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自律?

客家粒粒


可以告诉孩子一些成功来自于自律,通过小故事的事例让孩子知道。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好的习惯是一天一天养成的


家有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亲侄女今年15岁了,也是一样的毛病,不自律,一个女孩子成天抱着个手机,要么就是电视,没有爱好,也不出去玩,作业从来不自己主动写,就连刷牙洗脸她都要被揪着去卫生间才做,要不然就不洗了。由于是单亲家庭,她的妈妈又结婚了而且又有了儿子,对她的关心很少,他的爸爸常年在外更是不管他,只有爷爷奶奶陪着,但是爷爷奶奶总是看她可怜的,舍不得管教他,他要玩手机就给她玩,她要看电视就看,有一阵说喜欢看书,带着他爷爷去买了好多书回来,结果不是漫画就是小说,他爷爷又不懂就给她买了。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这孩子要废了,已经完全没救了。但是我不这么想,我能看到他的优点,这孩子跟我的感情也是最好,每次我从外地回家,他都第一时间扑上来给我一个拥抱,连她亲爸都没这待遇。我每次回去都给她做心里疏导,每次都说到她心坎里了,从他说的话里可以明显得知她自己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是明明知道不对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她说我控制不了,就是想玩手机,没完没了的玩,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她其实也很想放下手机,但好像放下了手机她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我是唯一一个懂他内心在想什么的人,他的奶奶和爷爷对她的管教只有无尽的责骂,对她来说骂的越凶她就越是不自律。但是我每次回去都能好几天,变得可听话了,让干啥干啥,说把电视关了吧立马就关了。开始变得自律起来,自己就去做作业了。那么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但是中心思想不会变。

1、手机,电视,游戏这些东西的确是太吸引人了,不要说是孩子就连大人有时候也控制不住自己一直玩。孩子更是如此,所以要想让他放下手机需要从她自身找,找优点,找兴趣爱好,要抽出时间陪她,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她,她自己知道玩游戏不对这就是最大的进步,要大声的告诉孩子,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棒,说明你已经长大了,让她得到认可,她心里就会乐开了花。对于大人说的话也能慢慢接受。

2、自律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习惯之后不用特意说她自己就去做了,就像刷牙,洗脸,洗脚,每天都做,忽然有一天不做会觉得特别别扭,所以要想让孩子自律得培养他的习惯,她不自己写作业你就陪她写,遇到不会的给她讲一讲尽量有趣些,不要动不动就责骂,比如这都不会呀,这多简单呐,三岁小孩都比你强,等等。这样的话语一定要杜绝,既然要培养习惯,自然是要全程开开心心的,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慢慢的他就会喜欢上这件事。

3、带她看一些反面教材,让她自己体会不自律的危害有多大,我给我侄女的反面教材是某乡村女孩从来不洗头,最好头发掉光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4、最重要的还是赞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希望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就像我写了这么多希望大家都能给点个赞一样。孩子也是这样,你要细心的观察他的点点滴滴,只要有一次她很自律的做了一件事,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出来认可她,注意是真心的认可,不是嘲讽[捂脸],比如她自己把电视关了,你不能说哎呦,今天怎么像个人一样,你咋不继续看了?没啥好看的了哇!你应该说,宝贝爸爸/妈妈今天有一件特别开心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嘛?就是你知道妹妹睡着了,怕吵到妹妹睡觉,自己主动把电视关了,爸爸/妈妈感觉到你长大了,懂事了,特别开心。你看这样是不是就好多了,下次不用别人说孩子自然就自律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了,其实也是从书上学来的,有一本书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讲的特别好,我看了一部分,讲的特别好受益终身也希望大家都看看。樊登读书会里好像有这本书的视频讲解,也不错,推荐大家看。


小橙技能汇


我儿子过完年8岁了,小学一年级

在说自律这个问题之前

先说说孩子的特性

第一 现在的孩子早熟

必须要承认,现在的小孩子,真的太早熟了,应该说是早智的同时早熟

疫情期间,关在家,有时间看电影,我们一起看了哪吒。

我儿子说,哪吒就像一个包子,一开始不知道,吃过一口你就会喜欢它了。

这话说完,瞬间把我和他妈妈震住了。说实话,我自己都没这样的描述能力。

这只是一个侧面。

这里的重点是,早熟早智。

第二 十岁之前的孩子好动

好动,贪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加之现在手机,电视,各种各样的信息接收渠道,最可恶的是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无以复加。

孩子戒不掉这些东西,就像大人戒不掉刷抖音刷头条刷手机一样。大人一个小时不刷手机,就像缺了一件天大的事没干一样。我们自己有时候都是这样,拿着手机刷着,过眼不入心,一刷就是好久。

我们是成人,都做不到完全的自律,何况是孩子,本来就好奇,又没有自控力,谈不上任何的自律。

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玩手机,玩小游戏,饭不吃都可以。

这里要说的,最核心的一点,好动的孩子,心神被吸引之后,自律更难。

这里的重点是,心神被吸引。

第三 现在的孩子想法多+杠精+戏精

说起这个简直是哭笑不得,我儿子,现在特别会顶嘴,和他妈妈你一句他一句简直是说对口相声,在我们家这叫对白菜。

特别会顶嘴,这是一大特色。

上学的时候,作业真多,字写的不好看,她妈妈盯紧了,把他逼急了。

他说,他妈妈是他作业做不完的魔鬼。

这简直就是我们一大家的经典故事了,一说起这个,都能笑的肚子疼。你根本就不知道他那小脑袋瓜里装的是什么。

放假期间那叫一个放飞自我,脾气见长,今天他妈妈训他,他在那嚎。他妈妈问他要嚎多久,他说半个小时。结果,他妈妈就给定个闹钟,看着时间让他嚎半个小时,一开始嚎的起劲,边嚎边谈条件,最后嚎一会问还有多久,嚎一会问还有几分钟,那场面,简直不能看,大型戏精直播现场。

晚上问他嚎的感受,还不告诉我。问他下次还嚎不嚎了,结果来一句,该嚎的时候还会嚎。

作为家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情

这里的核心是,现在的孩子难管

以上,是我根据我儿子情况,看到的几个重点情况,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至于如何让孩子自律,我个人的感觉是,每个孩子都不同,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

第一 空间

既不要压制的太狠,让他感觉到压抑,又不要无限制的放纵,那样问题很大。家长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就是空间。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空间是适合自己孩子的?

空间的掌握,其实是有些艺术性,并不能给出量化的条件来,但这个空间一定存在。

空间的特点是,温暖感,安全感,自由感,规则感。

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第二 规则

让孩子理解规则,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太抽象,这就需要家长花很长的时间来言传身教。

孩子记忆最深刻的是场景,是画面,是他经历过的事情。

就拿嚎半个小时这件事情来说,应该一直能让他记住很多年都不带忘的,说不定以后写作文都能用上这素材,笑。

我非常不赞成设定闹钟的方式,这对孩子来说,一直在营造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直白点说,这是在给孩子制造焦虑。

孩子,是孩子,不是机器人。

这种按照一天规划时间的方式来安排事情,其实让孩子心神衰弱,严重点说,家长是在用自以为对的方式在长期有计划重复地进攻孩子心神。

别以为我危言耸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每天像父母或者家人回报一下当天的三件事,连续一个星期你试试。

你自己就烦了,就焦虑了。

人,始终有突破规则束缚的天性。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第三 经历

这里说的说经历,而不是犯错。

犯错,是经历的一部分。但经历,远远不止是犯错那么简单。

见识,是有见才有识。

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其实是用结果来说话的。我们大人理解自律意味着什么,但孩子不理解,哪怕你和他说一百遍的道理。

你让他去经历,一件事就记住了。

尤其要强调一点,在孩子该尝试该经历的时候,你不让他去经历,不管多久,到最后他还是会去经历。

你想让孩子在哪方面改变,就让他在哪方面去经历,这是言传身教的另一个层面。

最后,还是要说说天性,十岁之前,孩子气足,好动,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十岁之后,孩子开始由动转静,十二岁以后表现更明显。到十五六岁,你想让他像现在这样,都不可能了。所以,在让孩子自律的时候,真的不要太过苛刻。


七掌柜枇杷膏


一个词,言传身教。要想孩子自律,大人同样的也要做到自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成效,比如,某个时间段你想让孩子自觉学习,那么你就不能在孩子旁边玩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以此类推。

我的孩子三岁半了,从她六个月起,我就开始培养她爱阅读的习惯。从刚开始的布书慢慢的转化成纸质的书,没有一天是断过的,现在她已经不需要我带她去看书。只要她闲下来,她就会下意识的拿起书来看,所以说要想孩子自律,从小就要抓起。



小杜夫人


贪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假期,孩子除了吃喝就是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每天晚睡晚起,生活很不规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总是推三阻四。一个假期下来孩子会变得懒惰成性!

其实这是孩子自律意识差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用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柏拉图的话来说,自律就是对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自律往往和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即是规范,保证没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孩子的自律性差,导致懒惰成性往往跟父母的溺爱,孩子自身没有时间观念和父母的“坏”榜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 家长做好榜样,多做少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引导孩子。例如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快去看书,而是家长在忙完工作和家务之后捧起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那里看。想让孩子少看手机,家长回到家里除了必要的电话,其他时间要把手机放下。

二.做一张计划表

孩子假期只有寒假作业,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是希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所以做一份寒假计划表很有必要,这张计划表包括孩子作业时间,艺术课,家务时间,运动时间,亲子时间,自由活动时间等等。有了计划 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了。

三.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为了更好地督促孩子完成计划表上的内容,养成好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商讨制定一些激励的政策,告诉孩子如果没有完成会有什么后果,按时完成会有什么奖励,超额完成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孩子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心里也会有衡量,每个孩子都是喜欢奖励的,哪怕这奖励只是一句话。

做到以上三点,孩子和家长一起变优秀。孩子成长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遇到问题家长要耐心分析问题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sany自媒体


孩子的自律意识是在家长的培养和训练下逐渐形成的。自律意识的养成,是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

一、培养的途径

1.从生活习惯入手

孩子的自律意识,越小越要注意培养。从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学习吃饭、穿衣的时候,就不要迁就孩子,让孩子独立吃饭;吃饭的时候,安静地坐着,专心吃饭;千万不要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手机。孩子撒娇不吃,让他饿一饿,不要心软。孩子起床,要慢慢教会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自己的寝室,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有条有理。这既是孩子生活习惯的训练,更是思维品质的训练,对他今后学习时,养成严密思维有帮助。

2.从兴趣入手

孩子小,爱玩,玩游戏,玩玩具,家长有时间,一定要多陪孩子玩。但有一点,孩子无论玩游戏还是玩玩具,一定要自己动手,不要家长包办。玩时,家长最好要教会孩子要有头绪,不要东玩一下,西玩一下。结束时,要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放到应该放的地方。孩子如不愿意,就不让他玩,斗硬一两次,孩子就会按照你的思路来玩。玩也要玩出习惯,玩出规矩。

3.从需要入手

孩子也有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欲望。作为家长,孩子发出了需要的信号,家长要想想,此时,该不该满足,怎样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要孩子一要,家长不假思索的给与。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需要有一个度。孩子渐渐长大,家长慢慢从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培养的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应该明白,教育孩子,凡是要孩子必须做到的,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身正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要对孩子说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品行的形成。

2.循序渐进

孩子的自律意识的养成,贯穿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自然形成的。家长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行成于思毁于随。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有些习惯,你不要认为,你教了孩子一次,孩子就会按照你的思路行事。孩子有娇气、有惰性,有淘气、有调皮,会跟家长讨价还价,软磨硬抗,家长都要沉着气,跟孩子慢慢斗,这也是一种乐趣。

3.赏识的原则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孩子不断形成自律意识,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家长的赏识、鼓励和帮助。每当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要表扬;每当孩子受到挫折气馁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越小,越把家长当成精神支柱,家长的鼓励和赞扬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孩子自律意识的形成,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哟!





名师聊家教


1不要无原则的爱孩子:爱孩子要有一个度,做到有原则的爱孩子。是父母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所在,父母要给孩子订立一个规则,告诉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自律不同于说教: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进行警告,谈论他们的行为会导致的结果。唠叨着孩子让其遵守规定。父母仍为孩子收拾衣服,整理玩具,叠被子,收拾书包,下次再次犯错又是同样处理。则长期以往反而会使孩子不负责任。

3不要即时满足孩子的需求:缺乏自律能力的孩子,一般自控能力也较差,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学会等待,不要即时满足他们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实现他们的愿望要学会等待。

4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经常和孩子一同玩游戏,就能让他们学会规则,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训练孩子抵御外界的诱惑,让他们的自律性得到发展。

5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父母在要求孩子遵守规则的同时,自己也要遵守。如果父母自律性好,孩子也会跟着模仿,自律性也会很好的。





光辉岁月开心每一天


经常有家长抱怨:

“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手机📱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对大多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大人也是一样:

“早起时跟自己说:倒数三十秒,数完就弹起来。然而数到15就睡着了??”“就写完这段话我分了三次,中间还分别刷了一次朋友圈和吃了零食。”想减肥,管不住嘴;想运动,迈不开腿,想早睡,还是躺在床上刷起手机?

我们都知道:自律性所体现的自制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它将决定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关。

01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自律?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与专注力同样重要,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完成自己设下的目标。

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让4岁的孩子待在一个房间,告诉他们,棉花糖可以随时吃,不过,如果等到实验人员回来再吃,就可获得更多的棉花糖。

实验开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坚持了一会,最后没忍住;有的孩子不断用唱歌、自说自话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坚持到最后,得到了更多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发现,能坚持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小孩更优秀,更受人欢迎、工资更高等等。

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人际关系较差、不善于应对压力、注意力不够集中??

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不自律的人痛苦却大同小异。

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赖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欢玩不想写作业??和他们说自律,似乎很难。

不过,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自律能力。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02

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几点建议

1.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自律是什么?通俗说就是一种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冲动。

想想作为成人的我们是怎么控制冲动变得自律的?举个妈妈们都深有体会的例子。我们都曾有过买衣服的冲动,很多当妈的人说,以前怎么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这种冲动下降了很多。这其实很能说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动机才是自律的关键。有了爱仔之心,知道要省钱养仔,动机强大了,自控就不难做到了。

平日有些家长说自己给孩子做了很多计划,还想尽法子盯,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还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这话让我想起一个道理,如果我一时没钱,当然能克制不买衣服,等有了钱,没准还是会去当剁手党。原因就在这――当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没有自觉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热爱什么。

以前看北京卫视的《传承者》,陈道明做点评时说:“一个人,当他拥有了热爱的事业,他就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这话对我特有触动。

都说认识自我会带来成功的机会,因为“ 认识自我”意味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这种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2.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作业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爸妈还没催,我再多玩会手机”“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显得拖拉磨蹭。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

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如果都满足,他们会变得无法自控,所以平时在生活细节上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律的美德。

一次,带儿子买完零食,他说又要吃火腿,可在家我已经跟他约定好只买两样,我想看看他能不能遵守,于是对他说:“买了火腿,就得等两周后才能来超市了(违反约定的惩罚是两周不能来超市),你自己决定。”儿子想了想,还是选择了不买,那时他只有三岁多。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规则一旦建立,就不能违反,违反就要惩罚,孩子为了避免惩罚的后果,会逐渐学着约束自己。

4.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在自律的这条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

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苦修,因为自律之路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记得有一次,我上午开了电视在看一档节目,儿子就跑过来问:“爸爸,你怎么上午也看电视啊!”

“哦!今天电视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爸爸要看一看,等一会就关了。“

后来,我就尽量避免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内看电视。因为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有人就会问,“难道为了孩子,我要放弃自己吗?“

我只想回答:“做了父母,不是要你放弃自己,而是要放弃很多不好的自己。因为父母,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责任。”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

所以,天天沉迷麻将,或者回家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因为你自己混乱的生活,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榜样的力量。

要记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在这条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长,越来越优秀。





北漂海涛哥


小孩子缺乏自制力如何改正,下面我提几点建议,共同学习。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用恰当的督促、适当的鼓励以及必要的惩戒等巧妙得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1.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的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指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时间内做完之后,剩下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2.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减去孩子的要求和欲望,给他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做事情交换,这是一个一直锻炼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抵御诱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应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情,教会孩子现将享乐推迟,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再去“享受”。

3.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培养守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教会他学会遵守规则。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只有这样,孩子得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增强。


搏羽之梦


如果说,自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那么,学会自律应该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很遗憾,尽管现代社会给家长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孩子成长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在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方面,却少有显著的成果。

最近看了一份研究报告,上面记录了一项关于21世纪的孩子和20世纪40年代的孩子的比较研究:

3岁、5岁、7岁的孩子被要求站着不动一段时间。70年前,5岁的孩子可以站大约3分钟,7岁的孩子可以站到所要求的时间。在现在的研究中,5岁的孩子不能做到站着不动,而7岁的孩子只能遵循指令站3分钟,相当于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中5岁孩子的水平。

 “自律”在心理学上表示为“自我控制”。

它是一种抑制人们的冲动和欲望,作出正确和有效选择的能力,通常需要与人的天性发生交互作用,通过推迟即刻的满足去追求长远的成功。

众多的社会事例已经证明:有高度自我控制的人——即更加自律的人——通常能取得较高的成就,比如取得更高的成绩、争取更好的事业、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享受更安全的人际关系。

而那些低自我控制的人,往往会被社会很不公平地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这些“错误的标签”不仅让其他人带有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更要命的是给本人带来了心理暗示,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认知偏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做到“自我控制”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是遗传。

二是后天环境。

前者确立了我们管理情绪和控制冲动能力的基线水平,也就是说,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自我控制”的难易程度。

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使环境的影响能够延伸到“自我控制”的“基因束缚”中。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属于他律道德;10岁之后,属于自律道德。

他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和公正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整体,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培养他儿童的自律意识,应该根据儿童发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特点,有针对地施加环境的影响,从而促使孩子较好地”自我控制“。

总体而言,由于大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影响,在每个发展阶段,越早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就越有好的培育和发展自律意识和能力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讲,自律要从娃娃抓起,而且越早越好。

以下提供可参考的一些做法:

1、自律的父母,孩子通常都不会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在《童年的王国》中提出一个观点: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父母是孩子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孩子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自律、自尊、自强,孩子就更倾向于自律、自尊、自强。因此,在自律这条漫长的修行道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

2、树立清晰一致的规则意识。清晰一致的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并提供如何实现他们目标的指导。在很多幼儿园里,老师会给孩子们分发小红花来奖励孩子的良好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得到即时、可接受的反馈,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好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规则、遵循规则,并在规则范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

3、给孩子适合其年龄的自由。在清晰一致的规则范围内,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自主选择决定,自由支配时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充分的自由状态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处于放松状态,大脑神经通道更加畅通,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感知、记忆和思考。

4、多玩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类似于过家家这样的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比结构化游戏(乐高积木)需要更多的思考、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够帮助开发孩子的执行功能或大脑前额叶与目标实现和自我管理有关的区域。换言之,玩更多有想象力的游戏的孩子会较快发展执行功能,能更好地与朋友合作、在分配任务重有更高的参与度及责任感,同时获得认知灵活性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