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你怎么看?

范文海


族刑是我国古代一种很残忍的刑罚。

简单来说,一人犯罪,全家遭殃。

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斩草除根。

我国最早开始使用族刑的是商朝,到春秋时期的秦国,灭族正式被列入法典。族刑的威慑力是很大的,也许自己不怕死,但涉及到全家的亲人,那就得掂量掂量了。

所以族刑也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非常具有威慑力的一种刑罚,而随着宗族家族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慢慢就出现了三族、五族、七族、九族的提法。


灭族自然是很残酷的,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古代没有摄像头、没有身份证,古人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

首先不排除一部分甘愿受死的贞烈家属,但更多人应该是惜命的,之所以不选择逃跑,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不能。

不敢是害怕其他家属受牵连。

事实上,诛九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可以免死的,比如东晋,曾规定不杀妇女;唐朝法律规定,未满16岁、60岁以上的女人、80岁以上的男人和残疾人都是不杀的,即便是明清也沿用了此前的法律,规定年龄在16岁以下的同样可以免死,但要贬为奴。


不能是指跑不了。

之所以跑不了,其实也有两个原因。

第一,速度太快。

诛九族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事情,凡是诛九族的家族,肯定是有人犯了大罪,比如造反等,对于处置这些人,朝廷不会讲究审判或者秋后问斩,往往是怎么快怎么来,加上古代消息传递很慢,被诛九族的家族可能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就被抓走和处死了。

比如西汉的晁错,被汉景帝以大逆不道的名义诛其三族,晁错毫不知情,正准备穿着朝服去上朝,结果半路被截杀。晁错的家属更是毫不知情就被灭族了。


第二,实在跑不掉。

即便有人侥幸不在家,官府也会立即下达海捕文书,在实行保甲连坐且人员流动性极差的古代,一个地方突然出现陌生人,立马会有警觉的人员向保长报信,避免受连坐之罪。除非你跑到荒无人烟的深山野林,否则想成功逃脱很难。


金兔历史


古代确实没有身份证和摄像头这东西,这些都是现当代才有的,如此正好给那些犯罪的人提供了逃跑的机会,天下那么大,随便跑到哪个地方隐姓埋名官府都很难找到,那么为什么古代被诛九族的人不选择逃跑而是老实受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诛九族在历史上很少出现

大家不要受电视剧蒙骗太深了,剧里面皇帝动不动就诛人家九族,这是很不真实的。实际上诛九族这个刑法在古代是不常用的,最多也就诛三族。诛九族即只要是沾点亲戚的人全部都要被牵连,古代又流行多生多育,这样一杀估计上百人都要命丧黄泉,这个罪孽是任何人都不能承担的,皇帝自称天选之子,自然也不想去承担罪责,再加上儒家治国的理念,所以诛九族这个刑法只是个摆设。


诛九族这样的事也确实发生过,比如在隋朝的时候,隋朝的政治环境本就复杂,世家大族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杨玄造反失败后就自杀了,让阳广很是憋屈,不能在本人身上泄愤就把怒火都发泄在有干系的人身上,于是就不断扩大株连的范围,开了诛九族的先河。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斩草除根,防止死灰复燃。

第二,被诛之人没有经验

能被诛九族都是犯了滔天大罪的人,换句话说都是个人物,对当事人来说已经见过大风大浪,对死早有准备。但是对于其他被牵连的亲属和仅仅有血缘关系的远方亲戚来说,他们对死亡是没有预见的。他们还在家里吃着饭或者睡着觉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可能官兵就突然冲进来将他们抓走,更残酷的还不是被抓走,更多时候是直接杀死,诛杀就是灭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是否有防抗能力,只要是与被诛九族者有关系的全都逃不过。那些或无辜或不无辜的人,因为没有被抓的经验,想要逃跑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三,跑也是跑不掉的

虽然古代没有身份证和监控系统,但是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古代社会也是有一套对百姓懂得监管方式的。官府可不是吃白饭的,手段多了去了,什么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住宿登记制度、保甲制度、连坐制度等等多了去了。其中户籍制度是最具代表的制度之一,也是控制百姓最有效的工具,类似于我们如今的户口。通过户籍制度官府可以掌握各个地方的人口和土地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税收等管理,当然也不只是在税收方面有用,在征兵上和追查逃犯上也起着大作用。


汉朝时期户籍制度就已经发展出了雏形,户籍簿上清除的记载了户主的居住地址、年龄、相貌、肤色、职业、财产、子女、所拥有土地等状况。在追查逃犯的时候,只要对比户籍上的人口和实际人口,就知道哪家有没有私藏逃犯,逃跑的人不管藏在哪户人家,只要没有户籍就会被揪出来,如果他跑去办理户籍那就更方便了,负责户籍的官员早就接到了命令,对那些版户籍的人严加查问,犯人直接就能被揪出来。

(古代户籍管理,保甲制度)


再加上朝廷律法和连坐制度,制度的严格让百姓们为了自保是不会去惹麻烦上身的,大家都知道私藏朝廷逃犯是死罪,所以百姓们也不会去触犯律法和制度。

以此看来,被诛九族的人和被牵连的人是逃也没用,就算逃了,也很可能会被抓回来,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而大部分人遇到这种事早就吓破胆了,哪还有心思去逃跑啊,只好乖乖受死了。


小姐姐讲史


或许太小瞧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威力了,之所以能让当时罪犯乖乖就擒,也绝非一个简简单单的身份证,就能够将其束缚得了的。

身份证也仅仅作为我们现如今特定的身份证明,而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下,想要逃跑,付出的代价极高。

被株连范围有限株连九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恐怖,按常理来说,株连九族是指除犯罪本人除外,往上倒数4代,往下倒数4代,一共9代,仅仅作为伦理界的概念,与严格的法律法律还是有差距。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父亲氏族四代,母亲是族三代,最后加上妻子世族两代。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意义上的株连九族,大多都是史书典籍中,亦或者是戏曲小说中,有满门抄斩引申出的说法罢了。也没有哪个官吏非要按着族谱上来,非要因为一人之罪而让全家受难,历史上被株连九族的例子也并不多。

据隋书中记载,杨玄感因为造反被株连九族,但其实真正行刑之时,涉及的也仅仅只有他的兄弟子侄。 流动人口极易控制的我国封建帝制既然能存在2000多年,必然有其独特的等级管理制度,也有极为严格苛刻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古代人也有类似身份证的身份管理凭证,或许我们只曾听闻商鞅变法,他的最终死亡就以忘带身份凭证有关,当时他因为变法闻名于世。

但也因此惹了一大帮人,自然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与众人抗衡,最终被告发造反,也只能默默承认,所以为了避免被诛杀的厄运,他选择了逃跑。

当然故事的结局也与他被抓而告终,当时商鞅变好不容易跑到了边关,就想找一家客舍落脚留宿,但在当时住店也是需要登记的,就在这个环节让店家感觉到他的可疑之处,不仅没有让他住店,还将其告发,扭送到官府。

出门办事都需要他人引荐,何况你是畏罪潜逃 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有限,所以古人的活动范围也相当有限,如果要远离家乡,到外地办事,自然也需要寻求当地政府批准,有了介绍信方可通行。

毕竟每一座城池,为了防止形迹可疑之人潜逃,自然也会在城门口或者是主要干道上派重兵把守,没有引荐信是万万不能通过的。

何况逃亡的代价成本极高,前途未卜、生死不明,逃亡就意味着一场命运博弈,如果被因为株连九族,有可能只是流放,或者是降级贬官,亦或者是成为别人的奴隶丫鬟,但要是畏罪潜逃,被抓了就是死罪。

如若当时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岂不是就可以随意移民?那政府的作用何在?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你还不知道已经被株连仅仅通过口头传递信息或书信来往,效率难免太低。当时被株连九族,当然首先受到牵连诛杀的自然是要犯一家人,政府执行人员提前肯定会进行消息封锁,他们也绝不会蠢到打草惊蛇的地步。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官府手中,若不是有内部人员提前通风报信,一切都发生在始料未及之中。因此,比起逃跑所付出的代价成本,乖乖束手就擒,还有从轻发落的可能。

何况当时还有极其严重的思想压迫,许多人根本不可能有逃跑的意识,即使被抓或者被杀,也只能认为这是命运使然!


大国布衣


株连九族是比凌迟还严重的大罪,这样会使整个家族灭亡,皇帝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那么他们为何不跑呢?横竖都是死,他们难道不想活或者留个子孙后代?当然不是,不是他们不想活,而是他们逃走的代价太大,不如在家等死。古代尊卑等级制度根深蒂固。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最好的形容。他们认为天子所说的,下达的命令是神圣不可抗拒的,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当圣旨下达株连九族时,他们从心底都不会生出叛逆的思想。皇帝下达圣旨后,他们根本不会得到消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有大量官兵包围府邸,根本来不及逃跑,直接捉拿归案,即使有侥幸不在家的也会根据他们的踪迹进行抓捕,不会出现漏网之鱼。

  黄歇才华横溢,为了国家安危前往各国游说,及时的劝阻了侵略企图,后来皇帝奖励他一座城,就是今天的河南信阳市,当然古代一座城还没有现在的市区大,只是现在市中心这么大。所谓九族亲属,很难同时存在,能够获得“诛九族”的,那都是几十岁的高官,在世亲属一般都达不到九族的标准,所以最开始的灭族方式是“夷三族”,也就是兄弟子侄这些,而这已经可以囊括获罪者的绝大部分亲属,后来提升到九族,被诛杀者也差不多,只是听起来更恐怖罢了,恐怖正是统治者想要的结果。

  符牌它既象征着身份与地位,还代表着兵权和军权的大小。经过朝代的变换,它有虎符、鱼符、腰牌等等,而腰牌算是最像我们身份证的了,也是我们在电视里看到最多的了,它上面不仅仅有编号、年龄、相貌特征、发放牌子的时间、所属职业甚至有的还特别注明其用途。就像我们在各种武装剧里看到的拿到代表一个门派的令牌或者是一个信物一样,无论在哪里何时见到它就如这个领导本人在现场一样,就像尚方宝剑。


史学资讯


诛九族在古代是灭族的重罪,古人也都非常重视传宗接代,家族传承,肯定是希望能活着或者是为家族留下一个子孙后代的,大难当头他们也想跑 也想逃,但是能成功的机率实在太渺茫!

(九族五服图)

古代通讯不发达,没有逃跑的时间

古代也没有手机 微信 网络什么的来传播消息,而且皇帝有绝对的权力,一句话就可以决定生杀大权,很多时候灾祸都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已经降临了,根本没有机会通知家人逃跑。这个时候家里人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官兵抓了,等到他们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经快要被杀头了,哪还能有机会逃跑呀。


古代人口流动小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想要出行必须得有官府发放的“路引”,作为被诛九族的通缉犯怎么可能得到路引,所以根本出不了城。

就算侥幸出了城,也很难找到下一个落脚点,因为古代不同地方的口音也不同,城门口都有官兵把守盘查,发现外地口音更是要重点盘问,海捕文书上也有通缉犯的籍贯 外貌特征等,很容易被发现。

运气好逃过了守城官兵还逃不过当地人的举报,中国古代是农耕时代,95%的平民都是农民,农业守土重迁,大部分人一生都不会离开自己所在的村庄,如果村里来了陌生人肯定很快就会被发现,古代还施行连坐制,根本没有人敢收留来历不明的人,为了自保肯定会马上举报。


皇帝担心报复,必须要斩草除根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能犯诛九族大罪的基本不会是平民,一般都是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才会遭到灭顶之灾。如果有人逃跑,皇帝肯定会担心将来被刺杀报复,万一再被其他势力藏匿教唆,多年后伺机报仇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逃跑者找出来。


被抓到的后果很严重

古代大部分时期统治者都主张严刑峻法,死刑的种类也非常多,除了斩首之外,还有凌迟,车裂,腰斩,绞刑,炮烙,烹,磔......

试想一下,本来诛九族判的是斩首,但由于逃跑被抓回来改成凌迟了,那就直接悲剧了,万一在因为自己逃跑的事,其他家人也被加重了刑罚,被折磨至死,就更悲剧了,所以不管是因为对酷刑的惧怕还是为其他家人着想,有逃跑想法的人也很少。


小结

求生欲是人的本能,那些被诛九族的人并不是不想逃,而是他们没时间 没机会 也没能力去逃生。


se森小柒ven


在1984年以前,中国都没有身份证制度。

请问,为什么1984年以前的所有死刑犯都不逃出去,要等着被枪决呢?这种问题就是废话。

诛九族,这是何等的大罪!

凡是跟罪犯有亲戚关系的,无论是是姻亲还是血亲,都要受到牵连。

一般犯这种滔天死罪的人,不是叛国投敌、就是密谋造反,所以朝廷才会斩草除根,对无辜的家人牵连处以极刑。

例如《唐六典注》有云,在炀帝末年,“生杀任情,不复依例。杨玄感反,诛九族,复行轘裂枭首,磔而射之”。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逃脱皇帝的制裁。

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古代并不是一个自由迁徙的社会。

就想1980年代以前,大家出门都要地方开介绍信一样;没有身份证,不代表没有个人身份的凭据。

没有身份的凭据,就会寸步难行。像是在古代,身份的凭据就是路引。例如,元代施惠的《幽闺记》写道——

你去渡关津,怕有人盘问,又没个官司文凭路引,此行何处能安顿?

离开家乡超过一定里数是不行的,就会被判犯禁。

在出行必须路引等身份证明的情况下,也许有诛九族的会有遗漏,但这种事情非常稀少,可以当做是没有。


HuiNanHistory


实际上,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却又能够起到身份证作用的类似的“证件”,比如明朝的路引。

此外,中国早在商朝时期便已经产生了模糊的户籍制度,称之为“登人”,至汉朝的“编户齐民”则已经是一套相对完善的户籍制度了,此后再经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也更加趋于完善。

当时的统治者之所以制定户籍制度,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说白了是限制百姓的流动,只有百姓定居于一处,才能够更好的管理,才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制造麻烦,即便制造了麻烦,统治者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他们的信息,从而解决麻烦。

所以,犯了事的人想要逃跑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很麻烦,或者说很困难,因为官府不可能给罪犯发放能够让他离开所在地的“身份证”或者“通行证”。

我在这便以明朝为例,说一说为什么被诛九族的罪犯为什么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在家中坐以待毙。

《弘治大明会典》第一百二十三卷规定:“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仍许诸人首告,得实者赏,纵容者同罪。天下要冲去处,设立巡捡司,专一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

不管是军是民,只要离开户口所在地,便得需要查验文引,文引由官府发放,既能作为一个人的身份证,也能作为通行证。

可是,如果你没有文引的话,你会被抓。对于你有没有文引这事,除了官府的查验之外,还允许别人告发,一经查明你确实没有文引的话,告发者还能得赏钱。相反,如果有人明明知道你没有文引却不告发的话,和你同罪。

除此之外,明朝还在重要地段设立巡捡司,专门盘查陌生面孔又没有文引的人。

对于没有文引的人的处罚,《明律》也有明确的规定:“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边缘关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出外境者绞。”

没有文引想要偷偷过关口或者渡口的,一经发现则杖打八十;过关口不走规定的门的,过渡口不走规定的渡口的,杖打九十;偷渡边关的,没成功的杖打一百,判刑三年,已经偷渡出境的抓回来判处绞刑。

明朝已经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百姓的流动,真想去哪的话,老老实实找官府申请文引,没有文引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别出百里范围之内。

被判诛九族的罪犯,能有经得起盘查的文引吗?可能性很低。

除了制定出了文引这一政策由官府对百姓进行监督管理之外,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也给百姓规定了类似的“政治任务”。

朱元璋在洪武十九年颁布了一个律令:“凡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知务业,俱在里甲,县府州务必周知,市村绝不许有逸夫。”

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老百姓自己一定要知道邻居家有多少口人,还要知道彼此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一家人全在里甲中,没有离开的话,必须报备给县、府、州三级政府知道,市集和村庄中绝不能出现游手好闲的人。

看看,游手好闲也是罪呀!因为游手好闲意味着没有收入,也就可能会干犯法的事,属于危险分子。

如果违反这条规定的话,将会受到惩罚,《大诰续诰》规定:“一里之间,百户之内,仍有逸夫,里甲坐视,邻里亲戚不拿,其逸夫或于公门中,或在市闾里,有犯非为,捕获到官,逸夫处死,里甲四邻化外之迁,的不虚示。”

如果存在逸夫,里甲中的人坐视不理的话,一旦逸夫犯了事,里甲之人连坐,逸夫砍头,逸夫的邻居统统送去鸟不拉屎的化外之地。

这样的政策法律,想逃?你能逃到哪里去?所以,被诛九族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等着吧,反正也跑不了。

此外,除了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尽量堵住罪犯的逃亡之路以外,被诛九族之人自己本身的身份也注定他逃不了。

一个人能被皇帝叛诛九族,这个人得犯了多大的罪呀!换句话说,这个人非富即贵!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家族必然是一个地方的名门望族,一个名门望族根植于一个地方,他的底细哪能逃得过皇帝的调查?

这样一个罪犯,他家有多少地,有多少房产,又多少人口,这些信息,恐怕早在皇帝叛他诛九族之前已经摆在皇帝的案上了。

更何况,一个所谓的富家豪门,说白了他们一个家族的人基本是住在一起的,皇帝真要诛他九族的话,只要派兵将他的宅子围起来,想跑都跑不了,即便会有几条漏网之鱼也影响不了大局。

所以,古代那些被判了诛九族的人,除了尽量多弄走几条漏网之鱼以外,罪犯本人根本跑不了,也不敢跑,只能束手就擒。


宁糊涂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

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有两点回答。

第一, 确实有人逃跑。第二,逃跑不是那么容易的。

古代能够被诛灭九族的,一般来说都是帝王发动国家力量来消灭的对象,比如明朝的方孝孺由于反对朱棣甚至疑似被诛灭十族。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前朝的皇室,比如说刘裕屠杀司马家族,南齐的萧道成屠杀刘裕的刘宋家族,萧衍屠杀萧道成家族,侯景更是把整个南朝的士族高门一锅端,还有唐朝宗室被韩建,朱温屠杀,赵宋的皇室集体被元朝逼得跳海一样。这些都是王朝后人,因为新朝惧怕他们重新建立国家才予以屠杀,所以他们可以说是插翅难飞。由于他们都是有玉牒和各种身份证明的皇族,所以杀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毕竟他们都是有身份证的人,还有对他们屠杀一般都会秘密而血腥的进行。比如说南齐的明帝萧鸾屠杀自己的宗室诸王,都是用典签半夜进行,行动迅速而诡异根本察觉不到。所以说想跑也跑不了。而且古代人口流动少,你跑到人多的地方,除非有人接应,否则生面孔,一定会被发现。要是跑到深山老林里,贝爷可不好当,弄不好就挂了……

至于说一般的普通人,基本上也享受不到彻彻底底的诛灭九族的“待遇”,最多也就是杀几个而已。要想诛灭九族这种“待遇”,至少也得谋反之类的罪名才行。而且其实真正的夷三族,即夫母妻三族。

所以他们的九族也大可放心,而真正被诛灭九族的也有不少逃跑的,比如司马氏被刘裕诛杀的时候,就有人逃到北方,再比如萧衍屠杀南齐也有一部分南齐宗室北逃。

所以说,能被杀的人很难跑,能跑的人一般也轮不到杀。


冷兵器研究所


诛九族这种刑法在古代是十分残忍的!就是说一个人犯了罪的话,他上上下下从高祖那一辈开始到玄孙这一辈的所有人都要被铲除干净!那么在那个通讯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安静地隐居,岂不是更好?要说跑其实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人员数量多不方便逃走

据记载诛九族这种刑法很早就出现了,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种铲除多辈人的方式,以此来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明朝的方孝孺就因为拒绝帮助朱棣草拟即位诏书,一下子把朱棣给惹恼了,所以朱棣当场下命令诛杀方孝孺的十族成员,当时方孝孺的十族人口高达873个人,这么多人官兵们硬是花了7天左右的时间才铲除干净。
那么假如这么大一批人要逃的话,必然会引起其很多人的主意,这时候抓捕令贴的应该到处都是,就会有人通知官兵来抓你们。其次,由于人数过多逃离的时间也不会很快,所以逃亡是没有意义的。可能有的没有这么几百号人之多,但是几十人的话肯定是有的,要逃肯定就是要全部逃走,不然的话留下来的那些人会受到更加残酷的对待,那将是无法想象的。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诛九族这种事情,是有一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在里面的。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会发生到自己头上,有可能上午跟自己的主子聊的还好好的,下午的时候就因为冲撞了主子给自己定了这么大一个罪。
古代传递消息最快最精准的方式莫过于就是人骑着马去传递,因为不可预测,所以即便是知道这件事情,也无法做到短时间之内通知所有的族人,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去撤离,他们也不知道怎么逃跑,谁也不知道会遇到这种事情,不知道怎么搞,甚至一些族人打开门见到的一眼就是别人拿着刀冲向他们的场景,所以他们都不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被人杀了。最谁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准备,没有时间能够逃跑。

古代的连带责任制度

假如说在古代你犯了这种罪,而且成功地带着上上下下的族人开始逃亡,但是基本上也是逃不了多远的。古代只要发现有人逃跑了那么会满城贴上通缉令,当时有个连带责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也让很多逃犯无法生存。假如说你看通缉令上要抓捕的人,不论有没有奖励你都必须去举报,因为如果说后期查出来你看到了这个些人,但是没有举报的话,那么你是会被定罪的。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为了让自己不受到牵连,所以看到可疑人之后就会去进行举报。所以说那个时候想逃是很难的,更何况几十人到一些陌生的地方肯定会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要不了多久官府就会派人来捉拿你们。 <strong>


我的看法

如果说逃跑被抓到之后,面临的可能是更加残酷的刑罚。一般能够直接对人实施这种罪行的,就是那个时候的皇帝,那么你逃的话就相当于是跟当时的王朝在作对,那么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无法跟国家对抗。而且逃的话也只能在当时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去进行隐秘的生活,不能出境啊对不对?其他一些地方的语言都不通,那你怎么去生活呢?那么只要你在当时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总有一天会被暴露的,加上上述的一些原因,所以说跑是没有意义的,反而还会去连累其他的一些人。



史忆小史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你往哪里跑?

大家奇怪,为什么《水浒》员外不惜花费血本,也要为鲁智深洗白身份,让他成为合法的僧人鲁达?

大家别以为鲁智深洗白身份很容易。

他那个五花度牒就值很多两银子,还要员外这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搞到。

他还要罩着当地官员,将身为通缉犯的鲁智深当做他的表弟,变为鲁达这个僧人,这也要大笔行贿。

为啥这么大的动作?

在那个年代,通缉犯是很难逃走的。

为啥?说来说去,就是因为古人不流动。

古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农民,一般不会离开村子超过20里。

而剩下的主要是商人和官员。

官员上任在外乡,退休以后还是会回到故乡。

商人虽然去异乡做生意,但最终还是也会回家。

况且商人要带着货,官员一样就能看出来。

那么,古代人员流动就是很少的。

比较常见的就是僧人道士这些游走修行的了。


问题来了,你试图逃跑,在古代必须经过一些重要的关隘,渡口,城镇,都会有人盘查。

就比如你要进城,在古代都有兵丁在门口检查盘问。

遇到陌生人,立即重点排查。

而通缉令上通常写了年龄、籍贯、外貌特征等等。

一来,当年没有普通话,你的口音改不了,很容易辨认;

二来年龄、外貌特征还是能够大体锁定通缉犯的。

而且古代也没有人权一说,宁可错抓没有错放,抓住你错了就错了,总之宁枉勿纵。

正常来说,逃犯除非一头钻入深山老林,不然很难逃走。

大家注意那个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就很可能是躲藏在深山寺庙的强盗。

然而,崔道成这种人如果一再江湖上走动,很容易就被抓。

以上是第一,还有第二。

第二,古代实行连坐制度。

如果你跑到一家躲避起来,这家人不去举报,也要一起坐牢。

这种情况下,人家发现情况不对,肯定先去举报你。

所以,通缉犯很难逃走,也很难在很多地方隐居。

第三,古代还有很多识别方法。

比如脸上刺字,被打板子以后留下的伤疤等等。

这种很容易辨认,一样就能看出来。

就像武松这种人,脸上有金印。

如果不是装扮成头发下垂的行者,他早就被人抓住杀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