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疫情來襲 看托克托縣左家營村如何做到“硬核”防控


託縣融媒體中心 活力托克托 今天


全縣第一個封村、第一個利用無人機監控、第一個組織村民志願服務隊,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托克托縣五申鎮左家營村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農村如何依靠群眾,做到硬核防控。

1月26日,正月初二,托克托縣左家營村的村民們還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氛圍中,村支黨部書記王仲生和村主任高利軍卻無心過節,電視裡關於疫情的消息讓他倆頗為焦慮,參加過抗擊非典的倆人開始擔憂:左家營村北連土默特左旗,西鄰土默特右旗,人流量較大,這個時候如果有疫區的人進入村裡那可怎麼辦?想到這一點,他們有了封村的想法。

正值春節期間,封村不是小事,他們與駐村第一書記商量後,請示了包村幹部,包村幹部並沒有反對。冒著被責罰的風險,王仲生和高利軍決定封村。

當日下午3點,村“兩委”召開會議,4點通過大喇叭向村民說明情況,隨即準備封村。

左家營村有三個出入口,太陽落山前完成了兩個路口的封閉,剩下的一個口路設置了一排小彩旗,兩輛小轎車卡在路中間,變成了臨時卡點。

此時,尚有村民在外探親未歸。

當天晚上7點,五申鎮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全鎮所有村莊進行封閉,左家營村“兩委”領會精神後進一步細化分工、明確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推進。

左家營村成了疫情發生以來五申鎮第一個封閉的村莊,也是全縣的第一個。

當天晚上,王仲生和高利軍就在車內值守,零下二十幾度的天氣,一守就是一晚上。

卡點設立了,但沒有值班場所和防疫物資。

王仲生和高利軍想到買頂帳篷,然而村裡並沒有這筆錢。1月27日,正月初三,他們向鎮裡打了報告,請求一些物資幫助。

疫情防控牽動著全村每個人的心,左家營村有個微信群,群裡有人倡議為村裡疫情防控捐款,很快得到響應,第一個捐款人捐了1000元,不到2個小時就籌集了20000多元。

有的老人不會用手機,聽到消息後揣著錢去村委會捐助;有的村民常年在外,看到倡議後也主動捐款響應。有一位老鄉,當天從託縣電廠(托克托工業園區)趕回村裡,在村口的卡點卸下口罩7000個、消毒液4箱。眾人拾柴火焰高,沒幾天,左家營村就收到捐款捐物80000多元。

“村裡買了集裝箱臨時改成值班室,這個集裝箱是從託縣電廠那兒買的,是我們村的一個村民用吊車給裝卸的。從託縣電廠到左家營村往返80多公里,光吊車裝卸這筆費用也得三四千元,可人家硬是沒要。常年在外的村民都給了我們這麼大的幫助,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我們一定要盡職盡責做好村裡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利軍表示。

1月27日,左家營村通過無人機勸返大媽回家的視頻在網上爆火,操作無人機的大學生叫高偉,他用無人機做起了村委會的“攝像頭”。一旦發現有村民外出不帶口罩、走訪串門、聚眾聊天,當即用大喇叭點名批評。村民的防護意識有了顯著提高。

高偉還組織了8名志願者參與到疫情的防控當中,他們協助鎮村幹部排查人群、分發傳單、發放口罩、進行消毒,在封路關卡輪流執勤、檢測車輛,絕不放進一個發熱者,絕不耽誤一輛應急車。

左家營村是一個有著革命傳統的村,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湧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苗小站血灑疆場、為國捐軀;馮秀庭、馮喜科、張成義、楊滿倉轉戰大江南北、立功建勳;康挨栓赴朝作戰、奮勇殺敵……

20世紀七十年代,左家營村糧食產量“上綱要”(畝產糧食400斤)、“過黃河”(畝產糧食600斤)、“跨長江”(畝產糧食800斤),該村是當時農業學大寨的典型;1980年被評為全自治區先進集體,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高有成曾多次出席自治區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左家營村是聞名遐邇的“樣板大隊”。

今天,這種精神不僅得到了傳承,而且發揚光大,在疫情防控中左家營村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智往一處謀,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於擔當,群眾獻計獻策、出錢出力,每一個人都自覺自願地投身於疫情防控之中。

人心齊,泰山移。左家營村封村以來,村民們必要的生活用品由村“兩委”成員統一購置,村街巷道無人走動,無人群聚集,他們將以堅定的信心、必勝的決心和果斷的行動,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