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难懂的书是什么?

可爱的小无敌


我读过最难懂的书

不是甲骨文

不是各种佛经

不是周易或尚书

这些好歹有译文



去年底去以色列

看到酒店的桌上有本书

拿过来翻

不要说没看懂

就连书的方向都找不准

这么说吧

中国人看书的习惯

现代是书脊在左

文字从左到右

古典的书脊在右

文字从上往下

我看到的那本书是希伯莱文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希文

压根就没弄懂

那本书该朝左翻,还是朝右翻

文字是朝上看,还是朝下看

整个人都蒙逼了



好在我机智

马上就拿出了我的神器

手机上有微软翻译嘛

对着文字开始识别

未遂,微软翻译没搞成

再打开谷歌翻译

也是未遂

两大神器在希伯莱文面前

全都失灵了

更不要说国内的那些手机翻译软件

想都别想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希伯莱书籍的心得体会

印象很深刻

和大家分享一下

后来才知道

那本书是希伯莱文的旧约圣经

请上帝原谅我的无知

人类永远都需要学习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毕大费/文


毕大费


请允许我这个学渣在这里发言。

我读过最难懂的书是“初中地理”。

我永远都记得初中地理老师每次考试都会把我倒数第一名的成绩念出来,然后再加上小时候瘦不拉几的丑丑的形象,于是在地理课上就成了全班同学笑料。



每次地理老师就是不念第一名的成绩也会念我最后一名的成绩,永远都没有超过四十分,有一次三十八分都还是抄的,我其他成绩都很好,最差也是前三,所以地理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我,可是我一次次让她失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老师的一片有意栽培之心。

初中地理真的是我深深的痛,因为初中没学好,所以导致我现在只知道上下左右,什么东南西北一概分不清,全国地图也是这两年才记清楚的,世界地图还没开始记呢。


真的觉得初中地理超级难懂,也不知道人家八九十分是怎么做出来的,难道路痴体质活该学不懂地理吗?


小小的朱小爱


你读过最难懂的是什么书?

在小编回答这个问题时,请大家听小编讲个故事。

小编是个作词爱好者,专门下载了作词软件,创作了一百首词,在我刚进作词软件时和很多小伙伴一样,是小白一个,什么都不懂。

小编看见很多写得好的人,我就开始拜那些写得好的人为师;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拜了一个佛门师父。当然拜师的时候到了师父所在的寺庙里去,去的时候就看见师父那里有很多书;当时师父就送了十多本书给我,小编当然爱不释手。

我读过最难懂的是什么书?现在小编就告诉你们《金刚经》《心经》《般若经》。

还有两本是《四书五经》《梅花易数预测学》,这些都是好书,可是对小编来说像“天书”,呵呵!





梅花润雪


我是不正经的农民许世闯,是河南许昌人,我正在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也许我就是钢铁直男,我觉得难读是是些言情小说,我就是读不懂,也读不进去,上学的时候我记得我同桌一个女孩,成箱成箱的读那言情小说。

2文言文就是很难读懂,要有翻译,和系统的学习,要不然就看不懂,也许自己太笨。

3佛学的一些书,也是看不懂,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太笨了。

不过我可以带给大家农业知识,我是一个不正经的农业人,会跳舞,会蹦迪,会唱歌,可以关注我了,我会加油的


三农一家亲


说起来挺无奈,我遇到的最难懂的书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质量。简单讲一下经过,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要再犯我经历过的错误。


大学时候总会买书,有一次亚马逊还是当当我记不清了,平台举办活动,满300减200,正好有个同学想凑单,我们就合伙买了几本书。我选了一本《古文观止》,准备早上起来去教室读一读。满怀期待地把书拿回来,结果却让我有点失望。

包装没什么问题,纸张也都还可以,字迹也不错。但是当我读完第一篇选文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对劲。看过这本书的朋友应该知道,第一篇选录的是出自《春秋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这篇以前读《左传》的时候读过了,有些印象。可这次再读,我竟然从里面挑出了五处错误,字句、注音都有舛错。这本书我没有再去看,一本书里有一两处出错有可能是印刷排版审稿时的疏忽,但短短两页之间五处错误就让人怀疑书籍是否为正版了。


所以还是告诫喜欢看书的朋友,不要像我一样,贪一点小便宜,最后吃了个亏。如果我以前没有读过这篇文章,那可能就要被这本书误导了。自此以后,我也再没相信过这种活动。支持正版,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负责。

还记得小时候在一个小书店买过一本托尔斯泰的《复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盗版书籍。里面男主人公换了好多名字: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大、聂赫留朵天、聂赫留朵人……虽然现在想一想影响不是很大,但心情总归是不爽的。尤其是孩童阶段看这种盗版书籍,总是有些不好的影响。这就好比去超市买桶泡面,想买康师傅,结果买回来仔细一看,丫的!原来是康帅傅……


待晓儿


我在想生活就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一个书写着自己的故事的书,有一句话这样子说过我看过很多人,听过很多故事,却看不透我自己!

曾经的我看着他人,心里特别厌恶!多年以后成为了我心里最讨厌的那个人。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慢慢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陌生到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以前的自己,踏上社会后,学会带上虚伪的面具,迎合着各种领导和场合,然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

最难读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会微笑着面对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消极的面对。生活还是美好的,毕竟你还要生活


小怪日常vlog


卢梭的《论教育》我觉得最难读。里面虽然有些观点现在看起来并不恰当,但"自然教育"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之所以难读,是因为这本书太注重说理,故事性几乎没有;要读下去,必须静心慢慢来。

第一读卢梭的这本书是在二十年前,我的大学时代,依稀记着读了两天才读了三十页的情景。

建议想读这本书的朋友,在初读读不下去时可以放一放,在有了一定社会经验以后再读,这样对该书包含的思想更容易理解一些。

大学毕业后,这本书我一直没再读,抽时间一定再仔细读一下,应该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小学教育很好玩


那些你以为读不懂的,终有天,你会发现,只要再去读,就一定可以读的懂。

而有一些,你以为自己读懂的,可能这一辈子,你都读不懂,你也不可能读懂。

我曾经读过《百年孤独》,后来我放弃了,对不起,他们家族的名字,我实在分不开,但我知道,如果我再去读,用心的记忆下,就算是不擅长,我也可以分的开。

我曾读《小王子》,我觉得的那太简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后来,当我机缘巧合第三次去读时,当然会那已经是几年后的事了,我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终于明白他写的是啥了。也只需要三遍,简单的说来,其他的我谨省略不言。

我曾读西方十二位哲学家的哲学概论,虽然晦涩了些,但终究能够读下去,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除了尼采之外,我对其他的都没啥印象了,我想,是因为我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思想,便容不下其他。

我曾读雪莱的诗、乔治戈登拜伦的诗,还有泰戈尔的《飞鸟集》,我发现,在那苦涩的古英语中,确实也隐藏着我们汉语不曾具备的美,尽管那些穷经皓首做翻译的翻译家们努力了,可总是差了一点。

我曾为了但丁的《神曲》想去学习意大利语,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零基础学习一门新语言,确实没那么容易,更别说,就算是满满的译文和注释,我也理解不了多少《神曲》,翻译后的美感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而没有欧洲文化作为基础,理解起来谈何容易,好吧,其实我还是挺排斥欧洲文化的。

我曾读《封神演义》,觉得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怎么就能扯了一百多章,后来,我渐渐习得更多的道教知识,学习了很多的古代文化,当我读到第十遍时,我竟才读懂,就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

我曾学习“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不过放弃了,书籍还摆放在书桌上,我却根本没有再去碰,大约是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的研习吧。

我曾读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勒德的分析心理学著作,就好像是突然给了你一把钥匙,打开陌生世界的门,而那个陌生世界,其实就是我们始终存在、从生到老到死的世界。

我也曾开卦推命摆盘起运,到头来,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虚无缥缈还是真有其事,反正郭璞子平他们是那么写的,我也就照葫芦画瓢。

如果真说有什么,愿意让我一直读下去的,或许只有《道德》了,孔子的礼乐太过拘谨,庄子的逍遥我辈所求,而老子道德,对宇宙世界社会以及人的描述,基本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古往今来四海内外,怕是除了佛教相关经典,再也没有能够与之比肩的了。在下不才,空读十年,也就所知一二,没当我在其他领域有所习得时,我便会重读《道德》,便愈加发现它的精妙。

不怕读不懂,就怕明明没读懂,却以为自己懂了。


天涯掌门人


从上大学那一刻起,高等数学就一直是我的噩梦,我现在想一想,好像从来没有读懂过。


作为一个工科生,进入大学校门时,总想着终于结束了艰苦的高中生活,可以放松放松了。

没想到的是噩梦马上来临,首先难以迈过的门槛就是高等数学。

不知道其他人,我总是在每一次考试之前,看到高等数学那些稀奇的名词,古怪的符号,头疼的要死。

应了一句话,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微积分除外。

儿子对数学的兴趣很高,将来计划报考理工院校,并且告诉他,无论如何要把数学扎扎实实的学好。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将来只是做个小买卖,小学的数学知识就够用。

但是,面对未来高科技的竞争,

如果数学拿不下,很难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学数学和高等数学完全是两回事儿。现在想起了还头疼。

我不知道关于高等数学的这样回答,是否符合读书的题意,但是当我看到这个问答的时候,映入脑海的除了高中数学,没有其他。

祝福天下的理工生,好好学好高等数学,学好你们的每一科专业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行学组


现象学。


这本书我曾多次试着翻开,都没读下去。


一句话:完全看不懂。


高中的时候,因为好朋友喜欢读社科类书籍,深受感染,加之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一直喜欢看社科方面的著作,尤其是西方哲学。这本书,是我翻开次数最多的一本,可能是想读出点东西,好和别人显摆。但非常不幸,完全读不进去,原因就是太晦涩,与此相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黑格尔的逻辑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感觉像武侠小说一样,好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