历皇帝的爹)。

当然,在杜子俊和王惠兰那一集中,佟湘玉还亲口说是明代永历年间,也就是南明朱由榔时期,但从剧中看到的种种蛛丝马迹来看(东厂专权,锦衣卫,民间发达的商品经济),并没有看出丝毫的乱世迹象,所以咱只当是编剧历史有问题,姑且算作是明朝万历年间。

所以这个问题就应该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二钱银子,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多少钱!

如此说来也挺可怕的,想想在过三四十年,就是明朝灭亡了,不知道那时候的同福客栈还在不在。

按照当时的历史记载,那时候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二石大米。(明朝一石约为94.4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千克的大米。二钱银子也就是0.2两,那么就是说,老白的月薪在当时可以买到37.76千克大米。(我数学不怎么好,不知道对不对?)

这个如果用咱们现在的米价硬换的话,那老白一个月顶天200块,那也太低了。

事实上,用米价来换算古今货币,不客观。因为两个时代的农业发展水平是完全不同的,那时候的米可比咱们现在珍贵多了。也就是说老白一个月肯定不止两百块,至于多少,咱们再继续推。

关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物价,我们在冯梦龙的《三言》里面可以找到一些依据,因为这本书大概就是写于万历年至天启年间,可以作为参考。

那里面一个卖油郎,一年卖油所得,出去成本开支,能剩下个16两银子。平均一个月下来有一两多,那可是老白的五六倍了。

“每日所赚的利息,又且俭吃俭用,积下东西来,置办些日用家业,及身上衣服之类,并无妄废。”除去一年用度剩余16两。所以记为年收入20两。

<strong>

当然,这个也不具代表性,说不定那是人家生意火爆呢?

那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明朝一种叫做“柴薪皂隶”的职业,其差不多就是衙门里的杂役。专门给当官的买柴烧水、干杂活。他们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二十两。而明朝给政府公务员赶马的马夫(司机),他们的工资是一年四十两!而老白一年也就二两四,不知道有没有年终奖。

所以老白的工资水平,那是太低了,差不多是社会最底层了,这应该是佟湘玉太抠了!

值得一提的是,吕秀才他并不穷,在明朝,过了乡试的学生都有补贴的,考上了秀才不仅每天能领一升大米,甚至于每月还有1两白银的廪膳费!

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明史·食货志六》

当然了,同福客栈都不差钱,这些人都是扮猪吃老虎!<strong>

白展堂,盗圣,客栈老板未婚夫,还有脸拿工资?

吕秀才,国家准公务员,未婚妻乃是郭女侠,岳父乃是郭巨侠,差钱?

李大嘴,厨神传人,,身怀厨神荣誉的玄铁菜刀,而母亲断指轩辕,一代神人啊,江湖名宿,差钱?

莫小贝,衡山派掌门,差钱?

<strong>

<strong>


白话历史君


哇,刚重温完《武林外传》的我超喜欢这个问题,真的很有技术含量。

老白在同福客栈,月钱是2钱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收入水平?我看了看别的答主的回答,大部分居然都在分析银子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值多少钱,还有人分析《武林外传》背景七侠镇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我也是服了,都是大佬,真专业。

我没那么多专业知识,所以只能从《武林外传》得剧情来给大家做个分析,供大家讨论。

1、我记得在《武林外传》中经常出现关于银子的剧情。最初是小郭打烂了客栈中的家具,佟湘玉让她赔偿30两银子,当时小郭哈哈一笑说,才30两,好少啊。但当知道自己月薪只有2钱银子后,顿时懵逼,大喊着要逃跑。而据此剧情分析,小郭是郭巨侠的女儿,家住京城,出门随身就带着100两银子玩耍(此处剧情可见老白首次揭露盗圣身份那几集),但很不幸被当时还身在江湖的”盗圣“白玉汤偷得手,所以小郭家一定是豪门望族,不差钱那种。

而100两大概能有多大的购买力呢?据老白所说,当时他偷了100两,看到有人卖儿卖女,就给了80两,留下20两喝酒了,这被当时崇拜盗圣的小郭引为传说。所以能推断80两绝对不少,能够挽救一个卖儿卖女的家庭,最少也得相当于现在的8000块钱吧。

2、在第十一集“扈十娘撒娇勾展堂,赛貂蝉耍赖讹湘玉” ,因为小郭把赛貂蝉的怡红楼砸了,所以要让她赔50两,佟湘玉不想出这笔钱,所以答应赛貂蝉帮她们照顾从扬州请来的著名戏子扈十娘。

在这段情节中,我们可以推断,50两可以请来一个最少是现代三线歌星的扈十娘在店里商演,那么现在请一个三线明星唱首歌得多少钱呢?大概也就是5000-20000块钱,并且从前几集同福客栈与怡红楼的争斗中也可以看出,佟湘玉的同福客栈真的不挣钱,所以才会只给伙计们2钱银子。

3、在第59集,佟湘玉装病,白展堂为了救她,找来了钱夫人买她手里的千年人参,这段最明显。钱夫人当时说的是,千年人参卖1000两,这吓坏了众人,幸亏在此之前白展堂刚刚从包大仁那里得到了三千两银票,所以当场给了钱夫人,获得了千年人参。

而现在的千年人参多少钱呢?市场价最少也得10万人民币,所以再次推断,当时的一千两,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民币。

所以,综上所述,同福客栈的伙计,月薪2钱银子,就相当于现在一月挣200块钱。(溜了溜了,喷轻点)


哈欠娱乐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武林外传是虚拟在明代万历年间,我们看看当时2钱银子是什么水平。

中国古代由于银矿不多,白银一直是缺乏的。

但明代,中国通过海外贸易的巨大顺差,从洋人手中得到大量的白银。

由此,明朝白银开始充足,所以白银购买力有所下降。

贵金属白银在我国发展成为通行的货币,是自宋、元以来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于明代中叶获得正式的货币地位,并发展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宋、元以来,白银在民间流通甚广,明初,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严厉禁止民间使用白银进行交易,但始终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的货币使用倾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于是统治者不得不让步,明中叶以后,白银在货币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当然,这也与流通领域里的白银数量大量增加有关,这一时期的白银主要是靠海外贸易而流入的白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白银被开采出来,而中国拥有欧洲人所喜爱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业品,所以欧洲人(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客观上为白银成为当时的流通货币奠定了基础。

一个月包吃包住400元钱要找一个像白展堂一样的壮劳力、帅小伙,老板,你做梦呢吧?而且白展堂一年四季只能睡在桌子上。

你看看白展堂都干了哪些活儿?除了招呼客人,还要偶尔擦桌子,打扫卫生,最关键的是要面对各路亡命之徒。

要不是佟湘玉的男朋友,打杂+保镖这活每月400块钱,打死都没人干。

不过,同福客栈这帮人都是藏龙卧虎之辈,佟湘玉是龙门镖局的大千金,莫小贝是衡山派的掌门人,郭芙蓉是郭巨侠的千金,白展堂是朝廷秘史白三娘的独生子,李大嘴不但是娄知县的侄子、厨神的徒弟,老妈还是赌神断指轩辕,吕秀才的祖上也是官宦之家,而且同福客栈的地契还是他的,就祝无双是个一穷二白的大美人,不过人家最终端上了铁饭碗,由此可见,同福客栈的人基本上都是富二代、官二代、赌二代,不差钱。

再说了,人家这帮人处的是感情,白展堂出走过一次,还化身黄豆豆继续保护同福客栈,李大嘴和吕秀才是赶都赶不走,郭芙蓉回家一趟,还是自己跑回来了不是,所以,2钱银子虽然不多,但是钱少情谊重吗!

所以《金瓶梅》里银子的购买力,可以作为万历年间银子购买力的参考。《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金莲、玉楼、瓶儿三人下棋赌钱,当瓶儿输了五钱银子后,金莲便吩咐小厮花三钱买一坛金华酒,花二钱买一个猪首连四只蹄子。

金华酒多少钱就不知道了,但二钱可以买一个猪头和四只蹄子(看来佟掌柜的确很抠门),如果放在今天,一个猪头和四只蹄子,应该是不超过二百块,但当时的价钱应该会比现在高得多,毕竟现在的猪都是大量养殖的,而古代能经常吃到肉的人不多,所以这二钱银子大概能够达到三四百元。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因为谈到了用古代的钱币来代换到现代,就需要知道电视剧所处的时代背景。在明朝初期的时候,人口减少的非常严重,大片大片土地荒芜,当时的田价一亩不过一二两,而到了明朝中期,这个价格整整翻了50倍,当时的银两购买能力也会改变。换算起来就会有误差,所以在进行古代和现在物价代换中,需要明确对方所处的时期。

而武林外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在明朝的万历年间,因为在有一集中,其中所提到的先皇就是隆庆皇帝,而万历是隆庆的儿子。而根据《明史食货志》中记载,明朝采用的是一斤十六两制度,一两十钱,如果用当时的购买力换算到现在,大概等于450元钱,而如果按照金价来兑换。二钱银子大概能兑换到1.3克黄金。而根据目前的金价,1g黄金价格在74.5美元,也就是1g黄金大概是521人民币。那么算来,老白的月薪也就接近700的水平,这在如今,是不能够养活自己的。

但是古代和我们不一样,因为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粮食产量有了飞快的提升,粮价变得非常便宜,而在当时,米可比我们现在过的多了去了,所以用金价或者是米价来代换,都不是太客观。得结合当时得实际情况来看。剧中有一集,是白展堂用一千两银子从钱夫人手中买到了千年人参,这种东西在如今也是非常珍贵的,根据中医记载”白年陈皮,千年人参”,人参在中国很受追捧,16年7月,国外某30克的百年野山参都拍卖出了300万的天价,而千年人参的价值肯定更高。并且同福客栈的老板娘都是他的,这两钱银子都是小钱。所以在当时白展堂的收入挺不错的,经济实力也很强。


朵朵看历史


这个我们得从购买力上来对比。

《武林外传》的背景是明朝的永历年间,这个应该毋庸置疑。

因为有一集,杜子俊和杨慧兰那集说现在是永历年间。

明朝永历年间的二钱银子有多少呢?

1钱银子等于100文钱,在明朝能买40斤普通大米。

换成现在,1斤普通大米大概2块钱左右。

也就是说,在电视剧中的白展堂,一个月2钱银子,相当于现在一个月80块钱。

这种工资在现代基本也就是一段饭的水平,根本谈不上设么收入,连乞丐一个月乞讨也不止这么点钱。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也说过,潘金莲便让小厮花三钱银子买一坛金华酒,花二钱银子买一个猪头和4个猪蹄。

《金瓶梅》的背景跟《武林外传》差不多。

2钱银子只能买一个猪头和4个猪蹄,大概也就几百块钱,在现代也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这个东西没办法严格对比,得分买什么东西,不过大体来讲,明朝二钱银子,真的也就能吃点普通饭菜了,喝点小酒都恨奢侈,更不用说攒钱娶媳妇了。


十点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武林外传是虚拟在明代万历年间,我们看看当时2钱银子是什么水平。

中国古代由于银矿不多,白银一直是缺乏的。

但明代,中国通过海外贸易的巨大顺差,从洋人手中得到大量的白银。

由此,明朝白银开始充足,所以白银购买力有所下降。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两银子可以购买2石大米,也就是380斤大米。

今天大米1斤大概1.5元到2元,以此推类1两白银相当于今天600多元钱。

但是,今天的农业生产能力比明代强大太多,所以粮食的产量差距非常大,这样类比不太科学。

萨沙个人认为,当年1两银子实际购买力是今天的1000多元人民币,还是很不错的。



《水浒》虽然写的是宋代的好汉,但其实是按照施耐庵所在的明代来写的。

大家注意书中,使用白银通常数量不大。

吴用带着阮家三雄大吃大喝了一顿很高档的宴席,只给了1两银子,还同时付清了之前阮家兄弟在酒店的欠账。


可见,1两白银的购买力是很高的。

但是,2钱银子就很弱了,也就是三四百元人民币,只能买两三条香烟。

由此可见,掌柜佟湘玉多么抠门。

不管换句话说,老白既然是同福客栈跑堂,那么这个工资不算低。

因为跑堂在当年本来也是社会底层,收入微薄,同时还要包吃包住。给他的这2钱银子,类似于解放军新兵的津贴,只是零花用的。


萨沙


对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收入水平,很多答友都做了分析,谈古论金就不赘述了,我们还是从《武林外传》本身的设定出发谈一下:

第75集里侧面提到过捕头的薪酬是每月4钱银子,燕小六升职加薪后也提到工资是每月4钱银子,但是捕头需要自己解决食宿问题——虽然可以白吃白喝一些——所以邢育森都快退休了,因为没房没车没啥前途,都没混上一个媳妇。

而同福客栈的2钱银子月薪,由于包吃包住,甚至水果茶点瓜子随便自助,基本等于是纯收入,而且李大嘴每月请假两天探望母亲,吕秀才算完了账猛读子曰诗云,这些都没人扣他们的钱。

白展堂还有小费收入,当然这个数量不确定,是否常有也不稳定。

老板像一个知心大姐,不与你谈996是福报,说是兄弟姐妹真的就不裁人,生病了也能不干活得到照顾,这样的企业对员工是真不错的了。

38集提到同福客栈最火的时候每天流水是6钱银子,1个月流水就是18两银子,扣除成本与税款,日常维持还行,要像剧中佟掌柜那样动辄花费几两几十两,还得靠她的嫁妆私房钱支撑。


谈古论金


有考证明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的600块,扩大化最多1000元。

在不考虑产品稀有性,成本的情况下,比如明朝的一个馒头就是跟现在的馒头没区别,明朝的猪肉,牛肉羊肉跟现在没区别。

那么武林外传的2钱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20-200人民币

如果按目前农村最低物价,200块能买多少东西?300斤小麦或者200斤大米,起不会让人挨饿,还能吃上大米白面,古代不挨饿能吃这些就算小康了。

关键同福客栈管吃管住,一个月200块零花在那个时代也算不错了。




用户77031285765


二钱银子,200文,一文等于现在3块钱,两钱银子相当于现在600块钱,不多,几件便宜的衣物20文,10串羊肉串20文,外出时一壶老酒几碟小菜20文,一趟镇外马车20文,听5场相声(加一碟小吃和一杯茶)20文。

剩下100文,几十文杂用,留几十文存着。同福客栈管吃住,想吃点小吃找大嘴混点,掌柜的时不时买瓜子点心,逢年过节大嘴掌厨整10个菜,月饼、粽子没他不会的。

七侠镇不大,基本算是乡镇了,管吃住,600块钱基本上就是零花钱,另外同福客栈基本上都是有身份的主。

最强盗圣,白展堂,涛声江湖,哥曾是传说,现大隐于市,钱不钱无所谓,未婚妻客栈老板。

关中大侠,吕轻侯,独毙盗神,膝下弟子乃江湖最高强公孙乌龙,但本人不会一点武功,未婚妻名门之后郭女侠,老爹盖世豪侠,缺钱不存在。

食神传人,李秀莲,人称李大嘴,京城宫内第一御厨诸葛孔方唯一亲传弟子,传予厨神荣誉的玄铁菜刀,不会武功,但双手沾满江湖人士鲜血,各路杀入同福客栈好手不少死于该人,母亲断指轩辕,本人名望实则极大,走出去恐怕各个名酒家都争抢。

对这些员工来说,客栈里的兄弟姐妹们就是一切了,钱已经看淡。


丄卩


《武林外传》中的时间线有点乱,所以得先判定是明朝哪个时期才好估算价值。

之前有知乎大神分析过,这里把链接贴上,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跟大神捋一下《武林外传》里的时间线。这里采用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说法。

按照以往类似问题的答案,多用当时米价折合银两再折合人民币进行计算,这里仍然采用这种(不靠谱的)方法。

陈宝良在《明代的物价波动与消费支出———兼及明朝人的生活质量》对明代多个时期的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行了统计,涉及万历年间米价的描述有以下几处:

  • “万历三十六年(1608),因大水之灾,米价每石……1.3两银子”
  • “万历十六年(1588)夏,又值荒疫,米价上涨速度很快,其中粳米每石价格升至2两银子,仓米亦每石值银1.5-1.6两。不过,如此昂贵的米价,亦仅仅维持了一两月而已。”
  • “万历十七年(1589),吴中大饥,斗米值银1钱6分,亦即每石值银1.6两,时人已称之为“异事”。”
  • “在松江府,自万历十六年(1588)遭遇水灾之后,米价顿时上涨,斗米值钱160文。至这一年的冬至,糙米的价格达到每1.2两银子。第二年,米价继续上涨,每斗值银0.16两,折成每石1.6两银子。”
  • “浙江嘉兴府桐乡县,早在万历十六、十七年间,因为水灾与旱灾,米价每石值银1.6两,即使朝廷蠲赈,还是饿殍载道。至万历三十六年,因为大水,米价升至每石1.6两银子,此价维持了数日。”
  • “自万历十六年至二十三年这七八年间,水旱继作。尤其是万历十九年,米价最高,达到每石5两余银子,一般年份,大体维持在每石3两银子”
  • “万历十八年春天,米价每石值银1两”
  • “万历十七年,米价每石处于1.6-1.7 两银子之间”

额,不同的数字太多了,选哪个来换算呢……我们作为看客当然希望老白挣得越多越好,所以就选那个“万历十八年春天,米价每石值银1两”的数字吧,毕竟这时候米价最低,老白的2钱银子也能多买点。

明代一石有几种说法,从网上随便搜了一下看到有人说“《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给的这个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就姑且用这个。

2钱银子,额,也就是30来斤大米。

某宝上优质大米99元=5kg*2(如下图)

那老白月薪折合人民币也就300块左右……

额,刚才就说了这种折合办法不靠谱,首先从上面的数据看,由于古代生产水平底,容易受天灾影响,稍微有水旱就会造成粮食价格增长,不稳定。

其次是就算是同一年份,由于各地的差异比如产量多少赋税多少杂七杂八的因素,也会造成各地粮价也会有所不同。

还有就是用粮食价格折合,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很不合理。古代生产力底,粮食产量有限,现在在各种肥料和优质良种,科学种植的因素影响下,产量比之前不知道高了多少了,根本不能划等号。

所以,上边那些乱七八糟,可以理解成全是废话。也就是说,我费劲一个多小时就写了一篇废文[突然有点想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