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顾总在他的办公室里

张聚恩/文

今天是顾诵芬院士(我们航空人更愿意亲切地称他顾总)九十华诞!

我在狮城遥祝顾总寿比南山!

我从1992年末自洛阳调到北京,有幸来到顾总身边,接受他的领导与指导。从我国远景机概念研究起,到多轮航空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制订;从多个重大项目的论证与实施,到开展国际航空科技合作;从集团公司的科技工作,到中国航空学会的有关活动;退休后,仍有机会在集团公司科技委这个平台上,以一种特别的工作方式,在他直接领导下继续从事航空科研工作。屈指算来,已经28个年头了。事业奋进,时光流逝,我对他的了解日久弥深,对他的敬仰之情也愈益厚重。

在近70年的奋斗生涯里,顾总为我国装备发展,奉献了全部才智,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创建了飞机气动设计实用计算方法。他是著名的航空科技专家,领导完成了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与试验;他在该领域的实践与成果,奠定了我国战斗机的设计基础。

他是具有世界声望的飞机设计大师。他完成了新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飞机—歼教1的气动布局设计,完成了初教6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他主持研制的歼8系列飞机,是中国空、海军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主力战机之一。20世纪末,他领导沈阳、成都飞机设计所和当时的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现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同开展新一代战机概念研究,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个方案,提出牵引性战技指标体系及关键技术,为此后的新机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他是我国航空战略科学家,他以非凡的眼光,审视世界航空装备与技术的发展规律与趋向,组织和推动了多轮航空科技战略和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许多全局性、开拓性的重大建言建议。其中,多数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认可,并付之实施。2002~2006年间,在我国大飞机重大专项的论证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提出建议的核心内容被中央采纳,直接促成了该专项的确立。近年来,他还主持领导了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军用航空装备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未来军用航空装备技术发展指出了方向,研究成果上报后,获得中央领导和军委首长的重要批示。

除了直接推动我国两代战斗机和大飞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外,他还联合其他26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加快发展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他领衔上书的《关于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批示。由此,建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进而加快通航事业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顾总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李天,三位工程院院士——李明、杨凤田、孙聪,两位型号项目总指挥、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耿汝光、李玉海。他是多所航空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的多名研究生毕业后走上了重要岗位并做出了优异成绩。

顾总在学术和航空科技理论方面,亦建树颇丰。他总结和创立的一套设计超声速歼击机气动布局与估算气动特性的方法,发表的《摸透62式飞机的气动力工作》报告,堪称我国超声速飞机气动设计的基础方法与经典文献。他撰写和翻译的大量专业理论著述,组织编纂的一系列技术规范、设计手册、标准以及科技丛书,成为航空科技领域的宝贵财富。他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成为航空院校的国家级精品课程。2019年,由他任编委会主任的《军用航空装备技术发展理论丛书》(共7册)正式出版,为我国航空装备发展做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除了他的上述这些重大成就与贡献外,在我同他的一些特别工作关系中,还对他有了一些特别的了解。在我创办微信公众号“聚恩君”后,不知不觉之中,有很多篇都写到了顾总。其中,有些内容大家知道,有些可能不甚了解。而后者恰好从另外的侧面,有血有肉地体现了顾总的高尚品格,展示了一位可敬的前辈大师的风范。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挑选了其中几篇,把部分内容奉献给大家。读者们可以从不一样的视角,去更多地认识顾总,了解他多方面的贡献。


2017年9月17日我写作了第197篇《我心目中的12位中国当代飞机设计大师》。其中,我的主要认知和介绍顾总的内容如下:

按中国社会历史阶段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我在第194篇微文里,历数12位我心目中的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先驱的丰功伟绩,向他们表达我崇高的敬意。他们有所作为的年代基本对应“近代”,个别人、如王助,稍稍跨越至“现代”。而到了现代,由于战乱频仍、国事艰辛,影响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这一领域的群体性推进。

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事业获得历史性发展与进步,涌现出一大批航空科学技术的领军人物,首先是一批引领技术进步的飞机设计师。在我心目中,黄志千、徐舜寿、陆孝彭、屠基达、马凤山、顾诵芬、宋文骢、陈一坚、石屏、唐长红、孙聪、杨伟是最杰出的12位,他们堪称中国当代飞机设计大师。

我并不在意他们获得的荣誉等级、得奖几许,我看重的是,他们均担纲重要飞机型号设计,且品格高尚、学养深厚,他们的功勋已融入强国强军的伟业,他们的丰碑立在亿万国人的心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对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技术负责人(从常设的CTO、总师到型号、项目的技术总负责)的作用和地位也随之日益提高。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创新技术是灵魂,创新技术的拥有者、掌握者或主要推动者就成为灵魂人物。如俄罗斯航空航天界的一批大师,如美国的乔布斯们。

现代科技虽然是集体的事业,但不可替代的大师作用不降反升。这是因为,越是创新,越需创意;而创意来自思考力,来自痴迷,来自想象,来自执着......。这是因为,越是复杂,越需决断;而决断来自优良的知识结构,来自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准确把握,甚至是来自决策人的一种情怀。各行各业,概莫能外。

基于我的上述认识,我心目中的这12位飞机设计大师,同时也是他们所领导、所献身的型号“之父”。或许,有人还不太习惯对相对年轻的总师们如此称谓,但我要说,型号之父的称号于他们受之无愧。他们是伟大事业的光荣代表,他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做出了杰出的个人贡献,何况他们也已不再年轻。

由于各种原因,过去对他们宣传不多,国人对他们知之甚少。他们不图扬名传世,但求救国图强;他们习惯于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是这种心态和境界的生动写照。但现在,该是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时候了。

当我们迎来中国航空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井喷式发展,当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正在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国人理应更多地了解他们,知晓他们的业绩和贡献,以此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在他们的精神感召和激励下,去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

记住他们吧!他们,以及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埋头苦干的人,才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我们的年青一代应该把他们当作榜样、明星和偶像,而他们也该有更多的拥趸、粉丝和追星族。如此,则大道通天,正气浩荡,能量爆棚,实业振兴,强国富民才不会只是一场美梦。

作为一名老航空科技工作者,我有幸认识他们中的8位,同其中6位有直接工作交集,包括至今还在引领我们奋斗的五位——两位老而弥坚的老前辈和三位风华正茂的“知天命”的总师。在与他们的共事中,我所得多多——情怀的熏陶和学识的滋养,以及为共同事业结下的情谊。我深感有责任写下他们;本文素材虽多来自公开资料和部分院士丛书,但我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写在一起,我用我的眼睛看他们,文中浸满我对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12位中有7位已经永远离开我们,按卒年,他们是黄志千、徐舜寿、马凤山、陆孝彭、屠基达、宋文骢、石屏,让我们永远学习和缅怀他们。站立在奋斗行列的排头,带领我们砥砺前行的5位是——顾诵芬、陈一坚、唐长红、孙聪、杨伟;我们更要认识他们,并祝愿他们健康,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其中,对顾总的介绍如下:

顾诵芬(1930.2.4~)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沈阳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1954年起,先后承担歼教1和歼教6喷气式教练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他精心设计的布局令飞机拥有很高的飞行品质。1979年,初教6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初教6已累计生产3000余架;是我国重要出口机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参与组织和领导歼8系列飞机研制。从1972年起,开始全面负责该机研制。为解决在跨声速、超声速阶段出现的抖振问题,他三次乘歼教6飞机上天,冒着极大的危险,尾随歼8飞机,近距观察后机身流场。之后进行修形设计,一举解决这一难题。1981年,出任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仅用四年实现首飞,开新机研制之先河。1985年7月设计定型,并投入生产。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被誉为“歼8之父”。

1988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采用该项技术,实现纵向静不安定飞机的正常飞行。1990年起,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为当今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新一代战机奠定重要技术基础。曾组织编写过多部航空科技专著和工具书,发表过《设计超音速高性能飞机中的一些气动力问题》《关于航天飞机研制和发展的综述》《2000年前后歼击机的发展趋向》等著述。

顾诵芬学养深厚,作风严谨,在航空科技领域具有很高的权威。至今,他仍孜孜学习,抱病工作,组织和领导高层次的航空战略规划研究和重大项目论证咨询,为谋划中国航空事业的今世未来而殚精竭虑,且成就斐然。我有幸在顾总身边工作多年,高山仰止,泰斗若云;衷心祝愿顾总幸福长寿,成就新功!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这12位大师的业绩,串起了当代中国航空发展的足迹。近70年的奋斗,大体两个阶段;前50年,拼命跟跑,奠定基础;后20年,缩小差距,力图并跑。在军机领域,从歼5歼6,到歼7歼8,再到歼10歼11,直至歼15、Y20、歼20和FC-31;在民机领域,从Y10,到ARJ21,再到C919,我国航空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令国人自豪的历史性进步,我们飞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这些进步,离不开上述名家大师,他们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他们更是令对手胆寒的战斗力。

我们的事业呼唤大师,呼唤大家。尊崇大师、尊崇大家,就是承认和尊重杰出人物的不凡劳动与独特贡献,就是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创见、尊重创新。中国航空科技,除了飞机设计,还有发动机、机载设备与武器、航空材料、制造、试验等诸多领域,已经和正继续诞生着比肩世界的设计大师、专业名家和型号之父,为他们喝彩,期待他们做出更大成就,也希望这样的人多些、再多些!


2016年5月3日,我写作了第25篇《顾诵芬院士话航模》。主要内容如下:

我的朋友、原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航模部主任刘文章先生,希望我帮他相约拜见顾诵芬院士,他要向顾院士当面报告他正组织编写《名人话航模》一书的情况,并向顾院士约稿。他告诉我,顾院士是一个航模爱好者,有很长的从事航模活动的经历。

从刘主任那里,我还得知,当今很多名家名人都是航模爱好者。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原空军装备部部长魏刚将军等都是。当前全社会关注航空的氛围日渐浓厚,航空科普活动风生水起,而航模活动受关注的程度也在日益提升。许多后来人都希望把老一辈当年爱航模、玩航模,献身航空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往事整理、挖掘出来,成为大家共享传承、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于是,刘主任和他的同事们下决心,要办这件事,要把它办好;而且,要快办。就在5月2号我俩的一个长长的电话通话里,他伤心地告诉我,几天前刚辞世的京剧大家梅葆玖先生也是航模爱好者,他们原本也要见他,向梅先生约稿,现在已不可能,成了永远的憾事。刘主任的这个想法得到许多人的支持。路甬祥副委员长第一个向他提交了回忆从事航模活动往事的文章。

顾总与刘文章先生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顾院士愉快地应允和刘文章主任见面。4月20号上午,我们在北苑科技委顾院士的办公室里见了面。在听完刘主任的介绍后,顾院士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兴奋地回忆起他本人从启蒙到参与、从玩航模到干航空的生动、感人的往事。几十年的往事,老人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竟然讲了一个多小时。我在顾院士身边工作时间很长,第一次听他亲口讲往事,讲从事航模活动的感受。正当我和刘主任为未作录音而遗憾时,顾院士爽快地承诺,他会提交一份文字的回忆文章。


4月28号中午,科技委办公室的苏华同志打电话给我,说顾总要她转交一份文件给我。午饭后,我取到了这份装在牛皮信封里的文件。打开一看,原来是顾院士写给我的一封简信和在老式大稿纸上书写整齐、长达十页的回忆文稿。抚摸和拜读这文稿,心中涌起一阵激动。顾院士的回忆文章,把那天见面时他口述的那些生动往事,亲笔写在了纸面上,读来亲切感人。文笔流畅,脉络清晰,浸透浓浓航空情,也饱含深深的期盼。我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刘主任,我们在电话两端,都为之动容,感动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顾院士写给我的简信和文稿的首页与后两页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顾院士文稿的题目是:“玩航模引导年轻人走上航空事业路”。文中,他忆及1937年遭遇日机轰炸,在7岁的他的心灵里种下抗日的种子,并开始知道飞机对于战争的重要。1939年,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架叔叔赠予的橡筋动力杆身飞机模型,不久父亲又以当时几乎可以买一袋米的价钱,为他买了一架橡筋动力舱身模型飞机,从此他开始了由玩航模到爱航空的成长道路。1947年高中毕业时,他的三个报考志愿全部是有航空系的学校:清华、浙大和交大。进入上海交大后,立即投身学校的航空模型研究会,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诤友,开启了长达60年的航空奋斗史。文中,他动情地回忆了与张汝煐、朱宝鎏、乔新、陈国鈞、叶正明等好友、也是后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名家名士的友谊和共同参与航模活动的往事。


顾院士还特别写道:航模不仅寓教于乐,教我航空知识,而且对后来的事业有很多实际的帮助,例如:1958年在为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喷气教练机检查舱盖投放是否会打到垂直尾翼时,他用航模技能制作了缩比动相似模型用于风洞试验;1961年进行歼5加挂副油箱安全性试验时,用轻木制作副油箱缩比模型,配以高速摄影,解决了技术难题。顾院士在文稿最后写道:“开展航模活动对造就航空人才非常重要。现在小学校搞航模已普及,相信我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能从大国转成强国。”


由这篇文章,我联想到顾院士热情扶持南磨房小学开展航空科普教育的实践,以及以抱病之躯,仍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呕心沥血的奋斗。每一个航空人,所有的后来人,都该向这位德高望重、积厚流光的前辈学习,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如此,航空强国之梦定会变为现实。


在2017年6月4日写作的第173篇《为南磨房小学“航空节”喝彩》里,我记述了在这所学校发展起来的航空特色教育。其中,专门有一段是写顾总的:


五年前,南磨房小学向顾总报告设立学校“航空节”的打算。他亲笔书写了一封回信,热情支持学校的做法,并为随后建立的航空实验室(活动室)题写牌匾。


自此,学校航空科普教育蓬勃开展,快速成长为中国航空学会授牌的“航空特色学校”。他身体不好,要我代表他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只要在京,我每年都会去参加学校的航空节,在给孩子们带去顾院士和老航空人的关怀与期盼的同时,自己也从这些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如今,顾院士仍以抱病之躯,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呕心沥血地继续奋斗着。他特别关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以各种形式关心和支持航空科普活动,如担任“中航工业杯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仲裁委员会主任,饱含热情地肯定这项活动;为不久前出版的《名人话航模》专著撰稿,以亲身经历推介航模活动的魅力与作用。


每一个航空人,所有的后来人,都该向这位德高望重、积厚流光的前辈学习。学习他在进行战略思考、献身发展大计的同时,又以积微成著、跬步千里的精神,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实实在在、甚至是很小的事情做起。


什么是“大家”?这才是“大家”。这,才是大家风范!


借“航空节”的东风,让我们为顾院士送去祝福,他在南磨房小学栽培的航空科技之苗,正在一天天长大,我们以实际行动回报他,并祝他春秋不老!


南磨房小学的孩子探望顾总并为老人敬献红领巾

敬祝顾诵芬院士寿比南山 聚恩君368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是顾总的父亲、著名国学大师顾廷龙从西晋诗人陆机的诗句中为儿子取名的由来,寄托了他对下一代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期望。


顾总沐浴中华文化,承接前辈期望,在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进程的同步奋斗中,以航空报国为己任,弘扬科学精神,献身强国兴业,为我国的航空发展,立下丰功伟绩,堪称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人物。


让我们大家铭记顾总的丰功伟绩!

让我们大家都向顾总学习,像他那样,为祖国的强盛贡献一切!


再祝顾总乐享遐龄,寿比南山!

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