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引以為傲的移動支付,為何發達國家們多不使用呢?

you豈在朝朝暮暮


現在不管大大小小的店,都會有掃碼支付,可以說現在已經離不開移動支付,很多人出門連現金都不帶,不管數額大小,我們都能掏出手機掃碼支付。但是如此方便,為什麼國外使用移動支付那麼少呢,甚至有的國家禁止使用?

人口數量


我們的生活都被裝進了手機裡,路邊隨處可見低頭族。中國有14億的人口,超過60%的智能手機使用率,也是基於龐大的人口支持,才能促使移動支付快速發展。而西方國家人口總量相對較少,並且缺少移動支付的開端。


個人隱私


去過歐美國家旅遊的朋友會發現,移動支付並不流行,但是也是有移動支付的。其次是他們非常注重個人隱私。如果需要移動支付,就需要綁定銀行卡,和其他身份信息,所以即便移動支付高效快捷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接受的。

支付習慣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首先是刷卡支付的習慣,完善的信用體系,並也不比掃碼支付差,他們申請信用卡速度快,額度高,並且還有積分和各種現金獎勵,而且已經維持幾十年,在他們的認知裡,這是安全可靠的。


缺少契機


美國的Paypal和蘋果的ApplePay是早於中國的移動支付的,只是他們之後沒有太大改變,安於現狀。中國的掃碼支付在中國也是近幾年才興起的,都是一點點被大眾所接受,才能達到現在大街小巷都是二維碼。

並且我們在經濟上稍落後於發達國家,國民收入對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支出和存款的差距,讓我們對錢的管控方式不同。


胡楊商業觀點


    在我國隨處可見“掃碼支付”,出門幾乎不用帶錢包了,而發達國家,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移動支付屈指可數,這是為什麼呢?


    1、發達國家落後了嗎?

    我們要知道,移動支付不是我國首創,移動支付最初是美國人發明出來的,美國版的支付寶paypal,1998年就出現了,比支付寶早了5年,而微信支付到2011年才出現,但是發達國家的移動支付並沒有像我國這樣普及。

    2、發達國家未普及移動支付的原因?

    1) 歐美國家的信號遠遠不及我國

    全球有600多萬座移動通信基站,其中我國佔據了400多萬座,我國三大運營商的基站信號可以覆蓋任何一個地方,即便偏遠的山區,也有不錯的4G信號。


    歐美國家的通信公司是私有企業,私有企業講求成本,無法收回成本的事情,他們是不幹的。比如美國只有20多萬基站,很多地方信號弱,甚至沒有4G信號,如果這時到商店移動支付,發現沒有信號,這就尷尬了。

    2)歐美的銀行體系制約

    西方發達國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普及信用卡,發展到現在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形成了非常穩定的體系,如果轉向移動支付,需要度信用卡體系進行改革,可能會動了銀行家的“奶酪”,所以他們並不會主動扶持移動支付。

    而在我國,我國政府默許民營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而且至少一半的成年人可能沒有信用卡,相當於我國直接跳過了信用卡,直接邁向了互聯網的移動支付。


    3)隱私問題

    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而移動支付會洩露大量的用戶隱私給移動支付公司。記得百度總裁李彥宏曾經說過“中國用戶願意用隱私換取服務”,其實也說明了一個實情,我國的個人隱私成本比較低。


    總之,移動支付在我國非常普及,與政府的扶持、移動信號的全覆蓋有很大的關係,而歐美市場信用卡制度已經非常健全,加上移動信號覆蓋不好,銀行和政府不支持,因此移動支付沒有我國普及程度高。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在美國工作生活了這麼多年,看著手機從無到有,又逐漸佔據了人們生活的一切。我覺得移動支付在美國之所以沒有能迅速獲得普遍接受,是如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 不比我國,美國是個極度多元的社會: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語言、種族、宗教,不同年齡不同個人經歷的人混居在一塊,你要他們迅速接受同一樣新事物,其難度超出我們的想象。

假設我們現在要勸七十歲的爺爺奶奶在他們的手機上設定移動支付,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而美國的許多各式各樣文化背景的人才四五十歲,就象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那樣根深蒂固地不願接受這樣的新事物了。

要同時服務這樣一批十分不同的客戶,商家自然只能選那些支付方法,能夠滿足儘可能多的顧客,其他的移動支付,只能作為某些商店的補充支付方式,為那些趕潮流的年輕顧客服務。所以,在美國大多商店,信用卡和現金仍然是現在美國商店購物主要的支付方法。

2) 從技術層面上說,身份資料失竊始終是手機支付的重要考量。但目前為止好象中國的移動支付沒有出過什麼重大的安全問題。但美國的網上安全相對會更難一些。美國人用的手機至少有一百多種,我還見過遊客從印度帶來的土手機呢。就象華為這樣的可以從美國網購的高級手機,併入美國網絡時,有些型號還要在唐人街中國人開的手機店裡,改碼後才能在美國正常使用的。 所以說,美國網絡中的手機什麼都有,要保證安全實在不容易。

3) 我們打開美國人的錢包來看看:裡面除了信用卡之外,還有許多駕照、醫療卡、會員證等許多證件。這些服務單位或發證機構分屬絕對不同的行業,誰也無法下個命令讓大家都開始接受移動支付。而如果市場上只要有部分商店或服務機構不接受移動支付,有一部分顧客就很可能會保留過去已經習慣的信用卡或現金支付習慣。 這是移動支付在美國難以迅速全面推行的另一個原因。

美國同一家庭裡各式族裔的人都有。文化背景個人需求十分不同。


ningwang98


原因有4點!第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知不覺我們的生活已經走進了無現金社會,移動支付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為大家不可缺少的支付方式。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忘了有多久沒有使用現金支付了,移動支付的到來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是每一個國人都引以為傲的支付方式。但是,這麼方便的移動支付,在國外卻不怎麼吃香,甚至還有發達國家是持有排斥的態度的,為什麼歐美人卻是這樣的態度呢?國內的移動支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而國外的則是Apple Pay,但是Apple Pay也沒有太大規模的發展,這是因為國外的信用卡使用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國外用戶通過信用卡就能滿足基本的需求,所以就不再需要移動支付來滿足。第二、其次,國內的移動支付得到這麼大的發展,和國人使用手機的程度是分不開的,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離不開手機,無論是衣食住行,只要手機在手就高枕無憂,隨著智能手機使用頻率的越來越高,移動支付也就搭著這趟順風車越來越發達。但是對於老外而言,手機並不會無時無刻地捧在手上,我們都已經習慣了用微信來收發信息,但是老外卻仍然喜歡通過郵件來收發信息。第三、發展移動支付的成本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國內的移動支付在各大企業的競爭中發展起來,但是某些發達國家就不願意花太大的支出去發展新領域,畢竟這個對他們而言也並不是非要不可。第四、最後,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一些人會覺得手機應用中的一串數字沒有現金拿在手裡令人更加安心,綜合而言發達國家也就不願意放過多精力去發展移動支付了。





恆宇通訊湯如賀


最近幾年我國的移動支付發展非常迅猛,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巨頭橫掃全國,移動支付也被稱為我國新四大發明之一。

在我國取得成功之後,最近幾年,包括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開始紛紛出海,尋求擴張海外市場。不過跟國內的火熱情況相比,移動支付在海外的推廣並不順利,目前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在海外的主要服務客戶還是以華人或者是中國遊客為主,很多商家啟用移動支付也主要針對中國遊客,而不是針對本地居民。



那為何在中國呼風喚雨的移動支付到了海外就水土不服,很難推廣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網友首先把問題歸結國外的信用卡普及率太高,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見得。

首先目前並非所有的國家信用卡普及率都很高,信用卡並不是影響移動支付推廣的主要因素。

我們不否認在美國,歐洲一些國家信用卡普及率確實很高,人手幾張信用卡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且一張信用卡在手他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這是非常方便的,所以從表面看起來他們不需要移動支付,有信用卡就足夠了。

但我覺得信用卡跟移動支付並不衝突,因為移動支付也可以綁定信用卡消費,就像目前國內很多人使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基本上也是綁定信用卡消費一個道理。而相對於直接使用信用卡消費,把信用卡綁定到移動支付裡面會更加方便,因為一個移動支付就可以管理很多信用卡,而且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可以,所以是非常方便的。

再說,目前除了歐美地區信用卡普及率比較多之外,實際上其他國家包括東南亞,中東或者甚至歐洲的一些國家信用卡普及率並不是很高,但是移動支付在這些地方推廣同樣不順利。

此外,目前很多國外人到中國體驗移動支付之後,都覺得非常方便,認為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國外的生活要方便很多,甚至很多人習慣了移動支付之後,回到本國就不習慣使用信用卡或者現金支付的生活。



由此可見,國外信用卡普及非常廣並不是影響移動支付推廣的主要原因。

影響移動支付在海外推廣的主要因素是網購、市場以及習慣。

我國移動支付早在2003年左右就已經誕生,但是真正得到發展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特別是從2015年之後,我國移動支付開始迅猛發展。也就是說移動支付在誕生之後的差不多10年時間仍然是不溫不火的,這個跟目前移動支付在海外市場的推廣環境差不多。

至於為什麼最近幾年我國的移動支付能夠得到爆發性的發展,這裡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網購的興起

移動支付的推出,最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網購的發展,比如當初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的時候就是為了方便買家跟賣家的交易。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網購市場的不斷髮展,現在網購已經成為了很多居民購物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對於傳統網購使用銀行卡支付來說,使用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要方便得多,所以現在很多購物平臺基本上都主要通過第三方支付來完成交易。

正因為得益於我國龐大的網購市場,所以移動支付能夠推廣的非常順利。而相對於我國發達的網購來說,目前很多國家的網購環境並不是很發達,甚至有些國家的網購剛剛興起,所以缺乏推廣移動支付的環境。

2、市場規模的影響。

不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他們在推廣的過程當中,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國移動支付在前10年也基本上屬於不溫不火,而最近幾年之所以突然迅猛發展,是因為支付寶和微信的大力推廣,他們都花很大的錢和精力去培育市場,甚至通過鉅額補貼來獲取用戶,所以我們看到目前移動支付基本上都是被支付寶和微信兩個企業給霸佔了。但是目前我國移動支付並不只有微信和支付寶,而是有很多第三方支付,包括銀聯雲閃付也是一個不做的第三方支付,但是為什麼大家不用呢?

這裡面我認為最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其他第三方支付推廣力度不夠,或者說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推廣。

而微信跟支付寶之所以願意花鉅額資金去推廣移動支付,甚至通過燒錢來競爭,因為我國的市場規模足夠大,前期即便他們花了很大的錢,但後期有了用戶基礎之後就可以慢慢變現。目前我國移動支付用戶至少達到7億以上,有了這麼大的客戶群體,哪怕每個人只消費其中一個小小的東西,都可以給移動巨頭帶來很可觀的收益,所以支付寶跟微信推廣的邊際成本是比較低的。

相對來說,目前很多國家的市場規模相對比較小,如果花了很大的力氣去推廣,花費了很大的成本,但是最終轉化為消費客戶的人很少,那企業是得不償失的,這就導致了很多第三方支付機構沒有動力去推廣。



3、用戶使用習慣的影響。

移動支付是建立在移動終端的基礎上,最近幾年我國的移動支付之所以迅猛發展跟我國的移動手機的普及有很大的關係。現在很多外國仍然處於PC時代,而我國廣大網友直接跨過了PC時代,直接進入和移動手機時代,這就為我國移動支付的推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而相對來說,目前很多國外的消費者仍然普遍習慣於使用PC購物或者做其他事情,短期之內這種習慣是比較難改的。

更關鍵的是很多外國消費者他們都習慣了使用信用卡消費,很多人對於移動支付這種新鮮事物都是不瞭解的。而人對陌生的東西天然都有一種抗拒,就像當初支付寶在推廣的時候,也遇到了重重的困難。而支付寶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下,慢慢的改善產品,慢慢的去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只有當消費者認為這個東西足夠安全,能夠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時候,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移動支付。

而目前移動支付在國外市場的推廣時間並不是很長,很多人對移動支付比較陌生,甚至感覺移動支付不安全,這種是出於本能的防護。但我相信未來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移動支付有更加深入的瞭解,中國之外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使用移動支付。


貸款教授


發達國家的移動支付使用率確實不是很高,比如在日本街頭的超市、便利店都是現金支付,只有那些經常接待中國遊客的商店才支持微信或者支付寶。發達國家不使用移動支付,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決定的:

1、信用卡支付體系成熟。發達國家很早就普及了信用卡,歐美一些國家出門買包煙都可以通過信用卡來付款。而信用卡在使用的效率方面,仍然要比手機支付更加方便。雖然蘋果、華為、小米一些手機也可以使用類似信用卡的NFC碰觸式支付,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習慣二維碼掃碼支付。而二維碼的使用效率是遠不如信用卡的,發達國家消費者已經習慣了信用卡,自然不大可能再回過頭來嘗試相對復古的二維碼移動支付。

2、一些國家的移動網絡覆蓋不完善,手機經常沒信號。如果是喜歡看美劇的網友,應該會在很多劇裡看到類似的鏡頭:主角遇到危險或者有重大發現,準備打電話的時候卻發現手機沒有信號。雖然這些都是電視劇裡的情節,但俗話說創作是來源於現實的。由於發達國家的運營商都是私營的,所以在一些用戶較少的地區,或者地鐵線路等區域的無線網絡覆蓋就不是特別完善,經常會遇到手機收不到信號的狀況。如果太過依賴於手機支付,那麼在信號不佳的地區恐怕很難順利完成消費,而信用卡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發達國家用戶對手機網絡可靠性的不信任,也是他們不願意使用移動支付的原因之一。

3、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對個人隱私非常重視。國內消費者在使用淘寶、京東購物的時候,打開APP的第一屏,看到通常是自己感興趣的商品。這是因為APP會通過大數據等方式,手機、統計和分析用戶平時喜歡買什麼、吃什麼、用什麼,然後根據用戶的喜好來在APP中展示各種推薦。這對於國內用戶來說可能是稀疏平常,但很多國外消費者卻對自己的消費隱私十分重視,他們不願意向銀行之外的第三方透露自己的購物習慣,所以像微信、支付寶這類經常收集用戶資料的APP,在海外發達國家是很難立足的。像支付寶發佈的各種“年終報告”、“人生賬單”等功能,國內用戶看到了可能會覺得很新奇,但海外用戶可能會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後果也會很嚴重。

綜合上述幾點不難看出,在現階段移動支付在海外發達國家並沒有合適的發展土壤,移動支付所依賴的大數據分析也很容易遭到海外消費者的非議。所以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還沒有出現類似支付寶這樣的移動支付巨頭,用戶也很少會將手機作為主要的付款工具。


貓眼看數碼


很多答案沒有說到點子上,我個人的觀察發現,中國移動支付之所以比發達國家盛行,根本原因有3個,分別是:

1. 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當中有那麼幾代人具有高儲蓄的習慣。儲蓄當然會有一個憑證——就是存摺。早期的存摺是紙質的,慢慢地為了讓中國人普及信用卡,各大銀行仿照信用卡推出了儲蓄卡。儲蓄卡是電子化的存摺,它和存摺一樣,記錄了個人或家庭的財產收支記錄,對窮怕了的中國人來說,存摺/儲蓄卡是立足於社會的基礎。

2. 中國人信用制度還不健全。國際上的消費無外乎兩種:一是非信用消費,二是信用消費。非信用消費就是——你獲取到10元貨幣,你也只想消費10元的商品;信用消費是——你獲取到10元貨幣,但你對社會承諾你可以消費的起100元的商品,社會也認可你的承諾,那麼你可以透支90元的信用。我國信用消費還很初級,幾年前各大銀行推廣信用卡,近幾年網爆各種"老賴"(失信)人數達9000萬人之多。

3. 中國的GDP增速過快。我國GDP增速過快按理說應該是好事,但是仔細想想:高GDP增速勢必導致儲蓄的錢被"貶值"。30年前的全國月平均工資100元左右,現在呢?很多上年紀習慣高儲蓄的人,為了避免貶值,不得不將儲蓄的錢消費在孩子教育、結婚購房、家庭用車、旅遊等方面的。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工具綁定的是大量的儲蓄卡/工資卡,綁定信用卡的規模是很小的(移動支付綁定信用卡的目的主要是用於理財,而非儲蓄)。


簡單總結:幾句話是很難說清楚的,我這裡只是簡單地指出3大因素,導致我國移動支付比國外盛行的原因:幾代人的高儲蓄,面對增速過快的GDP,面對過快的貨幣貶值,加上銀行混淆儲蓄卡、信用卡、工資卡的區別,各種移動支付工具趁著國民信用體系不健全的機會,造成了移動支付盛行的現狀。

現代社會完成一筆交易,不在於是紙幣,或是電子化、數字化來實現的,其只是交易行為的一種,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北山閒話


為什麼發達國家不使用移動支付?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落後,而是因為他們太“發達”。


小編這句話可不是反話。所謂移動支付,其實指的是移動客戶端利用手機等電子產品來進行電子貨幣支付,移動支付將互聯網、終端設備、金融機構有效地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新型的支付體系,並且移動支付不僅僅能夠進行貨幣支付,還可以繳納話費、燃氣、水電等生活費用,可謂十分的方便


既然歐美不用移動支付,他們用什麼呢?

當然不是現金,無現金對於社會的便利以及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自不用說,歐美國家不可能放棄這個趨勢。與二維碼移動支付不同,歐美選擇了另一個方法,這就是信用卡支付。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歐美的信用卡已經非常成熟了,比如維薩和萬事達等等公司安全性和方便程度已經很高了,他們並不願意放棄這個方式。移動支付推行起來阻力太大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一、使用習慣問題

你去看看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日本等地,更流行的是信用卡,大家習慣了刷信用卡,並且刷信用卡也方便。這時候,你硬要去推出一個移動支付,去取代信用卡,這本身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而中國不同,信用卡不普及,刷卡支付方式也不普及,更多的還是用現金,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個移動支付,比用現金方便很多倍,自然就容易普及了。

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移動支付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相關聯的,看看目前全球的企業,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中國。

所以理論上來講,這兩個國家最容易流行移動支付這樣的東西。但前面已經講過了,美國習慣了用信用卡,所以美國要流行起來比中國難多了,於是中國流行起來了。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中國的信號覆蓋質量是全球最好的,得益於中國的體制問題,所以在中國,不管是農村,還是山區還是大城市,信號覆蓋的質量是全球最好的,這也給移動支付提供了便利條件。

此外,中國人口多,人口紅利也是移動支付流行的原因之一,像發達國家,人口少,地方又大,運營成本高,推廣成本也非常高,而這些在中國靠人口多,就都可以彌補過來。


互聯網亂侃秀


從餘額寶和二維碼時期,開始複製移動支付功能,進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成為移動支付的兩大巨頭寡頭。進而基本替代了銀行體系在移動客戶端的基本功能和行業支付地位。以上,就是我國移動支付發展的歷程和緣由。

再來對比海外,為何移動支付沒有成為“剛需”和潮流角度來看。應該說,海外以歐美日韓為首的全球科技和經濟發達經濟體,他們在信用和信任等的法律基礎比我國完善和發達,因此,可以清晰地看到:電商並未在海外完全顛覆傳統零售,移動支付也並未顛覆傳統的銀行體系的支付地位,這是因為海外的信用卡和個人信用體系非常發達,在法律體系的保障下,基本不存在我國當初“支付寶”誕生的社會“信用信任”問題。因此,需求“不存在”,“剛需”不存在,也就沒有發現的迫切和需求。

相反,到了我國移動支付成為銀行系統在移動端支付的替代之後,無論是零售支付,地鐵交通,甚至社保,話費等全方位都無死角地支持移動支付以後,歐美日韓的人在中國見到了我國移動支付的便利程度和發達程度,非常震驚和意外,他們也在體驗中感受到“移動支付”和“無現金”的極大便利,而對移動支付產生了需求和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