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2020的這個鼠年,應該是我有生以來最安靜的一個年。

幾乎所有的人都宅在家裡,街道上只有零星的幾家大型超市還開著門,裡面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帶著不同顏色的口罩。

過年前貼上的對聯,粘上的福字,直到今天依然在那裡,但是我卻感受不到半點喜慶。

回到家的時候我媽問了我一句,什麼時候這個病才會過去啊?

我一下子怔住了,這是我第一次被我媽問倒。

疫情什麼時候過去,可能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但現在的中國,是真的像是被按住了一個暫停鍵。

被按住暫停鍵的人民


鳳凰網在人間曾經記錄了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倩倩,她的媽媽在一次意外中,感染了新冠病毒。

新年的第一天,倩倩的媽媽停止了心跳。倩倩在微信裡哭著喊“我沒有媽媽了,我沒有媽媽了,我該怎麼辦?”

從此,她的人生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一直停留在11月媽媽過來她家,幫忙做飯,幫忙打掃房間的那一天。

媽媽親手幫她做的橄欖油,她一直保存。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媽媽在調料瓶子下面壓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一個人生活以後要買小包裝的,東西歸類,免得自己不記得。家裡有些東西買重了,用不了是一種浪費。


別煩媽媽嘮叨,日子是要精打細算地過。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可惜,她再也聽不到媽媽嘮叨了,那一張紙條,成了她無數次回憶往事中最溫暖的那一部分。

被按下暫停鍵的孩子,其實不止倩倩一個。

一個媽媽被疑似,隔離了,她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在裡面要乖乖的,聽見沒?聽話啊,你不要哭,聽見沒?


說著說著,她的聲音就哽咽了,而孩子在房間裡面不聽在落淚。

昔日,她可以和女兒一起嬉戲打鬧,可以親親抱抱,但她和女兒之間,隔了一層遠遠的東西。

這是被疫情影響和傷害的人們,可還有另外一群人,在疫情爆發後,一直在忙碌著一件事情。

武漢志願者車隊的張宇順,自從疫情爆發之後,他就在武漢一直在重複一件事情——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每天早上6點半,張宇順都會準時起床,他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往加油站把車加滿油,之後再趕新華醫院,中南醫院、協和醫院、161醫院等多家醫院。

有時候來不及吃飯,他就吃上一碗泡麵解決。“我今天就趁著11點回家拿消毒水的時候,匆匆吃了一碗泡麵。”


張宇順說:“我不是醫務人員,沒有什麼專業技能可以救助生病的人,也沒有辦法去買到更多的防護用品,就希望用力所能及的力量,讓醫護人員在忙碌一天之後,可以安安心心回家休息。”

武科大的一名90後學生付文傑,一直在忙著一件事情——召集物資,他賣房賣車籌了300萬,全部購買了醫療物資送給醫護人員。


為了確保物資能安全送達,他還親自把貨物送到醫院,直到自己染病的那一天才停止。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武漢90後餐飲店老闆娘邱貝文,24小時為一線醫護人員送餐,飯菜的規格是兩葷一素,分量很足。

別人問她為什麼做這種虧本生意,她只是撓著頭說“我想做這個事兒。”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希望我們能夠記住這一個個微小的個體。

不管是因為病毒失去家人的個體,還是努力在發光發亮的個體,他們是人,不是數字。


他們的家人也會流淚,他們也會恐懼,會害怕生離死別,但自從疫情爆發之後,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每一個人的悲傷和絕望,每一個人的善良和光芒,都無法被忽略。

被按下暫停鍵的醫務工作者

醫生是什麼?

醫生是負責救命治人,他們為了保持自己的精力,也會有輪休,也會有陪伴家人的時間。


但自從被按下暫停鍵後,他們一直在不眠不休地工作。

我的一個醫生朋友說,自從疫情爆發之後,他一直忙碌到現在,沒有看到自己的家人,除夕也僅僅只是吃了一頓餃子應付。

河南周口市扶溝縣人民醫院的一線護士劉海燕,她撇下了9歲的女兒,獨自堅守在醫院。

女兒戴上了口罩來醫院看她,她也只敢伸出雙手,隔空抱了一下女兒,就催促女兒趕快離開。


她說“媽媽是個共產黨員,媽媽什麼都不怕,戰勝病毒,媽媽就能回家了”。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河南濮陽支援湖北的一支醫療團隊中,一個醫生簽下請戰書的時候,他的妻子即將生產。


他瞞著妻子,偷偷在請戰書上籤了名,隔天他的妻子就順利產子,而他自己還在前線戰鬥。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我看到過一個不幸感染肺炎的武漢醫生,拍視頻記錄自己的病情,他在視頻說了一句“我現在在想我會不會死掉。”

他自己說這句話的時候沒哭,但我有點想哭。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怕死,是人的本能,但為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他在想辦法記錄和對付疾病,忘記了生死,所以才會忽然之間來一句,不知道我會不會死。

他自己說出來的時候輕飄飄的,但是我卻感到特別沉重。

金銀潭的醫生夏家安說:


醫生看慣了生死,我卻還是禁不住淚流滿面。


我不是為我自己流淚,而是為我的同事,他們不能上廁所,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我們已經做了一個醫務工作者,所能做的一切。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因為丟失一個口罩而崩潰大哭的護士。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一個被感染治癒之後,又重新上崗的護士。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一個自己感染了皰疹病毒,但依舊奮鬥在最前線的醫生。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他說:“輕傷不下火線,新冠病毒沒有幹倒我,更不能被簡單的皰疹病毒打倒。”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都是士兵,但疫情爆發之後,再也沒有退路。

現在“眾志成城,全民抗疫”說得很多了,但不要忘記真正幫我們擋住病毒和危險的,是醫生。

善意是從他們身上一個個迸發出來的,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病房裡面忙碌的醫生,雷神山連軸轉的挖掘機師傅,口罩生產線上站著的工人,給醫院送餐的外賣小哥,千里迢迢把菜送到城市的農夫,是這一點點微光,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光亮。

我們的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


2020年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

九省通衢之地,又正逢春節返鄉高峰期,一個位於交通要道的城市卻選擇了封城。

我知道是不得已而為之,我知道是“封一城,護一國”,但是我在看到武漢現狀的時候,還是忍不住一陣鼻酸。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我從前去過一次武漢,那個時候的武漢,商場里人聲鼎沸,大街上人流如織。


如果是高峰時期的地鐵,可能一次還未必擠得上去。

只是現在的武漢,熱鬧的街上只剩下了零星的行人,像是被按下了暫停播放。好幾個小時過去,也只走過去屈指可數的幾個人。

這座城裡還剩下的900萬人,和城市一起,經歷著無法與外人言說的孤寂與恐慌。

今天是2月6日,也是武漢封城的第十五天。


曾經坐滿垂釣人的江灘如今人際罕至;


曾經川流不息的汪家墩如今幾個小時看不見一輛車;


曾經人流如織的沿江大道如今偶爾才能看到一兩個外賣員的身影......

但我還看到:


農民騎40公里給醫療隊送菜、武漢夫妻24小時為醫院送餐、醫生父子隔防護玻璃打氣、企業主連夜加班,爭相捐贈,一晚上就湊齊了醫院所需要的物資送去醫院......

就是這些平凡的武漢人,默默選擇了堅守。

武漢這座城市,依舊承受著最多的病人,把更危險的疫情關在城門之內,他們自己卻醫療資源緊缺,醫生緊缺,分分秒秒和死神在賽跑......

這是武漢的精神,武漢這整座城市在奮力託舉。

其實,被按下暫停鍵的不只是武漢,作為重災區的湖北,已經沒有幾個城市可以置身事外。


武漢封城的第15天,每個人的悲傷和善良都不該被忽略


城市還在,街也還在,但街上的人,全都藏了起來。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全民高度緊張,所有人都在密切關注著疫情的走向。

往日那些在微博上貢獻笑料的沙雕網友,也一改沙雕本性,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從刷明星新聞,改成了刷病毒新聞。

現在的熱搜,讓我看到了很多溫暖,充滿人性光輝的新聞,但我卻開始懷念它從前的模樣。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或許都不會發現,原來每天刷微博看到的都是明星八卦是一件這麼幸福的事。

我不知道若干年後我們回憶起這場劫難會是什麼心情,但我有努力去回想過17年前的非典。

那時我不過十餘歲,正在上學的年紀。


對於非典的印象,只剩下了學校裡瀰漫許久的消毒水味,和老師每天必定叮囑的一句“勤洗手,要反覆搓洗乾淨”。

我還記得學校給發了一瓶藍色的洗手液,我每次都遵照老師囑咐,在水龍頭底下衝洗好幾遍。

對於非典的記憶,就只剩下了這麼一點。如果沒有刻意去翻閱資料,我甚至不清楚,是一隻蝙蝠引發了一場大難。

再過十年,我們再回憶今天的肺炎,又還能記得多少呢?

昨天,我看到了一個視頻,那是25年之前,街頭的群眾被問到:21世紀的中國,你覺得會變成什麼樣子?


他們都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眼睛裡面充滿了星光,而他們當時的美好願望,都在今天實現了。

十年之後,我們再回顧今天的一切,會是什麼心情?

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像這個視頻裡面一樣,雖然現在的中國被按下了暫停鍵,但我們希望的一切都會實現,我們終將迎來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

到時候我們一起去武漢吃熱乾麵,相約去武大看櫻花,去黃鶴樓遊覽名勝古蹟......

今天,註定只是浩瀚歷史長河裡的一顆塵埃,是歷史書上一筆帶過的一個案例,挺住和熬過去,就意味著一切。

願,這土地上飽受折磨的人民,能早日擺脫病魔,願我們的城市早日重現往日的喧鬧。


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本文轉自桌子的生活觀,更多資訊請關注“哈爾濱家長一站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