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紧急,2020年全国延迟开学!学生影响最大,家长一定要看

疫情要预防,学习不能丢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感染人数还在不断攀升!

现在各地已经响应号召,各学校已经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可是长假在家,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

延迟开学只会一心想着玩;

没有学习计划,有的孩子只会玩手机、打游戏打发时间,白白浪费时间;

开学后更是难收心……


但是——

线下停课,并不意味着考试就会取消;

线下停学,并不意味着时间就会停止;

为了不因疫情而影响孩子学业,教育部同时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


疫情紧急,2020年全国延迟开学!学生影响最大,家长一定要看

阅读能力影响的不仅是语文成绩

而且教育部已经发布了新规:

一.985工程和211工程今后不会再被提及和实施,因为它们已被“双一流”建设所统筹(取代)。

二.全国已有23个省份取消了三本,更有不少省市一二本合并,改为本科段招生。

三.全国小学生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小学要学习129篇古诗文;初中已经开始要求整本书阅读;高考卷面字数已经从原来的7000字到10000字,阅读能力要求大大提升。


意味着再不重视阅读,在考场上连题都做不完,每一位小学生都将深受影响!同时,阅读能力还体现在每一门学科!

一个好的阅读能力,能快速理解定理、概念里的意思,也能强化记忆,融会贯通,而能否在考试中快速阅读并理解题目,提炼题干和关键要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速度。

读书这事,开始比选择重要

比起读什么,让孩子开始阅读更加重要!

藏书多,读书少?你家有这种情况吗?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吧


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

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

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疫情紧急,2020年全国延迟开学!学生影响最大,家长一定要看

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


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

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

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

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量”比“质”重要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


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


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


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


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


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