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基层老师,怎么看待现在开始的“县管校聘”改革?

小刚哥说教育


任何改革都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就这项改革而言,个人认为利大于弊。其一,县管校聘真正实现了行家里手式的交流互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二,实现了教师身份的大转变,城乡间的互换有无促使教师进一步笃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自觉不自觉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其三,让教师跳出固有的一校一地的教学阵地,真切感受城乡间的差距,进一步激发自己献身教育的情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应用到此我觉得亦很恰当。


作文岛


原本教师是教育局聘用,人事关系绑在学校。虽然聘用协议也是三年一签,但工作是相对稳定的铁饭碗,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一样,只要老老实实上班,踏踏实实工作,师德和工作考核合格,不违纪违法不出重大事故,那么都会续聘,基本就不存在解聘风险,违法乱纪的才能由教育局处理,哪怕和校领导吵个脸红脖子粗学校也没权力开除教师,铁饭碗就是此意。即便一直以来教师收入不高,还是有许多人图个稳定工作来从教。教师如果要去其他学校,只有两个途径,竞岗考试和调动。

现在改一改,理论上来说教师不再与学校绑定,把所有教师都成教育局的人,学校仅提供岗位由教师自由竞争上岗,于是理论上来说教师到县内任何一个学校任教都可以,所有教师变成流动的不与学校绑定,以实现教育均衡,这个逻辑就很奇怪,如果教师真的变成自由流动的,必然会造成最优秀年轻的教师在城镇学校扎堆,只可能让教育不均衡更加严重。并且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具任何可操作性,一个学校原本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运作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教研系统甚至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要进行长期的磨合才能较好运转,如果每次都全部打散了重组,学校还能不能正常运转,还能不能开课都成问题。

于是落实下来以后就要大大简化以具备可操作性,以浙江省为例,各地到最后基本就是学校领导干部不动,工勤不动,老弱病残孕不动,只对正常工作的一线教师进行主观程度非常高的竞聘。这就很玄学了,如果按照编制数设置岗位,那么各个学校就都会聘任自己学校的教师就都都不动了。于是有了一个生硬的规定——必须只设置编制数的百分之多少的岗位数,也就是必须淘汰百分之多少的教师。于是这个政策最终就成了莫名其妙的淘汰一批教学一线教师的政策了。

至于教育法规定的不能无故随意解聘教师的法律条文怎么办?地方政府有办法,推出自己的解释,宣布不服从调剂到偏远的山沟沟里为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服从组织安排定为师德不合格,作为解聘理由。如果不服,向竞聘小组反映,向县里反映,但不得上访……(但规定就是县里出的,县里按照市里来的,市里是根据省里指示的)于是最后就成了学校借机掌握对教师的生杀大权,这一政策极大加强了学校的权力,强行要求学校百分之多少教师淘汰,直接就是砸了一线教师的铁饭碗,于是每一次竞聘其实就是在一线教师之中挑一些不善于搞人际关系的倒霉鬼或者领导不喜欢的刺头调走、待聘或者解聘,尊师重教成了个笑话,竞聘场面只有斯文扫地一地鸡毛,各地竞聘的方式不外乎演说、投票等方式,靠的多半是人际关系,和教师职业技能业务水平关系很小,甚至比以往某些按学生成绩排名的养蛊学校更无厘头,人为制造教师之间的不团结,逼着人搞小团体自保,一边把各种心底的恶都给激发出来互相争斗告发抓辫子。至于什么城乡教育均衡完全是鬼话,把一线教师解聘一批,或者把落聘的教师调到乡村里能促进教育均衡才见了鬼了。

真想要均衡,早就有一系列的举措,加大原有的支教制度规模和补贴力度,同时完善竞岗(选调)制度,平调公开化,在工资待遇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优待吸引优秀城镇教师挤破脑袋主动过去啊。本来这几年正是支教制度进一步深入扩展实施的时候,却突然来了这么一遭。前些年教育部提倡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轮岗到薄弱学校以促进教育均衡,并给予各种倾斜扶持,这是没毛病的,但不知怎的搞成了这样。

现在这种扭曲的县管校聘如果长久下去,但凡有别的出路,稍微有两把刷子的教师都会考虑去做别的——把教师最重要的铁饭碗砸了。既然都不是铁饭碗,还不如去私立学校或者找个公司上班或者搞辅导班,收入还高还不用受这份气,老实教书不擅长搞关系的则逐渐被这规则淘汰掉,最后留在教师队伍中的,就是那种圆滑擅长钻营搞关系又没什么本事的。我不知道这是部里颁下的规定还是各地省厅市局集体曲解了部里的意思,总之落实到县里的状况是各地鸡飞狗跳鸡犬不宁,联想到前些年对私立学校的大力扶持,于是我不禁怀疑这个政策是不是想要用“冷暴力裁员”的方式把一线公办教师逐渐赶到私立学校去。


书亦或为情寄


今年我们这儿已是第二年,明显变化,校长说话更硬了,老师更听话了,没有一个敢炸次的了。很好的改革,越改奴隶越多,越改越没积极性。伪改革。一切不愿提高教师待遇的改革都是耍流氓。中央三令五申,基层我行我素。宁叫驴吃草,不愿加草料。学生5000人的食堂竟然年年亏本,学校绿化树每棵6000元。一个价值观铁塑12000元。夜自习每节课5元。我问你,这能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用户338025918529


县管校聘的积极作用

国家相关部委制定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文件,指出到2020年左右,要在全国推行推行县管校聘制度,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对于广大教师来讲是一个关乎教师利益的大事。

从制度制定的初衷来看,目的是在于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学校人改变成为现在的系统的人。在县域内合理流动,有利于把现在的铁饭碗变成聘任合同制,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县管校聘以后在公办的义务学校老师和校长,不再会有一辈子在某一个学校工作这样的事情了。有利于多劳多得。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薪资分配模式。

关于县管校聘的几点思考

虽然国家在制定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教育的长足发展,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地方性差异比较大,城乡差异也比较大,能县管校聘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新问题,新情况,也值得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去深思去考虑。



师资不足问题如何解决?

实行县管校聘以后,教师可以在校内和跨区域可以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分配模式。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前一段时间广西在教师招考过程中出现了无人报考,因为大多数岗位可能是比较偏僻的农村小学,由于待遇环境等,很多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也给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农村片农村小学的师资如何解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都追求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各方面比较好的学校去寻求更好的发展,这都无可厚非。从人的基本需求来讲,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面对农村师资不足,教师流动性强,这样的困境如何解决?实施这项制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带来的农村教师严重短缺问题。



学校如何 聘任和解聘?

实行县管校聘以后,教师在区域内可能进行流动,流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有学校要聘任你。可能教育教学水平,师德表现优秀的老师人人抢着要。还有各方面环境和薪资待遇比较好的学校,人人争着去。一些城区学校可能门庭若市,农村学校可能无人问津,好学校挤破门要进。

在这个过程中,谁有决定权?是学校的校长吗?那么有人会说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可能走后门儿托关系,我要进好学校。这对所有老师来说,都是想走的路子。校长如果有这么大的权利,是否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的。把任人唯贤变成了任人唯亲,不能把学校搞成了校长的利益小团体。



中纪委近年来披露的很多贪官,违规处理决定中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为他人在职务晋升过程中提供便利。这个便利说起来简单,其实背后的利益,那么我不说大家可能更明白。如果校长有过多的聘任权,用谁不用谁都校长说了算,这样的权利是否有些任性。如何让这样任性的权力受到制度的约束,可能也是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问题。

有了聘任肯定就有解聘在合同期内,由于老师的表现教学成绩等等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可能有一部分人就会被解聘。解聘怎么实施?会不会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末位淘汰制。曾经有些地方,实行教师末位淘汰制,有些校长不愿意得罪人,把这样的权力推给了所有的老师,让老师们相互之间投票来决定淘汰谁。那么这样无疑增加了老师们之间的矛盾以及让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化。解聘的老师去哪里?有人说去农村,那么农村教育如此下去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吗?所以关于聘任和解聘。如何实施,如何考核?确实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老教师如何聘任?

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已逐渐进入社会老龄化。5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在学校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实行县管校聘以后,我想更多的学校管理层肯定都会愿意聘任能上课,能代班的中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教师,谁来聘任?他们的去向应该去往哪里?总不能全部都安排到后勤岗位,有多少后勤岗位能消化完吗?如果说搞一刀切,全部解聘回家,这也不合情理。

我们每个人都要到老的时候,他们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的明天。我想搞不好可能会伤了这些人的心,动了谁的利益谁都不愿意。他们也想工作待遇好,离家近。但是有些时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离家近的学校人满为患,离家远的学校没人去,这样的矛盾又如何解决?

结束语:改革就是推陈出新,改变不合理的,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但是也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希望每一位同行都有自己满意的归宿!




汇智坊


第一,培养更多的贪腐分子。校长权力这么大了,谁还敢对校长说半个不字。于是助长了校长的贪污气焰,一个跟着一个学,最后全县校长都成了贪污犯。

第二,培养一群杀人犯。校长有了权力肯定排除异己,更给其他校长打招呼,使得异己无校可去。没了饭碗,异己老师唯一可做的就是杀。那校长肯定是第一个,捎带他的全家,抑或平时给此老师穿小鞋的,也在被杀之列。


顶哥说


效果不好。

今年我们这边刚好实现了校长聘任管理。由校长来聘任学校的专业老师。每个学校的老师心里都很紧张,我会不会被新来的校长所聘用?没有聘上的话,我要去哪里教书呢?

这样一来,教师队伍就出现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另外一个新的校长一来必然带来他熟悉的。校长都喜欢用他用顺手的那一批人。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小团体。有的教师就会感觉被排斥在外。对学校的稳定不好。


血液中的微分子


县管校聘就是扯淡!本来我家离学校很近,你让我去离家几十公里的学校上班,怎么去?有班车吗?骑电车能到吗?开车给油钱吗?生活方便吗?孩子谁管?

生活不便能安心教书吗?


无欲则刚af


没说我们学校是试点,但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校长直接聘老师。校长开会就说了,想在这的在这,不想在这的,爱去哪去哪。其他的变化暂时还没发现,但校长的权利比以前大了,那些校长看着不顺眼的平时爱说实话的,今年直接都聘掉了,会阿谀奉承的,都成了学校的栋梁,以后恐怕连个敢说实话的人都没有了,谁也不想落聘。身为教师,为自己感到悲哀,工资高低不说,还整天一套又一套的整治人,校长聘教师,哪谁又聘校长呢?


Angel176599719


县管校聘改革的出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于十年之前就提出过的教师合同制!可能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实施步骤上更加具体,但其目的是一样的——打破事业单位教师行业的铁饭碗,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一线教师面对这种改革,其实按正常人思维来讲都会感心酸,当初从事这一行业,主要就是看上了这个铁饭碗,现在铁饭碗要被拿走了,谁在心理上能坦然接受?但在心酸之余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身在改革大潮中的一线教师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谋划。在我看来有如下出路:

一、原职任教

纵观大多数人事制度改革,由于人员数量众多这一客观条件,在落实的时候一般不会一刀切,相反会非常的人性化,比如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样潜移默化,能让改革阻力降到最低。所以,已经在编的老师不需要杞人忧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

二、因力择岗

教育制度改革彻底落实时,由于编制可能会被取消,教学人员没有了编制的约束,在选择岗位时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更好的学校,或者符合自己切身利益的学校去任教。

三、谋求突破

对于奔着教育事业安稳的人来讲,不断深化的改革,必将打破这种安稳。那对于有能力,有信心的人来讲危机也是机遇,既然没有了铁饭碗,何不换一个更好的饭碗。无论是考取其他工职还是进入薪酬更高的私立学校,其实都是可以的。

教育制度改革,人事改革是必然趋势,是被时代淘汰还是成为弄潮儿,其实都要看自己!


广陵回响


“县管”怎么管?是只管校长的任命吗?“校聘”怎么聘?是由校长负责任用教师吗?这好像没错。那么校长有财务权,现在又有人事权,谁来监督呢?历史经验证明,没有监管的权力很危险。这个校长是向局长一人负责还是向全体教师负责?关键问题是这个校长是怎么来的。跑来的吗?他可能只对一两个人负责就行了,县长和局长。这学校基本上就是校长的私人学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