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朱祁鎮兵敗被瓦剌人俘虜,回國後卻還能當皇帝?

紅星照耀神州


不請自來。要說明朝諸位皇帝中,經歷最為傳奇的一個,那麼非明英宗朱祁鎮莫屬。

朱祁鎮傳奇在哪裡?傳奇在他同時是明朝的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位(1457—1464年)皇帝,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土木堡之變

明正統十四年,即1449年,北方瓦剌屢次入侵邊境,明英宗朱祁鎮,年少氣盛,“御駕親征”,率五十萬大軍,經山西大同北上,計劃與瓦剌軍在邊境決戰。

結果,當明軍一抵達大同,就接到了太監郭敬的密報,稱瓦剌已經做好準備,兵鋒太盛,建議“御駕”即刻返京。可惜,為時已晚,英宗大軍在班師途中屢遭瓦剌襲擊,山西大同、宣府等要地接連失守,明軍戰敗投降,傷亡過半,明英宗被俘。

因為英宗所率軍隊幾乎都是全國精銳,此一役傷亡過半,留在京師的老弱士卒不到十萬,京師人心浮動,謠言日盛。假如瓦剌此時長驅直入,則帝國處於危旦!

兵部侍郎于謙力排眾議,調集各路軍隊守備京師,人心漸定。進而為了應對瓦剌以英宗為人質要挾的緊張形式,于謙等人以“國不可一日無君”,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即為景泰帝,並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

▲太上皇回朝

自景泰帝即位後,即下令邊境諸將,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用太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於是瓦剌惱羞成怒,揮師攻打北京,最終被明軍擊敗,退走大漠。

瓦剌無法從英宗身上得到好處,攻打北京又不成,於是只能南下求和,以放英宗回朝來換得和平。瓦剌是願意放人了,可是景泰帝和諸位大臣卻並不高興。因為此時距土木堡之變已經一年有餘,明朝這邊景泰帝早已即位,全朝上下都已經適應了新皇帝的作風。

這個時候,前皇帝突然回來,國不可二主,怎麼辦?

要說對權力,那是人人嚮往的,即使是兄弟也不例外。英宗回朝後被景泰帝安排在南宮軟禁,甚至連宮門都要鎖住,食物都是現吃現送,南宮附近的樹木都被砍掉,以防止有人秘密聯絡。

就這樣英宗在南宮驚恐地度過了整整七年的軟禁生涯!

▲奪門之變

人都是有私心的,隨著景泰帝的皇位越坐越穩,他開始想著廢除原先的太子朱見深(英宗之子),換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不免引起非議。結果朱見濟夭折,太子之位空置。

時間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臥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皇帝病重,太子空置,不知道明朝的未來有誰來掌控。

這時候有人想起了軟禁在南宮的太上皇朱祁鎮,開始密謀擁立其復位。在眾臣的幫助下,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登上皇位,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明英宗從被俘虜,被奪位,被強封太上皇,到被軟禁南宮,最終復位再次為帝的經歷到此也基本告一段落了。

從他的經歷中,我們不免可以看出種種巧合,或者天意,還有當時的一些人,一些事,都是他能夠東山再起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幾點:

●運氣

有時候一個人的運氣是很重要的,而朱祁鎮就是一個先期運氣差,後期運氣好到爆表的人。首先,瓦刺為了離間、威脅明朝君臣而沒有殺他,這是最大的運氣,倘若那時候死了,那就一了百了了。其次景泰帝是其親弟弟,英宗回朝後,弟弟雖然將他軟禁了起來,卻沒有殺他,這為他今後的復辟留下了基礎。最後,景泰帝立的太子朱見濟居然早年夭折,帝國無太子,給了朱祁鎮可乘之機。這些都是運氣,都是天意!

●人事

英宗能夠復位,離不開許多人的支持。比如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太監曹吉祥等等,這些人為英宗的復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景泰帝本來好好的身體,突然病重,一下子給了英宗及支持他的大臣機會;當朝太后的默許,也許朱祁鎮是當時最適合當皇帝的人了吧。

●性格

明英宗與景泰帝最區別的一點是,他比景泰帝要狠,這也是他最終能夠復辟成功的原因之一。景泰帝明明能在英宗回朝後秘密幹掉他的,可惜他顧及親情,七年來始終沒有下手。而明英宗復辟後,僅僅一年,景泰帝就去世了(或許有很大疑問),一些當初擁立景泰帝的大臣都被處理掉了。俗話說得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最後,當然,朱祁鎮兵敗被俘,回國後還能當皇帝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名正言順,因為他本來就是皇帝,現在景泰帝病重,太子空置,在帝國迷茫之期重登帝位,在古代士族看來,似乎名正言順,無可反駁,只是苦了于謙等一眾忠誠良將。

世事皆可變,如夢似幻。景泰帝可能從來沒有想到會這樣結局,明英宗可能也從來不會認為自己還有鹹魚翻身的一天!


會跳高的豬


朱祁鎮兵敗被俘後從瓦剌歸來,最終能復位成功,這是必然的結果。

一,朱祁鎮渴望重新奪回帝位。

最是無情帝王家。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中的手足相殘已司空見慣。朱祁鎮被俘囚禁在瓦剌七年之久,他的弟弟朱祁鈺在繼承皇位後早已不念手足之情。為了皇位,朱祁鈺希望自己的兄長,這位前皇帝朱祁鎮永遠不要回來。迫於朝廷上下的壓力,朱祁鈺不得已才派人與瓦剌談判,把朱祁鎮接回,尊為太上皇。但是卻把他囚禁在南宮,時時派人監視。

朱祁鎮在瓦剌已經受盡屈辱,回到京城卻又繼續失去自由。其實朱祁鎮明白,如果不能改變現狀,他終究會死在朱祁鈺手裡。因為他不死,對朱祁鈺的皇位來說,始終是心腹大患。所以朱祁鎮必須反擊,只有重新奪回皇位,他才能逆天改命。

二,投機者需要朱祁鎮復位。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挺身而出,擁立朱祁鈺登上皇位,又打敗瓦剌大軍,保衛了大明王朝,成為朝廷重臣。但是,于謙的剛直不阿卻為他樹敵無數。其中代表就是徐有貞和石亨。

徐有貞在土木之役後,面對來勢洶洶的瓦剌大軍,曾提出遷都避禍之策。此意遭到于謙怒斥,更為朱祁鈺不喜,而後不得重用。

石亨也是京城保衛戰的功臣,但他是個權欲極強之人。他曾舉薦于謙兒子為官,耿直的于謙不為所動,並直接彈劾了石亨,要朱祁鈺將石亨治罪。

此二人視於謙為仇寇,知道只要是朱祁鈺在位一天,他們就永不會有出頭之日,還會被于謙所不容。

加上如張軌、曹吉祥等人,這些人都是前朝舊臣,更是權利場中的投機者,為了個人切身利益,迫切期望改朝換代,成為從龍之臣。

三,朱祁鈺的瘋狂。

為了防止朱祁鎮與自己爭奪皇位,朱祁鈺費盡心機。

如:嚴格監視,不許文武百官探望朱祁鎮,切斷他與外界的所有聯繫。哪怕是與朱祁鎮交往稍微密切的宦官,也被朱祁鈺猜疑為有復辟圖謀,並將之處決。

再如:為廢掉前太子—朱祁鎮之子朱見深,朱祁鈺竟然給內閣大臣送銀子行賄。暗示這些重臣主動提議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以能徹底斷絕朱祁鎮一系爭奪皇位之希望。當然,這件事最終還是辦成了。

等等。

可惜的是,朱見濟早早去世,而朱祁鈺只有這一個兒子。於是大臣希望朱祁鈺另立太子,朱祁鈺開始變得猜疑心重以致暴虐無度。終於有大臣提出要朱祁鎮復位,而且有此意見的大臣越來越多。朱祁鈺忍無可忍,幾近瘋狂。抓捕、嚴刑、處決,一時間,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於是,反對的聲音朱祁鈺的殘酷和暴力慢慢壓制。

四,奪門之變。

僅僅兩年後,朱祁鈺病重,反對者終於等到了機會。

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張軌等人率軍撞開南宮外牆,救出朱祁鎮,隨後共同向皇宮進發。

東華門外,朱祁鎮表明身份,守門將士開門放行。兵不血刃,朱祁鎮進入皇宮,復辟成功。

朱祁鈺垂死之際,得知兄長已經取代自己登上皇位。他說了三個字:“好,好,好!”而後死去。




史文書苑


英宗能夠在外被擄一年和回朝被軟禁於南宮七年,在1457年再次成功登基,經歷可謂傳奇。

這個傳奇的締造,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景帝即景泰帝朱祁鈺自己的太子朱見濟於1453年早夭薨逝,然後景帝自己染病漸重。


這為英宗復辟提供了可乘之機。

如果不是這種客觀條件,要想把在位之君拉下馬,即使英宗是曾經的嫡系正宗,在一干老臣中的心目中威勢尚存,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明史·景帝紀》對此有明確記載。1457年,景帝朱祁鈺染病駐蹕南郊齋宮,大臣請立太子,言外之意就是請復立英宗的太子朱見深,景帝當然不答應。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於是打開被幽閉封禁的南宮,擁立英宗復辟登基:


其次,還得益於“奪門之變”擁立之人如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的盤算、謀劃和行動。


我個人以為,當時景帝對英宗的忌憚頗深,對南宮的防範極嚴,不大可能給英宗提供與外臣暗通款曲的機會。

因此,所謂的“奪門之變”只不過是石亨等人為了自己的前程官運而進行的“非常之舉”,他們故意撇開當時聲望隆盛、炙手可熱的于謙,不過是出於自己的小算盤罷了:

眼看景帝病重,也並無孤子可託,大臣請立太子又不被允許,與其把安排儲君的大權交給於謙等人,還不如撿個現成的皇帝去復辟,自己和一干小夥伴就能成為“擁立大臣”,自然有條件享受潑天富貴。

據《明史·石亨傳》載: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帝將郊,宿齋宮,疾作不能行禮,召亨代。亨受命榻前,見帝病甚,遂與張軏、曹吉祥等謀迎立上皇。

與此可以相互印證的說法是《明史·徐有貞傳》中的說法:



第三,還有孫太后的默許點頭,這樣“復辟”才會“名正言順”。


當初,“英宗北狩”,孫太后下詔立朱見深為皇太子。後來,景帝立朱見濟為太子、廢見深太子之位,孫太后明擺了不同意,但也無可奈何。這時,有機會,讓皇權重回嫡系一脈,孫太后自然同意。同時,作為宮內的最高名義權威,只有得到了太后的同意才算“師出有名”。

“石亨等謀奪門,先密白太后。許之。”(《明史·后妃傳》)


最後,還離不開“太上皇”朱祁鎮的“不得已而為之”。


雖然沒有明確的史料來支撐朱祁鎮早有預謀的論斷,但從他復辟後對於謙等人的手段來看,他絕對不願自甘下塵,他對朱祁鈺剝奪朱見深太子之位和嚴密封鎖南宮、防範自己,肯定心裡是不爽的。

故而,一旦有機會再次翻身,他絕對不會拒絕放過——一旦嘗試過至尊皇權的滋味,傻子才會拒絕天賜良機。

也正如景帝朱祁鈺一般,當初于謙等人勸進,他直接拒絕;當上皇帝之後,再也不願撒手了,以前說好的歸還江山於見深也不再算數,直接廢掉他了事。

這就是專制皇權的致命誘惑,也是古代帝王“臥榻情結”的具體表現。


相關鏈接:

成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根芥微塵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為何朱祁鎮兵敗被瓦剌人俘虜,回國後卻還能當皇帝?”

前有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今有《大明風華》的熱播,著實讓明英宗朱祁鎮火了,也讓大家對朱祁鎮兩次登上皇位有了更多的瞭解。也不得不承認朱祁鎮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俘虜,想想當年宋朝的徽欽二帝,朱祁鎮居然毫髮無損,更奇葩的是還和瓦剌格格結婚生子,到最後被接回國後不久居然再次登上了皇位。同樣是俘虜,為何朱祁鎮沒有被害,安全回國後卻能做皇帝呢?

當年蒙古部落被朱棣打的毫無反擊之力,但是到了朱祁鎮登基後,蒙古部落逐漸強盛起來,領頭的就是瓦剌,他們時常南下掠奪大明邊境,本來這事交給邊關守將就能夠解決的,但朱祁鎮年輕氣盛居然御駕親征,不巧的是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這可把瓦剌高興壞了,於是每次到大明邊關打劫都帶著朱祁鎮,作為長期肉票瓦剌人怎麼可能捨得殺了。

但是,後來明朝大臣擁立朱祁鈺為帝來抵抗瓦剌,朱祁鎮沒用了,留著還浪費糧食,後來大明議和,瓦剌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將朱祁鎮送回燕京。如此一來大明就有了兩個皇帝,於是朱祁鎮被軟禁在南宮,尊為太上皇。然而,朱祁鈺本就無緣皇位,如今朱祁鎮回來了,讓他覺得自己根基不穩,對大明沒有掌控力,於是廢了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幸的是,朱見濟不久卻病逝了,朱祁鈺也一病不起。

在朱祁鎮被囚禁南宮中7年之後,眼看大明江山後繼無人,一些親朱祁鎮的大臣們劈開南宮的門救出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大臣們的擁戴下,朱祁鎮再次當上了大明的皇帝。這對朱祁鎮來說絕對是個意外,也很好的詮釋了什麼是“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大史官


朱祁鎮能復位最主要一個原因,是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夭折,而朱祁鈺自己也突然病重,給了一些野心家機會。而於謙顧全大局不願意反抗也是朱祁鎮復位的重要原因。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由於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僅有兩歲,為了應對危局,于謙等人擁戴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繼位。朱祁鈺對於此時繼承皇位是頗有顧慮的,畢竟這種事情沒有先例,事後自己不會有好結果。而孫太后更是先把朱見深立位太子,才同意朱祁鈺繼位,這也然後朱祁鈺很不安。不過在於謙等人的力推下,朱祁鈺最終還是登基了。

也正因為如此,朱祁鈺對於接回朱祁鎮並不是很熱心。在朱祁鎮回來以後也是直接將他軟禁在南宮,防止和群臣接觸,就是怕朱祁鎮復位。後來朱祁鈺又廢除了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朝中大臣大多也因為擔心擁立朱祁鈺,會被朱祁鎮記仇,對此事予以默認,理論上來說,其實此時朱祁鎮復位的機會不大。

不過朱祁鈺運氣不好的是,不久朱見濟就病死了,而自己也很快身患重病。雖然很多大臣主張復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朱祁鈺一直沒下定決心。武清侯石亨等人見朱祁鈺沒有合法的繼承人,為了搶擁戴之功,於是發動“奪門之變”,率兵攻入南宮,救出了朱祁鎮,並讓他復辟。

在石亨等人發起兵變時,于謙其實已經得到了報告。但是他擔心如果調兵阻止,那麼狠可能引發內亂。為了大明政局穩定,他雖然知道朱祁鎮復位以後自己不會有好結果,還是選擇了放棄抵抗。

此時朱祁鈺重病,于謙也不願意引發內亂因此沒有進行抵抗,群臣群龍無首,只能接受朱祁鎮復位的事實。所以朱祁鎮能復位,是多個偶然因素混合的結果。


不沉的經遠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明朝在孫太后的同意下,于謙擁立朱祁鈺登基當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

1457年,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的策劃下,朱祁鎮經過奪門之變成功復辟重新當了皇帝!朱祁鎮回國後沒有被廢為庶人,而被尊為太上皇,這是他復辟成功的前提!

當時明朝已經有了朱祁鈺,為什麼英宗朱祁鎮回去後還能當皇帝?

一、宦官王振侍寵專權,坑害英宗朱祁鎮

王振並沒有出眾的才華,過人的本事,但是他也擁有別人沒有的長處,那就是能猜透主子的心思,然後投其所好,取得主子歡心!

王振青年時多次考試都名落孫山,偶然的機會他選擇淨身自宮,入宮為太監。進宮後,被分到了太子府,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太子朱祁鎮玩耍,他使出渾身解數,變換各種花樣討朱祁鎮開心,因此朱祁鎮很依賴王振,管王振叫“王伴伴”,以至於朱祁鎮哭鬧時也要王振親自去哄哄,他才能安靜下來,這一點,他的生母都不及王振。

明宣宗死後,王振的情感投資終於得到了回報,太子朱祁鎮即位,王振自然跟著升官,做到掌印太監。官職做到了太監裡面最高的級別,但是王振並不滿足這些,他還想建立軍功!

1449年6月,瓦剌藉機入侵漠北邊境,大同的戰報傳到北京後,其他大臣都憂心忡忡,但是,王振卻心裡暗自竊喜,因為他覺得這是他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王振不斷的煽動英宗,希望英宗能御駕親征,效仿太祖皇帝,建功立業,英宗最終同意了王振的建議。而事實是,英宗和王振一樣都不懂軍事指揮,更別提前線打仗了!

兵部的人明白,此時瓦剌人兵鋒強勁,不適合出兵與其正面較量,但是英宗和王振一心只想著“御駕親征”,別的一概不考慮。

1449年7月16日,英宗讓朱祁鈺監國,王振率領25萬大軍,從北京出發,開始“御駕親征”。說到底,王振僅僅是一個讀過幾年書的太監,又不懂軍事。但是,他又是把持這一切的軍政要務,所有人不得不去聽他的指揮。

最終,英宗“御駕親征”失敗,致使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王振被士兵殺死,許多能征善戰的老臣戰死,明朝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太祖皇帝留下的家底差不多在這一仗為之一空。

二、被遙尊為太上皇,保住了皇族身份,有復辟的機會!

英宗被俘後,明朝的首都北部門戶大開,大同到山海關一線防守盡失,明朝隨時有滅亡的危險,而此時,明朝內部並不知道英宗是死是活的消息,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孫太后的主持下,于謙擁立朱祁鈺當了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並在于謙的組織下,取得了勝利。

而朱祁鈺這邊在帝位穩定之後,他便開始一步步的試探朝中大臣的口風。因為,他想廢掉朱見深(朱祁鎮的兒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雖然大臣有反對的,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朱祁鈺最後還是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朱祁鈺唯一的兒子沒多久就病死了,這讓朱祁鈺徹底失去了希望,而此時的他也病入膏肓,朝中大臣也開始為自己準備下一步的打算。

一年後,瓦刺覺得明朝內部已經有了皇帝,朱祁鎮不能作為威脅大明的籌碼,於是放英宗回去了。回到北京的朱祁鎮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並隔斷他與外界的聯繫。

朱祁鎮比較幸運的是沒有被朱祁鈺設計害死,並且還保留了太上皇的身份,這一點對他來說是復辟的關鍵。一旦朱祁鎮被廢為庶人,他就永遠失去了皇族身份,沒有皇族身份的他,不可能去繼承皇位,那麼一切都將和他無關!

三、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投機分子的擁立

石亨親眼看到朱祁鈺已經病的不輕,沒有幾天時日,他靈機一動,想立一個不世之功,並且,他也不想讓王文動人奪得這樣的立功機會。由於考慮到,朱祁鈺已經生病,太子又早早的死去,現階段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迎回太上皇,才能保住一切,建立奇功。

1457年1月,在石亨的主導下,宮中太監曹吉祥暗中聯絡孫太后,以及聯絡了一直升遷無望的徐有貞,經過仔細謀劃,決定在1月16日晚上營救朱祁鎮。當晚,他們撞開了南宮的牆壁,營救出了朱祁鎮,趁著大臣上早朝的時候,宣佈太上皇復辟,就這樣朱祁鎮重新登上帝位!

綜上所述:

雖然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成為瓦剌人的階下囚。但是,他被尊為太上皇,回國後仍然是皇族身份,而朱祁鈺又因為失去了繼承人,朝中的投機分子見大勢已去,便擁立朱祁鎮復辟。正因如此,他才能夠重新當上皇帝!


秋原歷史


風刀霜劍刁斗寒,胡地風雨愁煞人!一入南宮深似海,未料雲散見青天!明英宗朱祁鎮的復辟,堪稱封建王朝史上的異數,那場發生在563年前的宮廷政變,殘忍而完美的展現了宮廷華衣之下的黑暗、利益、出賣、貪婪和堅忍!

|楔子:胡天六月即飛雪,北望河山又一年!土木堡之戰後,在明朝大臣于謙的強硬的力主抵抗之下,明朝和瓦刺進入了戰略僵持階段。其間,雙方依舊互通消息、時有往來,卻沒有人關注被囚禁在蒙古荒原上的朱祁鎮!


草原的牧草綠了,又黃了,羊群如白雲,雪山倚天如寶劍。一年又一年,朱祁鎮認命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會變成野地裡的一具無名屍首,變成牧草的肥料,默默無聞的死去!

歷史經常會在你絕望的時候給予你莫大的驚喜!還有舒適,比你落入深淵之後,卻能夠再次看到蕩蕩青天來更讓人驚喜!


也先的階下之囚朱祁鎮永遠不會想到,十年後,他會重新回到坐到那張代表至高皇權的龍椅之上,所有推失去的榮光都會歸來!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深夜,英宗舊臣發動“奪門之變”,他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兩登帝位的皇帝。

那麼,作為一國棄子的朱祁鎮,是如何實現復辟的呢?

一、在土木堡傾國之戰中打敗明軍的也先,沒有殺掉朱祁鎮,是所有這一切的前提

1449年,明英宗聽信大太監王振之議,集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北元,被因糧草不濟被也先於懷來城外的土木堡圍殺,王振身死,而大軍精銳盡喪、英國公張輔、戶部尚書在內66位大臣都以身殉國,英宗也成為俘虜!


國不可一日無主!無主則亂!危險之時,于謙挺身而出,擁立朱祁鈺登基為帝,又號令勤王,迅速穩定了局勢!至於朱祁鎮,大臣們的意見是:鞭長莫及、迴天無力、愛莫能助,死了就死了吧!所有大臣都默默地接受了這個現實。皇帝朱祁鎮成為一國棄子!

然而,也先始終沒有殺掉朱祁鎮這顆大明的棄子!為什麼呢?

  1. 明英宗奇貨可居。明朝曾與也先約定,以財物贖回英宗。也先見錢眼開,毀諾背信,意圖以此再次勒索大明,故沒有立即殺掉英宗。

  2. 也先意圖以英宗為質,折辱大明抵抗士氣,瓦解大明的抵抗意志,一舉攻下北京。

  3.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殺掉一國之君是極為不詳之事,也先始終心存顧慮。


至於民間穿鑿附會的什麼英宗安寢之處有龍盤繞、也先意圖殺掉英宗之時有天雷震怒,不足信也!

小結:也先沒有殺掉明英宗,既是利益使然,也是北元殘部始終無力南下中原、硬實力不足所致!


二、明代宗朱祁鈺對權力與政治缺乏最底層的認知,讓朱祁鎮避過了復辟道路上最大的風險

明代宗朱祁鈺是個好皇帝。他是太祖朱元璋之孫、宣宗次子。正統十四年在於謙、孫太后的支持下被擁立為帝!

在於謙等大臣的努力下,大敗挾土木堡大勝餘威的瓦刺精銳,大明得一時之安!代宗重用能臣、勵精圖治,明朝的軍事民事趨於安定,實力漸漸恢復,漸呈中興之相!如果歷史的長河就這樣靜靜流淌,朱祁鈺會成為一個青史大書的好皇帝!然而,朱祁鎮回來了!


也先放朱祁鎮南歸,絕不是良心發現,一是沒有油水可榨,二是意圖以此舉造成大明內亂,瓦刺趁亂得利!

朱祁鈺登基時,已尊英宗為太上皇!也先給他出了一道天大的難題!然後朱祁鈺犯糊塗了!他沒有殺掉朱祁鎮,而是將其囚禁於南宮。

“朱祁鈺,你是個好人”,這絕不是對他的稱讚!那張通往龍椅的路,是用白骨和鮮血鋪就的,那條路上,絕沒有什麼溫情,有的只是陰謀算計、父子成仇、夫妻反目!“斧聲燭影”“玄武之變”,所有阻擋帝位的親情,都被無情地踐踏在腳下!

於是,太上皇朱祁鎮,就這樣安安穩穩的在南宮過了七年!


三、南門之變,在冰冷的利益抉擇前,朱祁鈺成為了利益集團的棄子

景泰八年即1457年的正月十六深夜,大將石亨、太監曹吉祥、大臣徐有貞等率兵馬夜闖南宮,將被軟禁的朱祁鎮救出,前往奉天殿,重新坐上了那張龍椅!此時天已微亮,前來上朝的群臣驚愕少時,接受了這個現實!


他們的選擇,牆頭霜草,輕如鴻毛!


南門之變為何如此輕而易舉?


1、誰也沒有想到居然會有石亨、徐有貞、曹吉祥這樣甘冒滅族大罪、孤注一擲的投機分子,內宮根本沒有防備。

2、此時朱祁鈺病重,而毫無節操的大臣們,在利益與身家性命面前,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朱祁鈺。

3、朱祁鎮原本就是皇帝,帝威猶在,群臣在情感上也能夠接受。

於是,原本等著一杯鳩酒,或是一丈白綾的明英宗,每天都在等著生命終結的日子,卻迎來了意料之外的復辟!得到“太上皇復位”消息的朱祁鈺道:好!好!好!重新回到床上,面向牆壁又再睡下。


是啊,不久之後,他將永遠沉睡下去!

四、正月十六的這場“南門之變”,只有短短的幾個時辰,卻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也讓明朝的歷史流向另外一條長河


1、明英宗復辟之後,以謀逆罪斬于謙、王文等,棄於市,籍其家。一代明臣于謙的人生軌跡,就這樣畫上了一個句號。一個原本可以在明朝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心以家國為念的能臣,就這樣窩囊地死去!憾甚!於少保錯了嗎?沒有!他只是皇權帝位爭奪中的無辜者而已!


2、英宗復辟之後,廢朱祁鈺為郕王。有意思的是,朱祁鈺登基前的爵位就是郕王。大約一個月之後,二月十九日,朱祁鈺離奇去世,走完了短短的三十年人生!以親王禮葬西山,諡曰戾!朱祁鈺有錯嗎?還是那句話:他是個好人,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3、復辟有功的石亨、徐元玉、許彬、、曹吉祥等人,因功得榮華富貴!驟得高位,人心膨脹,在朝中橫行霸道,甚至發生了差一點動搖國本的曹石之變。大明朝政日漸不修陷於混亂,派別黨爭日趨激烈,明朝的統治危機由此加劇!


結語:一襲黃袍輕如許,兄弟鬩牆究可哀!朱祁鎮的復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心、照亮了宮廷,照得人慌亂不安。


這場宮廷之變,有個小細節讓人思之心寒:正準備上朝的朱祁鈺聽聞宮前鐘鼓之聲,應驚問:莫不是于謙謀反篡位?


皇位倒為輕,痛哉於少保!帝王心術,寒涼至此!


大約六百三十五年後的正月,北京有雪,雪覆萬物以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權謀算計,皆無所尋!惟留故宮紅牆黃瓦,殿堂靜穆,立於雪中,萬籟俱寂!


脂肪故事


明朝歷史上明英宗朱祁鎮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傳奇的皇帝了,他兩次登上皇位。第二次是登上皇位是通過發動奪門之變取得的,當然不發動兵變他也是皇位的有利爭奪者。

土木堡之變後景泰皇帝朱祁鈺登基

土木堡之戰明軍慘敗明英宗朱祁鎮成了蒙古也先的俘虜,面對皇帝被俘的不利局面為固守北京,孫太后將郕王朱祁鈺扶上了皇位史稱景泰皇帝。此時的明英宗朱祁鎮就被動的成為了太上皇,然而時局如此他沒有選擇的權力。

以于謙為首的固守派最終將也先打敗成功的守住了北京,而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成了沒有用的俘虜。為了和明朝搞好關係,明英宗朱祁鎮就被也先送回了明朝。景泰帝朱祁鈺當然不願意接受明英宗,可形勢逼迫他不得不將明英宗迎回。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將明英宗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讓他老老實實的做太上皇。

為鞏固皇位景泰帝廢黜了太子朱見深

景泰三年朱祁鈺將大哥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廢黜,並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推上了太子位。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深到了6歲就去世了,景泰帝為此備受打擊太子之位就這樣空了下來。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大將石亨卻決定聯合徐有貞、曹吉祥發動宮變復辟明英宗朱祁鎮。其實從當時的形勢看即便是不發功宮變朱祁鎮也很有機會拿到皇位,畢竟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而他身後無人承繼皇位。兵變成功後的朱祁鎮拿到了皇位並將郕王朱祁鈺軟禁起來,不久朱祁鈺就病逝了。

景泰帝朱祁鈺去世後也經歷了諸多的波折

首先是朱祁鈺死後被葬在北京西山,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死後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其次朱祁鈺被朱祁鎮以“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的評價被奪去了帝號。

當然這一切都是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反攻清算,直到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景泰帝朱祁鈺才最終被平反。朱見深雖然曾被景泰帝廢黜了太子之位,但他並沒有計較自己叔叔的這一行為,還是最終下召恢復了景泰帝的稱號也讓他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認。

朱祁鎮失去皇位是自己的錯誤決策導致的,再奪帝位也是順時勢所為,只能說天道輪迴,而他也成為了明朝幾百年中最獨特的一位皇帝。


秋雨魯北說歷史


明朝是一個很有趣的歷史朝代,這個由朱元璋開拓,他的子孫耕耘的朝代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註定要有濃重的一筆,這個朝代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最為勤奮的可能就是崇禎,除了先祖皇帝,崇禎之前的皇帝無一不在消耗這個朝代的運氣。朱祁鎮皇帝就是其中之一,這個朝代的皇帝其實很多都被“閹黨”玩弄著,沒有辦法,這個由明朝祖皇帝創造性地利用宦官建東廠,是希望能夠利用“內官”限制朝廷大臣這些“外官”,他的兒孫們沒有一個能玩的好的,朱祁鎮就是不但沒玩好,還被坑得很慘。

明《玉堂叢語》記載:“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這是一個在歷史上兩次稱帝的人,實事求是地說,朱祁鎮在九歲繼位,在當時內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和張太后的輔助下,當時國家發展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一派繁榮景象,在這位少皇帝十四歲開始,輔佐他的“三楊”開始陸續辭世,直到他十九歲,“三楊”中的楊溥也去世後,太監王振就走上前臺,太后在世的時候還拿朱元璋祖製出來訓斥王振不要干預朝政,可是他們都熬不過年輕的王振,這個靠自宮進宮伺候太子朱祁鎮的人終於要展示他的抱負了,可是奇怪的是皇帝朱祁鎮對他言聽計從。

失去帝位的“土木之變”

北元殘部一直對大明是稱臣朝拜,作為天朝的歷代皇帝都要對他們進行賞賜,因為賞賜都是按照人頭進行,為了騙取賞賜,作為太師的也先就虛增人數,多的時候就達到3000人,而當時主管的太監王振對此不滿,就下令減少賞賜數量,也先及其不滿,就藉口帶兵襲擾明朝邊境。按說王振也是為了朝廷利益,做法沒錯。但是他看到這些稱臣的朝貢者膽敢如此,就鼓動皇帝出兵,並且要御駕親征,於是這個皇帝在王振的鼓動下熱血噴張,在無兵的情況,胡亂就近湊了二十萬人就出徵了,在走的時候,還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同父異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監國。由於王振在出兵之後遇到大雨以及糧草問題,朱祁鎮要退兵,卻還要滿足王振的面子要求繞道王振的老家蔚州,就這樣一來二去的耽誤了時間,被聞訊追來的也先 包圍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最終全軍覆滅王振被殺,朱祁鎮被俘。

朝廷聞訊大亂的時候,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第二年朱祁鈺改元年為景泰,此時,所有人都認為朱祁鎮完了。

在此期間,明朝在於謙的帶領下,在軍事上多次和也先對抗,作為前皇帝的朱祁鎮在此期間受盡屈辱。

返回都城的先皇帝

在朱祁鎮被也先做為人質的一年裡,這個作威作福多年的皇帝,終於體驗到了傳說中被擄的宋“徽欽二帝”過的生不如死的日子,他的此次被俘虜的日子被朝臣稱為“北狩”,當也先在他身上沒有沾到便宜的時候,於是提出了議和,景泰帝收到消息,就象徵性地派了楊善等人前往查探,誰知道楊善乘機將太上皇接回來。

那朱祁鈺也不願意讓位,僥倖活命的朱祁鎮就被軟禁在南宮,這個時間是----七年!

幸運之神再此幸臨

本來被軟禁南宮,自己的孩子朱見深被弟弟的孩子朱見濟代為太子,這個“前皇帝”已是萬念俱灰,可是,這個太子朱見濟卻因病死了,緊接著,朱祁鈺也病入膏肓。

就在這個時候,王振的親信曹吉祥以及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開始密謀幫前皇帝朱祁鎮復位,他們利用早朝的機會,簇擁著朱祁鎮來到朝堂,宣佈復辟!百官對曾經的皇帝沒有牴觸力,於是跪拜萬歲!這個過程,在歷史上被叫做“奪門”之變。所謂奪門之變,過程基本是這樣的: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控制了長安門,東華門,這些人將南宮大門撞開,攙扶著朱祁鎮趕到奉天殿,這個百官入朝的地方,當守衛堵門不讓進入的時候,朱祁鎮大喊“朕太上皇帝也”!於是成功進入!

令人覺得好笑的是,前皇帝這樣強行登基,他的弟弟現皇帝還在當皇帝,當復辟“帝”,清理完于謙一干人之後,才宣佈朱祁鈺廢為郕王。從正月十七到二月初一,這個大明朝是兩位皇帝同時在位,千古一絕。

朱祁鎮之所以能夠重新稱帝,是因為支持他的一干人沒有在於謙當權期間得到紅利,但是他們卻擁有權力和機會,這也是這位皇帝的造化吧!另外,奪門之變雖然冤殺了于謙,但是確實解決了當時由於朱祁鈺病危造成無人繼位的政治危機,這一點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河東一粟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親率二十餘萬明朝精銳盡出,討伐犯邊的瓦剌也先大軍。但就在這場本該是勝負可知的戰役之中,有著當時世界上最為精銳,裝備了大規模火器的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這樣的軍隊的明軍,卻遭遇了滑鐵盧一般的潰敗。

此戰之中由於所託非人,明英宗朱祁鎮將決策權委於王振。而改變行軍路線,糧草運輸不及終於讓明軍在土木堡完敗。不僅二十餘萬精銳損失殆盡,而且連英國公張輔、戶部尚書在內66位大臣都以身殉國,至於明英宗朱祁鎮本人也被俘虜。

這樣的潰敗之下,京畿告急,大明危殆!而作為君王,朱祁鎮自然是罪魁禍首,更為人可恥的是在被瓦剌人俘虜期間的所作所為。由於他的身份,瓦剌人很快便想到了奇貨可居的道理。希望能夠利用朱祁鎮叫開宣府、大同城門,進而攫取戰略支點。身為皇帝的朱祁鎮才是更是彰顯了自己的漢奸一面,在面對宣府、大同守將時親自叫門。

好在,兩城守將堅守不開,才不致於局勢潰爛。而瓦剌在經過三天的攻打紫荊關後,兵鋒已至京畿之地。時勢造英雄,此時的大明朝堂之上,徐有貞更是提出南遷避禍,但于謙卻站了出來,敢議南遷者當斬!

大明王朝也迅速的確定了主戰的策略,郕王朱祁鈺成為新君。一場北京保衛戰也由此展開,在各地勤王軍相繼 到達、于謙用人不疑、調撥有度之下,大明王朝終於轉危為安。瓦剌也先也在明軍的追擊之下,狼狽而逃。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已經被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朱祁鎮作為太上皇、俘虜,都在瓦剌生活。

而在一年多後,由於備受明軍打擊,瓦剌希冀能夠放歸朱祁鎮。在於謙的勸說之下,明代宗朱祁鈺才選擇派人前往瓦剌,朱祁鎮也由此迴歸。但此時的大明,皇帝早已是朱祁鈺,他也隨即被幽禁南宮,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幽禁生活。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鈺病重。此時的朝堂之上人心思變,最終在獲得孫太后首肯,曹吉祥、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時隔八年再登皇位。而關於為何一個被俘之人、丟盡了大明榮光之罪人,還能再度為君,其實原因不難解釋。

第一:朱祁鈺的病重、無合法繼承人

作為時任皇帝,朱祁鈺在景泰八年,只不過30歲。但是人生無常,就是壯年的朱祁鈺彼時已經連祭天都已經難以履行,病入膏肓來形容並不為過。最為致命的一點就是,朱祁鈺僅有的一子,朱見濟也是早夭。

因此能夠承祚的也只能是兄長朱祁鎮一支,朱祁鎮、朱見深;另外一隻便是爺爺朱高熾一隻,當時王文便主張立襄王之子。

但是冊立襄王之子,存在的問題是有違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畢竟身為大宗朱祁鎮一脈仍有子嗣,以小宗僭越大宗,顯然是有違禮法的。

這一點,即便是于謙一眾大臣,也都支持冊立廢太子朱見深為繼承人便是明證。

“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子孫。”

第二:朱見深年幼

景泰八年,廢太子、現沂王朱見深年不過11歲,並不能親自署理政務。反觀而朱祁鎮則青春鼎盛,顯然就時局而言,對於投機者徐有貞、石亨、曹吉祥而言,甚至對於孫太后而言,朱祁鎮毫無疑問都是最優選擇。

第三:根深蒂固的正統論

在封建社會,正統論可謂是最基本的準則。得位要正,承祚要正,身份要正,雖然朱祁鎮被瓦剌人所俘虜,更有漢奸行徑,在為人上被人不恥,但對於禮法傳統而言,這並不能影響朱祁鎮的正統地位,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生在羅馬的人一直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