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明例,善德、正氣強者,瘟疫不敢侵犯!


史上有明例,善德、正氣強者,瘟疫不敢侵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瘟疫中的真實故事,展現了人身上高貴的力量,連瘟疫都要自動退避,值得今人借鑑!

邪不侵正

岷州(在今甘肅省境)這地方,在北魏到隋朝初年,當地民風未開,對“病”很畏懼,如果家中一人生了病,就全家走避開去,結果父子、夫妻互不相顧,一家人不孝不義,人倫孝道、恩義蕩然無存。因為病人無人看養,所以生病的人往往就是死路一條。這種澆薄陋風因為一個人來到岷州而扭轉了,他就是賢能良吏辛公義。


辛公義生於北朝,可說是出身“刺史”世家。祖父辛徽在北魏任徐州刺史,父親辛季慶任青州刺史。然而辛公義早孤,母親學識豐富,親自教導他學習經典史傳。辛公義勤苦多學,在北周很有聲名,以良家子被選入太學,再獲得選薦進入皇太子及貴族子弟專屬的“甘露學”。太學中的平輩很仰慕他的學問,他屢次在御駕前與大儒們講論學問,提出的見解常常讓人刮目相看。

後來,入了隋朝,辛公義被提拔為主客侍郎,得賜安陽縣男爵,食邑二百戶。開皇元年,他受命往江陵安定和睦邊境。辛公義是個允文允武的賢才好官,後來他平定陳朝立了功勳,出任岷州刺史。

辛公義到了岷州,對當地“畏病”的風習感到憂心,對人倫孝義蕩然無存更是憂患,因而極力想要改善不正的風俗。他遣派了一些屬下官人巡訪檢視州中各地,只要是找到病人,就用床轎送到刺史的辦公廳來。辛公義為病人們安置膳廊,提供他們膳食和住宿。

夏天一到瘟病大發時,病人多到數百人,辦公廳裡安置病人的膳廊都住滿了。辛公義就在膳廊親自設了一個坐臥兩用榻,他篤定地坐在那兒,日以繼夜,對著患者辦理公事,累了就在榻上睡著。他所有的俸祿,全部用來為病人買藥、找醫生醫療,他親自悉心地勸導病人飲膳。就這樣被安置在他辦公廳裡的病人全部都痊癒了。

這時,他召來病人的親戚,勸告曉諭他們說:“死生由命,不關彼此之間的接觸呀!在這之前,因為你們遺棄了生病的家屬,所以他們死了。你們看看,我把病人聚集在一起,我自己不分日夜和他們同在一起,如果說瘟疫在人間會傳染的話,我哪得不死呀?何況這些病人們都好了!你們可不要再相信之前的風俗傳說了。”

諸病家的子孫們都感到慚愧,紛紛叩謝離去。後來如有人得病,紛紛都去找“慈母”辛公;辛公會收留那些沒有家屬的,照顧他們。岷州人自此互相慈愛,畏病走避的風俗也徹底革除了。

溫馨提示:《五千年中華文化》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