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我始終認為,一座城市的溫度,來自於歷史與文化的積澱,在人文底蘊和情感流轉中被體現,並不在於這座城有多少高樓,有幾線地鐵,因為帶給一座城市靈魂的,並不是鋼筋與水泥,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


  你會問我,城市真的有溫度嗎?有的,每一座城市,都是人們情感的載體,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精神,這種精神散發出的魅力,就是這座城市的溫度。


  我印象中的肅州,有著繁華十里的現代氣息,也有著古巷深深的故舊深情,屹立在巍巍祁連之下,倒映在泉湖碧波之中,桑蔭四街,春風十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這座城有過無數災難,遭到過戰火兵燹,但是它依舊頑強立於千里河西的綠洲之間,擁抱希望和重生,從未喪失過生機,始終保持著活力,這是否能夠說明這座城市有溫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如同冬日沉靄緩慢而沉重的壓到,在這本應充滿希望和祈願的歲序更替之際,這座我印象中熱鬧而略顯擁擠的城市,忽然被拉進了一種莫名的沉寂,各種真假難辨的消息和流言,無聲的穿過人心,攪動著不安的情愫,一張張藏在口罩後的臉孔和警惕的眼神,讓我第一次發現,這座城市漸漸隱藏了生機。


  而一場沒有硝煙的城市保衛戰,就在這種沉寂中突兀的爆發。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正月初三,長達數天的沉寂之後,(G30)高速公路酒泉收費站迎來了防控戰鬥的第一次戰役——因為嘉峪關、張掖兩市“封城”的流言,隨著兩市部分區域交通管制的實施,在人們心中落下了“實錘”。(G30)酒泉收費站迎來了巨大的車流,有人是“逃難”而來,有人是想借道返家回到親人身邊,更有些本來在外地的酒泉人,認為酒泉也即將“封城”,紛紛返程,加上路過酒泉中轉、補給的返疆人員,小小的酒泉收費站和防疫執勤點立刻迎來了強大沖擊。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擁擠的車流、繁雜的人群,在收費站外匯集,然後不斷向主線延長。


  在這裡進行“阻擊戰”的是酒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泉湖高速公路大隊。這是一支年輕的高速公路交警隊伍,建隊時間一年零九個月,隊伍年輕,民警輔警也年輕,90後民警輔警佔到大隊總人數的百分之七十,這場高強度的戰鬥,是對他們和他們身後這座城市,一次嚴峻的挑戰。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因為肅州區防疫檢測工作啟動較早,泉湖高速公路大隊在全省公安交警全面進入防疫戰時狀態之前,就已經在酒泉收費站設置了防疫執勤點,並且投入了較大警力協助疫情檢測工作,但是在這一波突然到來的巨大壓力面前,一線警力立即告缺。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逐車逐人的防疫檢查及消毒需要過程,重點地區來車來員所需的核查時間則更長,除此之外還有現場秩序維護和群眾的解釋疏導工作也需要人,一批批警力不斷被補進一線陣地,但車山人海面前,防線仍舊四處告急。


  酒泉收費站離市區非常近,不足一公里,從出站匝道駛入肅州路,南北兩向岔道無數,這就意味著但凡有一輛車、一個人未經過檢疫離開收費站,就可能再也無處尋覓蹤跡。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在一線指揮戰鬥的泉湖高速公路大隊大隊長梁平華和他的戰友們非常清楚這道防線的意義:他們的背後是一座擁有兩千年曆史傳承和數十萬人口的城市,他們是這座城市的第一道屏障,一旦有一人一車未經檢測進入城市,這就意味著這座城市裡的每個人,以及這座城市擁有的傳承和未來,都將面臨巨大風險。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汗水在寒風中猶自滾落,年輕的民警、輔警們不斷引導車輛進入待檢區域,出站口廣場的車容量很快到達極限,導致入站口的兩條通道也不時受到波及;在出站匝道口引導已檢車輛駛離的民警因為一直持續做出引導動作,體力不支,暫時被替換下來。


  “腰都快要斷了。”生於97年的年輕民警張智茗回憶那天的經歷,猶自感到無力“疏導、攔停這些平時看起來非常簡單和單一的工作,在那一天變成了最耗體力的工作。”

  他平時喜歡踢足球,體力非常好,連他都覺得自己體力不濟,工作強度之大是顯而易見的。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最難的,是那些一次運載二三十人的大型客車的攔停、檢測工作。這些車石油基地的通勤車輛,一來就是好幾輛。”一個年輕的輔警在一旁告訴我。


  為了對車上工人們進行逐個的體溫檢測,需要將車輛引導至停車區域,然後組織乘客下車,排隊進行檢測。通勤車體積較大,比較佔地方,加上車上一下子湧出上百人,本來狹窄的場地變得更加擁擠。這就需要從緊張的警力中分兵,對下車後無序的工人們進行組織,對照名單進行核對和清點,再引導檢測完畢的工人有序轉移到停車區等待上車。


  這是對群眾組織工作和耐心的雙重挑戰。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不時有人前來和執勤的民警爭論,述說著自己可以免測和優先通過的理由,民警們還要在忙碌中,對這些需要“特殊”對待的人員進行解釋和回答。

  “嚴防死守,不容有失。一人一車,都不能不通過檢測而進入城區,這是底線,也是不容更改的原則。”梁隊不斷向執勤的民警們強調。

  其實,這一直是所有參戰民警、輔警堅持和恪守的原則。

  他們中的大多數生於茲長於茲,他們仰望過鼓樓和南城門、逛過彩虹橋和小西街,雖然看膩了泉湖幽波、聽厭了法幢梵唱、吐槽過老城逼仄的街道,但他們不能接受,沒有了這一切的生活。


  5個小時的連續戰鬥之後,第一波衝擊的威力在減小——人流在聚攏,車流在不斷挪移,雖然工作強度和壓力未減,但收費廣場上的秩序,在公安交警們的指揮下,重新趨於井然,已經波及到主線的擁堵,被一截一截扯迴匝道。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過車4560輛,組織檢測人數14576人,沒有1人1車未經檢測,從這道防線上衝過,肅州區疫情防控戰鬥首場攻堅戰告捷。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沒有歡呼、沒有凱歌,這座城市的入口,漸漸趨於平靜。所有參戰民警的手臂都痠痛難忍,無法擺動,嗓子也全部嘶啞,大部分民警身上的襯衣,完全被汗水浸溼,有個輔警腳趾已經磨破,血不斷從襪子中滲出……


  我問一個參與這場戰鬥的95後民警“你相信一座城市有溫度嗎?”

  他篤定地回答我,有。

  我問,你覺得這座城市多少度?

  他笑了,說這個問題太過深奧他沒有想過。

  然後他調皮的告訴我,可能是36度5,這是保證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他還補充,他希望這座城市每個人的溫度,都是36度5,這樣說明我們成功擋住了疫情。

  ……


  我相信他的話,泉湖大隊建隊至今一年零九個月,對於這座城市來說,是一個新生的“居客”,我甚至相信,在這座城市中,有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支公安交警隊伍的存在,但是這支年輕的隊伍,這些年輕的公安交警,卻已經感受和認同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戰疫一線行:一座城市的溫度——酒泉公安交警疫情防控戰鬥側記(九)


  用五分鐘護送產婦就醫、一次次開闢生命通道、照顧周邊社區孤寡老人、承擔城市學校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參與城市公益,還有那在街頭為救倒地老人的暖心一跪……


  每一次危難之中,他們挺身而出,始終在用行動證明這座城市有溫度,也在無言表達他們對於這座城市的熱愛和赤子之情,書寫下百折不撓、甘於奉獻、奮鬥拼搏、善良包容的暖人事蹟,其實,這不正是這座城市得以保持生命力,度過無數波劫,長久屹立不倒的生命溫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