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鲁迅先生短篇小说《故乡》

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乡》也不例外。

《故乡》描写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农民思想还受封建思想统治,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生活的坎坷、精神的封建统治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两座大山,一点一点将他们压垮。

其中着重点描写的闰土杨二嫂,两个人物的性格反差和生活情况变化,给我极大的冲击力,也让我真正了解到封建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状况

今天我们要重读的课文《少年闰土》,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文中讲述的是地主家的富家少爷和贫苦农民家的儿子相识的故事,即鲁迅和闰土小时候的故事。

初读《少年闰土》,记得是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当时的我和鲁迅先生一样非常向往闰土看瓜刺猹的生活,只觉得很新鲜也很有趣。直到我读完 《故乡》全文,感觉整个人都被闰土的生活境遇压得喘不过气来。

<strong>是什么让闰土这样充满灵性的活泼少年,变成了一个沉默又封建的人?这是本篇文章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初识闰土

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是在他家里要举办大祭祀活动(ps:此处应该是指宗族里的大型祭祀活动,因为30年才轮到他们家举办一次)的时候。

闰土当时十来岁,因为是大型祭祀活动需要准备很多事情,闰土的父亲便带着他过来帮忙。

鲁迅第一次见到闰土,他的模样是这样的: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着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小时候的闰土很怕生。

他来到鲁迅家里帮忙看管祭器的时候,很怕生,但是他偏偏不怕鲁迅(四周都是大人们,两个小孩子可能比较聊得来)。两人只用了半天时间便迅速熟悉起来,闰土跟鲁迅说了很多他生活中的趣事,

抓麻雀、看西瓜、刺猹、捡贝壳……闰土的生活都是鲁迅在四角的大院子里没见过的,令他非常向往,也一直期盼着能够体验一把这样的生活。

只是祭祀结束后,闰土回了家里,鲁迅就再也没能见到他,直到30年后……

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闰土在瓜地刺猹

30年后再遇闰土

转眼间30年过去了,鲁迅家里经历了很多变故,他也开始步入中年。鲁迅这次回老家是为了处理老家的房子的,这次回来他再次见到了闰土,此时的闰土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见到久别重逢的儿时朋友,非常开心:“阿!闰土哥,——你来了?……”

闰土的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嘴唇动着却没有声音,最后神色恭敬的叫了声:“老爷!……”

一时间,鲁迅心中非常复杂,只觉得两人虽对面而望,两人之间却是隔了一道厚厚的,名为“

代沟”屏障。

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鲁迅送别闰土

为什么30年不见,闰土身上会发生如此惊人的变化呢?仿佛就不是同一个人一样,莫非被外星人抓去洗脑了?

腼腆害羞、喜欢捕鸟、捡贝壳的少年闰土,又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仿佛木桩子般的中年闰土的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闰土转变的3个原因

一、孩子多

从《少年闰土》中,我们可以知道,鲁迅再见闰土的时候,他已经是6个孩子的爸爸啦。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

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然而对于闰土这类穷苦人家来说,孩子越多意味着负担越重。每个孩子的吃饭都是一家子沉重的负担。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载鲁迅离开的时候,闰土带着他5岁的小女儿过来帮忙管船,其他5个孩子孩子,想必也开始帮家里做事情分担生活压力了。

为什么闰土家里那么穷,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呢?

在我看来,<strong>首先是因为中国人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其次便是以前没有避孕措施,不是想不生就不生的,难道两夫妻还分房睡吗?最后可能是“人多力量大”的观念,在以前的农村谁家孩子多,说话都硬气很多。(ps:我们这边是这样的)

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二、兵荒马乱

闰土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动荡时期,当时的社会是动荡的。官兵、土匪、乡绅……作为贫困农民的闰土谁都惹不起。闰土将家里种的瓜果蔬菜拿去卖,卖一次东西要捐几回钱,赚不到钱不说反而还会亏本,但是不卖东西又都坏在了地里。

没办法啊,当时的社会中农民的生活是很艰难的,只能咬紧牙根想方设法地活下去。

再加上,一家8口人吃饭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久而久之,闰土的眉头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眼睛也仿佛失去了昔日的灵性而变得浑浊。

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三、思想封建

小时候兄弟相称的两个人,30年后再见。

<strong>鲁迅还叫他闰土哥,闰土却固执的称呼鲁迅为老爷,还让他儿子水生过来给鲁迅磕头。

这三十年的苦难生活,渐渐磨平了闰土身上的棱角,让他变成了只为活下去而劳作的傀儡。尽管闰土心中依然记得儿时和鲁迅相处的时光,但是多年的社会经验,还是让他屈服在封建社会的“长幼尊卑”之下。

没有人生来封建,只是因为那时候的社会种种压迫,才形成了中年闰土封建固执的性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活下来。

鲁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目

旧社会的地主

狂生有话说:

闰土其实只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鲁迅先生通过对闰土小时候和中年的形象对比,把封建社会的模样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小时候的闰土:腼腆害羞、喜欢跟父亲去看瓜地刺猹,下雪了还会支起竹编捕鸟,涨潮后还喜欢去海边捡贝壳、抓跳跳鱼……

中年的闰土: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皱纹,木讷的仿佛是个木头人,还学会了压抑心中的情感。小时候的他不想和鲁迅分开就会躲在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现在即使遇到30年不见的鲁迅,尽管心绪起伏却从不表露出来。

封建社会,让闰土变得麻木,将他的思想封禁起来,磨平了他的棱角,让他只能时刻为了养活一家子人卖命工作。

这便是真实的封建社会的现状!而不是电视剧上宫斗剧中的歌舞喧天、风花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