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相許——記廈門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拿什麼去抵禦?庚子新春,國人遇到了這個緊迫而現實的問題。眼前的災難,它不是一個詞,它是來勢洶洶的傳染病,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發白的肺”!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像滾雪球一樣放倒一大片接一大片的人,且無針對性的藥物可治。它是死亡威脅!你拿什麼去面對死亡的威脅?專家和政府勸導民眾:躲起來,躲在家裡,哪裡也不去就是對國家做貢獻。從來沒想到,什麼也不幹就是在貢獻。於是,在這個延長的春節假期裡,在城市空曠的街頭上,是躲在窗戶後面一雙雙焦慮而恐慌的眼睛。

然而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要與疫癘迎面而上,拿自己的專長和生命去抵禦。他們知道這意味著風險和犧牲,但他們義無反顧!為了什麼?沒有豪言壯語,因為他們是醫者,他們知道自己的職業尊嚴,在瘟疫面前,他們要實踐醫者的使命和擔當!這就是全國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最美逆行者”!

廈門跟其他地方一樣,也派出了兩批27名醫生護士奔赴武漢。

第一批17人,有醫生有護士,在大年初二的下午。初二是1月26日,離鍾南山院士說可以人傳人第五天,離湖北省全省春節團拜會第四天,離武漢封城第三天,離中國人最在乎的團圓飯第二天,這一天也是閩南人請女婿的日子。

廈門衛健委接到省裡的通知是初二早上剛上班不久,他們把所需人員的名額分到各家醫院後,是早上9點左右。省裡啟航武漢的專機是晚上12點,所有人員要到福州集合。廈門準備在傍晚5點用專車把人送到福州。17個,上午10點半,各醫院參加人員全部落實。他們是怎麼產生的呢?當醫院把支援武漢的徵招通知發出去後,許多醫生護士踴躍報名,這17個就是從自動報名的人中選中的,全部是主動請纓!所以來得這麼快,你可以理解為他們都不假思索要參戰。而這之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大年初一凌晨,上海136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的消息,已經讓他們想到了自己,他們想的是要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沒有人想要退縮或逃避。更有一名非黨的護士,在微信中對護士長提意見:“都是你們黨員在說要參加,我們不是黨員也要參加。”

只有半天的時間,17個人要從島內外各自生活、工作的地方趕來,在下午5點之前到市老幹活動中心集合。最後一個趕到的是海滄醫院的肖琦醫生,他正在老家龍巖武平過年,接到通知後從武平驅車趕來,他的妻子還懷著五個月的二胎。妻子支持他,孕妻為他送行的照片令人動容。

送別的場面有點忙亂,畢竟事情來得太急促,大家從精神到物質都沒有準備好。有的人還沉浸在與親人擁別的不捨之中,有的發現漏帶了這個那個,還有什麼事情沒交代。儘管如此,每個人的面容都是坦然和堅定的。沒有人報怨,沒有人訴苦,沒有人後悔,雖然他們知道,等待著自己的將是艱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可能被感染,甚至……這時,醫務人員被感染直至犧牲的報導已經有不少,他們面臨的是各種難以想象的考驗。但是,他們從容地奔向疫區。

什麼叫勇氣?什麼叫無私?當人們躲在家裡還感到不安全的時候,請想想他們。

第二批,要10個護理人員。也是緊急招集,從通知下達到集中出發,只有2個小時左右。

因為有第一批支援的經驗,整個廈門醫務界都行動起來了。26日當天,廈門第一醫院的院領導就率先寫下請戰書,為表示決心,他們除了簽名,更在自己的名字上按下鮮紅的手印。然後各個科室,共產黨員,群眾,集體或個人,各種各樣的請戰書送上來,公之於眾。其他醫院也一樣,國有醫院這樣,私營醫院也這樣,醫務人員紛紛以請戰書、微信和其他方式表示,一旦需要,他們隨時聽從召喚。“我們時刻準備著!”這樣的話,在疫情肆虐的時候喊出來,那是要付出代價的。

請戰書上鮮紅的指印,不由得讓人想到了“以身相許”,這是生命的契約!是職業操守與愛心的表白。他們這樣寫,也這樣做!

廈門除了支援武漢,本市的疫情也有蔓延之勢,定點的醫院也需要人,全市從各醫院抽調兩批共77位醫護人員增援,都是叫到就走,沒有二話,如他們在請戰書中所寫,表現出醫務工作者高尚的情懷和職業精神。有一位中山醫院的護士,兩支增援武漢她都要求參加,未能如願,最後去了杏林醫院,滿足了上戰場的心願。

所以,有這樣的基礎,第二批的10個護理人員,在2個小時內出發就成了可能。這中間還有點小插曲,本來挑選的10個人裡有黨員也有群眾,但最終全部以共產黨員出征,就因他們是醫者中的先鋒戰士。

這10個人中,有公立醫院的,也有民營醫院的,多數人是從正在上班的醫院直接出發的,連宿舍都沒時間回。有的雖然早為出征準備了行裝,但行裝放在家裡,來不及回家拿。很多人的日常用品,是同事貢獻出來的,穿的衣服成了“百家衣”。有的人到樓下要走了,還有同事從樓上扔下手套給她:“武漢冷,用得著。”

就這樣,10個人在接到通知的2小時內出發了。曾有帶過兵的人也感嘆,軍人都難以做到啊!

現在,兩批27人的廈門醫療隊都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投入工作。對家鄉的關心,他們的回答是“還好還好”。聽得出來,他們不願意後方擔心,“還好還好”包含了太多的難言之隱。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這裡有多少危在旦夕的病人,有多少等著殯儀館拉走的屍體,有多少繁忙和無序,他們就這樣從美麗溫馨的廈門一杆子插到這裡!危險和困難可想而知。至少氣溫就不能適應,武漢比廈門冷得多,他們帶的衣服都不夠,後來是武漢當地的朋友支援還有家裡寄去,才解決了問題。至於穿戴防護服臉上勒的傷痕,怕要上廁所在工作時不敢喝水的忍耐,都是小小的必修課。他們不願意訴苦,我們唯有祝福和祈禱。

27人裡,年齡最大的47歲,最小的22 歲。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孩子都還幼小,1歲多、2歲多到6歲多的居多。有的出發前才把1歲多的孩子送到父母家。而他們的父母、妻子、丈夫,沒有一個人對他們的行動有異議。雖然他們也為親人擔心,但在災難面前,他們選擇奉獻。護士林俊豪的父母是集美區的農民,母親對只有23歲的兒子說:“你學的知識現在用得上了,國家需要你就去!”23歲,在母親的眼裡還是個孩子,她現在的心願就是兒子早點完成任務,早點回來。他父親則推辭著不要市裡送的慰問金,說拿去救災吧。

他們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人,平凡人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不平凡的精神,這是我們在災難中看到的希望!祝福他們!

(作者系廈門市政協委員、民進廈門市委副主委、廈門市文聯一級調研員 賴妙寬)


以身相許——記廈門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