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努力學習僅僅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嗎?

賀宇宇


要按部就班讀到大學是由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教育大概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讀大學就是學校教育部分,是大多數人能夠取得的教育,它又絕對不是影響人生的唯一教育。根據各人的經驗,思維,選擇不同,人生所經歷和收穫都會各不同。但歸根到底,大部分人對於國家的根本意義也是作為一個生產力而已。所以,時常想起對自己好一點人生才滋潤。


皓樂媽


如果努力學習僅僅為了考個好大學,那麼大學畢業後還要不要學習?

如果努力學習不僅僅為了考個大學,那麼學習的目的究竟該是什麼?

繆老師認為,學習努力學習絕不僅僅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努力學習這件事情,是貫穿終生的,是由內而外驅動的,而不是由外而內不得不做的。一個人,只有從心裡愛上學習,才能不斷向上擊穿,獲得豐盈的人生。

當然,考上好大學,能為人生增光添彩,還是毫無疑問的。

一、努力學習為了考上好大學,對嗎?

你有沒有跟孩子說過:孩子,你要努力學習,將來上個好大學,才能考到好大學。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孩子,學習就是痛苦的,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將來上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

的確,作為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升的路徑並不像富貴之家的孩子那麼寬闊。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資源、那麼多的機會,甚至博得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都是難上加難。所以從現實來考量,為了考上好大學而努力學習,也不能算錯。

在過去幾代人的觀念裡,似乎這兩句話都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於血脈中的。我們認為,人生是一條線: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好人生,一步錯步步錯。所以我們特別喜歡用這種外部的條件作為孩子學習的目標。

客觀的來說,學習努力是過程,是因,學習成績是呈現,是果。而不管哪個階段,好的學校,大多數是看果,而不看因的。我們更應該看重的難道不該是因嗎?

二、取得好成績,有內在動力更容易

同樣的工作任務,為什麼你只需要半小時完成,你的同事一個小時也幹不好?僅僅是工作技能上的差別嗎?同樣的學習任務,為什麼有的孩子完成的又快又好,有的孩子完成質量差,速度也慢呢?僅僅是學習能力有差別嗎?

答案是:不一定!我們人類之所以是高級動物,是因為我們有情感。從我們的日常情緒當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情感的存在。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是擁有情緒記憶的。

一件事,如果是不得不做,我們的情緒記憶裡面充滿著焦慮、不安、憤懣;一件事,如果是從心而發的喜歡去做,我們的情緒記憶裡面充滿著快樂、興奮、好奇。

這也是近代教育學,越來越強調內在學習動力的原因。只講內在學習動力,多少有點抽象,咱們再深一層,聊聊探索欲和好奇心。

基本每個孩子小時候對於世界都有探索欲,都有好奇心,越是強調外在的目標,越是對孩子進行思想禁錮,就越容易消解掉他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保護好探索欲和好奇心,有效的激發他們自己對於學習的慾望,抱著樂觀的心態去學習,成績基本不需要你擔心。

三、考上好大學,然後呢?

從小用考上好大學當做努力學習的目標,就不得不在大學畢業面對一個問題:從現在起,還需要學習嗎?

現實生活中,繆老師見過太多固定性思維的人,他們在大學畢業之後不再學習,在30歲左右的年齡,特別容易碰到職業瓶頸。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既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願意承擔更換職業的風險。

與此相反的,是那些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他們享受學習,走入職場之後,他們依然在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他們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擁有明確的自我規劃,不容易被外部世界所綁架。

總之,考上好大學,的確是一個目標。但它絕不是唯一的目標,而且從促進努力學習的角度來看,也絕非最佳答案。作為父母來說,做一個不斷學習的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激發孩子的學習內動力,才是更好的方案

繆老師妙筆生花


學習,是世上第一等好事。學習之益處,首先在於增長知識。人生一世,總不能做井底之蛙,對廣闊世界的認識,正是從學習中來。並非人人有機會行萬里路,那麼至少還可以讀萬卷書。學習是獲取知識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楊絳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入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如此便捷,遠勝過世間最文明的老師。

學習使人忘憂,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儋州,自言,“此間居無室,食無肉,病無藥,食芋飲水。”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堅持與兒子一起抄書,讀書。南宋詩人尤袤曾說“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

學習改變氣質,糧食能夠強壯人的肢體,書籍可以健全人的精神。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人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可以改變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學習,能夠再潛移默化中涵養人的心志。董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言無味。”人要不學習,時間長了就會變俗。堅持學習,多思考,多寫字,則俗氣日消,雅趣日長。蘇東坡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就是學習改變氣質的最好詮釋。

學習可以興家,學習,不僅是個人進步的階梯,更是家族走向興旺的起點。清代嘉慶年間,禮部尚書姚文田的書房裡題寫著一副對聯“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曾國藩天資不高,出身耕讀之家,家中世代務農。從一個鄉下小子一躍成為進士,翰林,他正是通過讀書學習,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一品大員後,曾國藩在家訓中說:“吾不願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遠在京中做官,曾國藩總不忘寫信回家,督促幾位弟弟和子侄們讀書。正因為如此,曾家百餘年間人才輩出。


中農服和順豆豆小妹


考大學只是過程,不是終點。

有人把上學比作乘車再適合不過。

“如果把大學比作一列火車,清華北大是軟臥,其他名校是硬臥,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專科是站票,成教是擠廁所的,其實,到了目的地,沒有人在乎你是怎麼來的,只在乎你能幹什麼”。

雖然,人生的路很長,但大學層次決定了未來的起點,名校與普通院校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也許大家在高考前水平和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可四年不同的環境,差距就不再是高考分數可以彌補的,他們之間不僅差的不僅僅是思維能力,更重要的平臺能夠提供的資源。

大家先看下面的這組圖片,這張圖片是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大咖們雲集烏鎮,把酒言歡,談笑風生時留下的。這張名為“烏鎮萬億飯局”的照片更是刷遍了朋友圈。因為這些聚餐的大咖們的身價加起來超過了10000億人民幣,大家注意看右邊的表格,其實他們還是一群學霸……京東的劉強東是宿遷高考狀元,美團的王興是保送進的清華,小米的雷軍在2年內修完了4年本科學分。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社會現實,在社會頂層的精英人才中,成功並非偶然,平臺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努力的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很多同學抱著一種思想“考上大學就已經解放了”,殊不知,真正的競爭現在才剛剛開始。我經常會對自己的學生講“名校的學生要比高中更加辛苦”,大家要做好思想準備。

努力學習,在該拼搏的年齡不要選擇安逸,至少現在的你們還擁有選擇的機會。希望你有能力選擇一所好的大學,有能力選擇一份好的工作,有能力選擇一種你想要的人生。

我是錄優寶,專注高考升學規劃,歡迎大家關注、轉發,一起討論高考升學相關問題





錄優寶誌願


我們都追求平等的教育,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的平等教育,更優質的資源肯定是服務於能夠更好使用他們的人,所以大學一定是有區別的。普通大學和985大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下面講3個區別。

1. 教育資源不同

教育資源主要是教師、圖書資料、國際交流機會等,985高校的教師不乏有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國際知名教授等,而普通的大學的老師可能就沒有那麼好的學歷背景了,也不是說這些老師就一定比高學歷、背景好的老師優秀,但是整體上的差距還是有的。

大學更多的是自學,而自學就一定少不了圖書資料,以中山大學為例,四個圖書館的館藏紙質圖書多達600多萬冊,而一個普通大學可能就勉強上百萬冊,有網友可能會說書不在多而在精,但是現實就是廣州大學城其他高校的愛學習的學生不得不到中山大學圖書館借用圖書。

最後一點是國際交流機會,就算是在同一所985大學,A學院有很多機會去國外頂級高校交流,而B學院卻少有這種機會,更不用說普通的大學了。國外交流的機會不僅讓學生長了見識,還開了眼界,非常豐富人生履歷。

學習氛圍對讀書的影響有多大,不排除有少數同學能“出淤泥而不染”,眾人皆醉他獨醒,但是正如作家清歡說:“在中國,有2000萬大學生,在假裝上課。”。雖然不管是985大學還是專科學校,“逃課、通宵、打遊戲、混日子、混學分”的現象都屢見不鮮,“60分謝天謝地,70分感天動地”更是很多學生的心聲,但是,985高校對學生的畢業要求還是很高的,很多985高校都是作弊就不給學位證,學分不達要求不給畢業,每年因為荒廢年華、不務正業而畢不了業的學生還是不少的。早上7點多在圖書館門前排長隊,食堂裡做作業,宿舍集體拿獎學金和保研,這樣的現象在985學校同樣有很多。所以說,不是說985學校所有的學生都很優秀,也不是說非985學校所有學生都不優秀,二八定律在這裡同樣適用。

3. 社會資源不同

講到社會資源的差別,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張雪峰老師的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很多500強公司都說不看重學歷,但是你去看看在清華北大招生的是哪些公司,在齊齊哈爾大學招生的又是哪些公司。985大學生一畢業就比其他大學的學生多了很多好公司的面試機會,這裡不是“公平不公平”的問題,而是資源分配和成本的問題,正如某個公司HR所說:我們能在985高校招到更優秀的學生,為什麼要花巨大的成本去給一些面試成功概率低的人機會呢?很多非985大學的學生想要進入優秀公司的途徑是內推,也就是因為你足夠優秀,所以你的985高校同學把你推薦進公司。

考個好大學有多難?

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多達975萬人,一本錄取率每個省各不相同,但是大概在10%到30%之間,而重點一本學校的錄取率就更低了,所以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但是,當你看到985高校跟普通高校的學生的平均工資時,當你看到別人家境優越仍然拼命學習時,當你看到工作後重新自考讀大學的人越來越多時,你就會知道,你的努力很值!

一個985高校的文憑不代表你的人生就一路順風了,一個普通大學的文憑也不代表你就低人一等了,重要的是上進心、保持學習的心以及追夢的心。如果你聽到別人說讀書沒用,那麼想想自己是否在別的方面特別突出,不要盲目聽從;如果你即將高考,那麼仔細思考自己的未來,機會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如果你已經大學畢業,那麼不用氣餒,保持學習、努力上進。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純屬個人觀點,歡迎一起探討,並轉發給需要的人!


衡水中學劉老師


有幸參與回答,以下是我的薄見。


我們努力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個好大學。


龍應臺曾對她兒子安德烈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說,“今天,你給孩子的最危險的建議就是:去學校,好好唸書,考個好大學,然後找個安穩的工作。”他認為這個規則已經不能適應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了。


《銀河補習班》中,馬皓文問兒子,“你有沒有想過,長大要幹什麼”,馬飛說,“清華北大呀”。馬浩說,“清華北大隻是過程,不是目的”。



其實不管是清華還是北大,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個短小的過程,並不是目的。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子女送進一流大學作為他們的生活目標,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進入了大學就不再努力學習,因為他們努力學習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在大學裡瀟瀟灑灑地度過了四年後,踏入社會又開始變得迷茫,因為工作不會站在原地當他們去認領,即使找到工作,工資也差強人意。



在這個信息快速更迭的時代,我們的確需要努力學習,學習學校教授的基礎知識、生存技能,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努力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高考只是起點,大學不是終點。



努力學習是為了讓自己將來變得更好,讓將來的自己有更多的選擇,獲得更大的自由。考個好大學只過程,只是途徑,不是目標,好大學可能為將來更好的自己營造更優越的平臺。



生活中的三兩事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考個好大學重不重要?問這些問題其實並不無聊,因為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覺得讀書沒用,或者把讀書當兒戲,純粹是為了混文憑、混日子。今天,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考一個好大學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其實,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用的教材很多時候大同小異,這也意味著所學知識的內容與難度並不存在天壤之別。經濟專業的學生都要從微觀經濟的供需關係曲線學起,英美文學專業的同學也都要讀莎士比亞。

我認為,優秀大學和普通學校在學習上的關鍵性差異,不在於“學什麼”,而在於“怎麼學”—— 學習的方法和過程,有時真的很不一樣。

同一個知識點,普通學校的學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練幾道習題,淺嘗輒止;名牌大學的學生卻可能通過教授講解、小班討論、課外研究、文獻閱讀、論文撰寫等多種方法,很深刻立體地消化一個知識點。

總之,如果你是一位正在高中讀書的有志青年,如果你想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如果你還有些迷茫,對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懼,那麼,請你現在開始努力讀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向上拼搏,無論成功與失敗,你拼搏的過程就是你改變自己人生的過程。無論你最終考入什麼學校,只要你努力,總會是你能達到的最好的學校。這樣你的人生就無悔這十二年的拼搏了。


智能化弱電助手


01我們永遠活在程序之中

你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在問:“你活著是為了吃飯,還是你吃飯是為了活著?”“你希望自己以後的生活是主動選擇,還是被迫謀生?”

很多人把這一輩子過成了觀光式的,一路上了大學,工作,談戀愛,結婚,買房子、裝修,接著生孩子,養孩子。你會發現我們永遠活在程序之中,沒有樂趣,也不喜歡,更沒有成為專家。

所以,如果努力學習僅僅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那麼,之後呢?工作,談戀愛,結婚,買房子、裝修,接著生孩子,養孩子,不需要努力學習了嗎?



02跟著“好大學”來的,還有更多責任和義務

很多父母和老師都告訴我們:“考上大學就好了,考上大學就輕鬆了。”這句話要是放在30年前,也許是真的,但是現在,在這個知識氾濫、大學生湧如潮流的時代,考上大學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當你進入大學,一開始也許你會感覺大學生活的確比較輕鬆,精彩。但是越到後面,你會發現大學課程的規律,前兩年是讓你進去好玩兒的,過新鮮體驗的,都是一些基礎課。可是,如果前兩年的基礎沒打牢,後面的路可能就不那麼好走了。

我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到成長帶來的責任。而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當作別人的責任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成長得非常慢,他永遠在懷疑,永遠在排斥,永遠在挑剔。因為他是在活給別人看。所以,如果學習僅僅是為了考上好大學,那麼,那些與之而來的責任和義務呢?它們去哪兒了?



03 大學可以畢業,學習卻永遠不會畢業

人生時時需要學習,處處需要學習,工作中需要學習,生活中也需要學習。假如你能活80歲,進入大學的,你才走過你人生的1/4,那麼,接下來那麼長的路,你不通過學習來獲取能量,怎麼走得下去?

很多人經常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沒有意義。人生就是不斷地面臨問題,解決問題。人生就是“學習,工作,娛樂”三者的結合,你就專心地去做好你應該做的事情,儘可能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有句古語說得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你隔天不學習,就有可能被別人拉了十萬八千里遠了。“比你厲害的人不在於他們有多厲害,而是他們比你厲害,卻依然比你還努力!”所以,大學可以畢業,學習,卻永遠不會畢業!你的競爭力,藏在你的學習裡!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啟發!關於“學習”,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明月。閱讀寫作學英語,健身畫畫寫手帳,喜歡心理學!希望在文字中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相逢!且逢且關注!

在下明月


當然不是隻為了考一個好大學,這只是高中老師俗套的說法而已。

在這句話裡,好的大學代表你有更高的能力,配得上更高的生活質量,能結識更優秀的人,獲得更優質的資源。

但是好好學習也不是就為了考個好大學,學習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它能代表你的能力。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是需要學習的,做生意需要學習,自己創業也是。不是隻有狹隘的考試成績。

考大學後面還有考研,有很多人會選擇考研,那你為什麼要考研呢?還不是想證明自己,給自己爭一口氣。到一個更高的平臺上,過上高配的人生。

誰不向往外面的天空,有多少人想出國留學,難道就只為了鍍一層金,更好找工作嗎?如果是這種想法,那他很大程度上不會如願。與學歷相比,能力更受面試官青睞。有能力的人從來不會因為學歷不好而不被重用,前提是你要在自己的領域非常優秀。

而他們也很大程度上會選擇其他的方式補上自己的讀書債,比如自考,比如MBA,沒有人想被一份不漂亮的學歷掩蓋住光芒。


那個騎輪箱來的蜜兒


我們努力學習當然不僅為了考個好大學,當然上好大學和世俗認為的成功還是有些距離的,馬雲不是名校畢業,照樣也成功了。但是如果他不上大學,他就不會有這樣的成功。這大概也可以解釋他為什麼要參加三次高考。

梁曉聲曾說:“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家庭背景,沒有所謂貴人相助,這種情況下你還要上升,靠什麼?幾乎只有讀書,花錢最少,全憑自覺。”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你改變命運的最有效方式。

一張高校文憑,不一定能讓你掙很多錢,成為人生贏家,但是它卻能讓你免於跌落谷底。

中科院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發現越貧窮的地方越認同“讀書無用”:

在村莊貧困層的認同度有62.32%;

農村中間層的認同度有37.24%;

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最高。

而你再看看那些高層次的人,他們可能會說讀書無用,學歷不重要,但是去查查他們的子女,你就知道了。他們從不會讓子女過早開始賺錢,反而會創造一切機會讓子女接受更好、更多的教育。對他們而已,讀書當然不是為了學歷,但是讀書卻是他們自我提升、自我成長的過程,是精英複製的一種方式。所以,他們通過讀書、接受教育,留在了上層社會。

可悲的是,無數底層人還以為讀書真的沒用。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說過的一段話:

社會上有一股奇怪的風氣,不少話語者宣稱大學生太多了。或是說焊工掙得比畢業生多,以此來證實讀書無用。

而這種短視的騙局,終將破壞我們的未來。

有人說:“北大畢業又怎樣,還不是也有賣豬肉的。”

是啊,北大也出了個賣豬肉的陸步軒,可你不知道的是,靠著賣豬肉,他身家已經過億了。

同樣是賣豬肉,差別為什麼這麼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