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冰與火之歌"

2020年,庚子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世紀新紀元,承載了國人太多的期盼與願景。然而,當人們開啟農曆新年的熱情還未消退時,"武漢封城"的消息宣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面入侵華夏大地。一時間人們紛紛陷入迷茫和恐慌,一場冰與火之歌就此奏響。


固化成冰,消融為水,滋養大地。

當晝伏夜出的蝙蝠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當九省通衙的武漢開始發熱咳嗽,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強勢入侵,人類的本性暴露在陽光之下,一覽無餘。原本單價幾元錢的口罩售價成倍上漲,同時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以大白菜為代表的民生蔬菜和以消毒液為代表的生活用品更是出現高價難求的情況。互聯網上謠言四起,微博、微信聊天、朋友圈等平臺充斥著各種小道消息,人們談"病毒"色變,整個中國如臨大敵。疑似病例、確診人數、接受醫學觀察人數每日不斷更新,數字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各省市前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在春節期間悄聲蔓延。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正當其時。

致敬國家。自疫情初顯發展之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採取行動,成立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專門聽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彙報,對疫情防控特別是患者治療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工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1月27日,受習近平總書記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來到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疫工作。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及方案,為各地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提供了根本遵循。

致敬逆行者。在筆者撰寫此文時,疫情已"點亮"960萬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包括祖國最後一方淨土——西藏。面對突發的疫情,在這個年關口,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告誡全國民眾"沒事不要到武漢去,武漢人民沒事也不要出去",而他帶著人們的希冀與信任,毅然決然踏上前往武漢的高鐵,留給人們堅決的背影。餐車一角,閉目養神的鐘老彰顯了醫者的崇高與偉大。

大年初二,爆竹聲偶有響起。在內蒙古突泉縣,52歲民警何建華因公殉職在疫情防控一線。他主動請纓到人流量較大的汽車客運站工作,期間突感身體不適,送醫搶救,最終因小腦出血醫治無效,不幸因公殉職。何建華只是一線警察中普普通通的一員,但是他用行動,詮釋了"一身警服,一生擔當"的真諦。

1月28日下午,來自內蒙古醫院、內蒙古附屬醫院、內蒙古第四醫院、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的139名首批赴湖北醫療隊成員乘坐飛機,前往武漢,積極有序開展醫療救助工作。1月30日晚,來自內蒙古綜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4名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他們均為博士研究生且長期從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些醫護人員,他們是誰的兒子女兒,也是誰的丈夫妻子,更是誰的父親母親,此去武漢,請萬般保重自己。保全自己,方可救死扶傷。

致敬堅守。非常時期,大街上的人少了,商場裡不再人聲鼎沸,聚會沒有了,慶祝活動取消了,城市的燈光暗淡了。當我們"宅家抗疫"抱怨無聊的時候,卻還有一些人,風雨逆行,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們在清晨的大街上打掃煙花爆竹的痕跡,他們在十字路口維護交通秩序,他們在候車室為不得不出行的旅客服務,他們在超市為市民提供食物和信心,他們在小區門口登記車輛,控制人員進入,他們在工廠裡夜以繼日生產出一批批防護服和口罩。他們在這個"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的日子裡,堅守在自己平凡卻不可或缺的崗位上,像是一束束微光,用自己平凡的堅守,點亮了一座座城市。他們驅散黑暗,延續光明。他們和平時並無二致,唯一不同的是每個人的臉上多了一個口罩。口罩下的城市,因為他們,有了溫度。看得見的是平凡,看不見的是力量。

致敬捐贈者。國難當頭,眾志成城。自疫情爆發,各地紛紛向武漢伸出援手,或是捐贈蔬菜,或是捐贈物資,或是捐贈錢財。每一次的善舉,都是為我們早日結束這場戰"疫"提供了動力。某城市有不留名的路人向公安局留下口罩以及一個溫暖的背影,有藥店向公交司機、出租車司機、環衛工人每天發放兩個口罩,鄰國向中國捐贈目前緊缺的物資,有全國各地的美食為武漢熱乾麵加油打氣,有中華兒女共同的掛念,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能贏。

在疫情防控工作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要恪守公民職責,履行公民義務。等到我們的城市好起來,我們一起去武漢大學看櫻花,吃熱乾麵,去見想見的人,去擁抱美好的生活。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font>


供稿:新媒體第一小組 劉樹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