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是不是一定要学会看研报?为什么?

用户75204173664


炒股,从时间的定义区分为:短线、中线、长线。一般短线是指1-15个交易日,中线是指16个交易日-120个交易日,长线是指120个交易日至无限长的时间。那么,我们再回到问题:炒股是不是一定要学会看研报?为什么?

如果是短线投资者,并不是一定要学会看研报,但会看研报,效果会更好。

短线投资对应的炒股方式,时间性会更快,甚至说每天都有投资交易的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看研报上。一般,短线投资者更加注重的并非研报的内容,而是资金博弈的情况以及龙虎榜席位的出现,查看的是资金、热度。

在此背景下,所有研报信息都能更好的反应在盘面上。怎么讲?如果一份研报对一家上市公司的利好信息是刺激的,那么资金情况一定会出现异动。因为,所有的股票价格上涨,都需要资金的推动。如果没有资金,也就没有更好的上涨,价格没有变化。

既然利好研报同样是反应到盘面信息中,那么对应查看盘面信息、资金博弈以及量能变化,当然,还有短线投资者的技术指标,也就能找到出现较好反应的上市公司股票,进而跟随投机。

从侧面的角度讲,短线投资者并不是一定要学会看研报。当然,如果会看研报,对短线投机来说,一定是具有很好帮助的,毕竟能更了解这家上市公司。

如果是中长线投资者,一定要学会看研报!

中长线投资者与短线投资者不同,所需持股的时间要远长于短线。既然持股的时间长,那么注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性也就需要更为严格。只有业绩更稳定,未来确定性更明显,持有的价值性也就越是突出。我们还是以贵州茅台这家上市公司为例:

这是6月13日贵州茅台的最新研报,点评了贵州茅台2019年全年投放量约3万吨,截止6月12日已经投放1.2万吨,上半年将确保投放1.4万吨。对贵州茅台具体投放量以及淡旺季做出了详细分析,并且应对“一瓶难求”局面造成终端价格高的情况,充分分析了当前贵州茅台的具体情况。

当然,就二季度也是给予了贵州茅台产品结构和平均吨价提升、盈利能力增强,以及净利润弹性更好的预期。并且,还对2019年-2021年贵州茅台收入增速分别给予了预期,EPS也做出了预测。不仅如此,还给予了估值合理区间。

整个的研报思维逻辑很是清晰,并且给予了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就中长线而言,这样的的研报是重要的。同行是贵州茅台的研报,我们再来看一份:

这份研报从高端白酒、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高端白酒市场整体容量为1000亿元,未来高端白酒收入增速将在15%-20%区间,而高端白酒市场主要集中在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三家之中,市场集中度高达98%,其中贵州茅台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30%扩大至如今的52%水平。茅台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充分,并且贵州茅台酒年份越长,价格也就越高。

这份研报又从贵州茅台渠道利润做出了分析,53度飞天茅台的渠道毛利率约56%,具有很强的渠道销售安全垫。同样,也从厂家的角度看,现在贵州茅台处于的是产能决定销售的状态,也就是“一瓶难求”的情况。2018年产能为3.2万吨,预期2024年将产能提升至5万吨,并且厂家价格具有提升空间。研报,分别对未来的预期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那么,这样的研报,对中长线投资肯定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通过研报的分析能更好的看清楚未来这家上市公司具体的空间在哪里。研报是重要的参考,中长线的投资者一定要学会看研报。当然,不仅仅是要看研报,还需要看各个季度的财务报表,我们还是以贵州茅台为例:

我们来看看贵州茅台的基本财报信息,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8.93%,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1.91%;2018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8.43%,2019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2.79%;2018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2.21%,2019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2.21%。销售毛利率一直稳定在90%水平,销售净利率一直稳定在50%水平。

保持的是3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对这家上市公司而言,成长性可谓十足。一季度如此,未来二季度、三季度以及明年呢?未来的预期也会更强一些。再结合研报细分信息进行解读,未来的趋势性很是明显。

总结:个人认为炒股需要学会看懂研报。当然,短线投资者因为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空余的时间,在加上任何的市场信息的刺激都会反应在盘面上,利用资金筹码、走势、技术分析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不读懂研报也能行。但是,中长线投资者是需要读懂研报的,能更好的分析出一家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季度财报分析出中长线可持有的价值性,研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厚金说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派,炒股基本不需要看研报,至于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炒股人群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技术型,一种是基本面型,一种是二者结合。从“炒股”的字面解释,重在一个“炒”字,所以侧重点应该是以技术型股民来讲,作为一名技术派所关心的对象只有四点市场情绪、题材、K线、起爆点。


  1. “炒股”不一定要学会看研报。很简单一个道理,题主的问题阐述的“炒股”,而不是“投资”,单从字面看,重在一个炒字,炒题材、炒热点,股市里哪块热闹,哪块有故事讲就炒它,再者股市里的游资最这方面的先锋队伍,欢乐海岸、赵老哥等等哪个不是在追随市场热点,“炒股”不一定要学会看研报,你只需要懂得抓热点,踏节奏,找龙头,说句更透彻的话,一只开盘之后行云流水般的暴力涨停,你看研报找出这只强势股等的黄花菜都凉了,强势股一经市场游资点火,涨停的节奏都在瞬息之间,即便你发现了,待你点击下单按钮时巨量封单根本不让你上车。“炒股”关注的盘面变化,至于行业龙头那是后来才被众人津津乐道的事,就像之前的东方通信,它是行业龙头吗?不是,为什么股价能飞上天?它是被游资接力炒上去的。


  2. 技术派炒股关注对象题材。在股市中个股炒作需要先讲个股市,并引发为题材,相关个股的爆发是题材上榜并引起市场关注的媒介,可以这么讲,光有题材还不够,需要派一个代表去证明,暴涨的相关个股无疑是最好的标的物,如果能够扎堆,一窝蜂的涌现,题材的热点无疑是最火爆的,比如雄安新区的首轮炒作,今年的5G、稀土概念。技术派和基本派有时是死对头,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我只想说一句条条道路通罗马,你甭管人家用什么方法,英雄不论出处,只论成败。

  3. 技术派炒股关注K线和起爆点。这个K线可以是单根K线也可以是K线组合,可以是箱体关键点破位,也可以是双底触发的强力上攻,也有趋势股缩量回调之后突然放量涨停,关于K线和起爆点对于技术派而言,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每个高手都有自己拿手的一套绝活。再者如涨停股分时图中的点火,也是起爆点的类型。

  4. 技术派炒股关注的是市场情绪。当市场情绪高涨时猪都能飞上天,可以说是妖股纵横,最为深刻的感受是,证监会的监管措施,证监会好比老师,游资是学生,当老师的管理变得严厉时,游资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比如去年个股一旦三连板就有进去喝茶的可能,五连板铁定请你过去,可以说一堆学生是畏畏缩缩的,不敢造次,像今年,股市经历了一轮下跌,什么股票质押风险,老师也不敢管的太过火,真要都暴雷了也不好跟校长交代,当股市中出现五连板,老师没有过多问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们这下乐了,还犹豫什么,撸起袖子猛干,这便诞生了5G概念妖股东方通信,从脱离盘整区后,先整个三连板试试水,老大没反应再整个三连板撩撩你,修整一段时间看你管不管,没反应就是默许了,小米加步枪的夹板带小阳线调戏你,最终在一片质疑声中越走越高。在每一轮的大盘上涨过程中,如果权重股不捣乱,妖股无疑是市场的风向标,妖股向好,其它题材股炸板的概率低,妖股倒台,没有新的题材接力的话,打板吃面是高概率事件。

总结


股票市场海纳百川,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技术派都有一席之地,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技术派而言更多的是关注市场变化,可以不去读研报。再者读研报需要一定的功底,上市公司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像康美药业,美其名曰白马股,暴雷后真实让基本面股民大跌眼镜,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技术派的另一个优势便是能够及时补抓市场变盘节奏,及时作出策略调整,所以要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待万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


解码财经


看不看研报其实并不能决定你是否赚钱,投资于投机具备完全不同的选股标准,如果你是价格发现者,那么看不看研报还真就没那么重要,实际上对于研报,我是不太喜欢看的,我们慢慢说。

炒股一定要看研报吗?

答案是不一定,研报并不一定值得所有投资者看,为什么?

实话告诉你吧,想到一部分撰写研报的分析师,都没有强大的实盘经验作为后盾,他们可能理论知识强大,但是他们的实盘经验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投资者,你敢依靠这样的一份研究报告参与某标的吗?反正我是不敢的。

对于价格的发现者,也就是所谓的投机者,你看研报干嘛?研报并不能告诉你这只股票即将能为你赚取到超额收益,相反,一些热点、题材,在受到市场资金追捧的时候,超短期的走势上,龙虎榜的作用远大于研报。

哦,对了,前面我说我不怎么看研报的原因是我都看公司财务数据的,然后自己写研究报告,一定要注意,财务报告不等同于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更为丰富,甚至一些数据普通投资者压根看不懂,换言之,研报通常是又长又臭,重点是还不见得有效,为什么?

写研报的一般有两类人,一是卖方分析师,二是买方分析师,看不懂了吧,这么说吧,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就属于卖方分析师,而机构分析师则属于买方分析师。

二者的区别在于:

卖方分析师所出具的报告相对中性,怎么理解?你这样想,你写报告不能把上市公司给得罪了吧,你的报告也不能说的太过直白,要尽量跟自身公司撇开关系,万一出了岔子,投资者要找你公司怎么办?所以,卖方分析师的研报相对中性。

买方分析师则不同,他们出局的报告是机构购买某标的的第一评判标准,这要是连个相对明确的结论都没有,你让基金经理或者风控人员怎么形成第一印象?所以两者区别并不小,如果是我,宁愿看买方分析师的研报,可惜啊,买方分析师的研报不对外,想看都看不到……

总结一下:

如果你是价格投机者,只需要知道公司近期有没有潜在的风险就行,比如解禁、股权质押、是否在年报公布期将要被ST,也就是说大致看看公司数据就好,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者,那么一定得看研报,光看还不行,还得形成自己的理解,不能说别人一份报告就决定了你是否投资,那岂不就等于把自己的钱压在了这份研报上。

当你达到一定能力之后,研报看不看是无所谓的,就好像我,看什么研报哦,通过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行业数据、宏观数据自己写研究报告,这样的报告才能让自己放心,所以,看不看研报,重点在于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


关注螺丝钉,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易论招财圈


股市有句话叫短线看资金,长线看业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是短线投资者你只要看你所要买入的个股短期是否有大资金介入来决定你是否开仓下单买入。但你如果是长线投资者你就必需关心你所持有的个股企业的业绩了,我想你不会买入一个长期没有现金流且业绩亏损的企业吧!

下面说我再说投资要不要看研报

做为一个短线客我个人感觉没必要看研报,因为做短线与上市公司业绩无关。而做为长线投资者,因为时刻关注上市公司的一举一动,因此在做投资决定时有必要找来公司的以及相关行业的研报读一读,这对我们做长线投资是有好处的。研报分买方研报与卖方研报,我们重点要读的是买方研报,因为卖方研报主要是为上市公司及大股东服务的,他们着重企业利好的一面而对企业面临的问题视而不见。而买方研报则更倾向于揭落企业弱点及不足,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风险参考。

做为价值投资的长线持有者们,研报一定要看,重点要看买方研报啊!


股海淘金123


炒股看究报这个是一定要做的,不单要看各种研报,最重要的是看清公司的基本面状况

针对目前屡禁不止的虚假陈述,坑害、欺瞒中小股东的行为时有发生;这里假设所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描述是真实有效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各种研报也是真实有效的,事实与其描述基本相符。

做股票投资,第一步是要看选择标的公司的基本面:从股权结构规模,高层管理者水平,经营业绩题材,财务报表(最关键的是现金流),行业预期等;再到板块及行业地位,流通股比价高低,二级市场股性活跃度,各种历史数据等;都要做到完整的梳理,实施归类观察,在股票池里最少还要重点关注一段时间,先假设一下它每天走势,看是否符合你的预测,最后再选择是否投资个股!

上述方法是选择个股投资标的,接下来说一下研报

研报一般是证券公司或机构投资者或一些调查公司,对感兴趣企业短期或长期的经营活动的调查研究报告,如果是客观公正的,那大家参照它来投资股票应该会有助益;如果研报里面的内容,有虚假陈述或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只看到了表象,丢失了应有的里象,那看了这种研报做股票投资,无疑跟喝下一杯有毒的酒没有区别!

如果再有无良业者,配合机构或主力,制作出来虚假研报,供大家参阅,那大家的损失将不可估量,所以任何上市公司的研报只当做一个参考,就当和各种趋势线一样的东西,甚至还不如它们正确:最少趋势线反应的是过去时的各种均值现象。

还有就是目前为止,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题材,无时无刻的都在改变,各种收购重组兼并:鸡变凤,业绩大变脸:今质优明绩差,突发事件暴雷频发等,都是研报不能及时跟进的。

所以投资股票,要看多方面因素,上市公司质地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各股研报分析,只是反应当时的公司现状或经营管理形式和未来的业绩预期;每个投资者投资股票标的要有灵活性,不要选择性太窄;做股票即要看它的基本面和各种研报,也要有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心里准备和预案;操作股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如果从最简单上理解:就是高卖低买,赚取价差,或等待上市公司红利分配;如果从深层次理解,内容很丰富,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股市里赚到钱,也可以说:股票市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去!

愿每个股票投资者都投资成功!戒贪婪!


实战小散


不一定,我觉得在散户中,不看的人会比看的人多,但是看的人获胜的几率会比不看的人高。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这个问题应该改成"是不是长期稳定获利一定要学会看研报"?


投资者中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价值投资者,一种是技术分析者,另一种是二者之间,其中第三种是最多的,第二种是最少的,当然这里指的是纯粹的技术分析者,那么半吊子的人不作数,只能归类为第三种,第一种资金量最多。


在这三种人中间,研报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于技术分析者来说是最不重要的,因为技术分析者认为市场已经反映了所有的信息,这时候看研报不但不利于分析,反而会造成干扰。


但是研报所提供的一些参考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做价值分析就是要挖掘趋势,挖掘投资机会,而研报是二次加工的信息产品,能够带来很多的成本节约。其中的结论并不一定要赞同,但是其带来的很多数据资源是值得参考的。


股票投资投的是什么?投的是每一个人的看法,看法取决于什么呢?自己的信息,而信息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渠道是否及时和多样化。但是信息是有层次的,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具有价值的,而研报是经过整理的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所以看不看,取决于自身,因为研报的水平其实也是参差不齐,而且很多不够客观,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出发。


以股易金


心中纠结于要不要将投资和炒股分开来说。又或者按照我们的惯例认识,将投资分为投机和投资两个部分。然后对于不同的投资人,希望他们对号入座。

个人崇尚价值投资,但是从来不排斥投机,有时候我们也讨论很多技术的问题。但是总体上股票其实就是两个互为因果的事物: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企业。认为企业决定股价的,那是价值投资,认为价格能够驱动企业的,是投机(投资投机概念区分可以有很多种角度,我们只让事物更加简单)。

炒股是否一定要看研报,并不一定,认为价格驱动企业螺旋上升的人就并不需要这些。在投机人里面又分两类人:一类是能够影响价格的人,有人叫主力,另一类人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接下来就很好理解,前一类人由于可以影响价格,他们并需要在意研报,有时候烂根的企业,才是投机的温床。因为他们要控盘,诸如前段时间我说了康某某的股票坏话,结果第二天打脸,4元翻到7元,如今大约2元多。你看,他们关心的是筹码分布,能够控盘,发起游戏。

后一类人就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他们通过价格看企业基于两个因素。一种因素基于财富效应,因为好股票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和资源。这是一种正向支持系统。另一种因素是认为价格包含信息。如果放弃对于信息的所求,那么只要简单看到价格上涨,那就是有利好。当然并不是所有被动接受价格的投机者都是输家。他们也有赢的,但是常在海边走,湿鞋的是大多数。

上面两种基本不太看研报,因为研报对于他们意义不大。诸如最近5G,稀土,同个版块部分股票涨幅更高,只是因为他们盘子更小,更好控制。但是对于投机的两类人里面的被动价格接受那部分,个人觉得赢面很小。因为这是博弈,博弈的意思是,就投资100块钱,10个人每人都出10块,然后经历过价格波动,有人赚走了80元,有人赚走了12元,剩下8人每人1元。你觉得这样就完了吗?不是,还要交印花税。

所以,炒股要不要看研报。我的理解是最好如此。虽然卖方券商研报很多都是增加成交量,很多收费研报普通投资人根本看不见,即使看到研报,投资人无非是看前两页,很少往下翻。但是投资人还是需要仔细的读,不是要读结论,而是要读分析过程。

所以研报要看的,并不是前两页,而是后面正文内容。这能帮助你了解一个行业的整体情况。研报的本质,是提供决策帮助,古代有军师,如今有分析师。谋士也有三六九等,研报也有质量好坏。记住那些能帮助你的研报团队,多看看他在精通领域的一些见解,那些辛苦的事,人家出力,你出钱或者出时间。

为什么分析师不炒股?你咋不让诸葛亮当皇帝呢?这个社会,毕竟是有分工的。


凯恩斯


不一定要看研报,我就很少看研报,研报主要就是券商机构对公司的盈利发展给出的建议评级,还有就是行业的发展前景,我认为这些东西要分情况,在熊市中任何技术走势都是失效的,但是这时候消息面就显得很重要,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行情一旦走稳主要还是看成交量、技术走势。

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也是什么消息都看,一有消息就点开看,幻想着一有好消息就涨,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还是需要指标、量能、这些东西配合,我认为量能,指标均线还有股票的走势这些东西才是决定性的东西。消息面不是说不重要,但是这个只能影响一时,从长远来看还是要看技术面,技术面可以看这个票的压力位和支撑位,到底能涨到多少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只是时间问题。

希望对你有帮助,记得关注哦!


挖掘机影视


评论员李睿阳: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券商研报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进而做出投资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投资者去谨慎甄别。

首先,周期股行业不适合仅仅依靠研报来判断。由于券商的研报往往是比较滞后的(即涨了才推),对于股价波动非常大而且很迅速的周期股来说,依靠当期研报来决定是否买入往往会导致自己买在半山腰,后面上涨空间相对缩小且存在回调风险。因此,投资周期股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做充足的调研,了解行业实际的价格等情况变动;如果做不到,最起码也要通过历史研报去判断行业整体的波动范围。在提前考虑到价格在何时会触底,何时反弹后,才有利于更好抓住周期。

其次,高风险的成长股也要慎重使用研报。由于这类股票不确定性高,研报预测和实际情况可能差距十万八千里,因此非常需要对于未来有极高的判断力。

最后,像传统核心资产包括消费等,相对更加适合通过研报来判断。这类股票波动相对平稳,同时股价受到业绩影响更大,有充足的上下车机会。


首席投资官


炒股不是一定要学会看研报。理由有如下几点


研报作用

研报是为了研究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公司的,研报的作用就是让投资者和机构能够更好的了解行业的动态,未来的发展,投资机会,了解公司的业务,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预期等未来的机会,研报大部分都是研报人员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东西写出来,有个人主观情绪在里面,所以不是所有研报都是客观公正的


研报目的

现在研报的目的有时候带有引导的意思,就是出一些研报,推一些行业和个股,来达到推升股价的目的,其背后的个股大部分都是券商重仓的股票,所以这个时候你看到的研报,大部分都是讲股票的好的一面,或者没有好的,也会编出一些好的东西出来,误导投资者进行买入


炒股的时候,研报仅仅只是一个参考的东西,不一定要看,现在的研报都带有浓厚的利益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