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的構建與現實

在“豆瓣讀書”的網站留言區,有不少讀者表示:此書是可以改變一個人世界觀的著作。無論這種說法是否有誇大之嫌,其真實性也無從考證,只是讀者情緒化的有感而發,但也足可算作對一種經典最崇高的敬意了吧。作為西方哲學、文學最為聞名的作品之一,柏拉圖的《理想國》凡三十餘萬言,其內容磅礴精深,引無數後世學者極盡精力研究闡釋。曾經的課程上,也有教材進行了選段欣賞,其效果遠遠不如整本閱讀震撼。然限於自己的水平有限,儘管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了一次完整的通讀,對其內容主旨有了大致的理解和印象,但所能理解還是極少,且心中的問題要遠遠多於心得體會,即使查閱了一些資料和研究文章,仍感覺一知半解,況且作為一個整體,柏拉圖各個著作間相互聯繫,成為體系,故實在不得不感慨知途道遠,需要進一步閱讀和研究的東西還有很多。


《理想國》的構建與現實

柏拉圖雕像


首先涉及的是在普通讀者視域中,常常隨時關注的作品現實性問題。換句話說,就是這部作品究竟有怎樣的現實意義。一方面《理想國》成書已有兩千多年曆史,而且是以完全不同於我們的西方希臘古文明為背景,這樣的作品能否給我們現代中國讀者以啟迪?另一方面,哲學著作往往是人類思維的高度抽象,是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的概括,因此很容易給人一種“距離實際太遠”的印象。近代西方哲學形而上學發展至極端所造成的困境、現代哲學語言學轉向引起對古典哲學揚棄等,都使我們在欣賞一部古代經典時候不禁存在一絲戒心,更甚者如托馬斯•傑弗遜所感受到的那樣,認為書中全是幼稚的異想天開之語 。

抱著探究古人的著作能為今人帶來什麼實際意義的想法來欣賞這樣一部著作,未免有些功利之嫌,但卻不能因此而對這種想法隨意批判:畢竟無論我們是以怎樣的目的來研究整理、抑或純粹的欣賞前人的著作,如探究人類歷史來龍去脈或者尋找諸如正義概念的真實面目,本質上最終落腳點都是為了現世生活的;更何況,即使是討論到現實意義,《理想國》仍然是可以經受住考驗的作品。

《理想國》的構建與現實

華夏出版社《理想國》王揚譯


譯者王揚博士在前言中提到,《理想國》的寫作形式與戲劇比較相像,並且古希臘著名戲劇家的作品大多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與社會意義 。柏拉圖的《理想國》更是如此。哲人如何成為君主,或反之,是此書一大主題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柏拉圖甚至不惜讓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老師蘇格拉底在書中展現出一種積極入世的形象,以至於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用現在的流行語說就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就連書名都起做《王制》,足以說明問題。

因此,柏拉圖並不是個空想家,他對現實世界的構想、對人與城邦的關係的思索是非常深入和實際的。例如他對統治者和統治模式著名的五類劃分即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在柏拉圖眼中,最高層次是哲人王的統治,次之是沒落貴族的榮譽制,再次是寡頭制,再再次是民主制,最後是僭主制。仔細看看不難發現,柏拉圖強調的是統治階級個人能力以及品質對於整個城邦(或者社會)的影響;拋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即管理者的能力對於體制維持發展的重要性。事實亦是如此:絕大多數情況下,不管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如何,階級社會里承擔管理職能的仍是少數人,執政者能否實行良政善政,對社會命運有著重大影響。在柏拉圖所處的奴隸社會如此,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如此,現代法治社會亦是如此。如美國政治制度下的總統,作為三軍主帥,在美國曆史上往往產生重大影響(林肯、羅斯福),即使現在的政治素人特朗普,身邊也有各種智囊團、總統顧問和智庫等幫助決策;而我國的最高決策層成員至少要擔任過兩任省一級的領導,對領導人個人治理經驗的重視可見一斑 。可見,強調管理者的素質和地位,在柏拉圖時期開始,是有著悠久歷史和強烈的現實意義的,這也是人類政治哲學智慧中經得起實踐考驗的原則。

柏拉圖的五級劃分體系中,民主是倒數第二位的,甚至還容易產生僭主政體 。誠然柏拉圖所說民主與現代民主有著巨大的差異:他的考察對象是古希臘城邦,而不是現代主義民族性為主體的國家;而且在政體組織和參與者範圍上也有較大出入。而在近現代,民主作為政治哲學概念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現代化的理論基石。然而民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各個國家卻不能統一意見——至少肯定不是柏拉圖所說的民主。完善民主制度是我國的發展目標之一,但是相比較而言,似乎中國更強調的是民主監督協商,而西方則更強調的是民主程序。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遺餘力地攻擊中國沒有民主,是專制獨裁,全然不顧自己國內民主制度的各種弊病。遠的不說,英國脫歐公投就是精英政治失靈與民主(或者民粹?)濫用造成的惡果。對此,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認為人們大多數不能經歷哲學教育和理性思考,低劣的慾望會逐漸佔據上風,從而在自由的旗幟下產生破壞的效果。英國脫歐公投後有學者對投票人群年齡、地域進行了分析 ,發現不同的意見出現匯聚效應明顯,沒有整體代表性;另外甚至很多人投了票,卻連歐盟是什麼都不知道。

《理想國》的構建與現實

柏拉圖理想國家


很顯然書中柏拉圖比較傾向斯巴達的政治制度。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的鬥爭在此時已經愈演愈烈,兩者都試圖爭奪對希臘世界的領導權。斯巴達的政治制度,有點類似柏拉圖的“沒落貴族制”,由奴隸主和元老院之間分配權力決定城邦的大小事務。但是無論如何,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這兩個城邦都一蹶不振,再也沒有迴歸以往的光輝。然而歷史也是偏心的,它留下了一部雅典人批評雅典制度的不朽著作——《理想國》。


(學識尚淺,請讀者多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