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軍事擴張咄咄逼人。短短几年之內,全世界共有10個國家落入蘇聯勢力範圍或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南越、柬埔寨、老撾、南也門、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尼加拉瓜、格林納達、阿富汗。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當時,蘇聯擁有比美國更龐大的核武器庫,在常規武裝力量上也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西方主流觀點也認為蘇聯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這個勢頭,東西方仍然會長時間共存。

而里根則是第一位認為蘇聯將會垮臺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在1980年的總統選舉中,里根就高調批判蘇聯,將蘇聯稱為“邪惡帝國”,預言蘇聯遲早會成為“人類歷史的灰燼”。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與前幾位美國總統的緩和政策不同,里根仗著美國的軍事科技和經濟優勢,主張強硬的與蘇聯直接對抗。經過情報分析,里根確認蘇聯處於嚴重的經濟停滯,把舉國之力投入到軍事上,註定是飲鴆止渴。他認為蘇聯最惡劣的是“與人類歷史的潮流相背,抹殺人民的自由和尊嚴。”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和羅斯福總統一樣,里根信奉“唯有實力才能贏得和平”。既然蘇聯經濟已經捉襟見肘,里根就針對性的在以下三個方面對抗蘇聯。

軍事上,里根大幅度增加美國的軍事支出,掀起新一輪軍備競賽,使冷戰表面化和激烈化。將美國的國防預算從1981年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3%增加到1986年的6.5%,迫使蘇聯將更多預算投入到軍事領域。1983年3月,里根又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宣佈美國將在外太空部署導彈防禦網,打破美蘇之間的核平衡。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美國還在西德部署了100多枚“潘興”導彈,10分鐘就可以把核彈頭打到莫斯科。公佈一系列大規模擴軍計劃,雄心勃勃的把海軍擴充到600艘軍艦,重新啟動了被卡特政府取消的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項目,大量生產“和平衛士”洲際導彈。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外交上,廣泛支持第三世界的反蘇力量。從阿富汗到波蘭,從尼加拉瓜到安哥拉,美國向世界各地的反蘇組織提供武器和援助。並把中情局人員派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訓練當地的反蘇游擊隊。

1986年裡根發佈國情諮文《自由、地區安全和全球和平》,認為蘇聯在1970年代末期的擴張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無法鞏固其勢力範圍。美國將以“低烈度戰爭”的方式積極與蘇聯爭奪第三世界,推翻第三世界現有的親蘇聯政府。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1983年10月,美國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動7000多人,武裝入侵格拉納達。最終美軍以輕微的傷亡推翻了格林納達的親蘇聯政府,宣告“勃涅日涅夫主義”的破產。這是自從越戰以來,美國首次對外重大軍事行動。美軍吸取了越戰失敗的教訓,速戰速決,乾淨利落的實現了作戰目標,重整了越戰後美軍低落的士氣。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美軍入侵格林納達


在經濟上,里根禁止美國和盟國向蘇聯輸出高科技產品,切斷蘇聯與西方之間的科技交流。1980年代初,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邁入信息化時代,而蘇聯卻遠遠落後,缺乏進入信息時代的技術積累和人才,硬件上無法制造質量可靠的芯片,軟件上也沒有高效運行的程序。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里根還說服沙特和歐佩克國家增加石油產量,拼命壓低石油價格,大幅度減少蘇聯的外匯收入。其中沙特的石油日產量由不足200萬桶猛增到900萬桶,這導致國際油價的全面下跌。1985年世界油價是每桶30美元,到1986年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暴跌到每桶12美元,蘇聯的石油經濟損失慘重。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美國在軍事、外交、經濟上的一系列組合攻勢,讓蘇聯難以招架。計劃經濟的失敗、石油外匯的減少、龐大的軍事開支,使蘇聯無法對美國的軍備擴張做出反應,不得不放棄勃涅日涅夫的路線。

當時,蘇聯已經將國民生產總值的12%(實際可能更多)投入到軍事上,對岌岌可危的蘇聯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再加上陷入阿富汗泥潭和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災難,蘇聯內部的不滿情緒也越來越多。蘇聯的體制只是靠燃燒自身來維持,總有一天會把自己燒光。


里根稱蘇聯為“邪惡帝國”,出三大招不放一槍就搞垮蘇聯


一般來說,歷史學家都認為里根在1980年代初採取的強硬策略和對蘇聯的各種攻勢加快了蘇聯體制的崩潰。1985年,在多年的經濟停滯後,新上臺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決定尋求更加激烈的改革方式,最終蘇聯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