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战时德国制造出原子弹了会怎样?

仁太是个金针菇


如果是德国首先制造出原子弹,结果一定是灾难性的,而首当其冲的受害国家一定是苏联。

在二战期间,相较其他欧洲战场的国家而言,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尤为激烈。

尽管在珍珠港事件后,德国和美国曾经于1941年12月7日互相宣战,但直到诺曼底登陆前,美国的战争重心始终在太平洋。

也就是说,轴心国和同盟国的战争,分布以美国对日本、苏联对德国而展开。

美国和德国的军事战斗,充其量只是在北非、地中海等地,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战场。

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德国和美国才真正展开大范围的正面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德国抢先发明原子弹,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必定不是同盟国的英美,而是苏联。

苏联让德国付出了很多代价,希特勒对苏联的仇恨很深,他必定会不遗余力地报复苏联。

通过原子弹逼退苏联后,德国必定会以此来震慑美国,要求美国与其和谈,进而牺牲掉英国。

这才是希特勒可能做的事情。我这么猜测是有证据的,因为希特勒就曾经计划要对苏联动用化学武器,只是担心对方会报复,所以才打消了念头。

现在如果自己手上握有别人都没有的原子弹,你猜希特勒会不会用呢?

如果苏联战败,同时美国被逼退,对于全世界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HuiNanHistory


二战期间,德国拥有众多顶级科学家,他们制造了虎式,豹式坦克,并且还首先制造出了导弹,甚至已经开始研究航天飞行器。

1939年,希特勒下令开展核武器研究,为尽快造出原子弹。德国成立了“铀俱乐部”,海森堡被指定为俱乐部的负责人之一,研究了几年后,海森堡的团队毫无进展。海森堡认为1945年之前,德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因为造一颗原子弹,需要数吨铀235,德国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远远不能支撑这样的研究与生产,希特勒和斯佩尔听取了海森堡的报告后,决定放弃原子弹,研究重点改为核能源。后来希姆莱想重拾原子弹项目,但终因国库已空,人才流失而最终放弃。

美国的曼哈顿工程,总耗资25亿美元,投入了十几万人,从39年搞到45年7月才研发成功。而德国,海森堡领导的专职科学家只有70多名,另有40多名兼职研究者,总数不超过120人。帝国为这一项目的拨款,不过200多万马克。

从武器威力来看,原子弹堪称人类毁灭性的武器,至今只有日本的广岛长崎体验过,一颗原子弹就可以毁灭一个城市,这种武器能给敌人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威慑。所以,一旦德国在后期率先拥有了核武器,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德国在美国之前研制出来原子弹,那么当时的英国很可能坚持不住,跟法国一样投降德国。

而且美国和苏联必将因为核武器的威慑而极大的收敛,投降是不太可能的,但战争的持续时间会更长,即使德国提早研制出了原子弹,最终改变的只是局部战争的胜利。假设德国制造出原子弹会怎样呢?

第一、战争一般打到最后,拼的是经济和消耗力,而即使德国研制出原子弹,也没办法改变其当时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整个后期,德国经济一塌糊涂,战争消耗实在太大,国家经济很难持续下去。

第二、美国研制出核武器,最开始也只有2颗,后来才开始批量生产,所以德国如果率先研制出核武器,那么数量也不会很多。因为当时浓缩铀技术不成熟,铀矿也很难获取,顶多就威慑一下,很难产生持续的打击力。德国即使早研制出核武器,美国和苏联的情报机构,会很快得到消息。那么美国也将很快研制出来原子弹,可以对德国的核武器威力形成巨大的抵消。

第三、二战末期德国不仅几乎占据整个欧洲,还伸到了北非,战线太长。而德国人力十分有限,极大的削弱了其军力,失败是早晚的事,即使研制出来原子弹,也无法改变这一状况,原子弹只能使战争打得久一点。

按照德国在二战时的国力,充其量也最多能研制出3枚原子弹而已,而且还是2万吨级别的,。因为二战时期的原子弹体积是非常大,而德军并没有合适的战略轰炸机将原子弹运到高空中。只能在地面上使用,并且射程也不会太远。再加上本就数量不多和威力不大,所以也不会起到像美国在日本投下的那两颗原子弹那么大的作用。因此,就算是二战时德国最先研制出了原子弹,也是无法改变二战的结果。

二战末期德国的灭亡已经成为必然,不会因为某一个武器的出现而有所改变,喷气式飞机、吉斯塔夫巨炮还有v2火箭都做不到这一点,原子弹也不可能做到。


时光隧道2019



如果二战后期德国掌握原子弹,这将使第三帝国成为游戏改变者,这取决于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战争后期他们所需要的,一个游戏改变者,原子弹就是,就像美国投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原子弹将起到重要作用。当你一次又一次地研究德国核武器时,你会读到从事该项目的科学家停止了前进的势头。然而,据说德国绕过了重水,直接使用铀,并在党卫军的直接控制下使用。



战争期间,德国人一方面着迷于攻击美国胡佛大坝,另一方面着迷于轰炸纽约市。最有可能的是,任何完全可操作交付使用的原子弹都只会摧毁纽约市。当时的美国只有一枚试验的原子弹,完全不能威胁德国。而德国原子弹的威力将使英美不敢发动诺曼底登陆。原子弹将使德国西线无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苏联人通过他们控制的铁路将部队源源不断运往德国。德国可以通过原子弹威慑苏联进攻的步伐,也可以直接打击苏联集中的部队和物资。



原子弹能打乱苏军的进攻态势,德国没有西线之忧,将兵力集中用于东线,苏联将处于被动。 德国最好是与各方议和,各自罢兵。否则美苏抓紧时间掌握原子弹后,德国狭小的国土会遭受灭顶之灾。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如果当时德国制造出了原子弹,对其他国家一定是灾难性的,世界现在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只能分析一下当时希特勒都做过什么疯狂的举动,让大家自行脑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吧.


二战时期的德国,科技有多强大?

二战时期的德国,被称为邪恶轴心国,当时德国军方科学家研制出了很多高科技武器,或者被称为黑武器。

1.世界上第一种实战型喷射机,德国Me262。

1942年7月18日,首席试飞员弗·文德尔在德国的莱普海姆机场上空举行了一次划时代的飞行,大战中最成功的实战型喷气战斗机Me262问世了。但是由于资源短缺和盟军的轰炸,Me-262直到1943年6月才开始生产。

2.超强的导弹。世界上第一种反舰导弹,德国Hs283A;世界上第一种制导炸弹,德国弗里茨X;世界上第一种防空导弹,德国"莱茵女儿"型;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德国X4型;世界上第一种反雷达导弹,德国BV246;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导弹,德国X7"小红帽"型;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德国V2;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德国V1。

3.世界上最重的坦克---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在二战期间以庞大的车体和极大的重量为人津津乐道,这款在二战期间德国设计的超重型坦克,重达188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放到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一重坦克。


再说一说当时德国人做了哪些疯狂的举动

1.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巨炮---古斯塔夫巨炮

1942年初,一种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的超级巨炮被德国人建造出来,这就是古斯塔夫巨炮。由于巨炮太过庞大,无论运输和使用都十分的困难,该炮被安装在为其特别生产的列车上,运送到阵地后,用2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古斯塔夫巨炮的威力被完全展现出来,1942年6月5日,古斯塔夫在2台大功率柴油机的驱动下缓缓驶出参与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火炮背后的起重机把7.1吨重的炮弹送入炮管,震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打响了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最终审判的钟声。  这枚炮弹准确的落在了苏军的阵地上,瞬时间一大片建筑物和永久性防御工事被夷平,塞瓦斯托波尔的阵地上出现了犹如4个美式足球场一样大的深坑,将苏军精心建造的永久性防御工事直接炸出了核心,30米深的防御工事就这么被直接炸穿。在苏军还没反应过来,卡尔等重量级巨炮也纷纷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火力倾泻到苏军的基地里面。古斯塔夫对白涯据点的攻击,古斯塔夫一炮直接打穿了10米厚的混凝土防御工事,把里面的弹药库引爆。剧烈的连锁爆炸直接把海湾里面的一艘船震沉。从6月5日到6月17日12天里,古斯塔夫总共发射了48枚炮弹,摧毁了“斯大林”“西伯利亚”“马克辛姆高尔基”炮台,与多数据点。其中白崖完全炸没了。战后的塞瓦斯托波尔已经没有什么建筑物还能屹立不倒的了。

2.陆地巡洋舰---巨鼠P1000巨型坦克

1942年6月23日,武器装备局任职的Dip. Ing. Grote 博士建议发展一种车重为1000吨的新型坦克。希特勒本人对这个项目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允许克虏伯公司对其进行研发。这个项目命名为克虏伯 P 1000(Ratte-老鼠)。这种“陆地巡洋舰”有35米长、14米宽、11米高。P 1000 坦克每侧将安装由三条1.2米宽的履带接成的3.6米宽的履带,如同那些在煤矿中使用的开掘机。

1942年12月,克虏伯公司又提出了一个1500吨坦克——P1500 的新设计方案。它的前装甲有250mm厚并安装800mm口径的“多拉”臼炮,有可能还安装两门150mm 火炮。P 1500安装两或四台潜艇用的柴油发动机。

当然,这个计划最后并没有实施。

3.超级黑科技---Go-229轰炸机

最初的时候这款轰炸机具有三个原型机,前两个已经被德国销毁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三个原型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军方缴获了这架原型机,并且存放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同时美军认为这架原型机是全球最为宝贵的财富,证明了纳粹时期德国科学家恐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疯狂笃信玄学

纳粹德国在1938年和1943年,经希特勒批准,由党卫军领导者希姆莱组建了两支探险队深入西藏,他们的目的是去寻找''旧耳曼民族祖先''—亚特兰蒂斯神族存在的证据,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可以创造不死军团的''地球轴心''。除此以外,希特勒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可让人获得永生。

希特勒本人十分笃信,想要统治全世界,靠德国本身的实力是不够的,而地球上一定存在某些人类认知外的东西,可以帮助其同一世界。

当时加入探险队的博物学家恩斯特·塞弗尔等人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在西藏地区可能有一个名叫沙姆巴拉的洞穴,据说那里隐藏着蕴含无穷能量的''地球轴心'',谁能找到它,就可以得到一种生物场的保护,做到''刀枪不入'',并能够任意控制时间和事件的变化。希特勒和希姆莱对这一信息十分欣喜,并因此而疯狂。德国探险队在西藏一共寻找了7年之久,直至纳粹战败,这一计划才宣告结束。


通过上述对二战时期德国的科技水平和疯狂行为的介绍。我想大家应该都十分庆幸,还好德国当时并没有研制出原子弹,否则世界将陷入无限的黑暗之中..


始终先生


可以参考美剧高堡奇人,欧洲其馀地区落入轴心国手中。苏联在1941年崩溃及被纳粹占领,大部分的斯拉夫人被灭绝。战争中幸存的斯拉夫人被限制在一个类似保留区的封闭区域中。日本猛攻珍珠港,完全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由於日本军力扩张,日军在1940年代初期攻占了夏威夷、澳洲、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在此以後,美国落入轴心国之手,许多重要城市受到严重损毁。到1947年,同盟国向轴心国投降。美国东岸被德国控制,加州及其馀西部各州由日本管治。美国南部各州以一种假独立形式存在,犹如维希法国之类的傀儡政权。洛矶山脉各州及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维持自治,因为德日双方认为它们不重要,也可作为缓冲区。在希特勒(Adolf Hitler)梅毒不治之後,纳粹党总理马丁(Martin Bormann)继位为德国领导。纳粹人创造了殖民帝国,继续那些他们觉得低下的种族大屠杀,屠杀他们控制范围内的犹太人(Jews),和在非洲发动大量的种族灭绝屠杀。他们也追求宇宙探索和体验新科技,例如电视,透过德国的传播。同时日本在大部分亚洲和大平洋上的领土上,继续较和平但绝对不民主的统治。而就像现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的美国和苏联一样,日本和德国彼此都互不信任。在小说过程中,马丁(Martin Bormann)死了,其他纳粹人,像是约瑟(Joseph Goebbels)和海德克(Reinhard Heydrich),竞争成为德国总理(German:Reichskanzler)。各式各样的纳粹派系团体被描述成不是寻求和日本开战,就是对太阳系殖民感兴趣



猫旭旭001


原子弹的生产制造不是个简单的过程,当时只是初识阶段,所需的材料则涉及採矿,加工,提纯,浓缩相当多的步骤过程,并没有形成工厂生产规模,根本满足不了战争时期的大量投放,而当时德国惹的则是以好战暴燥的苏联,苏联当时国家是刚刚经历斗争立足稳定的年轻国家,斗争余波尚在,斗争意志正激烈旺盛,况且,德国对苏联的战略战术也是漏洞有余,可以说有点盲目贸进,闪击战横扫欧洲小国可以,但一招精吃遍天显然是不适宜用于战争的,况且德国对苏联的冬天显然估计不足,这是致命的,再者当时苏联与德国国家工业生产水平是不相上下的,偷袭可以,但开战后谁的偷袭是不可能,苏联人的顽强与好斗优于德国人,所以苏联战之必胜。

当时德国就算制造得得了一颗两颗三颗原子弹,因数量的问题,以及时代认知问题,都不会影响反击的烈度,甚至因造成伤害太大而被苏联亡族灭种也是有可能的。


朱红杰490


我们可以从美国投放在日本的小男孩,就可以推测出初期的原子弹的威力,并不像现在原子弹的威力那么大,当时的原子弹当量只有12,000公吨TNT烈性炸药,德国是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开始大力的发展军工业和一些企业,但是时间比较短,德国就算可以制造出原子弹,但是因为资源的匮乏,也不可能会造出很多的原子弹。


在二战中,德国面临的对手太强大,首先是全军出击的苏联,拥有上千万的军队,而且还有日不落帝国,我在海军上打了一个德国措手不及,而且英国是殖民地国家,他们拥有非常大的海上军队,所以在二战中德国两面受敌,东西作战,导致他们的资源消耗的更加的快,还有美国加入到同盟军,这是德国必败的一个关键点,面对英国和苏联压力都非常的大,如果再加上当时拥有军事工业最强大的美国,就算德国拥有原子弹,也非常的难反败为胜。

当时的美国也就制造出了三颗原子弹,而美国作为二战中军事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他们的资源非常丰富,才制造了三颗原子弹,而德国一直和苏联站着战斗消耗的资源非常的多。

问德国的技术上非常的成熟,但是德国的资源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要制造原子弹,需要的原材料是铀矿,如果单干,德国自己国家的资源,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出多个的原子弹,所以美国也可以从这一点,推测出德国所拥有的原子弹数量,就算当时德国拥有原子弹,苏联美国英国也不会后退。


苏联和美国的国土面积非常的大,苏联是全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德国有两三个原子弹,扔下去之后,也不能左右大局,而且还会加快了战争的结束。

当年美国把原子弹投放到日本,是把原子弹装在轰炸机上,而当时的德国并没有这样的轰炸机,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把原子弹投放在美国的国土上。

战争拼到最后拼的就是资源,因为在强大的资源面前,所有的战术都是虚的,德国从一战战败之后20年又重新发动二战,他们发展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准确的说,他们从1935年才开始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工业,战争是需要很多的资源,如果工业不够强大,那么后备的资源就跟不上,总不能用刺刀跟机枪对打吧!


当时德国已经开始在研发核武器,只是美国的科技力量比德国的科技力量先进一些,所以他们比德国先研发出原子弹,而且美国的国土上并没有遭受到战争,所以他们可以安心的研发自己的核武器,而德国在苏联开始反扑的时候,整个国民非常的慌张,而且在出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很多的军队开始从老百姓那里拿东西,这也让很多的德国老百姓,对二战已经失去了信心,有部分德国的科学家也不想帮希特勒研发核武器,美国的立场又不同,他们是为了让法西斯快点的投降结束,所以他们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他们可以安心的研发核武器。


风暴吴逖


假如德国真的制造出原子弹了,并且能将之量产,那么绝对是一场灾难,二战肯定会被改写,我们不妨开开脑洞探讨一下。

所以那些关于德国能不能研究出来,怎么研究出来,有没有条件研究的历史这里就不说了,老王以前写过多篇德国人的铀计划文章,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扒一扒。

假设德国能研制出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对等威力的核武器,这将成为德国的杀手锏,完全是十足的决战武器,2万吨级当量的原子弹足够摧毁当时的大城市,对毫无核武防御能力的国家造成毁灭性打击。

虽然德国一直在航空投送能力上比较弱势,但他们有个与核武器最好的搭档——V2飞弹。这种原始版本的弹道导弹曾经给英国带来巨大的恐慌,仅携带的TNT战斗部就能爆发出炸烂半个街区的威力,当时的人们除了指望这玩意儿打歪外没有任何的有效反制方法。

搭载原子弹的V2飞弹毫无疑问将是英国最大的噩梦,伦敦的下场可能会比广岛和长崎更加悲惨,沦为纳粹无差别轰炸下的瓦砾。同时英国的工业城市、军事基地、机场、港口都会受到惨痛的核打击——前提是希特勒下得了这种决心,毕竟核武器攻击连带的伦理问题很难忽略。

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纳粹决定大规模运用原子弹开路,那么英国除了投降别无它法,不投降也没辙,被核弹炸废的土地没有什么价值。

倒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比较难办,他们与第三帝国的梁子已经结下了,而且也有研究核物理的曼哈顿工程,水平比德国只强不弱,纳粹的原子弹可以将美军赶出英国,但这无疑会刺激美国加大步伐推进曼哈顿工程,这会比历史上罗斯福逝世后杜鲁门的推进力度还要大。要不了多久,美军就会携原子弹卷土重来。

不过假设纳粹的研究能力更逆天一点的话,他们可以研究出核鱼雷,然后像“击鼓行动”那样,通过远洋潜艇进攻美国的港口,只要摧毁了大西洋沿岸的美国重要港口,美军对德国恐怕是有力也难使。

这样的话,美军最好的出路便是加大对苏联的援助和支持,乃至直接从苏联这边上援兵,从东线的大陆方向直推西方。德国人倒是可以继续大肆发动原子轰炸,问题是炸掉的地方他们也难以扼守,搞不好会在东欧至西伯利亚之间造成大量的核污染地带。

不过在德国的原子弹建功英国之时,历史可能也会开个插曲,虽然盟军暂时没有原子弹,但这不代表他们一点反制都没有,比如生化武器这个“穷人的原子弹”,反正德国已经开了核武器这个口,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盟军不会疯狂动用化学武器呢?通过航空优势,他们完全可以用化学武器做出与纳粹原子弹几乎同样的事,只是手段上要苛刻和麻烦许多罢了。

等到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开花结果,德国人的核战争恐怕一点优势都不会有了,到时候化学武器与核弹纷飞,地球打成小破球,无数城市被炸成废土,然后二战胜利结束,留下投降的德军们挥着小铲铲清理废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二战的结局除了更惨一些外,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最大的改变是战后的世界经济会更加难以复苏,欧洲很有可能就此彻底玩完。而从德国那缴获到原子弹的苏联也会更早的获得核战争能力,于是,历史又被扭回了冷战这条轨道。因为这条历史线上早已爆发过核大战,冷战也可能会更容易变成“热战”。


王司徒军武百科


纳粹德国原本处在研制核武器的优势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希特勒最终还是错失了拥核“良机”,不过却幸运地让人类避免了一次更大的浩劫......

回顾核武器的研发历史不难发现,德国无疑是该领域的先行者: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学家斯特拉斯曼首先发表了关于“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进而敲开了人类对核能利用的大门。

和许多新技术的诞生一样,核能同样也被优先考虑应用到军事领域的可能。不久后,德国闪击波兰拉开了欧陆二战的序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欧洲国家对核能及相关武器的研究,但迅速蔓延的战火也阻碍了研究进程。

当然,意图统一欧洲的希特勒纳粹集团也对原子弹这种当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产生了兴趣。所以当德国于1940年初占领挪威后,就以迅雷之势控制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重水工厂维莫克化工厂。除了核能设施外,德国还将理论上阐述出核裂变反应过程的丹麦科学家玻尔等人监视了起来。(玻尔最终于43年逃到瑞典并辗转美国)

实际上,早在二战爆发之前,以爱因斯坦和海森堡为首的物理学家就已经围绕“应不应该将核能应运到武器领域”而争论。但是当二战爆发后,之前的争论却被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所替代:德国科学家会不会为纳粹研制核武器?令科学界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二战爆发后不久,海森堡和哈恩便成为了纳粹德国原子弹研发项目的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匈牙利核物理学家西拉德和爱因斯坦等人赶紧致信罗斯福,督促美国也应该尽快上马核武器研发项目,而且必须要赶在纳粹德国之前。

就这样,服务于纳粹德国的海森堡成为了除德国以外同行们谴责的对象。而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发自内心热爱德国的海森堡却陷入了自我矛盾:祖国情怀难以割舍,但他又无法接受纳粹的暴行;最终,海森堡在1942年呈报给德国大本营的报告中写道:原子弹的研制很难在短期内如愿完成。

而急于一统欧洲的希特勒在得知获得原子弹无望后,也没有心思在这件事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故此,他开始下令军工部门着重研发诸如V2火箭一类可以短期投入到战争中的武器,原子弹项目自然也被冷落。

除上述原因外,德国最终没能研制出原子弹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1.基础设施水平不足:比如美国的石墨反应堆在1942年底就已经达到临界状态,而德国的重水反应堆直到1945年初才勉强达到次临界。

2.希特勒的种族政策: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开始肆无忌惮的实施自己狭隘的种族政策,甚至在关乎国家生产和发展力的科技面前也不例外,大批的优秀科学家因为被迫害而死亡或逃离,这也导致德国缺乏足够的科学人才。

3.希特勒的盲目自信:当时,偏执的希特勒艰辛拥有强大装甲力量的德国可以凭借常规武力碾压欧洲。但事实证明,西欧的小国确实难以招架德国的闪击,可拥有超大纵深的苏联却成为了德国的梦魇。

最后要说地是,如果参考历史来看,希特勒一旦拥有了核武器,那么这个战争狂人会毫不犹豫的将它们投在那些久攻不下的国家领土之上,比如英国、苏联。而人类也将被一场单方面的核战争推入更深的泥沼。


军武最前哨


首先能够肯定一点的是没有什么如果,德国肯定是制造不出原子弹的,因为原子弹制造是一项庞大的研究项目,其后续的资金与技术成本投入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就拿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为例,当时美国投入了25亿美元,外加上十几万相关人员和数千名科学家,用了七年多的时间才令原子弹爆炸成功。

可是相比较美国,由于德国在二战前期摧古拉朽的进攻势头,不仅是原子弹项目,德国还同时叫停了许多其它前沿项目,毕竟手中现有的资金要供应给前线战场,另外就是德国觉得凭借现有的武器已经能够打赢战争,就不需要将那么多的人力财力投到那么不靠谱的项目当中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战争环境已经开始不容乐观,所以德国将希望转到了能够扭转乾坤的项目上,这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原子弹,但这时的德国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资金支持,所以德国的原子弹项目只投入了200万马克可几十名科学家便开始了入门论证。

但不知是因为种族迫害还是其它什么关系,这时德国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好科学家了。可是这些科学家所得出的计算,德国想要制造原子弹最起码需要数百吨的铀矿石外加上十年时间或许才能成功,看到这份报告之后德国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对原子弹项目抱有什么期待了。

可如果假设德国真的在战败之前研究出了原子弹,那么历史的近程也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首先由于初期技术的不成熟,德国即便能够制造出原子弹也不会太多,最多也就两三枚。为了遏制盟军的攻势德国或许会利用V2导弹搭载将伦敦夷为平地亦是威慑,可是这样并不能起到什么关键作用。

因为即便看到了英国被夷为平地,美国与苏联也不会停止攻势,毕竟V2导弹的射程可打不到华盛顿或莫斯科。不仅如此美国和苏联反倒会加快对德国的进攻步伐,因为双方都清楚德国拥有了大杀器,必须先对方一步将其弄到手并销毁一切不让对方得到一丁点有价值的东西。

综上所述:假设德国在战败之前研制出了核武器,非但不会让德国转败为胜,相反会令德国跌入更加可怕的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