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4件事经常做比吃糖还危险,控制血糖要做到哪几点?4件事又是哪4件?

细说健康事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糖尿病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根治,只有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糖尿病开始时,往往沒什么感觉,都是通过检查出来的。对于糖尿病患者,这4件事经常做比吃糖还危险:

一是吃高热量、高脂肪类食物。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会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吃肉类食物、油炸类食物、动物内脏及动物油等高热高脂肪食物。

二是吃高盐食物。因为钠离子能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加速淀粉或葡萄糖在肠道吸收,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升高迅速,加重病情。平时还要注意减少“隐形盐”的摄入,如香肠、熏肉、鸡腿、午餐肉等。

三是吃高淀粉类食物。吃入高淀粉类食物后,分解成为碳水化合物,进而转化为糖,会加重患者病情。大米、白面以及各种豆类等等,这些食物是淀粉含量比较多的食物。

四是吃得太多,暴饮暴食。一天的食物总摄取量就会严重超标,非但不利于控制血糖,还使得餐后血糖迅速上升,使病情恶化,不利于把血糖调整到正常范围。

控制血糖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选择饮品,远离高糖饮料,不喝酒不吸烟,平时可以选择白开水、茶饮等,也可以自制降糖茶,养生功效更佳。

二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的好坏往往也会影响到血糖控制的好坏。一旦发现自己血糖高时,不要害怕,查明原因,对症治疗,保持正常生活秩序。

三要多锻炼多运动,把运动当作自己生活的重要部份,坚持有氧运动,最好每天走路一万步以上。

四要保证充足睡眠,按时作息,不吃夜宵,不熬夜,起居活动正常。



清新视角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的确是有4件事不能经常做,经常做比吃糖还要危险的。那么具体是哪4件事呢?

1.不吃饭或不吃主食。有些糖友觉得血糖高,少吃一餐或者不吃主食就能把血糖降下来,错误的,这样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严重得不到矫正时可致命。用餐不规律会导致血糖处于波动之中,更不利于控糖,所以糖友们需要按时按量的吃饭。

2.经常放纵豪饮。不建议糖尿病人喝酒,只能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时候,少量饮用。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喝酒,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又容易与醉酒的症状混淆,是很危险的。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并发有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建议尽早戒酒。

3.不喝水。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多尿是多饮造成的,所以应该少喝水。错,糖尿病人不应该限制饮水,饮水不足会促使血糖升高,还容易引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4.剧烈运动。糖尿病人运动要适度,过度运动可引起低血糖,如果剧烈运动,甚至有可能引起心血管突发事件,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后果。因为糖尿病人的眼部血管较为脆弱,切不可剧烈运动。

以上这4件事,糖友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这样才能够健康控糖,防范并发症。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够帮到朋友们,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识我们在下期分享!


糖人健康网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犹如“慢性癌症”。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位于世界第一。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患者的血管受损,出现血管硬化,从而诱发并发症,损害肾、心、眼、神经、皮肤等部位。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这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1、不爱运动

如今,“葛优躺”和“北京瘫”已经成为年轻人休息的首先姿势。

但是,医生提醒:“葛优躺”和“北京瘫”并不提倡,因为这种姿势容易使年轻人骨骼畸形。同时,容易罹患糖尿病。

大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引起的,而肥胖,就是不爱运动、久坐等原因导致的!

运动可以激发胰岛素的活性,但很多人经常不运动,其实每天运动35分钟或者每周运动4小时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2、不爱做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快餐,尤其是外卖!很多年轻人家里的厨房已经开几个月没“开火”了!

然而,我们暂且不说快餐、外卖等食物是否卫生,这些商家经常为了经济、增加口感,用的都是便宜的食材,而在调味料上,多放油、盐等重口味食物!

这样的饭菜,属于不平衡膳食,盐分和油脂往往超标,绿叶蔬菜不足。长期饮食热量超标,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

3、不爱起床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早上不爱起床,爱睡懒觉。这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睡懒觉的人,饮食规律就会破坏,这对血糖的影响就大了!

睡懒觉的人,早餐吃不了,午餐吃的就多,而饱食之后,对血糖的控制很不好,容易升高血糖,长期会导致身体肥胖。

若吃了早餐,午餐吃会吃的少,也会对身体控制血糖产生影响。

4、不爱休息

很多人白天上学或者上班时没精神,一到晚上“小宇宙”就开始爆发了,精神抖擞,总觉得自己不玩点什么,对不起自己美好的漫漫长夜。

于是,很多人睡前都会玩很久的手机,甚至会关了灯玩,这对眼睛是非常不好的!

血糖升高时,最易损伤眼睛的血管,产生视网膜病变,加速病变的速度!

此外,有的人玩着玩着,就熬夜了,熬夜对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熬夜,会破坏生物钟,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还会使血红蛋白带二氧化碳个体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减缓,消耗血糖量减少。

一旦“皮肤”出现这4个表现,最好尽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来了

1、皮肤潮红

照镜子的时候不妨自检一下,如果脸上的皮肤不是因为过敏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的发生潮红,还能明显的看到有血丝,红色成片,就要小心是不是体内的血糖过高了,这类现象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是很常见的。

除了脸部之外,指甲边上,和小腿上也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自检一下看看,如果长期的潮红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导致的了。

2、足部溃疡

长时间体内血糖过高,对人体的循环和神经都有一定的损害,那么一旦有了伤口,也是很难愈合的。

皮肤会经常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如果出现溃疡,可能就会造成足部的逐渐坏死,给愈合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脚上长时间的伤口无法愈合,就要考虑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号了。

3、皮肤上起疱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疱疹,看起来这种疱疹就像灼伤性的疱疹一样,但疱疹的周围无红晕,一般在手指、脚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边缘有这样的疱疹。

单个或者多个的出现,几周类会自愈,但是反复出现,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就得赶紧就医检查了。

4、皮肤瘙痒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常有剧烈痒感,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冬天皮肤比较干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话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导导致的,可能全身瘙痒,也可能局部瘙痒。

生活中,坚持“两个一”,帮助控血糖,防并发症

第一个:一杯降糖饮

日常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自己动手做一杯降糖饮,每天喝,是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白谷丁桑叶茶

教你动手做:白谷丁桑叶茶,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

  • 材料:白谷丁叶、桑叶

  • 做法:

    1、取新鲜的桑叶洗净,晒干,备用;

    2、取新鲜的白谷丁叶,洗净之后晒干,备用;

    3、将晒干的桑叶撕成碎片,备用;

    4、取桑叶15g,白谷丁叶40g,将两者混合均匀,存储在玻璃瓶中。

    5、每次取2-5g,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白谷丁,是我们熟知的祛火消炎的中草药,白谷丁多糖是白谷丁具有降血糖活性成分之一,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

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白谷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并且白谷丁还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中医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日本古书《吃茶养生记》也记载桑叶有改善“饮水病”(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生物碱和多糖是桑叶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第二个:一套“降糖操”

1、原地踮脚

两脚与肩同宽,以每分钟65-75次的频率,反复踮起后脚跟,提起的速度快一点,在最高点停留一下,反复做200次左右,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2、上肢拉伸

双手的十个手指,交叉向上,伸过头顶,上臂尽量夹住两个耳朵,保持十秒钟放下,休息两秒后,反复拉伸上肢,可以向上、向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拉伸,这个动作可以调动原本静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从而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

3、举重

有哑铃的可以举哑铃,没有可以拿一本书或者一瓶水,举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周锻炼两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储存,降低血糖水平。

4、揉腹部

双手叠放在腹部,按照每分钟30次的频率,顺时针按揉腹部,手可以稍微用力,每次三分钟以上,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还可以改善便秘。

通过以上几个小动作,可以消耗能量,增加肌肉重量,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样血糖自然就降了。

坚持做,效果更佳哦!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健康养生课堂


糖尿病,是以血糖指数为指标判断的一种疾病,并且在我们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的确诊以测空腹血糖和饭后血糖两者的指标为准。那么如果确认为糖尿病,“糖友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了。

糖尿病患者:4件事经常做比吃糖还危险

1、剧烈运动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运动确实可以有助于病情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切记不要用力过猛。因为在剧烈运动后,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候并发酸中毒情况。

2、饮食“重口味”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患了糖尿病以后,不能吃一些高糖或者含糖量高的食物,这样会加重病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太过于咸口或者太过于油腻的食物同样要远离,因为这样的食物会让血压升高,增加压力给原本就脆弱的体内的循环系统。

3、抽烟

在患上糖尿病后,抽烟的习惯也最好马上戒掉。因为糖尿病具体表现的就是血管、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的慢性损害。但是抽烟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加大肺动脉压,引起血管脆化,让患者本来就脆弱的身体更加难受,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其他并发症。

4、爱发脾气

对于一些脾气比较坏的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去刺激到他,尽量让其保持平和的心态。因为人在发脾气的时候,血压会极速升高,这时体内的一些激素就会失去平衡状态,血糖也会升高,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尽量保持好的心态,不乱发脾气,对控制病情有好处。

不论男女,皮肤上若有这4种异常,警惕糖尿病!

异常一、皮肤瘙痒

患上糖尿病的第一个信号就会体现在皮肤上,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不适等异常症状。

这多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血糖太高,无法及时代谢,就会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的状态,出汗减少,皮肤因过度干燥而发生瘙痒。

异常二、出现疱疹

这种疱疹看起来像是火烧伤或者是烫伤之后出现的疱疹一样,疱周无红晕,多见于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边缘。

但是不痛不痒,多是单个或多个出现,在数周内自愈,但可反复出现。

异常三、手脚发麻

临床上,40%的病人都会有手脚发麻的情况出现,也是最明显的变化之一。

因为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对血糖很敏感,患者如果一直处于高血糖,就会逐渐损伤神经及血管,尤其是下肢神经,会导致末梢神经病变,出现干裂、坏死,甚至是溃疡。

另外,高血糖还会伴随着脚趾疼痛、灼热感的现象,甚至出现异常出汗,脚趾发白等感觉。

异常四、出汗异常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出现障碍,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异常。

因此,糖尿病患者皮肤多潮湿多汗,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 食一瓜、喝二水、忌三事

食一瓜:

苦瓜

苦瓜确实是,比较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一种蔬菜。有实验数据表明苦瓜提取物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古代文献有记载,苦瓜可治疗“消渴”(相当于现在的糖尿病)。现代临床也报道过,苦瓜片,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率达79.3%。

喝二水:

1、白古丁桑叶茶

白古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同时能调节血脂,养护肝脏,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益。

此外,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白古丁具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将桑叶称为“神仙叶”,中医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应用于临床。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桑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2、金麦须茶

有大量研究表明,金麦须中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皂甙、黄酮、生物碱、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而其中的皂甙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成分。

另外,金麦须中还含有铬这种元素,铬是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可以加强胰岛素功能,使身体内糖分能够很好的利用。

因此,将金麦须泡水代茶饮,可以辅助降低血糖。

忌三事:

1、忌白酒

白酒,会让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

同时,糖尿病患者服药后,白酒会影响到降糖药的代谢,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度。

所以,对糖友来说,要忌白酒,最好是什么酒都不要喝了。

2、忌久坐

有研究显示:每天坐着看电视 1-2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看电视在1小时以内的人高9.2%;

如果超过4小时,这个风险则提高到1.5倍。

所以,无论是办公室久坐一族,还是在家宅的一族,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站起身活动一下,有利于身心健康。

3、忌高盐

日常饮食,最好要控制盐分的摄入。

高盐、太咸的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诱发糖尿病肾病。

饮食上宜清淡,搭配也要丰富,控制好油、盐的摄入,这样既利于控制血糖,还可预防其他慢性疾病。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养生的小虾米



很多糖尿病人有的时候非常的感慨,感觉有了糖尿病,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不能吃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在饮食上需要多注意,甚至比吃药都还管用,但是很多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日常的生活当中,如果这几件事情经常做,那可能是比吃甜的东西还危险。第1件事就是暴饮暴食。医生经常会告诉病人,一定要少吃,每顿饭吃七分饱就可以。而且吃饭的时候以菜为主,少吃米饭,甚至是面条这些面食类的食物。但是有一些病人就是记不住这一点,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暴饮暴食。这样做的后果甚至是吃药都有可能控制不好血糖。第2件事就是锻炼上不注意,往往着急,但有的人可能经常不锻炼,甚至是导致胳膊腿都有一些生硬麻木,但是有一些人却锻炼的过度,这两种极端都不好,都对于控制好血糖没有好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就可以。使身体能够适应,这种锻炼的节奏感是最重要的。第3件事就是经常的不吃早餐。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后果往往会有心慌,甚至是低血糖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危险。第4件事就是经常吃甜的食物,感觉吃点药再吃点甜点食物没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即使说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的很好,这样也不好。

作为糖尿病人来说,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要锻炼身体,再一个就是要多干活,使身体出汗。再一点就是要及时的测量血糖并且用本本记录下来这样。按照医生的要求准时吃药,不能自己随心所欲的减少药量或者是增加药量!


文史大世界


4件事经常做比吃糖还危险?

1.喜欢熬夜、久坐

:熬夜是不好的习惯,若是工作原因不得不熬夜的,一般精神压力也比较大,研究证明精神因素对血糖具有明显波动变化,久坐即是长期不运动,摄入这么多热量,若是不运动、不消耗更容易造成腹部脂肪的增加,肥胖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这样才能像正常人一样保持充沛的精力工作。

2.吃了降糖药不吃饭:有很多降糖药是需要餐后或进餐时服用的,有些患者认为吃多了会使血糖升高,但又想血糖降低,或是吃了降糖药忘记及时吃饭,很容易造成低血糖,低血糖严重会造成大脑神经元的损害,且很难恢复,所以要懂得尽量不要自己发生低血糖,若是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症状一定要马上进食。

3.大量喝酒:大量饮酒对正常人都没什么好处,更别说糖尿病患者了,一是容易抑制糖的吸收,服用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后会快速降糖,产生低血糖风险,再者饮酒会对饮食控制产生影响,1g酒精产生7kcal的热量,并不低,会造成血糖的波动幅度过大。

4.激烈运动:运动应适量、适度,过分激烈会导致血糖瞬时的降低,反而导致血糖应激性的升高,例如同时服用大剂量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诱发昏迷。

控制血糖该做到哪几点?

1.控制热量摄入:如何做到既感觉吃饱了,还保证热量摄入不高?人体的基础代谢是相对一定的,吃够代谢就别多吃了,同样是食物,但热量却大不同,所以我们选择既好吃、热量又低的食物,不就轻而易举地降低了摄入量了吗?学会看食物标签,学会计算热量,是你要学习的事情。

2.适量运动:迈开腿永远是保持健康、保持年轻的不二法则,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运动,长期坚持吧!

3.自我监测、学习:血糖的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光是控制,但不知道血糖水平如何,那岂不是盲人摸象嘛,不要光靠有没有症状来确定血糖是否控制好了,除了监测血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不完全依靠医生,还要靠自己学习糖尿病知识,做好病情监测和记录,也是你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

4.按时服药或胰岛素治疗:当前面3件事情你都做好了,相信血糖会控制得较好,但若发生了意外,你就需要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了,不要抵制,科学的控制总比你自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乱砸好。

我是坚持健康科普的小鋆医生,码字不易,如果能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


小鋆医生


糖尿病已经成为最困扰中国人的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被称为“慢性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1 亿名患糖尿病患者。

一旦患上,很可能要终身服药,或是终身的注射胰岛素。

不想血糖升高,四件事劝你少做,比吃糖还危险!

1、少吸烟

大家都知道抽烟喝酒本就有害身体健康,更别说糖尿病患者本就代谢异常。

抽烟很容易使烟草中有害物质粘黏在血液中,紊乱代谢,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2、少碰酒

酒里含有的乙醇对糖的代谢与人的健康情况有很大影响。

当肝脏正常,肝糖原充足时,喝酒会通过酒精作用,使血糖上升;而当肝脏不好,肝糖原缺少时,喝酒又会阻碍糖分产生,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3、少久坐

研究发现,久坐时间,每额外增加1小时,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便会增加22%。

这是因为,久坐不动的人,其胰岛负担会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另外,长期久坐不动,不但会产生肥胖,还会降低新陈代谢,引起三高。

4、少熬夜

熬夜的人,多半会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

而与睡眠充足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的人,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几率会增加4.5倍!

因此,所以,熬夜、睡眠不足,也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血糖不稳定的人,要做到每晚10点前入睡,每天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生活中,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做好以下几点!

1、多一点茶水

喝水时,可放些小植物,有不错的养生、降糖作用。

白古丁桑叶茶:降糖、延缓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将白古丁、桑叶 二者搭配在一起,制成代茶饮,每天2-5g热水冲泡即可。

众多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关系十分密切。白古丁有广谱抗菌作用,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疾病。

且,白古丁多糖有降糖作用,对餐后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

桑叶,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将其称为“神仙叶””,有补滋阴补血,疏散风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

中医上,将桑叶常用于治疗消渴症,也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桑叶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2、多一点了解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且遗传获得的「易感性」我们很难改变,一旦控制不好,就会造成眼、肾、神经等并发症。

所以,糖友平时该多学习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识,科学控制血糖,认识并发症的身体表现。

3、少一点快餐

如今快餐、外卖盛行,很多人觉得是又方便又实惠的事。

然而,这些食物中,多是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少了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血糖不稳定的人吃了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最好的药,就是自己家厨房做出来的饭!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还是要自己做饭吃更好!

4、少一点压力

压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糖短时间的升高,会使波动大,不容易控制,

压力大也会导致身体的各项技能收到损伤,免疫、代谢等都处于下降的趋势,

很多也都是因为一次压力、上火也诱发高血糖,所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生活余兵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和延缓并发症出现都是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并非是由于过多吃糖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也并非不能吃糖。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些情况的确需要注意的,否则将比高血糖更危险。

4件事经常做比吃糖还危险

1.使用降糖药后不进食

在医院经常会有因低血糖入院的患者,有的甚至已经昏迷,其发病原因其中之一为餐前服用了降糖药或皮下注射了胰岛素,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进食或不进食,这是及其危险的。要知道患者高血糖的生命是以年来计算,低血糖是以秒来计算的,所以使用降糖药后必须要按时进食。

2.随意调整胰岛素用量

有些使用胰岛素降糖的患者会自以为对胰岛素非常熟悉,经常自行加减胰岛素用量,这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如果增加胰岛素后血糖仍偏高还不至于致命,但如果胰岛素过量发生低血糖则会引起致命的严重后果,除了胰岛素之外,其他降糖药物也是如此,所以制定和调整降糖治疗药物方案建议还是交给专科医生去做。

3.吸烟酗酒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措施,且应一直保持在糖尿病整个治疗过程中。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吸烟酗酒,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还会导致血压、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上升,加速血管硬化和斑块形成,更容易出现冠心病、脑梗塞等并发症。

4.久坐不运动

长时间久坐而不运动,一方面容易使体重增加,会使降糖药物作用打折,不利于血糖控制,另一方面容易使双下肢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栓塞,所以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进行适当运动。

控制血糖要做到哪几点?

1.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到控制饮食,定时定量进食,营养素中应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摄入过多,可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

2.适当运动

运动能消耗机体能量,减轻体重,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

降糖药物应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控制无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调整降糖药物。

4.血糖监测

在降糖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血糖监测,以便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风险,更好地调整降糖药物方案。

要想控制血糖需要综合的治疗措施,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血糖控制不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任何一次发生低血糖事件都可能会摧毁之前所有控制血糖的努力,尤其是老年患者。


药师方健


糖尿病患者最谨慎的应该也就是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它们毕竟含有较多葡萄糖,一旦大量进入血液就可能让血糖飙升,不过除了少吃高糖食物,特别是富含精制糖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饮料等)之外,还有哪些事情对于糖友来说最好避免做?它们或许也会对糖友带来严重后果?

①吸烟、饮酒

之所以把吸烟和饮酒放在第一位来说,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较大,对三高患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都是较大的。烟草中携带大量尼古丁,尼古丁刺激身体粘膜,有害成分也会附着在血管壁,促进脂蛋白在血管壁的堆积,会升高血液粘稠度,严重扰乱内分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可能升高胰岛素抵抗,增加心率、升高血压、诱发血栓,还可能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作几率。

也不推荐糖友饮酒,如果到了必须饮酒的场合,如过年过节大家都想喝几杯,这时候严格控量喝,但日常最好戒酒。糖友在服药期间饮酒可能会升高降糖药药性,而且饮酒会抑制肝糖原分解,让原本就比普通人更容易低血糖的糖友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饮酒还可能会堆积脂肪在肝脏,诱发高血脂、脂肪肝,升高胰岛素抵抗,对控糖也不利。

②长期饮食不节制,摄入过多高油高脂食物

虽然高油高脂食物对糖友没有直接血糖的影响,不过如果长期如此很容易造成超重、肥胖,或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症状,这很可能导致原本就负荷较重的胰岛素分泌更多单位剂量,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难以控制血糖稳定,加重二型糖尿病患者症状。还有一部分朋友爱暴饮暴食,看见美食就挺不住嘴,但暴饮暴食照样会成为摄入过多热量、油脂的罪魁祸首,而增加胰岛素抵抗。凡是最好七分饱,对糖友来说,坚持清淡饮食是更好的做法。


③擅自更改降糖药摄入量,胰岛素注射量

很多糖友有擅自更改自己药物摄入量或胰岛素注射量的习惯,比如认为今天自己想吃一点蛋糕,但担心血糖上升快,所以就自己多吃了点降糖药,或多打了一格胰岛素,但往往这样是更难控制血糖的做法,对自己来说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完全不能明确,自己的吸收能力、利用能力也可能每时每刻有所变化,把握不住这个度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低血糖,让血糖波动更大,对身体威胁更严重;还有些糖友觉得自己今天血糖控制还不错,干脆少吃点要,少注射点胰岛素,结果又让血糖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所以,除非是医生同意并且指导了如何改降糖药或胰岛素量,自己绝不要擅自更改。

④不吃主食

很多朋友知道主食是食物中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所以认为不吃主食,吃低糖食物,如蔬菜、大豆、蛋奶、鱼虾就好了,但实际上这样的决定并不科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对葡萄糖有需求,包括糖友,糖友也需要得到葡萄糖保证正常生理、生体活动,缺乏葡萄糖,糖友可能缺乏能量,难以保证正常生活。糖友可以控制主食摄入量,增加主食中膳食纤维摄入量,平稳血糖,但千万不能避免主食的摄入,只要合理服药、注射胰岛素,适当摄入主食,对血糖影响不大。


只有营养师知道


糖尿病,非常常见的慢性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1.51亿人,

相比2015年增加近50%,相当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出现。

根据《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报告表明,

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的“重灾区”,是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

更让人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是一旦患上,不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还要警惕4种并发症!

1、糖尿病性心脏病

心脏容易受到高血糖的影响而发生病变,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糖尿病性心脏病,这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伴随着肥胖,以及血压、血脂的异常。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均会导致心脏健康受损,甚至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2、糖尿病足

一般出现糖尿病的人需要警惕糖尿病足。人的双脚是糖尿病的一个靶器官,如果没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任由血糖快速升高,人的双脚受到影响之后会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的情况,严重时脚趾还容易出现畸形。

3、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也与糖尿病有关,在血糖快速升高的过程中眼睛周围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对视网膜造成伤害。

4、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血糖快速升高的过程中肾脏也会受到伤害,在肾脏功能下降明显后各种不良症状也会找上门来。因此,平时需要积极预防糖尿病,出现糖尿病之后还要定期检查肾脏功能。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控糖呢?4件事经常做比吃糖还危险,要少做!

01、饮食不当

一些糖友在饮食上不加注意,时不时吃高热量、高盐、高脂肪类或者高淀粉类食物,或者每逢节假日或聚餐,就觉得需要“犒劳”下自己,大吃大喝再想法降低血糖,这些做法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血糖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02、运动不当

运动也讲究适量适当,有些糖友从不运动或很少运动,而有一些糖友又运动过量,这都是非常不利于血糖控制的。

03、经常放纵豪饮,少喝水

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喝酒,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又容易与醉酒的症状混淆,很危险。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多尿是多饮造成的,所以应该少喝水。这是错误的想法,不喝水不但会增加血糖浓度,增加便秘等问题的发生风险,还容易引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04、喜欢熬夜

现代很多人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熬夜和睡懒觉对于血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长期睡眠不规律,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增加肥胖的风险,从而加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或加重糖尿病病情。

那么糖尿病控制血糖要做到哪几点呢?4点都很重要!

1. 适当补硒

研究发现,硒具有和胰岛素同样的功能。硒还能增强脂肪、肌肉等周围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在肝脏抑制肝糖原异生和分解,增加肝糖原的合成,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又保证细胞的能量代谢。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高血糖的情况。

补硒可以选择药剂,也可以选择食疗。如选择全国两大天然富硒产地之一安康紫阳所产的紫阳毛尖,其产地土壤含硒丰富,每100g含硒15μg,是一般食物的3倍,而且天然硒好吸收。另外因为绿茶中的多酚活性成分能促进糖的新陈代谢过程,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抵消血液中葡萄糖份子吸收,因此对降低血糖水平有帮助。

2. 保持理想体重

保持理想的体重、体型。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调理。具体的目标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2)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3)体力活动增加到每周250-300分钟。

3.充足睡眠

睡眠太少,神经系统会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调节血糖的激素。经常睡眠不足6小时者,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翻番。因此,除了尽量不熬夜,还应注意睡前别喝咖啡或茶,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4. 释放压力

紧张的工作、生活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体血糖水平会升高,提高能量供应,随时准备行动,这会促使体内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处可去,便会出现长时间的高血糖。所以,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比如每天起床后进行健走、冥想、做做瑜伽、听听轻音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