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想要岳飞的命?真的都是秦桧害的吗?

莲姐925


岳飞作为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以及谋略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可惜一代民族英雄最后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

而据历史上记载,岳飞是被奸臣秦桧给害死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是的,秦桧只不过是替别人办事而已,而那个人就是宋高宗赵构。

这就要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开始说起,在当时的时候,金兵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大量的赵氏皇族以及后宫妃嫔,而这一件事也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而之后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自从南宋正式成立,而之后岳飞多次攻打金兵,想要把被金兵掳走的宋钦宗和宋徽宗迎接回来,而这一件事也是导致岳飞走向死亡的导火线。

因为岳飞一旦打赢了金兵,那么靖康之变被金兵掳走的宋钦宗和宋徽宗势必会归来,“一山不容二虎,一朝不容二帝”,一旦宋钦宗和宋徽宗两个人回来了,那么宋高宗赵构的皇位估计就保不住了。

所以要想保住皇位,岳飞攻打金兵这一仗就必须不能赢,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灭了岳飞。因为岳飞一次不赢,可能还会再来第二次,所以要想保住自己的皇位,岳飞就是最大的阻挡,但当时岳飞作为名族英雄,宋高宗不能自己下手,所以就只能让身边的大臣秦桧害死岳飞。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害死岳飞的真正黑手不是秦桧,因为当时秦桧虽然是作为岳飞一案的主审人,但判决岳飞的最后结果还是要上呈给宋高宗,如果宋高宗想要保住岳飞的话,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宋高宗就这么放任不管了。

可惜了岳飞,作为一个民族的抗金英雄,一生都在为民族而奋斗,最后却因为阻挡到别人的路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了。


嘉哥读史


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秦桧是高宗的相,更是金兀术派到宋高宗身边的"监"。据《宋史》记载,金柳河御前会议,秦桧被兀术选中,派往南宋做卧底;其二,兀术遣秦桧密信,"必杀飞,始可和"。其三,岳飞被害是当年腊月廿九,桧向大理寺传"纸条",以矫诏杀飞。史载岳飞被害当日,大理寺关于岳飞案的呈件才报出,高宗应是正月十五后才看到报件。也就是说,高宗看到大理寺卷时,岳飞己被害半月有余,杀岳飞是秦桧先斩后奏。其四,做为对秦桧的奖赏,宋金和议中明定,无过"不得免桧相",使秦桧两相南宋一十九年,高宗上朝都要"靴中藏刀以防桧"。所以说,民族英雄岳飞被害,苟且偷安的高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杀害岳飞的主谋是金兀术,元凶是大汉奸大奸臣秦桧。


天之吉星


要岳飞命的当然是宋高宗 赵构,秦桧只是揣摩到圣意,顺水推舟,替赵构干了件脏活,背了黑锅。

赵构之所以要杀了岳飞,原因如下:

1.岳飞打算迎钦徽二帝,赵构不允许

赵构是在靖康之变,钦徽二帝北狩后建立南宋政权的。在当时很多人眼中他并非真命天子,更不是众望所归,真正的天子仍在金国大营中做俘虏,只是国难当头,不得不推举赵家后人招买人心,稳定国体。

赵构这皇位本来就不太稳当,哪知,岳飞在前线战场打出“收复故土,迎钦徽二帝回京”的口号,这是宋高宗赵构所不能允许的,钦徽二帝回京,那赵构自己咋办,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登上皇位,那是肯定不愿意下来的。

古往今来,权利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多少人亲人骨肉你争我夺,兵戈相见,你死我活。赵构也不例外,为了保住皇位,他打心里是不能让岳飞成功的。

2.岳飞手握十万重兵,赵构不放心

宋朝是咋建立的,宋高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得天下。所以,宋朝皇帝对手握重兵的将领都是不放心的,有提防心理,避免反叛威胁皇权。

当时岳家军鼎盛时期,可是有十万之众,这对赵构来说,那肯定是个心事,吃不好睡不好。而且,当时赵构的资历不够、威望不足、正统合法性都值得商榷,随时都有可能倒台。

为了稳固皇权地位,赵构必须要控制好军权,这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3.岳飞多次抗命顶撞,赵构不满意

绍兴七年,高宗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本欲将其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闻言大喜,当即提出北伐,犯了皇帝大忌。高宗临时变卦,拒绝履行承诺。岳飞一怒之下,愤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由上了庐山,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

作为一名统兵大将,在战争期间擅离职守本是死罪,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以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间已暗藏杀机。。

4.岳飞掺和立太子之事,赵构不高兴

岳飞作为一个武将,居然掺和立太子之事,他劝高宗赵构要早定立太子大事,这既坏了规矩,又戳到了赵构的痛处。

按照北宋太祖定下的规矩:武将不得干涉朝政。在高宗看来,这已有不臣想法。

高宗仅一独子,早年夭亡,他又在南逃路上因惊吓过度,失去生育能力。岳飞提及此事,赵构那肯定不高兴。

最后总结一下:岳飞只知兵事不懂政治,自己害了自己;赵构以自身利益为先,必须要杀了岳飞;秦桧顺应圣意,陷害岳飞,得了实惠,也背了口大黑锅,遗臭万年。





小诸葛历史观


对于岳飞被杀,几乎所有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高宗赵构才是元凶,而非课本描述的那样罪魁祸首是秦桧。理由呢,主流解释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高宗赵构不想岳飞迎二圣还朝,所以杀了他。另一方面是因为岳飞手握重兵遭到猜忌而被杀。

事实会是如此简单吗?当然不会了,尤其是迎二圣还朝这个理由,简直幼稚可笑。

要知道历史上金人曾同意把宋钦宗还给大宋的,并先把赵构的生母韦太后给送了回来。赵构还亲自指定开封府替渊圣皇帝造宫殿。

这说明在当时迎二圣还朝不论官场还是民间都不是什么禁忌话题。而且岳飞出兵时候上的奏表写的都是“迎天眷还朝”而不是早年间的“迎二圣还朝”。天眷,天子的亲眷。二圣,宋朝皇帝称圣人。区别一看可知。还有,即便钦宗回来了,也不会对高宗赵构有什么威胁,主席有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你一个什么权利都没有的皇族又能翻出什么花儿来。举个宋朝的例子,靖康之乱前宋徽宗一看金人打过来了就借口为国家祈福去烧香跑镇江去了,把皇位硬生生地塞给宋钦宗,后来宋徽宗觉得安全了又开始以太上皇名义发令旨,钦宗一看,呦呵,有事你跑了让我顶缸,现在安全了你又出来捣乱是吧。行!你发一道我就发一道,到最后成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在镇江发现他谁也指挥不动,后来自己也被“奉养”在了隆德宫,甚至自己过大寿时给儿子宋钦宗敬了一杯酒,宋钦宗怕有毒愣是不喝,一点面子都不给,最后宋微宗是号泣着离开的。所以你说一个失去了权威的皇帝,对赵构能有什么威胁,赵构又何必担心二圣还朝。

接着说岳飞手握重兵遭到猜忌而被杀这个原因吧,有一部分,毕竟当时岳飞掌握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兵马,猜忌是肯定的,你要是拿下了故地,迎回来了徽钦二帝的尸骨,名声赫赫之下再来个陈桥兵变怎么办,但这是整个统治阶层的共识,不仅仅是皇帝个人的看法,所以有一次高宗说,这个岳飞是个忠臣啊。秦桧就在旁边说,对,岳飞是忠臣,我们太祖皇帝赵匡胤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这并不是秦桧的狡辩,同样的话名臣文彦博也说过,宋仁宗时狄青累功当上枢密副使,文彦博就去找仁宗说:这个狄青你得把他拿走。仁宗就说狄青是个忠臣啊。文彦博的回答就和秦桧说的一模一样,我们太祖皇帝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

但请注意,是猜忌可以罢黜,并不一定就要以此处死,要知道岳飞也是有文官人缘的,并且和岳飞共称为中兴四将的另外三人可都遭受过猜忌,但都得到了善终。为何岳飞如此不幸,所以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原因之一,上书立储触碰了皇家最大的禁忌,当时的主战派,对岳飞很好的宰相赵鼎,他就对岳飞的参谋官薛弼说过:他糊涂!这种事是他能干的吗?只能有一次,绝不能有第二次。

原因之二,岳飞这个人性格特别倔。但要知道倔在领导眼中那就叫跋扈。例如当年岳飞因为高宗把原本答应分给自己的部队收归了中央,所以一生气就撂摊子回了老家,不管高宗怎么召唤就是不回。虽然最后还是回来了,但高宗对岳飞的跋扈还是颇为不满并放了狠话的“乱吾法者,唯有剑尔”。

以上两个原因再加上对岳飞的猜忌就是构成了岳飞之死的次要原因,是次要原因,次要原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而真正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岳飞是主战派势力的关键政治符号。

我们回看当时的大宋王朝,经过宋高宗赵构多年的紧衣缩食养军队后,他突然发现当时的大宋想要直捣黄龙府和会宁府,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一、自家步兵怎么打的过对方骑兵,倚城防御倒好说,但进攻就难办了。第二、辎重补给,要知道会宁府在今天的黑龙江啊,以当时的条件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当时国家财政实在支持不下去了。所以摆在高宗赵构面前的选择也就很简单了——和谈。

从后代史家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窥探一二,比如说朱熹,曾对学生说过相关话题:将骄兵惰,未可知也。看吧,距离当时最近的朱老夫子也不乐观。包括后来的史学家,赵翼、钱大昕和胡适都认为当时和谈,跟金兵保持以淮河大散关划界而治是最佳选择。

你也许会认为不能啊,历史记载岳家军那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金军甚至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可是战神般得人物。但事实可能让你失望了,描写朱仙镇大捷最天花乱坠的是《金陀萃编》,作者正是岳飞的孙子岳珂。而当时的官修史书提都没有提过朱仙镇这几个字。当然官修史书也不一定都对,因为相传秦桧和儿子秦熺两人改过官修史料。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给岳飞平反的人是启用主战派的宋孝宗,其背景和目的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是政治意义大于事实的。即便岳家军战力真是强悍,但后勤补给的压力还是会让胜利成为概率极低的事情,而用小概率的胜利换取大概率会发生的造反,估计不仅高宗不会如此选择,就是你当了皇帝也不会如此选择。

所以最终高宗赵构对于这场战争的选择就只剩下和谈一条路了,而摆在他面前的敌人也就不再是金兀术了,当然更不是二圣还朝,而是影响他和谈的政治势力——主战派

既然国家方针已定,以当时宋朝的体制如何才能让主战派闭嘴并不引起党争呢,唯有杀掉岳飞才能起到这个效果。所以也可以说“岳飞必须死”



屹然谈古


历史上都是说岳飞是秦桧害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并非如此。其实,害死岳飞的真正凶手应该是宋高宗,秦桧只是帮凶而已! 因为岳飞想迎回二圣,是在父兄被掳走的情况下登基做的皇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迎回二帝将是三主,徽钦二帝回朝对高宗的皇位会构成一定的威胁。

功高震主,宋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主要是以文官治天下,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因其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别多,故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扩军遭忌,当时岳飞身为武将,手握重兵,拥兵近二十万,为了抗金,还一再的扩军,其本人在军中也素有威望,大有军中只知有岳元帅而不知有朝廷之势。因而引起高宗的猜忌!反对议和。宋高宗是个性格软弱,贪图安逸的人,打算偏安江南,与金国议和,而岳飞则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以“靖康之耻”为大宋之耻,想彻底打败金兵。而金国议和的条件是“必杀 岳飞”。

建议高宗立储,这年高宗三十岁,他唯一的儿子赵旉已在八年前惊悸而死,他自己也在扬州溃退时受到惊吓,造成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生育。岳飞的立储建议,既触痛到宋高宗的难言之隐,又犯了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祖宗家法。所以宋高宗先是借秦桧的手杀了岳飞,然后把罪名都推给秦桧,否则事后宋高宗为何不追究秦桧之责。最后在为岳飞平反,这样既可以消除对自己的威胁,又可以笼络民心。


黄鹂读书


当然不是,其实是皇帝老儿想要,自古功高盖住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这个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当然也有例外(如凌烟阁24功臣),而宋高宗赵构,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而重用岳飞,韩世忠,也是迫于当前形势和民心民意,而民心民意也间接害了岳飞,而南宋的建立是北宋的灭亡为代价,岳飞挥师北伐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如果解救北宋父子二帝,那么南宋高宗就不得不禅位,因为高宗是形势所迫,国不可一日无主,康王继位是当初最好的选择,这时也就有了影视剧十二道金牌令箭,招回岳飞,韩世忠,以莫须有的罪名予以处决,秦桧只不过是个挡箭牌,当然这个挡箭牌也起来决定性因素,但别忽略了一点,真正下定决心的是皇帝老儿,高宗从心理学来说,压根没想父兄回来。(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戈渣


公元1142年1月27日,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坏的大坏蛋之一—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但历史上真的就是秦桧害的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岳飞必死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了,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个方面:

一、因政见的不同以及个人的恩怨,岳飞已经和秦桧早已经是水火不相容了;而秦桧是个睚眦必报的卑鄙小人,他早就想置岳飞之死地而后快了。因此,在接到金国的重金贿赂后,他就一直在寻找时机。

以现今的眼光来看,他是犯了通敌卖国罪、受贿罪、罪不容恕,必然会落下千古的骂名。

二、赵构皇帝的父兄徽、钦二帝被金国虏到金国,成为了阶下囚,因此赵构才有了这千载难逢的机运,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岳飞将军的“精忠报国”精神就是要“打到黄龙府,与诸君痛饮”、“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种思想不就是要打败金国救回徽、钦二帝吗?这种思想是与皇帝赵构的思想相违背的,严重威胁到了他的帝位,赵构肯定不能够同意啊。十二道金牌召回后下令让秦桧出手给害死了。

赵构的想法是:你只要给我守住边疆就可以了,我都没那么大的抱负,你是谁啊?偏偏你岳飞是个大大的忠臣,还要立志迎回二帝。这就注定了岳飞必死无疑了。从这一点来看,秦桧不过是为当时的皇帝背了个黑锅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历史是公正的,杭州的岳王庙,岳飞供在那里,然后下面跪着两个小铁人,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用他的岳家军帮助我们在中华民族最为难的时候,和其他将领站出来,和外族做了殊死的斗争,让我们汉民族的王朝又延续了很多年。



品读历史者


到底是谁想要岳飞的命,真的是秦桧害的吗?

我试着做下回答。

岳飞(1103—1152),字鹏举,是南宋抗金爱国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不是战死于沙场, 却冤死于本朝人之手。千载之下,还令我们唏嘘不止。印象深刻的是,笔者高中时,读《说岳全传》,读至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在风波亭中遇害,当时泪如雨下,恨极了秦桧。现在知道了,秦桧与岳飞本身无冤无仇,想要岳飞的命的,是宋高宗赵构。

1.宋高宗赵构登基的历史背景:“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靖康之变时,徽宗已退位,在位的钦宗是赵构的长兄。宋朝实行的是皇长子继承制,只要有长兄,皇位就轮不到其他皇子。

赵构是在兵荒马乱的王朝变故中登上皇位的。1127年金兵南侵,俘获徽钦二帝和几乎所有皇室成员。动乱之中,在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也就是北宋灭亡的第二个月,赵构在南京(商丘)即皇帝位。

2.宋高宗厌恶岳飞的原因:拒绝钦宗回朝,避免皇位威胁

有了这样的背景,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假如钦宗活着回来,自己的帝位不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抗金只能是做做样子,而岳飞想的却是主战拒和,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就是犯了高宗赵构的大忌。

3.秦桧杀害岳飞的原因:迎合上意

在古代时,大家就有这样的看法了。

且看明朝文人文征明这首《满江红》的下阕: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大家重点注意这几句,“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就等于直接点明了岳飞之所以被害的原因,区区秦桧有何能耐?不过是逢迎上意的奴才。

小结

秦桧以“莫须有”的名义杀死岳飞,是逢迎上意。宋高宗怕钦宗回来,自己的帝位不保,真正想要岳飞的命的人,正是宋高宗。


青史漫谈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岳飞一生的光辉战绩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就不过多介绍了。今天说说岳飞死的真正原因,和到底谁弄死的岳飞。

有人就说了“奸臣秦桧嘛!戏里都唱了几百遍了”。那是戏。实际上呢?作为一个手握雄兵的边关大将,朝野上下威望颇高护国支柱,是一个秦桧能陷害的了的?到岳飞这个地位上,普天之下能杀他的恐怕只有一人了——皇上。

可是高宗为什么要杀这么一员大将呢?原因是,有几件事岳飞办的极为不漂亮,让高宗非常不悦甚至是担心。日积月累就起了杀心了。

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安顿下来。外有金朝虎视,内有游寇集团和农民武装的隐患。无奈,高宗就向金求和。可是你想和,大金国不答应啊。在这种形势下,高宗才不得不重用武将。是被迫的打,不是主动的打。

而高宗心里一直都想求和。绍兴七年,宋史王纶带回了金朝的议和条件:金朝要求南宋称臣、交纳岁币。高宗听后不是愤怒而是大喜。就想答应。但是朝野上下强烈反对,尤其是韩世忠、岳飞这样的武将反对的最厉害。

岳飞还说出了“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 也正是这句话让高宗对岳飞心生嫌忌。

绍兴七年,朝廷解除了刘光世的军权。高宗答应岳飞把刘光世的淮西军给他指挥。岳飞大喜,这样自己的实力就强大了很多啊!立刻就提出要带十万雄师北伐。这可犯了高宗的大忌了。临时变卦,没把淮西军交给他。

岳飞一气之下,以为母守孝之名上庐山了。这可是赤裸裸的逼宫啊。但是当时大兵压境,高宗还得用它,不得不好言相劝哄回来了。但这件事为岳飞的死埋下了祸根。

同年八月,岳飞返朝之后好心建议高宗立太子。高宗独子早年夭折,他又在扬州溃逃时惊吓过度,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不是揭朕的短吗?而且宋朝有祖训:武将不得干政。所以这一句话犯了两大忌讳。高宗在心里也就又记恨了他一次。

绍兴十年,金人撕毁协议,率兵南下。岳飞率军再赴抗金前线。随着金兵在川陕,两淮等地的进攻相继受挫,宋军进入战略反攻,岳飞进军中原。一直打到离开封只有45里的朱仙镇。金兵弃开封,渡河北逃。同时也发出了“憾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可是岳飞的接连取胜不利于高宗和秦桧的议和政策。但岳家军气势正盛,岳飞就想借势北伐。兴奋过度喊出了要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口号。这个口号没差点把高宗气死,“你把我父兄都接回来了我这个皇上干啥去?”

于是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岳飞还傻乎乎的痛惜“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仗是打胜了,军功也立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回来之后你不死谁死??

所以说,一代名臣岳飞看似是被奸臣秦桧害死,其实还是因为触动了宋高宗的根本,所以被高宗授意秦桧给害死的!


趣说古今事


岳飞是在临安风波亭被大奸臣秦桧给害死的。秦桧等人诬告岳飞谋反,岳飞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他在狱中遭到了奸人的严刑拷打,不过他们并没有找到岳飞任何谋反的证据。即便如此,绍兴十一年除夕夜,岳飞还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在了临安大理寺,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功臣,但是这样的他却遭到了奸佞小人的陷害。岳飞临死前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几个字,这几个字足以证明岳飞的清白,足以照出那些奸佞小人们丑陋的嘴脸。

  秦桧与金人私通书信,金人给出的条件是,要先杀了岳飞才跟跟大宋议和。于是秦桧等人以谋反罪诬告岳飞,害得岳飞被革去了职权,他们依然不肯善罢甘休。最终在秦桧的主谋下,岳飞被下狱审问。在狱中,岳飞遭到了严刑拷打。即便如此,岳飞一身浩然正气,他并没有因为皮肉之苦就屈打成招。

  《宋史·岳飞传》中记载了,韩世忠为岳飞鸣不平的话,他问秦桧既然根本没有找到岳飞造反的证据,如何以谋反之罪定义岳飞呢?没想到秦桧给出的回答是,此事莫须有。秦桧的意思是,不找到不代表没有。宋高宗信了秦桧的话,下令将岳飞赐死在了大理寺的牢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