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真正好,但却不能让其主宰课堂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不是使用课件,而是课件引领课堂,课堂跟着课件走。不是教师主宰课堂,更不是学生主宰课堂,而是课件主宰课堂,师生沦为课件的奴隶,师生皆为课件服务。

听过一堂语文课。讲的是七年级语文《背影》课一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大屏幕打出课题课题,接着大屏幕推出作者朱自清画像,打出作者简介,教师点指屏幕将其诵读一遍,然后听配乐课文录音,大屏幕同时相关画面,历时4分多钟,完毕,教师接着打出相关字词,轻点鼠标,显示答案,让学生读上一遍,共有8组字词,后面的只显示答案,学生没有再读,要求学生课下再读。然后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大屏幕打出问题:“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浦口送别。”教师随着学生的话音打出“浦口送别。”四个大字。接着打出第二个问题:“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学生答:“4个。”屏幕接着打出“1、2、3、4”四个数字。教师接着问,学生接着答。屏幕上跟着显示:

思念父亲——难忘背影

望父买橘——感悟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别后怀念——再现背影

然后屏幕又打出第三个问题:课文重点刻画的是哪个背影?划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稍一思考,屏幕上又打出答案;

屏幕上打出第四个题:课文写了几次流泪?

和第三个问题一样,依次展现答案。

屏幕上再打出第五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答案1234……

拓展课文内容:欣赏罗中立的油画背影,结合课文谈一下体会。

谢天谢地,这一环节总算没有再出答案。可是下课时间已到,匆忙中教师打出小结,打出作业。

多媒体教学真正好,但却不能让其主宰课堂

整个教学过程,无非是教师在展示课件,学生在观看课件,所谓的讨论,探究都是在走过场,学生并没有认真思考讨论,因为也没有时间思考讨论,讨论了也没什么用途,因为教师课件后都跟着答案,学生懒得探究,教师也怕学生探得离课件太远。整个课堂,教师忙于人机对话,点鼠标不下百余次,教师几乎一直是直面电脑或大屏幕,很少面对学生,更不要说适时施教了。整堂课说白了就是师生跟着课件转,走马观花。这样的课堂效果,我想还不如没有课件更好。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课件和直尺、三角板、挂图一样是一种教具,在教学起的是一种辅助作用。我们不能让课件充当课堂的主角,让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者,学生成为课件的观赏者。哪样就本末倒置了。

因此,怎样算是一个好的课件,不是看其课件本身,而是看教师在课堂中怎样应用。还是以语文课为例,同样是一个视频文件,不同的用法,课堂效果会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

多媒体教学真正好,但却不能让其主宰课堂

有个教师在讲课文《空城计》时上课开始便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断。时间长达七分多钟,影片放完,学生意欲未消,要求教师接首再放上一断,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教师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学生从影片中拉回到课堂,可是这时时间已过了大半,教师是想用视频激起学生兴趣,结果兴趣是激起来了,但方向却走错了。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则是在让学生对课文充分探究讨论之后,再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学生一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对视频中的表演是否到们进行了一番计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学生不会人云亦云。

课件,不一定完美,但一定实用;课件是一种教具,教师要合理使用;教师上课不能把课件当成上帝,师生皆沦为课件的奴隶;不能上课跟着课件跑,课件要为我所用!

多媒体教学真正好,但却不能让其主宰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