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飯才是第一要務?為何世界小國都願意依附美國而不是俄羅斯?

靜夜史


還有一點,你沒說,西方民主國家不可能和俄羅斯獨裁國家一起玩的!


TZ淡淡的菸草味


世界小國依附美國可不僅僅只是為了吃飽飯,美國能給予的更多,

先說吃飽飯問題,美國很慷慨,跟美國混確實不會餓著,二戰後日本德國在飢餓中掙扎,美國開啟空運物資行動和馬歇爾計劃,給予了處於一片廢墟中的歐日等國大量的援助,讓歐日等國迅速擺脫困境,在二戰之前,烏克蘭因為糧食大量外運,造成烏克蘭人大量非正常死亡,這也是俄羅斯與烏克蘭歷史積怨的原因之一,


美國還能夠提供安全保障,美國雖然經常發動對外戰爭,但是並不吞併他國領土,恰恰相反,美國全球駐軍,充分保障了國際秩序和盟友的安全不被侵犯,特朗普如果聲稱從哪個國家撤軍往往會引起抗議,最近波蘭寧願倒貼軍費也要邀請美軍入駐,俄羅斯則對領土擴張很感興趣,最近的就是克里米亞事件,這是二戰後唯一的一次兼併他國領土,而另一次的薩達姆侵佔科威特正是被美國阻止,


美國的普世價值更是代表人類發展的方向,與美國接近可以讓本國社會更迅速的融入文明世界,保障本國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增強人民的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激發人民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集思廣益,創造未知的事務,提高財富創造效率,而俄羅斯的發展模式是以資源出口為經濟支柱,不允許反對派參與總統競選,逮捕遊行示威的民眾,這樣的國家必然會讓矛盾積累,內耗嚴重,在國際競爭中落伍,

美國經濟充滿活力,創新不斷,引領時代變革,美國消費力驚人,是全球市場的大客戶,跟著美國混可以做生意,賺美元,學習美國的高科技,不斷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


萬事皆空70


的確世界上的小國都喜歡依靠美國,這是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背靠大樹好乘涼。

我們知道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那些小國也只有依靠美國,自身才能夠受到美國的保護,才能夠有一種安全感,另外從歷史上證明,美國扶持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夠富裕。而世界上的另一個大國——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卻走了一條相反的道路,前蘇聯扶持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越發展越窮,比如說,前蘇聯扶持的東德和美國扶持的西德就是一個代表,所以俄羅斯雖然在軍事上僅次於美國,但是卻沒有國家願意依靠俄羅斯,原因就在這裡。

另外,之所以這些小國都不願意依靠俄羅斯,是因為俄羅斯從前蘇聯的時候開始,就是一個不太講究信用的國家,想打誰就打誰,說翻臉就翻臉,和這樣的國家結盟,似乎有點伴君如伴虎,比如說,我們國家當年和前蘇聯,關係也非常好,但後來還發生了珍寶島事件,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從前蘇聯開始,就是一個不太講究信用的民族,而現在的俄羅斯也是如此,他完全秉承了蘇聯人的特點,所以那些小國不願意依靠俄羅斯,自然利益在其中。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驕然


美國不愛領土愛金錢,所以說,美國很有錢,財大氣粗,不貪戀他國領土。蘇聯對他國土地要求十分強烈,十分貪婪。蘇聯在侵佔他國領土時,與他國發生了很深的矛盾和仇恨。宗主國俄羅斯,瘋狂掠奪其他加盟共和國的軍事資源和經濟財富據為己有。依附美國的小弟,經濟得到發展,軍事有了保障,十分真心實意地跟隨美國混。美國很有票子,有很多馬子,跟班。吃飽飯是第一要務。美國很有錢,用錢收買小弟,給小弟經濟上很多便宜和好處。蘇聯沒有錢,才會其貪婪他國的領土。他國成為他的小弟,十分不情願,迫不得已呀!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小弟們大多跑了,還有的小弟和俄羅斯有深仇大恨呀!俄羅斯經濟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沒錢給小弟吃,穿,用了呀!這造成美國小弟越來越多,俄羅斯小弟越來越少呀!正如,有奶就是娘呀呀!有錢弟兄多,沒幾個是真心的。美國很有錢,不貪戀他國領土。俄羅斯侵佔他國領土,才會很有錢了呀!


中國美6220


在任何國家看來吃飽飯確實是第一要務。一個國家最基本的任務不就是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嗎?當溫飽問題解決之後,還需要考慮如何生活的更好。當然小國更需要考慮無論如何在這個世界叢林之中活下去。

小國和大國在國際中的生存模式略有不同,大國要維持自己在世界範圍內或者地區內的優勢,小國則需要在大國的博弈之中求得生存空間。不少小國為了求得生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犧牲部分國家利益。這就是現實的需要,也是小國的無奈。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小弟最多的國家肯定非美國莫屬。當初的蘇聯也擁有大量小弟,蘇聯解體之後大部分小弟改投到了美國門下,甚至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的不少小國也投到了美國門下。現在的俄羅斯小弟越來越少,生存空間也逐漸被美國擠壓。

為什麼許多小國喜歡投到美國門下,而不是俄羅斯門下呢?小國們選擇“東家”的時候也會進行權衡,看看投靠誰的利益可以最大化。選擇“東家”的時候自然願意選擇一個實力更加強大,可以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國家。當今世界上美國的國家實力最強大,美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俄羅斯則處於全面衰退的情況,俄羅斯對自己身邊的小國的控制力都在下降,更不用說遠離俄羅斯的地方。

小國們自然願意選擇依附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不是一個衰落的國家。大部分小國可以承擔得罪俄羅斯的“後果”,卻承擔不了得罪美國的後果。俄羅斯目前的影響力主要在本土周邊,對於更廣闊的區域則無能為力。美國的影響力則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對於大部分小國來說,沒有理由依附一個衰落的曾經老二。當然如果這個小國和俄羅斯接壤,則要考慮一下自己如何選擇“東家”,否則下場可能和烏克蘭一個樣。

對於不少小國來說,國際影響力沒有那麼重要,國際地位也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經濟發展,重要是如何生存。美國的經濟實力全球第一,美國扶植他國經濟的能力也非常強。當年的西歐、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在美國的經濟扶植之下而快速發展。美國更看重的的是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美國經濟活躍度也非常高。當年蘇聯的小弟經濟發展則相對緩慢。蘇聯(俄羅斯)更看重領土利益和政治利益,俄羅斯的自身經濟都十分困難。小國依附一個“東家”,是想利用東家發展經濟;而不是和東家綁在一起,為東家窮吆喝。從歷史來看俄羅斯(蘇聯)對小國的控制更加嚴密,跟隨俄羅斯(蘇聯)的代價也更大。當年的東歐各國其實已經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國家的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面都被蘇聯嚴密控制。美國對小國的控制則相對較弱,當年的西歐和日本都有很大的自主性。當美國小弟所付出的代價要比當俄羅斯小弟的代價要小很多。而當美國小弟獲得的利益又比當俄羅斯小弟的利益高很多。兩者比較,小國自然知道如何選擇。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國際間的交流與分工也越來越深刻。美國背後的盟友和勢力更加強大。歐洲小國依附美國,意味著很大幾率加入歐盟,獲得歐盟的種種福利。軍事上可以加入北約,意味著可以享受北約的軍事保護。其他地區的小國依附美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美國盟友們的共同利益。俄羅斯本身已經被美國擠壓到角落裡,依附俄羅斯,不是和俄羅斯一起被美國打壓嗎?到時候既沒有獲得經濟利益,又損失了政治利益!兩者權衡之後,小國也知道該如何抉擇。大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要非常慎重,要掌握博弈的方法、方式,以求國家更好地發展,擴大自己國際影響力,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小國更要注意自己的外交政策,在大國之間靈活的穿梭。小國如果不能在大國之間靈活穿梭,甚至得罪大國,有可能帶來的是滅頂之災。


依稀說史


小國與大國不同,小國的求生之道原本就是左右逢源,只有跟隨強者才能保證生存。而大國遭遇入侵,只能拼死抵抗,妥協只有死路一條。

以二戰為例,德國掃平西歐之後,開始秣兵歷馬準備進攻蘇聯,除了德軍以外,還有盟友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以上國家幾乎沒有選擇,如果不跟隨德軍入侵蘇聯,它們自己就會被德軍佔領。

小國可以屈服,大國不可以,如果蘇聯也屈膝投降,只能迎來屠殺,因為小國不會對德國構成威脅,而蘇聯可以。

小國願意依附美國,因為美國強大,能夠保障小國的安全。美國在版圖確定之後,沒有侵佔他國領土,目前美國擁有13000架戰機,11艘核動力航母,兩款五代機,一款隱身轟炸機,各類先進導彈,374個軍事基地,凡是擁有美國駐軍的國家,安全無憂。


1990年,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吞併科威特,最終也是美國出兵擊退伊拉克軍隊,成功保住了科威特的獨立地位。

波蘭歷史上曾有過三次亡國經歷,最後一次是被德國和蘇聯共同瓜分,在國防安全方面,波蘭比任何國家都更加敏感,經過反覆談判,終於成功以20億美元的代價請來美國的永久駐軍,波蘭人把美國駐軍看成是完成了200年的夢想。

波蘭的亡國離不開俄國,所以把俄羅斯看成是威脅,自然會依附於能夠與俄羅斯分庭抗禮的美國。

除了國防安全的考慮,另外就是經濟,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然而外界一直有一種論調:美國衰弱了。

美國真的衰弱了嗎?其他領域或許是,但是經濟方面並沒有。

1995年,巔峰時期的日本經濟總量是美國的70%,而到了2018年,美國GDP總量為19萬億美元,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只有12萬億美元,只有美國的63%,美國經濟不僅沒有衰弱,甚至拉開了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

美國經濟強大,能夠給予盟友支援,二戰後歐洲的複習離不開美國,韓國日本的發展也離不開美國,美國的盟友不全是發達國家,但是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美國盟友,小國依附美國也是為了分一杯羹。

小國當然也可以鐵骨錚錚,硬氣一點,但是下場卻不見得多好,薩達姆、卡扎菲就是例子,敘利亞能夠扭轉乾坤,穩定國內局勢,關鍵在於俄羅斯的大力援助。

現代社會,小國想要安心發展,未必需要違心投靠哪一方,但是絕不能自尋死路。比如烏克蘭,一定要與俄羅斯撕破臉皮投靠美國,俄羅斯雖然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處於下風,但是對付小小的烏克蘭還是輕而易舉的。



視野新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存在著兩大陣營。即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和經互會,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則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經濟上互相依存,在軍事上相互結盟,抱團取暖,小國依賴蘇美兩霸庇護。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未和九十年代初,美國進行滲透和顏色革命,致使蘇聯解體,東歐鉅變,華沙條約組織和經互會不復存在,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失去了平衡和均勢,美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就連俄羅斯也被邀加入西方陣營,形成了發達國家的八國集團。美國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及自身利益出發,開始對俄羅斯盟友南聯盟進行干涉和武力打擊,將反導武器部署在東歐國家,對俄構成威脅。美真實意圖是肢解俄羅斯。俄退出八國集團,將目光投向東方,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開始與美抗衡。導致了西方國家對俄的制裁。由於俄美的勢力此消彼長,弱小國家為了生存,經濟上依賴美國。所以,美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而俄羅斯由於風光不再,自身難保,經濟低迷,影響力減弱。但軍事強大,仍不可小視。


趙建明Zhao


這本來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個國政府必須要讓國家富強,百姓富裕,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上很多頂級資源包括政治,科技,軍工,資金等諸多優勢,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去依附美國也就沒什麼稀奇了。

我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錯,正是因為美國有這麼多優勢,所以他們才選擇和美國做朋友。



當然還有更多時候是為了尋求美國的保護,美國多年以來一直為其盟國提供安保服務。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多次強調西方國家需要提高自己的安保費用,美國不應該免費給他們做安保工作,而且還表示以後美國不會再為其他國家打仗,除非他們願意出錢,美國不會再做冤大頭了,所以美國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保護,這也是其他國家這是美國的主要原因。

相對於美國來說,俄羅斯本身經濟不好,自己運轉起來都比較困難,俄羅斯重點發展的是軍工業等重工業,但是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過了發展重工業的時代,主要是以生產高新技術產品和大規模機械化為主,俄羅斯在經濟和國際等方面的發展遠不及西方其他國家,雖然軍工業比較厲害,但是這無法從根本上提高俄羅斯人的生活水平,因為無法改善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畢竟武器裝備不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須用到的,所以俄羅斯必須要維持自己的武器市場,這樣就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由於俄羅斯依賴重工業,所以在發展輕工業上比較緩慢,可正是由於這種不平衡的產業結構導致俄羅斯的經濟增長有問題。



當初蘇聯解體,有一部分國家是非常願意從蘇聯獨立的,這些之中有不少親西方的國家,但也有一部分不願意離開蘇聯,因為這些國家還都等待著蘇聯的救濟,所以加入美國陣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確實實力強大,經濟發達,沒有加入美國陣營或者對美國沒有價值的國家,極少有經濟發達的國家。

俄羅斯在經濟上很難對這些國家進行援助,美國卻可以,二戰之後,日本經濟百廢待興,整個日本被炸成了一片廢墟,而美國對它的援助,使得日本在戰後迅速發展起來,並且躋身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這樣一來日本就受制於美國,但確實美國幫助了日本,許多反美國家其實都是當局政府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而做的選擇,原因是多樣的,並非一定和美國有錢有關係,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意識形態,但經濟問題確實是不可忽略的。

但美國和盟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堅不可摧的,有許多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營的國家,當自己的利益受到美國的損害時,也會站出來反對美國,不管哪個陣營,一樣是吃飯問題更重要。


風雲一點通


吃飽飯並不是他們首先考慮的,他們首先想的是怎麼保全自己。大國博弈,小國站隊。俄羅斯現在根本就沒有能力保護塌領土外的任何東西;而美國經常以侵犯人民民主自由為名,顛覆他國政權。站錯隊,說錯話,都是有可能惹惱美國而被消滅的。

曾經風光無限的卡扎菲


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就是最好的例子。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出任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開始了他長達42年的統治。在他的治理下,利比亞靠著石油資源,迅速成為非洲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了。而卡扎菲這個人也是非常自負,經常對美國的霸權進行批評。在美國總統小布什任內則被列為“流氓政權”的領導人之一。2011年2月初,受到埃及和突尼斯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出現反對卡扎菲統治的示威遊行,並很快轉化為內戰。3月,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利比亞多個政府軍目標進行了轟炸。戰爭局勢迅速倒向反對派。10月20日,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稱在蘇爾特已經俘獲了卡扎菲。卡扎菲在其家鄉蘇爾特的一個廢棄下水管道中被捕,慘遭虐待後,頭部和腹部遭到致命連環槍擊身亡。一個時代傳奇的人物就這樣殞命了。而利比亞這個國家並不像利比亞普通民眾想的那樣,生活越來越美好。卡扎菲倒臺後的利比亞,醫療、教育不再免費。國內各方面勢力為了爭搶地盤經常發生動亂,人民生活可謂是倒退了幾十年。

卡扎菲最後的結局


如今的委內瑞拉也是同一個道理。美國經常以民主的名義,支持某些國家的反政府武裝,來推翻反對他的政權。而後這個國家的其他事,美國一概不關心。所以,某些小國,並不是為了能吃飽飯而去巴結美國,只是為了站在美國這一邊保命罷了。


拾之秋


世界很現實的!

  • 上等實力的國家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必須加入大國競爭,因為實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對其他大國的地位構成威脅,在這種情況你想不競爭,別人都會找你競爭。
  • 而結果往往是,要麼你把對手打趴下,要麼是你被對手打趴下。
  • 中等實力的國家其實是有最多選擇權,他可以選擇站隊加入大國競爭的某一個陣營,也可以選擇當牆頭草,左右逢源。
  • 下等實力的國家,往往是沒有選擇權的,很容易受到地緣大國因素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在大國邊上的小國不管他願不願意,都被迫的跟著地緣政治上的大國。
  • 但是當另外一個區域外的大國把勢力延伸到地緣區域內,破壞地緣大國在該地的影響力,那麼地緣上的小國也被迫跟隨勢力已經深進來的區域外大國。


世界上的小國家依附美國,原因是美國早已經把他的勢力延伸到每一個跟他存在潛在競爭關係國家的國界線上。讓這些國家徹底失去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導致了這些國家地緣的小國也被美國勢力籠罩,他們無奈跟隨美國。

小國在站隊上是沒有選擇權的,誰的勢力把他籠罩在內,他就必須跟誰走。不跟的話,結果只有一個字“死”。

看看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其實就知道,美國早已經對那些與他存在潛在競爭關係的國家邊緣佈滿了軍事基地。

美國就是用這種駐軍的方法壓縮這些大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讓這些國家的地緣政治影響力連國界線都出不了。

世界上小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除了依附美國,他們還能有什麼選擇。現實中這些小國家凡是不願意依附美國的,都一個個被美國搞得搞死,或者搞得不生不死。

小國是沒有選擇權的,他在誰的大炮射程之內,就必須聽誰的,不聽的後果就是挨炮。

如果一個小國在兩個大國的大炮射程之內,誰的大炮殺傷力更大,就會聽誰的,這叫權衡式的選擇。

世界是很現實,也很殘酷,大炮射程之內就是真理,不要扯那些吃飯不吃飯的問題,一炮就把你轟死了,你還想吃飯呢,你有什麼機會吃飯。

(看到那副地圖沒有,紅色的就是美國要圍堵的部分)

美國最初建立北約集團就是為了在西歐方向封鎖俄羅斯,然後在中東拉攏土耳其、巴列維王朝時候的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堵住俄羅斯力量向南延伸。在遠東地區有日本、韓國作橋頭堡。東南亞地區一開始是南越政府、菲律賓、新加坡等等。

可以說美國幾乎把俄羅斯全部圍堵,俄羅斯的力量一直被限制了東歐北部、中亞、北亞地區,根本就出不了這個圈子。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小國想投靠俄羅斯,那也“無路可走”,俄羅斯的力量很難延伸過來幫助他不被美國欺凌。

而且大家也看到了,美國藉助打擊恐怖主義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打擊,趁機把力量延伸到了中亞地區,在中亞各國進行駐軍。

美國一直都在極力的壓縮和他潛在競爭關係大國的地緣政治空間,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這些大國通過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輻射形成大國之勢,帶一群小國家和他進行抗衡。

由此在這個情況,一個大國想突破美國的這種封鎖,搞小國外交是沒有用的,純屬浪費時間而已。

最好的方法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讓那些中等實力的牆頭草國家起來,對美國形成一定威脅,迫使美國針對他們。只要美國一針對,他們就無法再做牆頭草,必須站在美國的對立面,由此增大了世界上的反美力量。

第二個就是促使各個地區的小國家,結成一個區域聯盟,讓他們可以藉助團結的力量,對美國具備一定的抵抗力,不必事事屈服於美國。

只要大力的推動世界朝這兩點發展,美國的世界規則遲早瓦解。

其實如今的世界就是朝這個方向發展,這點美國是知道的,也在努力阻止。但是美國無論怎麼阻止,也只能阻止一時而已,世界最終會是多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