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合村并镇在全国推行的话,那么农民在农村原有的房屋如何处置?

了情166836656


我是农机说,我来分享

你好,关于合村并镇对于农村的发展和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但短时间内合村并镇并不可能在全国大规模出现,这很不现实。而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农村一户一宅是必须的。

所以,根据《土地管理法》上规定,农村土地以及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农民拥有经营使用权,目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

这之后合村并镇之后,原有宅基地房屋将会有一部分被村集体收回或进行复垦,同时将对原住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过因各地的经济水平相差较大,所以补偿的标准并不统一,而具体的补偿标准由各乡镇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来定。

当然了原有房屋如果进行了复垦,那么复垦之后的经营承包使用权依然属于原所有人。


农机说


既然是新农村建设,每个村或者每个社都会有居住点的,当地政府会按照当地的赔偿价格赔偿以此鼓励搬迁。我们这边按户口人均赔偿,一个人2.5万,如果户口上是五个人的话,那就是十万块钱。意思就是政府出十万块钱鼓励你搬迁。有些人因为是老房子不值钱,肯定会搬的,有些人可能几年前修的房子都不止赔偿的钱,所以选择不搬。对于搬迁否,政府没有强制。

关于搬迁地点,是村委会以及当地政府规划研讨而决定的,村民无权干涉。关于建房,我们这边每个人是按25平米建,如果是五口之家,那只建125平米(建筑面积),我们这边只能建一层,墙面是砖混结构,屋顶选择的是琉璃瓦木架结构。根据我刚说的,五口之家的拆迁费为十万。而新修的房子你可以直接交给政府承建,一般都是保证十万块钱刚好给你修好,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不会让你出钱的,如果用不完会退给你。除了政府承建,你也可以在你的规划位置自己修,修房的条件不变,但这个钱得由你自己出,等你建好后,老房子拆了才给你钱。不管是政府承建还是自己建,都需要当地住建部门验收合格才能拨款。而且老房子必须拆。拆完后的宅基地归集体所有。



通江熊猫


如果说合村并镇在全国推行的话,那么农民在农村原有的房屋如何处置?



目前合村并镇正在试点当中,而且山东可以说作为试点的典型的地方,取得的效果非常的明显。原有的脏乱差的旧农村面貌,如今焕然一新,成为新型的农村,宽敞的街道,到处是高楼大厦,或者是别墅小区,村容村貌特别的明亮,非常的气派壮观,俨然像一座小都市。

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新农村建设采取一刀切的措施,要根据保护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进行新农村建设,也可以进行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必要采取合村并镇的现象。

合村并镇,利国利民,的确给农民带来了不少的方便和好处,至少新农村,有了统一的办公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健身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广场,也增加了就业的岗位。极大的方便当地的农民生活,也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合村并进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进行土地集约化的整理,毕竟那些破旧乱的农村,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新农村建设,把浪费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成为基本农田,增加了耕地的面积,确保了我国的粮食生产,稳定了农民农业生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为城市的扩容,厂矿企业占用耕地等等,增添了土地资源。

对于合村并镇以后的,农村的农民的住房的问题,一般都是根据土地增减挂项目,由国家拨付资金,对农村的房屋进行补偿,按照当地的经济状况,由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评估,非常的公正、合理、公平。

但是由于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状况不是太好,农民的收入比较低,贫困家庭太多,这使得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后房屋被拆迁并得到一定的赔偿,搬迁到省建设的新农村当中。由于赔偿的费用不足以保证新楼房的购买,会使得一些农民必须增加自己的一些经济开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在这一方面的确有一点负面的作用。这方面必须提高新农村改造的补偿标准,以确保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不再有其他的经济负担。



总之,如果合村并在全国推行的话,这是不可取的,毕竟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以及农村的分布状况也不一样,包括当地的环境资源,旅游资源,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现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人民的切身利益,来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对于合村并镇以后,农村的农民的房屋问题,一般实行照价赔偿的标准,然后,在建设新型的农村,让农民搬迁到新的农村里面,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亮化美化,净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三农一姐


这个问题阿丽来回答。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实行合村并镇政策,并不一定是指把农村的农民都集合在一个地点居住,而放弃原来的居住地。而且这一政策只是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并不是全国推行。

那么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合村并镇后,农民在农村原有的住房如何处置呢?

一保持房屋不动

大家可能对合村并镇有个误解,认为只要规划实行合村并镇,农民就要搬离原来的住处,住进政府统一建设的房屋内。

但事实不是这样,阿丽所在县区在2016年开实行合村并镇,所在乡镇原来有18个村,合并后为11个村。合并后没有任何一个村的村民搬离原房屋的,都还是在原来住的地方居住,真个县区都是这样。只不过是村委会合并为一个,在行政管理上合并为一体,搞规模种植养殖集中连片成为一个集体。

而且很多合并村的农民原来的住房条件都不错,是危房的经过国家近几年的改造也都安全入住了。如果真要全部搬离的话,代价很大,农民也不一定乐意。


二是原房屋收回集体

当然,也很多合村并镇的地区,合并村庄交通、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落后,且人口居住散落稀少。对于这样的合并村,地方可能会整体规划建设统一住房,让合并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在一起。

按照农村“一户一宅”的原则,农民搬出原来房屋,住进合并村进统一规划住房后,原来的房屋所在宅基地肯定要回收集体。至于是否拆除要根据地方政策执行。



总结:国家目前对于合村并镇的政策只是说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并不要求在全国推行。而且即使实行村合并政策也并不是都要求搬离原住房,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农民的意愿。对于统一规划建房的合并村,农民如果搬离原房屋住进统一规划房屋,那原来房屋肯定是要回收集体的。

我是村官阿丽,欢迎大家关注!

村官阿丽


如果说合村并镇在全国推行的话,那么农民在农村原有的房屋如何处置?

关于合村并镇,在我们这边已经开展了,目前主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将一些村庄进行合并或整体搬迁到镇上的大社区里居住,而对于农户村里的土地依然是由农户自行承包,或者也可以进行土地流转交给当地农民合作社和一些种地大户,然后农户就可以专心在镇上经济开发区或去县城打工上班为主!下面结合我们这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思路简单聊一下:

今年2月25日前后,我们县里今年总共有10个乡镇22个村庄共2374户农村居民纳入了新农村建设,总共建设面积高达26万平方米,在我们镇上今年共有3个村庄,其中有一个拆迁村是我姑姑所在的村庄,目前已经完成入户调查、旧村评估、签订协议、收取保证金、图纸设计、施工招标等环节,并与今年2月底正式开工,是在我们镇上修建一个新社区,大概在今年6月份左右就会主体封顶,最早可以在明年年初组织入住!

根据规划,我们镇上这三个整体搬迁入镇的村庄,将盖建6+1F电梯式安置楼房一共8栋192套,同时也会建设沿街商业街,并与之前的盖建是社区和商业街连通。因为地段靠近镇政府,附近会有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商业街、商场以及镇东侧的经济开发区,同时靠近省道可以在15分钟左右开车到县城,非常方便农户打工上班,即便农户是选择回村继续种地也不过10分钟路程,非常便捷!



而对于题主说到农户在村里的原有住房处理办法,我们这边主要是选择“旧村拆迁后复垦”。根据我们县里给出的数据,22个拆迁村庄复垦后可以增加1890亩土地,我们这边农户家里人均承包地面积大概为2.2亩,这样实际让859个新增人口获得了承包地,而我们村庄总人口才400人左右,这样一来,旧村复垦后的耕地面积就相当于增加了两个村庄的规模,如果是从增加耕地面积上来算,其实也缓解了农村新增人口没有分到土地的情况!

因为我姑姑家的村庄也是今年镇上拆迁的一个,其实他们那边对于整体搬迁都已没太大意见了,因为像我姑姑家,他们家的主要成员都已经去镇上或县城打工,而且姑姑和姑父还在厂子里交了社保,根本不再以种地为主,这样直接搬入镇上生活,其实也可以缓解自己以后去买楼房的压力,虽然只是搬到镇上生活,但现在交通非常便利,去县城也不差那点时间的!以上仅为个人见解,对此大家又是怎么认为的?


龙百晓生


如果说合村并镇在全国推行的话,那么农民在农村原有的房屋如何处置?

最近关于合村并镇的话题特别多,还有新农村建设这些问题,很多人都问,新农村什么时候开始建设?合村并镇什么时候开始合并呢?我想说的是:新农村建设和合村并镇并不是全国都会实施,不能一刀切,因地制宜,主要是针对偏僻分散比较落后的农村。

合村并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目的是让我们老百姓生活条件得到提高,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比如一些很偏僻的农村,而且村与村之间又非常的分散,交通也不方便,造成人们诸多不便,难以管理,如果将各地分散的农村集中在一起,合成镇,建设宜居小区,建设医疗,学校,交通,还有生活配套实施,这样可以让我们农民生活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说我是比较赞同的。



如果真的实行合村并镇的话,那么原有房屋怎么处置呢?

农村原有的房屋会按照当地拆迁标准规定来补偿,因为每个农村的补偿标准不一样,村民拿到补偿金需要去集中区买新房子,因为统一盖新房子也是让我们农民出钱买的,在我们这里,要求我们村民必须购买一套统一盖的房子,而且购房价格也有所优惠,如果太贵我们也承担不起,不然合村并镇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原有房屋过得赔偿后,会统一把这些房屋拆了,全部进行土地复垦,全部归为村集体,让土地腾出来用作其他用途或者重新分配给村民承包。


三农天地


相信很多人都从网络上知道了“合村并镇”的政策,或者有的农民朋友的村子正在进行合并,统一居住。有的人疑惑,“合村并镇”后,我在农村的房屋、宅基地怎么办?有什么政策?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政策,我觉得合村并镇后,农民在农村的房屋有这么几种处理方式:


一是进行估价后货币补偿或者进行房屋置换。在估价时地方政府应该有几套方案,比如让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有证的房屋、其它建筑物、树木等估价计算、对宅基地面积作价后得出补偿价格。合村并镇新建房定价,愿意置换的按照价格多退少补。最后宅基地复耕。

二是根据你的户口本上家庭人口、宅基地大小测算,最后统一分配住房。原房屋直接拆除、宅基地收回。

三、对五保户过世的房屋、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户口搬迁到异地的适当补偿进行拆迁回收。


合村并镇是国家振兴乡村、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战略之一,合村并镇后农民的居住条件、生存条件、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将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是一项好政策,希望能结合当地实际去做。


乡村新天地


如果说合村并镇在全国推行的话,那么农民在农村原有的房屋如何处置?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合村并镇是针对某些居住过于分散,交通比较落后,规模比较小,管理难度大的的村庄进行的。合村并镇的初衷是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但是,合村并镇并不适合在全国推行,国家也不会一刀切地在全国强制推行合村并镇,而是因地制宜地适当改造。

至于说合村并镇后,农民在农村原有的房屋如何处置,那答案是很简单的,就是推倒复垦,使宅基地成为可耕地。

合村并镇,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盘活土地资源。现在,一些零星分散的小乡村,几乎成为空心村,闲置的老宅基地非常多,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而合村并镇后,政府会在中心村为农民统一建设住房,同时拆除农民在原村的住房,对整体倒出来的原小农村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因为农村宅基地基本政策是一户一宅,建设新住房后必须拆除老住房,这是政策的基本要求。当然,政府统一建设的住房不可能免费给农民,因为政府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只能根据农民原住房的情况,核定拆迁价格,拆迁补偿款用来购买新的住房。

合村并镇以后,农民的土地不会减少,因为土地已经确权,政府不会因为合村并镇收回农民土地的承包权,只是鼓励农民将承包田进行流转,以便进行土地集中经营,最大化地获取土地的收益。而原宅基地拆迁后复垦的土地,属于村集体的,这村集体当然包括村里的每一位居民。这些新增的土地,主要用于新增人口的土地调整。所以,从土地总量看,合村并镇后村民的土地将会有增无减。

综上,合村并镇是利民之举,但是要耗费很大的财力,目前只要局部地区试点推行,不可能在全国一刀切的推行合村并镇政策。而并点后原来零星分布的小村庄便会消失,小村庄上的农户将会统一拆除进行土地复垦。


齐东晏子


所谓合村并镇就是将分散的住户,集中在居住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农村的现状,国家颁布合村并镇的政策,虽然这项政策并没有全面展开,但是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改革了,就像题主所疑惑,一旦合村并镇在农村原有房屋怎样处理呢?


原有农村房屋如何处理

一,分布过于偏远的,选择销毁恢复耕地

选择这种方式的,大多是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是他们各村并镇的主要原因,像湖南张家界山区,由于要全面发展旅游行业,政府决定让很多住在大山周围的农户搬出来,在统一的地方建设新农村房屋,这样许多村镇就合并居住在了一起,而老房屋选择就地拆掉,土地恢复耕地使用!

二,统一回收改造,用作其他用途

国家一旦拆迁旧房屋,就会和房主签订赔偿协议,给予一定的补偿后,土地使用权就属于不属于个人属于国家了,政府可以根据房屋的位置等,进行一系列改造,可以改造成军事用途、旅游用途等等!

总之合村并镇是好事,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一旦开始合村并镇进行拆迁,国家就一定会农户补偿,而旧房屋有如何用途,无非就以上两种!你说呢?


阿坤乡野说


您好,【律土网】律师为您解答:

一旦合村并镇在全国推行,我们便会迎来一个新的问题:农民原有的房屋该如何处置?

在小编看来,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国家直接给钱拆迁掉

那样整个村庄都可以推倒重建,可以节省不少的宅基地,也可以进行统一规划房屋的,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是村庄整体搬迁到其它的村庄或者是乡镇的话,那估计也是自愿为主,农民愿意搬迁的话可以到乡镇落户。同意搬迁的话,农民的自家的房屋就得拆迁了,就是不会再留着了,不然让搬迁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农民朋友是不愿意搬迁的。

至于说不愿意搬迁的话,也是不会强制要求的,都是自愿为主,可以自愿留在原有的农村,房屋还是可以继续住的,这样才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如今合村并镇也为了解决一些农村的空心村问题,所以进行统一的规划,一般来说都是会将农民原有的房屋进行搬迁的,能够成为耕地的就变成耕地,就是为了保护土地,更好利用土地的。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欢迎进入【律土网】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